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

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

2025-04-03 08:01:13

一个时务训导,就是一位未来的学校校长。

一县一时务训导,将发展为一县一学校,一千六百三十二个时务训导,最终将变身为一千六百三十二间学校。

这个学校,是小学、中学二而为一的,在此基础上,再分化出独立的小学、中学。

学校的生源,除了未来的公务员,也包括无意仕途的普通人。

中国的近现代基础教育,就从这一千六百三十二间学校发端。

这是关卓凡为什么不许礼部插手时务训导的原因之一。

时务一道,礼部固然糊里糊涂,同时,你也不能指望礼部那帮老头子,能够办好近现代的基础教育吧?如前所述,关卓凡的算盘中,时务训导和州之学正、县之教谕,同为正八品官,就是说,时务训导分庭抗礼于学正、教谕,其中的潜台词就是:学校不在学宫搭伙计,是要另起炉灶的。

在关卓凡的规划中,学校拥有自个儿的办学场所之外,财政也是独立的,不和县学、州学同流,加上时务训导全部出自于北京的师范馆,数管齐下,整个学校系统,便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礼部那边儿,一根学校的毛,也是摸不着的。

开科取士,虽然名义上还归礼部该管,但其中最重要的板块——时务策,其教材和教学,都出自学校系统,则时务策的考差——监考和阅卷,必然都要由学校系统派出。

通扯下来,中国未来的公务员的培训和录取,一大半握在了关卓凡的手里。

至于师范馆,自然是中国第一所近现代化的师范大学。

在此基础上,师范馆会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

当然,中国第一所近现代大学的帽子,师范馆是戴不上了,那顶帽子,上海的广方言馆正戴着呢。

开科取士,恢复唐、宋旧制,加‘时务策’,加‘贴经、墨义’,这件事情,关卓凡为什么一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并一定要倭仁领衔出奏呢?关卓凡称倭仁是士林宗镜、儒学领袖,完全不是虚美,倭仁就是这么个地位,实打实的,一点儿水分都没有。

如果排座次,咸、同年间,全中国范围内,读书人之第一人,非倭仁莫属。

道、咸之交,汉学没落,理学兴起,取汉学而代之,成为主流学术思潮。

后世普通的读者,说到晚清的理学,大约只晓得曾国藩,其实,曾国藩的功绩和影响力,主要来自平定洪杨和启萌洋务,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完全是被后世炒热、夸大了的。

倭仁才是真正的理学大家。

而且,倭仁虽然只比曾国藩年长六岁,但学问一道,曾国藩却是直宗倭仁的,倭仁于曾国藩,亦师亦友,说曾涤生给倭艮峰执弟子礼,亦不为过。

事实上,就连著名的《曾国藩日记》,也是在倭艮峰的建议和督促下,曾涤生才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章,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所谓道德文章,就文章而言,倭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理在心中,但因为物蔽,人之理遂失,所以,要致知,即通过学习和自省,重新认识心中之理。

这个过程,称为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即便圣人亦不能例外。

就道德而言,对自己的理论,倭仁身体力行,表里如一。

端庄静一、涵养本源、察己慎动、克己复礼这一套,言行同一,坚持不懈。

时人赞倭仁曰:道、咸之间从宋儒之学身体力行者,必推公为首选。

曾国藩则用当世仪型,群流归仰来描摹倭仁。

原时空,倭仁逝世后,翁同龢感慨:呜呼!哲人云亡,此国家之不幸,岂独后学之失所仰哉!翁同龢的口中,倭仁已经具有了准圣人的性质了。

正因为倭仁在士林中泰山北斗的声望地位 ,文宗遗命,才会把他派给小皇帝做老师,且是首席师傅。

保守派奉倭仁为领袖,关卓凡不是没有想过动一动他的。

可是,略作试探,便发觉倭仁在两宫皇太后那里,尤其是在母后皇太后那里,地位根本不可动摇。

两宫皇太后不了解倭仁的文章,但对倭老夫子的道德,却是无条件信任的。

这一点,关卓凡只好自承不如了。

这是一尊真神,既然搬不开去,就要设法招安,为己所用,不然,实在是太过浪费材料啦。

这就是关卓凡为什么一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一定要倭仁领衔出奏开科取士,恢复唐、宋旧制,加‘时务策’,加‘贴经、墨义’。

以倭仁士林声望地位之隆,首倡其议,恢复唐、宋旧制的改革,一定事半功倍,或者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乱清》已经写了两百四十万字了,狮子总结了一下,读者对《乱清》和狮子最多的批评,两点:一,水;二,满遗。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说两句吧。

先说水。

关于这个问题,狮子是很惶惑的,因为,凡是被指水的章节,恰恰是狮子最花心思、最费精力的章节,事实上,平均算下来,被指水的章节,成文所花时间,要两倍、三倍于其他章节。

狮子最用力之处,却最不讨好?这是怎么回事呢?回过头来,狮子发现,水的指责,始现于关卓凡任江苏巡抚、召集部下幕僚、盘自个儿的家底的时候。

之后,凡有改革、建设,只要涉及来龙去脉、规划设计、条分缕析的,就会出现水的指责,交代的愈详细,水的指责就愈多。

大致明白怎么回事了。

我理解大多数的书友们,更喜欢看情节、对话、动作,可是,《乱清》不能只顾着权斗、战争、男女,还得改革、建设、发展——不然,关卓凡穿回去干嘛?关卓凡穿回去,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大头快活小头爽,更不是为了要中国人流更多的血!他要做的是改变,改变中国——变落后为先进,变耻辱为荣耀,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变老大帝国为当世强权。

他希望,在改变的过程中,中国能够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中国人能够遭受尽可能少的灾难。

怎么改变呢?通过权斗、男女、战争,拿到了权力,就该改革、建设、发展了吧?有的读者会说,改就改吧,可是,那些来龙去脉、规划设计、条分缕析神马的,你就不能一笔带过?高明的历史小说,涉及历史背景的时候,不是应该润物细无声吗?问题是,乱清是一本穿越小说,不是传统的历史小说,书中的大多数规划设计,不是历史背景,是狮子的脑洞,不存在于真实历史之中。

如果不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这些规划设计,就是无本之木;不条分缕析,读者就不知道,这些规划设计,是否建立了可以自洽的内在逻辑?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关卓凡不是上帝,他不能够竖着根金手指,说俺要光,于是就有了光——你得告诉我,你这光咋来的呀!至于满遗,狮子只能说,凡是认真看书的书友,绝不会给狮子扣上这样一顶帽子——书中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还要怎么画公仔画出墙?给狮子扣满遗帽子的,要么没有仔细看书,要么根本就没有看过《乱清》。

又或者,出于一些什么特别的目的吧。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