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兵事,更加理直气壮。
我朝马上得天下,皇上的功课里,现在还有骑射。
这骑射,可不就是兵事?这是祖宗家法!只是,关卓凡委婉地说:现在的仗,单单骑射,已经不够打了,多少要加入一点新鲜的东西。
将来打仗,当然不是叫皇上亲自上阵,开枪放炮。
可总得大略知道,兵是怎么练的,仗是怎么打的,才好乾纲独断;不然,出入之间,万千人头,关系甚大。
关卓凡还建议,将满语的功课移到午膳之后,时间也不必长;卯正到午初,这两个半时辰,分成四段,每段半个时辰、一门功课,分别为倭仁、徐桐、翁同龢主讲,以及兵事、洋务。
每段之间,给小皇帝一刻钟的时间休息玩耍。
这么安排,小皇帝的功课虽然增加了两门,但总课时反倒减少了半个时辰。
当然,代价是倭仁和徐桐的功课被大大压缩。
关卓凡的密折,慈禧、慈安姐俩是在晚膳的时候看到的,看着看着,便停箸不吃了。
翁同龢既然是状元,为人又和平谨慎,纯孝,自然是够格做小皇帝的师傅的——这一点,姐俩是没有异议的。
将小皇帝的功课分成五段,午膳前四段,午膳后一段,慈安大表赞成。
孩子的书念得太苦了!照先头那么个念法,日子长了,非念傻不可!关卓凡这个法子好!慈禧皱了皱眉,觉得自己该发表点不同的看法,但略略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这就算默认了慈安的意见。
该不该加兵事、洋务,慈安说不大好;然而慈禧的心里颇为震动——这当然是应该的,自己原先可没有想到!她甚至这么想:要不要叫他也给我讲一件这个兵事、洋务?慈禧的困惑在于,虽然知道倭仁的课讲得呆板,可她还是不确定该不该大幅度地减倭仁和徐桐的功课——她并不晓得《尚书》、《大学》、《中庸》,到底是什么学问?皇帝如果学少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没办法,御姐的书读得少。
要问关卓凡的,主要是这个问题。
关卓凡略略沉吟了一下,说道:回圣母皇太后,这个事情若要讲得透彻,臣得先和两位皇太后请罪,容许臣言语放肆。
慈禧心想:你还不够放肆么?念及于此,脸上微红。
刚想说话,旁边的慈安先说了:我们姐俩这儿,你还有什么话不能说么?尽管说好了。
关卓凡说道:谢两宫皇太后的恩典。
臣斗胆请问,这个《尚书》、《大学》、《中庸》,两位皇太后可读过么?慈安笑道:哎呦,我们姐俩哪里读过这么大的书!关卓凡说道:可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宵旰忧勤,咱们的国势却蒸蒸日上,中兴可期!这个马屁几乎把慈禧拍进云端,御姐浑身轻飘飘的,好像凌云驾风一般松快!关卓凡说道:《尚书》的学问大,《大学》、《中庸》的学问也不小,可臣以为,皇上亲政之后,要做的是抚育万民,不是呆在书斋里做学问。
言下之意非常明白:俺教的是怎么做皇帝,倭仁教的是怎么做学问。
那么,学什么,跟谁学,不是一清二楚了吗?关卓凡说道:又比如,学做文章是紧要的,但也得看学做什么文章。
皇上并不需要下场论文,难道叫皇上学做八股文?这个话,两宫皇太后都点头。
慈禧微笑道:那你说,翁同龢应该给皇上讲些什么呢?关卓凡说道:臣以为,应该讲史。
皇上年纪还不大,《治平宝鉴》,《帝鉴图说》,这些书,都是好的。
这个话,和慈禧切身的感受,深深吻合。
她早就觉得,作为君主,读史,通史,太紧要了!有时候,自己吃亏,就吃亏在史读得少!于是,关卓凡密折里建言的事项,在两宫皇太后这儿,就算全部通过了。
翁同龢由关卓凡举荐,这是自然的;可在台面上,小皇帝的兵事、洋务的师傅,并不能真由关卓凡毛遂自荐,得另外找人举荐关卓凡。
虽然现在的中国,找不到比他更有这个资格的人。
这个年代,别说中国了,就是美国,早就民选总统了,也不大作兴毛遂自荐这一套的。
书友们也许还记得《星条旗之殇》中的一个人物,斯蒂芬.道格拉斯,民主党大佬,绰号小巨人的。
就是和林肯竞求玛丽.托德——后来的总统夫人玛丽.林肯,败下阵来的那一位。
情场上输了,道格拉斯就想在政坛上找回场子来。
林肯首任总统的那一次大选,道格拉斯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
当时是不兴自己竞选的,候选人得呆在家里,让支持者去竞选。
道格拉斯首开风气,自己亲自上阵,一天发表多达二十场演讲。
结果美国人民对这种不晓得谦虚为何物的行为非常反感,一路上不断有人朝小巨人扔鸡蛋和水果。
不知道格拉斯在政坛上也输给了林肯,和这个有没有关系?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