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九十六章 关恭合流

第九十六章 关恭合流

2025-04-03 08:01:13

恭王脑海中,倏然生出一个念头:这该死二字,是否是关卓凡造谣,挑拨我和侄儿皇帝的关系?但他很快打消了这个怀疑——此何事哉?关卓凡绝不可能造这个假!心潮起伏之中,恭王强自平抑情绪,缓缓说道:雷霆雨露,无非天恩,可是——他重重地冷笑了一声,说道:《北京条约》是我签的,《天津条约》——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道:其实不是我的首尾——不过,自然也都算到我的头上!我一力承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语气怨毒,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我晓得,先帝在日,就对《天津条约》颇为不释,不然,哪里来的后边儿的《北京条约》?如今——后半句话,强行咽进肚子里,脸色铁青,默然片刻,长长叹了口气:唉——恭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津条约》签是签了,但朝廷不愿履约,终致英法再次大举内犯,结果文宗出狩,三山五园被一火焚之,留守北京的自己,不能不委屈求全,在城下之盟的《北京条约》上面签字。

关卓凡也听得见他咽进肚子里的半句话:他老子当年发的埋怨,做儿子的,如今又翻起了旧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关卓凡说,——我是说,早知今日要签更加吃亏的《北京条约》,何必当初推翻《天津条约》之成议?力不如人,就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待吞吴之日!不然,只能求荣反辱!恭王一拍大腿:逸轩,就是你这个话!不论《天津条约》,还是《北京条约》,局中人折冲樽俎,真正是呕心沥血!我就不明白了,换了那班唱高调的人‘入局’,这两个条约,难道就可以不签?或者签下来条件就会更好?顿了一顿,语气愈发激烈:好,站在外边儿看热闹的,个个气节凛然;真正干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成了‘汉奸’,全做了‘卖国贼’了!书生误国,往往如此。

关卓凡叹了口气,自失地一笑,清议,清议,到底值得多少钱一斤?恭王也叹了口气:清议——分量是有的,只是——他正在斟酌合适的措辞,关卓凡替他说了出来:只是明明是一斤废铁,却偏要卖一斤黄金的价钱!恭王眼睛一亮:逸轩,你这个譬喻有味道!就是这么回事!关卓凡庄容说道:所以,为政者,要做的,就是明码标价,废铁要标上废铁的价钱,黄金要标上黄金的价钱,绝不能倒转了过来!默然片刻,恭王深深点头:逸轩,拨乱反正,任重道远!有六哥的指点,我勉力去做。

恭王微微一笑,随即敛去笑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说起清议,以前倭艮峰做领袖的时候,老夫子虽然滞而不化,但到底是个肯讲道理的人;这两年,倭艮峰愈发沉默寡言,卫道之士,似有往徐荫轩周围聚集的意思,这个人——恭王一声冷笑:可就是冥顽不灵,根本没有道理可讲了!六哥,我以为,‘清议’也好,‘卫道之士’也罢——都不要有什么‘领袖’。

恭王微微一震。

蛇无头不行,守旧卫道之士,人数虽多,但若无具备足够号召力的领袖,形不成合力,反对新政、洋务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帝师——是一个颇具号召力的身份。

逸轩,你见得深!至此,两个人已形成共识:不论为公为私,都必须去徐了。

恭王沉吟了一下,说道:逸轩,你觉得,徐荫轩弘德殿上唱这一出,后边儿,有没有倭艮峰的……提调?关卓凡微微皱眉,说道:我也说不好。

不过,倭艮峰虽然守旧,却是真道学,知进止,守分寸,不像徐荫轩,半桶水的学问,只是拿来妆点道貌罢了。

恭王点点头:嗯,‘知进止,守分寸’,确是倭艮峰之‘的评’,他应该不会做帝师不该做的事情。

不过——顿了一顿,恭王说道:徐荫轩到底依附倭艮峰。

关卓凡明白恭王的意思:是,倭艮峰的面子,不能不顾。

小房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过了片刻,关卓凡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