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乱清》更多支持!老五真正是猪油蒙了心!一收到立海被拿的消息,就能够猜想到敖保落毒弑主的真正幕后元凶,必是惇王,但看到立海的口供,坐实了之前的这个判断,慈禧心里还是难免震撼。
她冷冷一笑,说道:老五这个人……貌似糊涂,其实荒唐!狐狸尾巴,终究是藏不住的!关卓凡心道:貌似糊涂,其实荒唐八字,确实是对惇王之的评,要给御姐点个赞。
惇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其实不恶。
因为他乐于出入市井阛阓,还颇有知晓民间疾苦、甚至为民请命的风评。
不过,知晓民间疾苦可能是真的,但为民请命,至少关卓凡穿越过来这几年,从没见过惇王做过这一类的事儿。
留在野史里的,不过是几个段子罢了。
惇王厚诬恭王什么老六要谋反,却是坐实了的事迹。
老五说这么一句话,绝不是糊涂二字能够葫芦提过去的,说他荒唐,已经是很含蓄的了。
窥一斑可知全豹。
种什么种子发什么芽,开什么花来结什么果。
惇王没在史上留下恶名,不过是因为他从未真正掌过权、办过事罢了。
在野党们,哪个不是一副我比上帝还正义的嘴脸?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在这方面,和真正的嘴炮党比起来,惇王还真不算个啥。
关卓凡正在小感慨,慈禧说道:你看,咱们……拿老五怎么办才好?咱们?这口气……没等关卓凡答话,慈禧又加了一句:你可别又说什么‘黜陟之权,操之于上,非臣下所能妄言’啥的!嫣然一笑,拿手在关卓凡手背上轻轻一打:不然,我可要打你!关卓凡神魂颠倒,一股热气从身下某个器官升了上来,差一点就忘了自己的千万别跑偏,记得也说话不算话了。
定了定神,关卓凡说道:是,臣谨遵慈谕。
顿了一顿,说道:到底该怎么……处置五爷,总得回銮之后,太后和母后皇太后商量过了,才好决定。
现在,臣以为,先请母后皇太后下一道懿旨,也不必说什么具体的缘由,只命五爷在府中闭门读书,不外出、不见客,嗯,暂时就可以了。
这就是软禁了。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暂时只好这样——那么,回銮之后呢?你晓得的,你那个母后皇太后,既没什么主意,心肠又软不拉沓的,这个大主意,还是得咱们先拿定了。
又是咱们?直指慈安心肠软不拉沓,算是一个很明显的暗示了。
还有,拿你那个母后皇太后指代慈安,而不是她口中惯常的我那个姐姐,或是东边儿的,口吻的差异,非常之微妙。
关卓凡在心里品了一品,斟酌着说道:是,臣以为,大约是……削爵、圈禁。
慈禧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哼了一声,说道:实话实说,我真有点子不甘心呢!再者说了,仁寿那边儿,能不能甘心?能不能服气?他那是一大族人,可不止他一个!咱们做事情,总得叫人心服口服才好!关卓凡这才发现,慈禧对惇王,怨毒极深,竟是要拿肃顺、端华、载垣的例,来对惇王了!他心中微微一凛:这个女人!……奕誴死活,关卓凡本根本不放在心上,问题是——他平静地说道:臣的心思,其实是和太后一模一样的——这个,太后是知道的。
只是……五爷是先帝的亲兄弟、皇上的亲叔叔,这一层,和肃顺、端华、载垣不同,请太后留意。
臣担心的是:兔死狐悲,过犹不及。
就是说,若真杀奕誴,在宗室里边,可能会引发原本不会发生的反弹。
慈禧默然。
关卓凡又说道:还有,太后方才也说了,母后皇太后心肠软,对五爷的处置,大约是会主张……从轻的,如果咱们一定要仿辛酉年诛‘三凶’的例,太后和母后皇太后姐妹情深,万一因为这个,起了什么争执,就……不美了——唉,那岂非都是臣的罪过?这段话是挺有意思的。
咱们两个字,听得慈禧心里十分妥帖;同时,姐妹情深云云,也在提醒慈禧,她和关卓凡的权力,都倚靠慈安的支持,她们姐俩儿,是不能生分的,凡有处置,也就不能不考虑慈安的感受。
至于最后一句吗——关卿底事?果然,慈禧微微一笑,说道:你就别往自个儿身上揽了——关你啥事呀?顿了一顿,说道:好吧,就依你。
那——仁寿那边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