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的部署,产生了预期的效果。
一路上,回匪的游骑,未能对官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阻碍。
按左宗棠折子上的话说,回匪于官军,瞥见即遁。
各路官军,按期在一个叫做三不通的小村镇会师了。
三不通这个名字听起来着实奇怪,不过,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儿正是进入董志原的交通要隘,回匪精锐尽萃于此,此地一失,长驱而入,董志原再也无险可据。
为弥补堡寨不坚的弱点,回匪事先在三不通前方开阔地带,大量挖掘壕沟。
这些壕沟,纵横交错,既宽且深。
但是,其功用和轩军的堑壕完全不同,不是用来藏身、防守、阻击的,而是纯粹为了给官军的进攻制造障碍,尤其是希望能够阻碍马队的行动。
回匪自个儿,并不居身壕沟之中,而是或企于寨墙之上,或在堡寨之前整队待机。
他们打的算盘,是官军逾越壕沟之时,必大费周章,手忙脚乱,不暇防护,则可以趁机半渡而击之,给予官军重大杀伤。
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
首先,官军的马队,并未直接在堡寨的正面进攻。
左宗棠接受了展东禄的建议,派潼关总兵雷正绾,率马队绕过壕沟,大范围迂回到了三不通的侧后方。
其次,逾越这些看起来又宽又深的壕沟,官军并没花什么大力气。
展东禄部工兵营,遇水搭桥是基本功,就算黄河、泾河也挡他们不住,何况几条小小的壕沟?于是,就在回匪的眼皮底下,变戏法似的,十余条栈桥冒了出来。
官军十余条长长的队伍,从栈桥上,源源不绝地通过了壕沟。
不但人、马过了壕沟,大炮也顺顺当当地过了壕沟。
再次,官军通过栈桥的时候,回匪根本无法给与有效截击。
官军一部过桥,另一部便进行严密的火力掩护。
官军大炮、洋枪的火力、射程,都远远超过回匪,回匪既无法冲到弓箭和土枪的有效射程之内,也就无法对正在过桥的官军予以有效打击。
完全无从搞什么半渡而击之。
当官军全部过了壕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双方还未出全力以搏,但胜负之数,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展东禄部炮兵团架起十二磅拿破仑炮猛轰,回匪支撑不住,三不通外围堡寨次第陷落,官军呐喊着攻入了三不通。
按原计划,这个时候,埋伏在村外的另一支回匪,应该也冲入村内,和三不通的守军一起,夹击进入村内的官军,争取包官军的饺子。
孰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支伏兵正要发动攻击,已迂回到位的雷正绾马队,自背后狠狠一刀插下,回匪出其不意,登时大乱。
结果,伏兵非但没能帮上守军的忙,反而同正在败退的守军,彼此冲撞践踏,乱作一团。
官军趁机全力攻击,回匪彻底崩溃,开始夺命狂奔。
官军紧追不舍,回匪向西北方向一路败退,焦村、什社镇、萧金镇、董志镇等回匪据点,接连为官军克复。
沿途百余里,回匪横尸枕籍,抛弃军械、骡马无算。
残存的回匪,悉向西峰镇逃去,那儿是回匪在董志原最后的据点。
当晚,西征中路军各部即驻扎董志原。
第二天卯初,官军拔队,辰正抵西峰镇。
回匪和官军略一接触,便放弃了这个据点,继续向西北方向奔逃。
左宗棠的折子上说:据擒贼供称,贼前起老弱、辎重,因人马众多,未能疾遁。
相距不过一日之程;其殿后悍贼为各军追逼,漏夜奔窜,一由驿马关以出环县,一由蒲河川以向三叉河,均在黑城子、下马关会齐,同窜半角城、金积堡一带。
于是官军衔尾急追,左宗棠下令,各军争先,毋待后命。
中路军各部很快就分出了高下。
追在最前面的,是雷正绾的马队;紧跟其后的,是展东禄部的两个步兵团。
其余各部,都被这两支部队甩开了一大截。
轩军严格的训练,良好的营养,单在连续急行军这一项上,便表现出了远超同侪的实力。
官军先收复了镇原县县城,午正时分,终于在驿马关追上了回匪后队。
第一二零章 罗刹可恶左宗棠在奏折中为麾下诸将请功,排第一位的是展东禄,称该部工队、炮队,尤为得力,为三不通摧圩破敌之关键;该部步军,坚忍迅捷,兵事娴熟,过于同侪。
看到这一段,慈禧不由脸上飞金。
左骡子夸情郎的嫡系部队,御姐心中是得意的,甚有与有荣焉之感。
排第二位的是雷正绾,马队迂回,出敌不备,攻敌关窍,临机决断,有古名将之风。
有古名将之风,出于左宗棠之口,是很高的赞誉了。
排第三位的是陶茂林,他能够紧跟展东禄、雷正绾之后,主要是陶部在长武阻击战中的出色表现。
展东禄不必说,有趣的是,雷正绾、陶茂林二部,亦同轩军有很深的渊源。
雷正绾、陶茂林两位,原是多隆阿的部下,多隆阿战死后,关卓凡入陕督师,雷、陶二将自然归关卓凡节制。
陕西的回乱平定后,雷正绾、陶茂林眩于轩军之威,私底下商量,认为只有加入轩军序列,才算真正有前途,并向关卓凡郑重表达了这个意愿。
有人主动投附当然是好事,雷正绾、陶茂林也是能员,但关卓凡当时考虑,此时收编雷、陶二部,并不合适。
一个是,轩军体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尚无一整套妥善的对应措施。
轩军的理念、战法、训练、器械,都不是雷正绾、陶茂林其时的见识可以企及的。
这两位总兵加入轩军,短时间内,作用还比不上一个副团官。
还有一个,关卓凡当时不过新贵一枚,根基尚浅;捻匪亦未剿平,功勋值还没有刷够,就忙着收小弟,太扎眼了。
轩军自然还要进一步扩军,但这个得步步为营,不能操之过急。
在刷够功勋值的前提下,还得和将来湘军、淮军的裁撤,以及绿营的改编,保持一个微妙的互动。
因此,关卓凡离陕之时,对雷正绾、陶茂林二部,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留下顾问团,帮助雷、陶整顿、改编所部。
这个模式,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既大大提升了雷、陶二部的战斗力,轩军以及关卓凡本人,又相当程度地保持着对这两支军队的控制力。
正因为效果上佳,在后来对绿营的大规模改编中,这个模式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之后,被普遍地推广开来。
前文交代过,左宗棠西征,自己楚军的老班底,只用了一小部分。
他只选三千精锐,另在湖南募五千新兵,一共八千,算是自己的亲兵,带到西北。
平回所用的大部分兵力,用关卓凡的话说,就是和关中豪杰共事业——或在当地招募训练,或使用当地的部队。
左宗棠离京前,关卓凡向他推荐了雷正绾、陶茂林二将。
左宗棠到达陕西,考察之后,深为满意,欣然纳用。
果然,雷、陶二部,在战斗中大派用场。
展东禄、雷正绾、陶茂林三将,都不是左宗棠的嫡系,但他全力揄扬,绝不掩功。
这并非要讨关卓凡的好。
左宗棠攻击曾国藩、李鸿章,对姻亲郭嵩焘下辣手,素予人以心胸狭隘之感——其实,这是误会。
左季高偌大勋业,岂是心胸狭隘之徒所能为?左宗棠和曾、李、郭的矛盾,本质上是争资源,不是闹意气。
他是心雄万夫、要做大事的人,但既要做大事,手上就得有足够的本钱,而朝廷本钱有限,曾、李师弟多了,左季高自然就少了,所以,必须争,必须斗。
郭嵩焘也是因为主政广东的时候,只愿接济湘军,不肯向楚军协饷,才为左宗棠英雄欺人,被迫去职的。
**慈禧看完了折子,轻轻的吁了口气,微笑着说道:左宗棠全盘谋划,筹算得宜!展东禄他们也打得好!嗯,董志原拿下来了,你方才说,‘甘肃的门户打开了,进剿金积堡的道路,畅通无阻了’——是不是说,距拿下金积堡,也就……不远了?关卓凡说道:回太后,金积堡的情形,和董志原颇有不同。
回匪仓促猬集董志原,没有多少时间经营,当不得官军雷霆一击。
马化龙在金积堡,却是经营多年了,堡寨高大坚固,数量众多,互为犄角,官军啃这块骨头,得一口一口来,急不得的。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我晓得了。
关卓凡继续说道:还有,金积堡回匪的军械,也不是董志原匪股能比的——马化龙是有洋枪的。
慈禧秀眉一扬,随即眉尖微蹙,说道:洋枪?回匪哪儿来的洋枪?关卓凡缓缓说道:据已有的情资判断,当是俄罗斯人偷运过来的。
慈禧的脸色变了,默然片刻,咬牙说道:罗刹鬼可恶!关卓凡微微点头,说道:俄人确实居心叵测。
不过,太后也不必过虑。
回匪的洋枪数量不多,子药亦有限——最紧要的是,开战之后,他们无法持续补充枪支子药。
而且,回匪训练不足,使枪的本事,也比不得官军。
还有,回匪没有大炮。
听到这句话,想起演炮时拿破仑炮惊天动地的威势,慈禧的脸色大大地缓和了。
她点了点头,说道:是,回子的堡寨再怎么坚固,也不过一堆土疙瘩,如何挡得住大炮的轰击?关卓凡说道:董志原这场大仗打完,官军也要休整一段时间。
现在已经入冬,臣以为,过了年,开了春,再进军金积堡较为妥当。
金积堡到底什么时候能打下来,臣不好妄言。
但无论如何,明年之内,必有佳音以报太后。
事实上,关卓凡并不认为要花一整年才拿得下金积堡,不过,冗余度留的多点,没有什么坏处。
再者说,如此说法,到时候差事提前办下来了,御姐才会有惊喜嘛。
慈禧面现喜色,说道:很不容易了。
金积堡事毕,甘肃的局面就大致靖定了吧?关卓凡说道:回太后,拿下金积堡之时,甘南河州、狄道一带的马占鳌匪股,也必已肃清了,则祁连山以东、甘肃大部的局面,就算靖定了。
到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甘西肃州一带的马文禄匪股了。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肃州那个地方,已经快出嘉峪关了,距中原甚远,彻底剿灭这支回匪,多少需要一点时间。
不过,釜底游魂,马文禄匪股覆亡是迟早的事情,不足为太后厪虑。
慈禧轻轻拍了拍放在桌子上的折子,说道:好,甘肃的回匪剿净之后,就可以进军新疆了!说到这儿,面色又微微一沉,说道:不晓得官军进入新疆平乱,俄国人会不会从中作梗?*(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