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十六章 艺州口

第二十六章 艺州口

2025-04-03 08:01:11

关贝子在传说中携美共浴的时候,艺州口、石州口两路战况,都在迅速发展变化之中。

幕府的主力集中在艺州口这一路,但长州藩方面,刚好倒了过来:东线战场的兵力配置,以石州口为主,采取进攻态势;艺州口这一路,采取守势,战略目的不是击溃敌军,而是在边境相持住就好。

待石州口取胜,艺州口的敌军,师老无功,孤掌难鸣,不撤退也得撤退。

这算是田忌赛马之策。

艺州口这一路,幕府军由头到尾,出征、行军、作战,都弄得非常别扭。

这一路本来是定了将军家茂亲征的。

刚开始的时候,德川家茂也是一副豪气干云的架势,首先任命了前尾张藩主德川茂德为征长先锋总督,先行出发;接着,自己带着幕臣、佐幕诸藩藩主,亲率号称以西法训练的步、炮、骑三军,离开江户城,浩浩荡荡,踏上西征之路。

一路上,德川家茂有意陈设兵威,自己全副披挂,中军亲兵则高举金扇和银马标——这两样东东都是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时摆弄过的。

德川家茂的意思是,要重演先祖的壮举,来一场关原合战似的大胜,从而底定天下。

大军走陆路沿东海道西上,中途拐了个小弯,拐进京都,拜见天皇,陈述征伐长州的理由。

德川家茂说长州藩虽一度伏法认罪,但其后激进党徒卷土重来,密派家臣自洋夷购入大量大炮、小铳,密谋不轨,恭请天皇恩准讨伐。

这一套程序走完,刚出京都,德川家茂就顶不住了。

他身子骨儿本来就弱,一身的毛病,时不时不良于行,这大热的天儿,全幅盔甲披挂着,长途跋涉地折腾,哪里受得了?换马乘轿,好不容易撑到大阪,一进城代府,马上解盔卸甲,德川家茂整个人几乎是一头栽倒。

一堆医生忙乱了好一阵子,最后确定,将军大人暂无性命之忧,但必须完全卧床静养,绝对不能再行军了。

补充一句,所谓城代,是代将军治理此城之意。

大坂城代,不仅代将军统治大阪,也代将军统帅西藩诸侯。

这个职位,和京都所司代并列,同为幕府最高的地方官职,地位远在长崎奉行这一类职位之上。

将军大人病倒,幕府高官们方寸大乱。

这个消息是不能宣之于外的,不然必大大影响士气,可主帅不到位,接下来这个仗该怎么打?那位德川茂德先就没了信心,坚决请辞征长先锋总督。

作为御三家之一,他临战撂挑子,实在不像话,但没法子,只好改派了同为御三家的纪州藩藩主德川茂承,做这个征长先锋总督——也即事实上的艺州口幕府军主帅了。

对外的说辞如下:大阪为朝廷征长大本营,将军大人坐镇大阪,运筹帷幄,指挥诸路机宜。

幸好,这一路提前了很多时间出发,虽然有此波折,倒不影响和中国人的约定,按时向长州藩发动进攻。

但艺州藩不阴不阳的态度,却不能不对征长的成败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

从一开始,艺州藩就对幕府征长非常抵触,不但不肯派兵参战,还派人在江户和京都进行游说,希望朝廷和幕府取消征长的决定。

艺州藩并不亲长,如此作为,除了财政压力和不愿意在自己的领地内燃起战火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艺州藩和长州藩特别的渊源。

艺州藩领地的主要部分是安艺国,而关原合战之前,安艺国还是毛利家的领地。

关原合战中,毛利辉元没看清形势,不小心做了西军名义上的统帅。

东军大败西军之后,虽然毛利辉元本人并未参战,但依然免不了胜利者对失败者严厉的处分。

德川家康将毛利氏的领地一分为二,只给毛利辉元留下了周防国和长门国,而把安艺国封给了东军大将福岛正则。

后来,福岛正则犯了严重的错误,被没收领地,安艺国封给了浅野幸长,直至幕末。

因此,艺州藩的武士阶层,掌握藩政的高级武士——上士,是浅野家的家臣,是外来户;低级武士——下士、乡士,则是毛利家的旧部,是本地土著。

在艺州藩,上士和下士之间,阶级界限极其分明。

下士觉得上士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上士则总怀疑下士随时要造反的样子。

几百年下来,双方积怨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