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可有点意思了。
徐四霖说道:小栗忠顺的出身,和栗本锄云完全不同,他是‘旗本’出身,眼睛里,只有幕府,没有天皇,真正对幕府忠心不二的。
征夷大将军的直属家臣,石高——就是俸禄,不满一万石的,称作旗本,这是幕府的亲卫,主要负责江户城的布防,以及将军本人的安全保卫。
其人员构成,除了当初德川家康的亲侍护卫世代相袭外,也包括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家的末子。
旗本通称八万旗本或旗本八万骑,关卓凡想,这个旗本的性质和名称,和中国的八旗,很像嘛。
二者的现状也很像。
八万旗本承平日久,腐朽不堪,基本上也是上不了阵、打不了仗的。
亲兵不管用,有事的时候,幕府只好指望着大名出工出力,这是幕府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栗忠顺算是旗本中极少见的英才了。
徐四霖说道:不过,小栗忠顺出身高贵,就不大看得起‘兰医’出身的栗本锄云,这两个人,似乎一直在别苗头。
原来的‘军舰奉行’胜海舟反对二征长州,被德川庆喜撤了职,换上了小栗忠顺。
接胜海舟的位子,小栗忠顺算是很恰当的人选。
万延元年,就是咸丰十年,日本使节搭乘‘咸临号’赴美,舰长是胜海舟,而监督官是小栗忠顺。
关卓凡默然,咸丰十年,就是1860年,即是说,五年前,日本就派出使节,横绝万里大洋——而且,这个咸临号,虽然有美国海军人员随行,但却是日本人自己驾驶的!那个时候,中国在做什么呢?徐四霖说道:小栗忠顺也是‘开国派’,但可能因为栗本锄云的缘故,却比较讨厌法国人,尤其不能接受法国人的条件。
所以,咱们一插进来,幕府重臣中,他是主张‘弃法投清’最力的一个。
关卓凡想,这个小栗忠顺,是否有培养成带路党的可能呢?徐四霖说道:小栗忠顺还对我说过,三百大名割据日本,已经愈来愈不合时宜,日本应该废除‘幕藩体制’,改成郡县制,全部由将军直接管辖。
关卓凡悚然而惊。
这个小栗忠顺,不一般!日本要自强,这已经成为日本各利益集团的共识,佐幕也好,倒幕也罢,殊途同归。
哪么,如何自强呢?原先的路子是尊王攘夷。
现在,攘夷的声音不大响了,大伙儿都隐约看出来了,不走洋人那条路子是不行的,既如此,还攘个屁夷?就剩尊王了。
但这个王,该怎么尊,大伙儿还是莫衷一是。
孝明天皇本人,其实对嚷嚷尊王最起劲的那帮家伙,是很不放心的。
他总觉得长州藩不过是要挟天子而令诸侯,如果自己还是木偶,折腾一大轮,不过是换一个操纵者,所为何来?反正几百年都这么过来了,幕府对皇室毕竟供奉无缺,换长州藩上来,谁知道是不是个董卓?他和幕府闹别扭,主要是在攘夷这一块。
深宫之中的孝明天皇,特别讨厌洋夷,所以才死活不肯签《日米修好通商条约》,并想方设法,逼着幕府下令攘夷。
可以说,孝明天皇的攘夷,是真心实意的;而雄藩们的攘夷,不过是以此做由头,打击幕府,二者大不相同。
孝明天皇讨厌洋夷,其本质还是害怕改变;而幕府真下去了,也是一种改变,对皇室来说,没有人知道,会变得更好还是会变得更坏。
所以,孝明天皇的本心,还是愿意维持现有的幕藩体制的。
天皇本人对别人勤他的王并不起劲,他周围的公卿,也就分成了佐幕和勤王两派。
佐幕的当然是维持现状,勤王的则梦想干掉幕府之后,由自己把持朝政。
同样的,大名们也分成了佐幕和勤王两派。
佐幕的基本是谱代大名和亲藩大名,他们是德川家的亲戚和部将,是利益共同体,自然要维持现有体制。
勤王的基本是外样大名,和德川家关联淡薄,其主力长州、萨摩两藩,和德川家更是世仇,关原合战打不过德川家康,被迫投降,在日本四岛的边角上当了几百年的孙子,现在对幕府,是趁你病,要你命。
这帮子大名,想的是打倒幕府之后,搞雄藩合议,就是通过一个大名联席会议,统治日本。
而日本的武士,上士——高等武士,佐幕的居多。
佐幕就是维持现有体制,作为既得利益者,维持现有体制就是维持既得利益。
下士——低等武士,则大部分是勤王派。
下士们的蛋糕分得少,勤王意味着打破现有体制,这样,他们才可能从上士那里,分到更多的蛋糕。
总之,现阶段的日本,要求改变现状的,不论哪个阶层,哪个利益体,想到的都只是废幕,而不是废藩。
现在,居然有人想到了废藩,这个人,还是幕府内部的人!改革日本政体之关键,是变二元体制为一元体制,即只能有一个中央:天皇和幕府,一定要废掉其中一个。
一元体制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必须彻底打破地域之前的区隔,举国一体,才有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的可能,为此,必须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总之,幕藩体制,幕废不废两说,藩是一定要废的。
原时空起劲倒幕的那些大名们,全部见不及此。
结果幕府一倒,新的中央政府立即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倒过头来对付他们这帮倒幕的功臣,要他们奉还版籍——就是土地和人口,接着就是废藩置县,把大名彻底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关卓凡小小打了个机灵,心想:这个小栗忠顺,既然想到了废藩,会不会顺理成章地想到废除天皇呢?这可不行。
幕藩体制中,天皇、幕府、大名三要素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样,都会引起剧烈的连锁反应,乃致日本改头换面,甚至改天换地——这个万万不允,须知在幕藩体制之下,才有一个松散、虚弱、低效率的日本啊。
这样的日本,才是好的日本。
所以,藩废不得,天皇废不得,就像幕府废不得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小栗忠顺,想的未免太多了,不大好啊。
恐怕不是一个带路党的好人选。
可他现下又是亲华派的主力,该拿他怎么办呢?关卓凡问道:小栗忠顺此人,操守风评如何?徐四霖说道:极佳,此人素有‘不顾利害,公而忘私’之誉,出仕以来,似乎唯一有兴趣的事情,便是为主家四处奔走。
关卓凡嘿然,真是叫我辈惭愧啊。
徐四霖说道:不过,这个人太骄傲了。
我是上国使者,且日本正有求于咱们,小栗忠顺对我非常客气热络。
可我冷眼旁观,他对同僚,乃至上司,都不大看得上眼的样子,言语之间,不留余地,有时候很是让人难堪。
关卓凡心中有数了。
小栗忠顺这种人,恃才傲物,急切事功,幕府的官吏,却大多昏庸**无能,以小栗忠顺的脾性,对冬烘朽钝的同僚,自然没有好脸色,这种心态,和肃顺一提起旗人就开骂,颇为相似。
那么,应该如何同小栗忠顺打交道,或者说,该怎么用他,关卓凡就有了一个章程。
*(今天两更,晚上还有一更,放在八点半之后)*(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