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四十八章 合影

第四十八章 合影

2025-04-03 08:01:12

英文写的圣旨?关卓凡眼睛一亮:好东西啊!用英文写圣旨,也算是面向世界,也算是走出去,也算是推动中国融入全球化。

对于国内的卫道守旧之士,更是顺着毛往洋鬼子那个方向捋,改革派可以认为是以夷变夏,保守派可以认为是以夏变夷,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再说了,这份东西搞出来,开天辟地头一份,必载诸史册,这个发明权、版权什么的,自然是我关某人——创意虽然是杜立德的,可没有人知道呀,嘿嘿。

好处看上去不少,但真把文言文圣旨翻译成英文,做到信、达、雅俱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卓凡原本以为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干这个活计,但真干起来,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

数易其稿,愈来愈对自己没信心。

可这份东西,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万一被后人挑出什么语义文法谬误,俺虽在泉下,也会脸红啊。

咋办呢?最后,关卓凡找了顾问委员会下属铁路股的总办张荫恒来一起参详。

张荫恒出身山东巡抚幕中,古文功力自非关卓凡这个半桶水可比,英文水准亦不在关卓凡之下,参详来参详去,终于拿出了满意的方案。

找张荫恒真是找对了,除了拟旨帮了大忙外,这道圣旨的书写也是由张荫恒来完成的。

本来,诰、敕这一类圣旨的书写,向来是翰林院的庶吉士的工作,可是,这是洋文哎,进士及第们怎么干得来这个活计?而在制作圣旨专用的提花锦缎上,用毛笔写蝌蚪字,关贝勒也没这个本事。

言归正传。

关卓凡宣旨完毕,杜立德再说了一遍杜立德领旨谢恩,方才站起身来,走上前去,眉花眼笑地从恭王和关卓凡手中接过了圣旨。

两份圣旨入手,沉甸甸的,极有分量;看上去,更是富丽堂皇,光华耀眼。

杜立德是见过世面的人,瞅得出来:即便上面没有一个字,这两件东西也是值大钱的!这两份圣旨,由上好蚕丝织就的提花绫锦制作,摸上去十分之柔滑细致;两端的轴柄,则用羊脂玉制成。

本来,给一品官员的恩诰,轴柄用玉;给二品官员的恩诰,轴柄用黑犀牛角,但由于杜立德赏了头品顶戴,特别加恩,圣旨用一品恩诰,以示荣宠。

杜立德领旨之后,立即借了礼部大堂的偏厅,脱了燕尾服,朝珠袍褂地穿戴起来。

穿戴齐整之后,杜立德重新进入大堂,堂上堂下,再次轰动。

金发碧眼而翎顶辉煌,杜立德不是第一位。

前有总税务司赫德,以及轩军华尔以下一班洋裔华籍将领,可成为京城数百官员视线之焦点,高调堂皇如斯的,杜立德却实实在在是第一人。

杜立德身材高大,宽大的补褂穿在身上,颇为合体;加上头戴黑貂暖帽,上面亮红顶子,白玉翎管,双眼花翎,流光溢彩,整个人看上去居然别有一番轩昂。

只是袍摆下缘露出了西裤、皮鞋,未免略显违和。

杜立德满面笑容,到处抱拳作揖。

见到朱凤标、万青藜两位熟人,不叫朱中堂、万部长了,称朱凤标霞翁,称万青藜文翁。

怪声怪调,听得朱、万二人,都很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哎呦,这个洋鬼子,还晓得这一套!于是满面堆欢,揖让还礼,恭喜修公!修公大喜!——受爵之前,杜立德刚刚请人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做修业。

热闹了一轮,开始合影留念。

不是大合照,暂时亦没有大合照的条件,而是大致按王公、内阁、军机、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分成几拨,一拨一拨的和杜立德合影。

其中,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人数较多,又得各自分成两三拨,这样,总共就分成了十来拨。

当然,参与合影的,只限堂上的重臣;堂下的中、低级官员,就照应不来了。

摄影师由轩军的随军摄影师充任,一洋一华,架起了一架大大的照相机,时不时镁粉灯一个爆闪,砰地一声,礼部大堂上,烟雾弥漫。

随之而来的,便是堂上堂下,隐隐地一阵惊呼骚动。

今天参与合影的,绝大多数,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事先既不知道照相为何物,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正因为如此,也就还没来得及产生照相会移魂摄魄之类的念头。

既然躬逢盛事,礼单是这么拟的,仪注是这么安排的,别的人、别的衙门要照相,自个儿、自个儿的衙门自然也要照相。

于是也想不来那么多,一拨跟着一拨,行礼如仪,糊里糊涂的,就献出了人生的第一次。

这正是关卓凡想要的效果。

如果由得这班人自个儿从容选择,由得移魂摄魄之类的虚妄传说肆意发酵,那么其中的保守冬烘之士,不知猴年马月,才肯拍下人生的第一张照片?只怕有的人这一辈子都会对照相机敬而远之吧。

单单一个照相机,也许并不十分重要,但新世界就是由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类照相机组成的。

和逼迫朱凤标、万青藜同杜立德见面的道理一样,一股脑儿地将重臣们都拉过来照相,你愿意也好,你不愿意也罢,你都和这个新世界做出了事实上的亲密接触——踏入新世界的第一步,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迈出去了。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不能由得你们站在河边看热闹、犯糊涂,俺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耐心,背后伸一脚,直接踢下河去就是。

你们喝多几口水,载浮载沉些时候,也就习惯了。

礼部大堂上的所有人,都和杜立德合了影,包括倭仁。

事后,每位与会重臣,都得到了留有本人倩影的照片一张。

看,激进也好,保守也罢;支持洋务也好,反对洋务也罢,统统就此成为了洋务的一部分,成为了新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天,杜立德进宫谢恩。

两宫皇太后见洋鬼子,又是开天辟地未之有也的一件事情。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