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一二三章 红顶商人

第一二三章 红顶商人

2025-04-03 08:01:13

当天就寝之后,鸳枕之上,扈福晋将罗四太太的话,说给轩郡王听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接扈晴晴的话头,而是说:如今的雪岩,已经不比前两年了——该是非常得意了吧?扈晴晴微微一怔,随即笑着说道:可不是!除了‘阜康’的联号愈开愈多,正经是江南的第一大钱庄外,典当铺也开了起来!嗯,我来扳一扳手指头——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第一间叫做‘公济典’,接下来‘广顺典’、‘泰安典’……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兴、海宁、金华、衢州,江苏的苏州、镇江,都有‘胡财神’的典当铺开张,总计……十七间。

‘胡财神’?是——这个外号,不晓得是哪个起的,一下子就叫开了。

财神?嘿嘿,了不得!顿了一顿,关卓凡含笑说道:我的晴晴也了不起——如数家珍嘛!扈晴晴嗔道:什么叫‘如数家珍’?乱用词儿!那是我家吗?一年之中,王爷大半的辰光不在这边儿,这边儿的事儿,能替王爷留心的,我自然要替王爷留心的。

是,是,要不然,怎么说我们家晴晴能干呢!关卓凡揽过扈晴晴,在她面颊上轻轻一吻。

扈晴晴轻声一笑。

不过,也不算乱用词儿——罗四太太是你的干姐姐,雪岩就是你的干姐夫,大家也算是一家人了,只不过……扈晴晴竖起了耳朵。

关卓凡却打住了。

只不过什么嘛?说一半,留一半!只不过,希望雪岩真能够像一家人一般,和咱们……一条心思。

他怎么可能自外于王爷?他心里明镜儿似的:这两年,他翻着筋斗云似地发达了起来,还不都是……仰赖王爷的荫庇?顿了一顿,又说道:我那位干姐姐,每一次来上海见我,翻来覆去,唠的就是这套嗑,我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罗四太太的话,不能说是违心之语,不过——又不过?嗯,生丝‘销洋庄’的生意,雪岩也做得很大了吧?销洋庄,即出口。

话头怎么转到这上面了?扈晴晴想了一想,说道:是。

胡观察本来就做生丝‘销洋庄’的生意,不过——说到这儿,不由抿嘴一笑:都是王爷闹的——我也‘不过’了。

王爷晓得的,‘销洋庄’是非常压钱的一门生意,原来,胡观察的本钱有限,不能不联合杭州、湖州的几个大丝商,共同进退——他还不占大股。

可是,现在的局面,完全翻转了过来!胡观察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银子的出入,其余丝商都要唯他马首是瞻了!嗯,江浙丝商之中,雪岩确实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袖了。

多少人都在疑惑,‘胡财神’发迹得也未免太快了!胡某人想来也不能屙金尿银,他那么多的钱庄、典当、丝庄……本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所以……他怎么可能对王爷有二心呢?扈晴晴这段话,委婉地点明了胡雪岩发迹的本金来源。

这第一个来源,是左宗棠西征的军费。

西北军兴,不同内地,饷事不可不继。

内地用兵,一旦缺饷,总有时间、渠道,周转腾挪。

又或者银子虽然暂时到不了手,粮食能够筹到一些,士兵的肚子不至挨饿。

只要断饷的日子不长,不致于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

用兵陕甘,一旦断饷,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算内地筹足了欠饷,递解过去,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

若就近筹饷,除了一个贫瘠的山西,根本无所依恃。

冰天雪地之中,将士们饥肠辘辘,如何挨得?万一因此而生溃变,怎么了得?所以,不能像在内地那样,时间上以月为单位,由各省每月向西征大军解饷。

不然一不小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就耽误大事了。

所以,左宗棠西征,必须一次性带够一年、至少是半年的饷。

开拔费,粮饷,马匹,军火,屯田用的种子、农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第一年就要三百五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