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二十五章 冰火交淬

第二十五章 冰火交淬

2025-04-03 08:01:12

本来,杜立德接受封爵的时候,行单膝跪礼就好,并不要求他行双膝跪拜叩首礼,没想到他自己跳出来要求入乡随俗。

杜立德对贵族身份的热衷,使他觉得封爵的程序愈标准,爵位的含金量便愈高。

如果自己被特殊对待,那么自己的这个爵位也就变得特殊了——意思是这个爵位就夹杂了某些非正式的因素,爵位的含金量便随之降低。

杜立德并不以外交人员自居,根本不在乎自己双膝着地会给美利坚合众国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同时,内战结束,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内对外,都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杜立德在军界的发展,事实上已经摸到了天花板。

如果不来中国,这个时候,他大约已退役去做生意了。

所以,杜立德也根本不担心此举会给他个人的仕途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反而,一个地道的贵族身份,除了大大满足虚荣心之外,对他以后混世界,大有助益。

而且,真真正正,惠及子孙后代啊。

不过,杜立德要求入乡随俗的这个俗,并不是什么好俗。

关卓凡努力的方向,是要让中国人的身子站得更直,而不是弯得更低。

所以,在礼节方面,一定是以夷变夏,而不是以夏变夷;不是要外国人入乡随俗,而是要中国和国际接轨。

迟早有一天,中国人面对自己的君主的时候,膝盖也要离开地面的。

杜立德的这个要求,是和这个大方向背道而驰的。

但是,就短期的政治效应而言,杜立德此举,却会给关卓凡带来巨大的加持。

从乾隆朝英使马嘎尔尼开始,面见中国皇帝的时候,洋使的膝盖就变硬了,弯不下去了。

我天朝上国对之实在不能理解,为此反复折腾,始终不得要领。

闹腾来闹腾去,这个膝盖弯不弯得下去的问题,变成了中国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

后来,窗户纸终于捅破了,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洋人的膝盖原来是和腰杆一起变硬的,世易时移,再要人家折腰下节,万万不能。

只好自己生闷气,躲起来不见人。

再到后来,人家的洋枪洋炮打过来,躲也躲不住了,就只好出狩了。

现在,居然有洋人的高官,主动要求弯下膝盖——这个,难道不是国朝中兴、天威被远、来人向化之明证吗?可以想象,现下的国人,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会为之兴奋莫名吧!权衡利弊之后,关卓凡还是决定利用杜立德的膝盖一把,特别是在激烈地敲了保守派的脑壳一轮之后。

嗯,就当打了巴掌之后,给个甜枣吧。

至于洋人进京,杜立德大约以为中国和日本差不多,是件异常严重的事情。

因此,不惜主动以行跪叩礼作为交换条件。

事实上,虽然中国对洋人进京也有限制,但北京城里本来就已经有一大扎洋人了,而现在的朝廷的政策取向,是鼓励增加必要的中外人员往来。

不然,还搞个屁洋务。

所以,杜立德进京,其实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

上谕发布的同时,关于杜立德将进京受爵、并行双膝跪拜叩首礼的消息,也泄了出来,朝野上下,果然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

这个杜立德,和华尔、福瑞斯特、白齐文等已入了籍的洋将不同。

华尔他们,既已归化,行礼如仪,是应该的。

而杜立德是美利坚国现役高级将领,却肯诚心向化,实在难得!但再冬烘的脑袋,也明白,这大约不是俺们教化的好,不是什么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是关某人这两年国内国外,不断拳打脚踢,才有这番顾盼有威,远人来朝的局面。

昨天,保守派们还在对着斥责徐应祥的上谕晕头转向;今天,面对这道封赏轩军的上谕,却难掩欣然色喜。

此时再想到、再提到关某人,心里便不由五味杂陈,实在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了。

上谕中还提到了一位:徐四霖。

加三品按察使衔,赏二品顶戴,徐子绥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红顶子。

徐四霖已经内定为第一任驻日公使,这是中国的第二位驻外公使。

这儿多说一句:本来,中国的第二位驻外公使,应该是驻英公使的。

在得知中国向美国派驻公使之后,英国的外交部就通过北京的公使馆,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中国也应该向英国派驻公使。

不过,新年伊始,中国的政坛,就大起波澜。

太后和首相,为了一个女人,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中央政府上上下下,人心惶惶,没人有心思来搭理英国人的这个要求。

风波过后,中英双方的精力,又同时转到了海军的深度合作上面,中国向英国派驻公使一事,就暂时放下了。

之后关卓凡全力筹备征日,这事儿就更加顾不上了。

待到从日本回来,英国人旧事重提,已经差不多过去了整整一年。

驻英公使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现阶段,中国还不可能同时向欧洲主要国家派驻公使,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驻英公使等于驻欧公使,权责十分重大。

另外,公使这个位子,和船务大臣、铁路总办又不大一样,比较讲究人脉、地位、威望,在注重门第出身、身份等级森严的欧洲,尤其如此。

关卓凡的夹袋里面,懂洋文、通洋务的人选,都实在年纪太轻、资历太浅,派出去,国内国外,都怕压不住场子。

因此颇费踌躇,人选始终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