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情这个事儿,慈禧还是很慎重的,没有直接同翁同龢说,而是先谋之于军机。
不然,若翁同龢一口回绝,就没有转圜余地了。
养心殿,军机叫起。
慈禧把希望翁同龢可以夺情的意思说了,然后以忧虑的语气说道:丁忧的折子递上来,翁同龢就不入直了,弘德殿进讲诗书的,就剩倭仁一个人了,这……可不行啊!你们看,这个事儿,如何是好呢?关卓凡说道:回太后,翁老夫人的身子骨儿,很早之前就不大好了,此事本该未雨绸缪,预为之备,臣等念不及此,上烦两宫皇太后厪虑,惶愧的很!礼有经,亦有权,臣今日下了值,就去拜访翁同龢,恳请他为国从权,‘夺情’为公,在职‘守制’。
慈禧微微皱眉:你的身份,这么着急忙慌的打上门去,合适么?关卓凡是亲王,是军机领班,位份高过翁同龢太多,正常情况下,若有什么事情商量,不论公私,都应该翁同龢过府拜访关卓凡,若要表示对翁同龢的尊重,关卓凡下个帖子就是了,绝无倒转过来、关卓凡上门拜访翁同龢的道理。
另外,按祖制,亲贵不许交接廷臣,这也多少是个忌讳。
顾不得了,关卓凡微微苦笑,翁同龢既然报了丁忧,就不肯出门拜客了。
臣请他过府,他不会来的。
臣方才说,礼有经,亦有权,事机紧迫,从权而行。
关卓凡没有明说出口的话是,正因为他是亲王,是军机领班,是朝廷宣力大臣第一人,由他出面,一来,对翁同龢表示了足够的尊重,二来,也可以对他造成足够的压力。
这层意思,两宫皇太后都能默喻,慈禧叹了口气,说道:就盼着翁同龢能够像你一样,识大体、顾大局吧。
臣惭愧。
关卓凡说,不过,臣也不敢欺瞒两位皇太后,这个事儿,翁同龢肯应承下来的可能性,十分之低,臣此行,十有**,无功而返。
所以,替皇上寻觅一位才德兼备的新师傅,今儿就得着手了。
慈安忍不住说道:‘守制’自然是应该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得守足二十七个月?多耽误事儿啊!嘿嘿,正因为耽误事儿,才能够显示孝亲之心啊!当然,这个话,没法明说。
就是,慈禧说道,姐姐说到极是——即便国丧,也不过一百天嘛!关卓凡只好说:人臣之丧,不敢比拟国丧。
慈禧哼了一声,说道:人臣之丧,若果真不敢比拟国丧,就该少过一百天,二十七个月,那是多少天?顿了顿,在心中默默计算片刻,开口说道:好嘛,八百一十天!这几句话,极其犀利,也真正是切中肯綮,关卓凡心中暗暗喝彩,口中说道:太后圣明!丁忧守制种种,确实不无可议之处,不过,兹事体大,是否有可以改进之处,容臣等商议明白,再具折禀奏。
好吧,希望你们真能商量明白。
这句话,颇含讥刺,几个军机大臣的头,都不由低了一低。
为国夺情,慈禧缓缓说道,在职守制,这个事儿,满员大约都好商量,可是,只要是汉员,就几乎没有一丝儿商量的余地,我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儿了!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你们几位说呢?这三位,都是汉员。
曹、许、郭三人,没想到圣母皇太后一下子越过前面的三位满大臣,直接问到了自己的头上,都愣了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