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之后的第二天,关卓凡就到了天津。
轩军的营地还是临时建筑,但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丝毫也不马虎。
正式的兵营和道路,已经完成了建筑规划和土地平整,过完年,立即大兴土木。
松江军团的所有将领都已归队,包括回上海探亲的华尔。
这是新轩军在国内过的第一个新年,要求官兵同乐。
更重要的是,关卓凡要大动干戈,改造轩军。
这个工作,要在征伐日本之前完成。
时间有限,从现在开始,所有将领都要在本岗位上进入状态。
关卓凡到达之前,打前站的传爵帅令,鼓乐吹奏礼兵操列,一切花样全免。
于是只轩军诸将,华尔以下、团官以上,在军营门口肃立迎接。
一班将领,个个戎装笔挺,寒风中举首挺胸,大氅猎猎抖动。
虽然只寥寥数十人,一眼望去,却似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关卓凡看了,大为满意。
下马伊始,略坐了一坐,喝了几口水,关卓凡便开始检查各部工作。
关卓凡查得极细,从枪炮保养,到弹药码放;从士兵内务,到伙房卫生,事无巨细,一一检视。
《值星登记》,《营队要事日记》,随机挑出几段,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
连茅房,也钻进去,很瞄了一阵子。
一天下来,关卓凡只问话,不评论。
华尔、张勇两个,还有被查单位的主官,惴惴不安,不晓得,爵帅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第二天,开会。
与会者,为师官以上将领。
军团长华尔,副军团长兼骑兵师师官张勇。
第一师师官福瑞斯特,副师官方济成。
第二师师官白齐文,原副师官吴建瀛调驻丰台,新任副师官为原第四团团官许达佑。
第三师师官伊克桑,副师官郑国魁。
第四师师官姜德,副师官展东禄。
炮兵师师官安德森。
这个会,一连开了三天。
前两天,与会者就是这十二个人;第三天,变成扩大会议,轩军驻天津部团官以上将领全部与会。
这个会议,史称天津会议,算是轩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天津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排在第一位的,是进一步改革轩军的建制。
松江军团的建制不但完全保留,驻江苏的轩军还编成松江军团第五师,由丁世杰以副军团长兼第五师师官,刘玉林任副师官。
当然,丁世杰这个副军团长,算是一个虚衔,管辖范围只限于第五师。
至此,轩军和松江军团完全合二为一,某部番号念全了,便是敕命轩军松江军团第某师第某团第某营。
天津会议详情,会后派专人赴江苏第五师,传达爵帅指示精神。
轩军的编制,全按军团、师、团、营序列,清朝经制军队的镇、标、协、营完全不进入轩军内部;轩军的将领,不论在朝廷经制军队中出任何职,身居何品,亦完全不带入轩军序列。
比如,伊克桑是二等子爵、领提督事;华尔是三等子爵、提督衔。
但在轩军序列中,伊克桑是华尔的下级,要服从华尔的命令;两人见面,伊克桑要先向华尔敬礼。
这么做的目的,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轩军要完全按近代标准组建军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大步——营以下,编成连、排、班,从而在建制和战术两个方面,向现代军队过渡。
就是说,本时空,轩军将成为全世界第一支彻底告别排队枪毙、密集冲锋战术的军队。
在入美平叛的过程中,散兵战术峥嵘初露,小试牛刀,特别在新希望教堂一役中,发挥奇效。
散兵战术的威力,是有目共睹了,虽然还有部分将领心存疑虑,但关卓凡已下定决心,全面推行。
散兵战术的建制基础,是连、排、班。
因此,要全面推行散兵战术,就得对轩军全军营以下建制,按连、排、班序列,做全面细化。
散兵战术对士兵的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天津会议通过的第二个重大决策,是在轩军全军普及文化教育,即,每一个轩军士兵,都得识字。
这当然是善政,可关卓凡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将领都睁大了眼睛,那个表情,暴露他们的真实想法:爵帅是在说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