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卓凡想了一想,问道:这个徐应祥,是江苏哪个地方的人士?郭嵩焘答道:是淮安籍的。
淮安?那是两江总督直辖,是曾国藩的地头啊。
关卓凡的脑子飞速地转动着:这里面,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大多数人想象不到的是,原时空,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对修建铁路的态度,却是相当保守的。
曾国藩的出发点,倒不是害怕铁路会以夷变夏、毁地脉、坏风水什么的,而是认为修建铁路,是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
这个逻辑,和现在的公知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是否该修建铁路,曾国藩、李鸿章这对师弟,态度截然相反。
原时空,李鸿章是修建铁路最有力的推动者,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却终于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反方向上。
关卓凡正在沉吟,郭嵩焘取出几张纸来,上面工工整整,一笔极精神的颜体小楷。
郭嵩焘说道:这是翰詹科道流出来的攻讦铁路的言论,我记了下来,请贝勒爷过目。
关卓凡接了过来,细细地看了一遍。
上面不但有具体的言论,该话由谁说出,该人士现居何职、籍贯何处、哪年的科名、座师又是何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关卓凡赞道:筠仙,你真是细心!郭嵩焘说道:贝勒爷过誉。
还有,这班人虽然来势汹汹,但言路上支持兴建铁路的也很多,比之唱反调的亦不遑多让。
只要‘上头’拿定了主意,这个铁路,咱们是一定建得成的。
关卓凡欣赏地看了郭嵩焘一眼,说道:筠仙,你说得对,中国的事情,只要拿定了主意,哪儿有办不成的道理?喝了口茶,关卓凡说道:‘铁路股’的总办张荫恒,看起来还得力?郭嵩焘立即大赞:张樵野斑斑大才,能干极了!贝勒爷,你选人的眼光,真正是独步天下,我不服都不行!张荫恒,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人,今年二十八岁。
他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咸丰九年,捐了一个七品的知县衔,托了门路,入山东巡抚幕中帮办文墨。
阎敬铭接任山东巡抚之后,宾主气味不投,张荫恒求去,北上京城寻找机会。
就是说,关卓凡向郭嵩焘推荐张荫恒的时候,张某人正处在失业的状态中。
当时,铁路股刚刚设立,万众瞩目,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总办这个位子,甚至有人欲仿关贝勒当年南下上海故事,自愿降级来坐这个位子。
谁也没想到,这个天字第一号肥差,竟会落到一个捐班的知县衔头上!就连郭嵩焘也很奇怪:这个张荫恒,年纪轻轻,履历更是一无足取,关贝勒何以就看中了他呢?张荫恒自己,更是被这张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彻底砸晕了:他连关贝勒的面都没见过,自家的祖坟上,何以就青烟滚滚了呢?郭嵩焘和张荫恒见了面,很快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但精通洋文、熟稔洋务,而且胆大心细、敢想敢干,竟是第一等的办洋务的人才!可这张荫恒毫无名气,关贝勒又从来没有见过他,似乎也没有任何人向贝勒爷举荐过他,则关贝勒何以能够识拔此人于微末?真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惊叹之余,只剩下对关贝勒独步天下的选人眼光由衷的崇拜了。
铁路股的会办,是一个美国人,叫做麦德林,是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的总工程师,既为关卓凡延请,也算是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来到中国,出任顾问委员会下属铁路股的会办。
张荫恒全身心地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面,他和麦德林紧密合作,南上北下,马不停蹄,勘探地质线路,引进人才机器,自履新之日起,除了睡觉,没有休息过半天。
如此大半年不停歇地忙下来,终于拿出了关卓凡现在看到的这份厚厚的文件。
麦德林已经自认是工作狂了,但依然称赞张荫恒:张总办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最敬业的公务员。
关卓凡微微笑道:筠仙,你说的我都脸红了。
嗯,‘铁路股’经手银钱,以千万两计,如果有什么出入,关系甚大,你可得替我盯紧了。
郭嵩焘一愣,听关贝勒的口气,竟隐隐然有对张荫恒的操守不是完全放心的意思。
可是,这个人是他亲自选拔的呀。
再说,这几个月,张荫恒的表现,实在当得起勤、能二字,呃,难道这个廉字——一时也想不来那么多,郭嵩焘郑重说道:是,建铁路的钱,都是国帑,民脂民膏,贝勒爷放心,我会全力留意,断不容一两银子虚耗的。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我就是白嘱咐一句,没什么别的意思。
说完,关卓凡掏出了一个大大的金怀表,打开盖子,看了一眼,说道:这光景也差不多了,今儿晚上,我还要和阎丹初打擂台,‘铁路股’的两位,今儿我就不见了。
筠仙,你替我给张樵野和麦德林带个话,说改日我单请他们俩吃饭。
**关卓凡请阎敬铭吃饭,没有陪客,席上就他们两人,但送到阎敬铭府上的,除了帖子,还有关卓凡的大楠竹精制的名刺——这是非常尊重的表示。
补充一句,阎敬铭府上,在鸡爪胡同,一个一进的小院子,比倭仁的家,还要寒酸。
两个人见了面,阎敬铭刚刚跪下,关卓凡便抢上亲手扶起,笑道:丹翁,咱们总算见面了!虽然阎敬铭这个户部尚书,出于关卓凡的力保,但关卓凡出京之后,阎敬铭才进的京,因此大半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两个人才首次真正见面,之前,相互之间只有书信往来。
阎敬铭呵呵一笑,说道:贝勒爷的风采,我是仰慕已久了。
今日得见,幸何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