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凡又是微微一笑,说道:好嘛,现在顺逆之分,倒了个个儿啦。
徐四霖又咽了一口唾沫,嚅嗫了两下,没敢接声。
关卓凡的右手放在栏杆上,食指轻轻敲动,沉吟片刻,说道:此诏和今上天皇素来的性情、行事大谬,系伪诏无疑。
反正御印又不捏在天皇自个手里,这份东西不论是谁拟的,写完了偷偷盖个章送出皇宫就是诏书了,天皇完全可以被蒙在鼓里。
这种事,日本人以前又不是没干过。
八一八政变之前,发生了尊攘派公卿姊小路公知被刺杀事件。
尊攘派同声指责凶手为萨摩藩士田中新兵卫。
其时,尊攘派气焰嚣张,而萨摩藩力主公武合体,于是尊攘派借此事逼迫朝廷下令,解除了萨摩藩守卫皇宫乾门之职。
但诏书刚刚颁行,孝明天皇就表示,此乃伪敕所下之令。
未几,朝廷又向京都守护职、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下令,命他出京视察关东形势——尊攘派要借此将铁杆佐幕的松平容保赶出京都。
然而朝廷的敕命墨迹未干,天皇给松平容保的私信就到了:此非实敕。
在确认尊攘派接连干了两单矫诏的事之后,萨摩、会津二藩联手,发动八一八政变,将尊攘派和长州藩的势力赶出了京都。
三条实美、泽嘉宣等七卿落难,便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不过,矫诏这种在中国足以灭族的大逆事件,在下克上传统悠久的日本,并不太算一回事。
八一八政变之后,没有人因此受到更进一步的追究。
当然,孝明天皇虽然更喜欢公武合体,讨厌被激进的尊攘派挟持,但皇室、公卿毕竟一体,他也不会支持幕府和佐幕派对矫诏的公卿斩尽杀绝。
徐四霖说道:贝子爷所见极是。
不过,现在的京都,幕府和佐幕诸藩重兵把守,德川庆喜亲自坐镇,并无倒幕的一兵一卒在,却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是否意味着京都的朝廷已生大变?关卓凡说道:不是‘已生大变’,是‘将生大变’。
还有,京都并非‘无倒幕的一兵一卒在’——萨摩藩在京都可是有兵的。
徐四霖一惊,说道:贝子爷是说,萨摩藩可能……举兵叛乱?关卓凡说道:萨摩藩在京都的兵力有限,明刀明枪地作乱,可能性不大,但在底下搞搞鬼,是完全可能的。
徐四霖神情紧张,说道:那,咱们该怎么应对呢?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咱们来日本,又不是给天皇看家护院的,操这个心干嘛?叫日本人自个先闹一闹吧。
至于这道诏书,大名们也不傻,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么?哼哼,如果一张纸就管用,要刺刀和大炮干什么?徐四霖隐约摸到了关卓凡的心思,深深点头,说道:贝子爷洞见万里!这么说,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关卓凡微笑着说道:是。
不过,咱们也‘不变’不了多久了。
前有长州藩‘奉献版籍’,现在又出了这么道伪诏,我估计,幕府很快就会派人过来找咱们了。
关卓凡的估计非常准确,三天之后,幕府的使者到了。
使者有两位,一位是新任老中首座板仓胜静,一位是新任老中小栗忠顺。
原来的老中首座小笠原长行,因为小仓口兵败,被解除了职务。
几位老中里面,排名紧随小笠原长行的板仓胜静,顺势上升为首座;空缺的老中的位子,由托了轩军之福、先败后胜的原军舰奉行小栗忠顺补上。
使者刚到,关卓凡还没来得及接见他们,徐四霖的情报网络,便由京都送来了一条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
关卓凡和板仓胜静、小栗忠顺一见面,看见他们两个脸上努力堆出的笑容,便晓得,这两位幕府的老中,还不知道这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