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五十四章 主任委员

第五十四章 主任委员

2025-04-03 08:01:11

不过,杀安德海的主角,是皇帝和丁宝桢,背后的靠山是慈安,恭王不过是在程序上配合了一把,其实是这个事件中最小的一个角色。

要他自己来干,或者说此事要他来发难,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

当年在内务府大骂安德海,声称要小安子的脑袋的恭王,早已过眼云烟了。

而且,如果他不配合,就是得罪皇帝侄子和慈安太后——这个,恭王也是不敢的。

曾国藩和他的幕僚赵烈文,曾经有一段议论恭王的对话,比较有意思。

赵烈文对恭王的评价,先从长相说起:见恭邸小像,盖一轻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百僚。

曾国藩说:然貌非厚重,聪明过人。

赵烈文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

然后就开始了苛刻的批评:至己为何人,身处何地,似全未理会。

身当姬旦之地,无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势极而虑不出户庭,恐不能无覆悚之虞,非浅智薄慧、涂饰耳目之计所能幸免也。

曾国藩叹息着表示赞同: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

赵烈文对恭王的评价,不算公平。

恭王也曾有自立之心,可被嫂子夹头夹脑一顿乱棒,从此彻底没了脾气。

只好如曾国藩所言,晃荡不能立足。

虽不公平,但却准确,恭王再入军机之后的样子,就是赵、曾给他画的这副像。

本时空,恭王会表现得更好吗?次日,军机叫起,关卓凡奏请求设立奉恩基金。

之前,折子就已经递进了内奏事处。

两宫皇太后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便当场允准。

军机大臣回到军机处,军机章京随即写旨。

军机大臣会阅旨稿,曹毓瑛略作润色,关卓凡首肯,发军机章京校对誊抄,然后用黄匣进呈。

两宫看了一遍,没有可加减之处,于是取出印章,母后皇太后用御赏印,圣母皇太后用同道堂印,明黄旨面,朱痕宛然。

用印后,谕旨装回黄匣,由军机处转内阁,明发上谕。

不过半个上午,一桩轰动京城内外的重大政策便出台了,效率实在惊人。

本来这种重大政策,一向是要交议的,即由王公大臣、翰詹科道,充分发表意见,朝廷再决定是否实行。

但关卓凡暗示:不必强人所难。

宗室不必说了;普通的旗员,虽然不能从奉恩基金中直接捞什么好处,但也绝不会反对。

可汉员就不然了。

本来就对旗人不服气,这个奉恩基金,尺足加二地给宗室恩典,厚彼而薄此,瞅着心里怎么会舒服?可如果站出来反对,就是和整个宗室作对,又怎么张这个嘴呢?所以,交议的话,只会叫大伙儿不容易。

所以,不如就宸衷独断了吧。

这个政策确实是有副作用的。

但关卓凡认为,资源有限,现在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面面俱到,谁都想讨好,谁都不想得罪,就什么事也不用办了。

而且,并非所有汉员都反对这个政策。

京内京外,反应截然不同:地方督抚,几乎一面倒的支持这个政策。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大佬,纷纷上折表示,奉恩基金乃巩固国本的善政。

这个现象实在有点奇怪:奉恩基金是要新政掏银子的,可办新政的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宰我!宰我!反倒是不办、甚至反对新政的大皱眉头,愤愤不平——当然,不是为新政不平。

在京的宗室,犹如滚开了水。

尤其是爵位较低的宗室和闲散宗室,激动异常,一个个口沫横飞地嚷嚷:我说什么来着?关三主事,就是比恭六强!强太多了!一大堆黄带子,满北京城地乱窜,各个衙门到处打听:什么时候派银子?派多少?哪个衙门办这个事?可能经手其事的衙门,如户部、内务府,也十分紧张,因为这是每年过手一百几十万两银子的大活,而且,年年都有!消息很快出来了,这个差使落到了一个叫做顾问委员会的衙门头上。

大伙儿愕然,这是个什么衙门?什么时候设立的?刚刚设立,只有一块牌子,一个主任委员,两个委员——通衙门就这三号人。

品级可不低,主任委员从一品,和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是同样的品级。

户部、内务府之流自然失望,但宗室们却兴高采烈。

朝廷居然专门为这个奉恩基金设立了一个衙门,还是从一品,可知有多么重视这个奉恩基金——这个奉恩基金,一定会兴旺发达的!进一步的消息出来了:管部的就是关贝子。

这就不消说了!于是黄带子们一股脑儿涌到了顾问委员会去。

主任委员容易见不到,两位委员笑容可掬,总是这么回答的:‘奉恩基金’由各地新办工矿之盈利按例拨付,这个‘盈利’有多少,得一家一家盘账;还有,这个‘例’定多少,要请旨。

呃,这个‘例’不好定太高的,是吧?不然不成了杀鸡取卵了吗?各位爷也是晓得的,咱们的新式工矿还不多,所以刚开始这几年,‘奉恩基金’一定是有亏空的,这个亏空,怎么填,也要请旨。

总之,什么时候派钱、派多少钱,这些关于时间、数字的问题,都没有一个确实的答复。

但几个概念很快便形成了。

第一,奉恩基金是和新式工矿捆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和新政、洋务绑在一块儿的。

第二,新式工矿还不多,新政也好,洋务也罢,还非常单薄,单靠现有的这几间企业,是不足以支持奉恩基金的。

第三,奉恩基金不好长期亏空的,不然,必无以为继。

黄带子们都有点急了,那你们倒是赶快多办几间新式工矿啊。

委员连连点头,说道:各位爷的意思,我们一定转告郭主委,郭主委一定会上奏朝廷,加快开办‘新式工矿’的。

郭主委,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嵩焘。

这是一个再叫人也想不到的任命。

郭嵩焘刚刚被左宗棠从广东巡抚的位子上赶了下来,明发上谕着郭嵩焘来京。

来京干什么呢?原来是坐这个位子啊。

大伙儿原来都以为郭嵩焘倒了大霉,没想到人家一进京,正二品的巡抚变成从一品的主任委员,升官了!只是有人提出疑问:这个顾问委员会既然负责为奉恩基金筹资,主任委员难道不应该由一位宗室来做吗?很快便有聪明人给出了答案:‘顾问委员会’是要和各地的督抚打饥荒的,你叫一个宗室来做,这些账,算得明白吗?想想人家郭筠仙,是什么出身啊?有疑问的恍然大悟:郭嵩焘从曾国藩幕中出身……对啊,由他来和地方打交道,督抚们要买账的!于是都赞叹:关贝子真会用人!对于郭嵩焘的任命,最出乎意料的,还是郭嵩焘本人。

郭嵩焘抵京之后,实在不想住广东会馆;他虽然是湖南人,可现在身份尴尬,也不好住湖南会馆,于是和军机上打了招呼,就住在老朋友潘祖荫的家里。

每天和潘祖荫切磋书法金石,貌似逍遥,可始终等不到陛见的通知,其实无比气闷。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