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冲角设计的唯一战绩,产生于一年多之后——如果历史不发生偏转的话,意大利、奥地利这哥俩,将在克罗地亚的利萨岛,爆发海战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铁甲舰对决。
战斗中,奥地利的旗舰费迪南德号,撞沉了意大利的旗舰意大利号。
不过,这到底是精确计算后一击而中,还是瞎猫撞到了死耗子,是很有争议的。
还有,大冲角威胁的绝不仅仅是敌人。
发生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事情:在风浪和混乱中,战舰的大冲角插进了本舰队姊妹舰的身体里。
大冲角这种尴尬的战绩,表明:设计者明显对新生的蒸汽发动机的要求过高,特别是在机动性方面。
这是这个时期的铁甲舰要保留风帆做辅助动力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风帆要占用上层甲板的大量空间,这就使得上层甲板只能布置少量炮位,战舰的大多数炮位依然得设置在船舷两侧,为此,这个时期的铁甲舰,保留了火炮甲板——即上甲板之下的一层,艏艉相通,两侧置炮,通过炮窗发炮。
所以,这个时期的铁甲舰,外型上更像以前的风帆战舰,而不是后世定远、镇远那种前无畏级铁甲舰。
不过,这个造型,关卓凡非常喜欢,反正已经不能再干风帆战列舰的活,那么,拿这个来意淫一下大航海时代也不错。
这种蒸汽、风帆混合的设计,会保持十五年左右。
1873年,法国建成第一艘取消风帆、全蒸汽动力的战列舰蹂躏号,但混合动力战舰并没有马上退出历史舞台。
英国1881年下水的革命性巨舰、取代了勇士级地位的英弗莱息白号,就依然保留了风帆。
原因无他,蒸汽发动机性能的提升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和设计思路、作战指导思想通通无关,谁也开不了金手指,包括穿越者关卓凡,谁叫他不是工程大能呢。
就是说,至少十年之内,只要不和勇士级的两位英国姐妹硬碰,关卓凡的翁贝托国王号,就无敌于天下。
不过,英弗莱息白号的革命性设计思路——主要是装甲防护的部位、形式,和火炮设置的位置、方式,俺是晓得的,这个并不涉及重大技术提升,需要的话,可以叫她提前诞生。
报价方面,确实颇为克己:翁贝托国王号一百一十六万两白银,杜里奥号六十六万两白银。
关卓凡记得,勇士号的造价,接近三十八万英镑,按当时一个英镑兑换三两白银的汇价,约翰牛这次,还真没赚什么昧心钱。
原时空的定远、镇远,单舰造价是一百六十八万两白银。
关卓凡致电英国:俺要了。
这笔钱,他去美国之前,就准备好了。
就是叫利宾存在渣打银行的那笔官银。
翁贝托国王号、杜里奥号两舰,造价合计一百八十二万两白银,但实际支出,当然远远不止此数。
因为不久后开回来的,必须是一支乘员齐备的舰队,而不仅仅是两艘裸舰。
关卓凡派到英国的考察团兼留学生,不过一百几十人。
这是中国海军的种子,但短时间内,还不能单独撑起这两艘朣朦巨舰,他致电丁汝昌:招用一切必须人员。
同时,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名义,致电英国外交大臣和海军大臣,并请英国公使阿礼国予以协助。
其中最紧要的,是为中国海军聘请总教习。
英国方面,欣然答应。
诸事妥当之后,关卓凡满足地叹气:感谢可爱的意大利人民,俺要提前开始建设俺的海军了。
不能不对意大利吐两句槽。
意大利对海军建设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
从硬件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后期,意大利海军多次在世界范围内领跑。
单看军舰的技术数据,有时候比英国人的还好看。
效果呢?上面提到的利萨海战,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意大利舰队有十二艘铁甲舰,奥地利舰队只有七艘铁甲舰,而且,意海军的铁甲舰比奥海军的更加新锐,奥舰队的火力不及意舰队的一半。
然而,海战的结果,却是意大利惨败,连旗舰都覆没了。
而意、奥之所以发生战争,是因为奥地利和普鲁士开打,意大利看出便宜,乃在背后对奥地利下手。
普奥战争中,奥地利被普鲁士痛扁,奥、普战损比高达六比一,但依然有能力回头狠扇意大利一巴掌。
这就是意大利的战斗力。
关卓凡觉得历史真是幽默,普奥战争里面的意奥战争,基本上就是后世领袖坑元首的预演啊。
意大利海军,和大清国那支北洋舰队,算是难兄难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