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世界我的梦 姚明自传 > 第十三章我看中国篮球(1)

第十三章我看中国篮球(1)

2025-04-03 08:02:45

从我1994年加入上海东方青年队到现在,中国的职业篮球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我和刘炜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条件不是很好,尤其是球鞋的质量非常差。

你可能不会相信:世界上最好的篮球鞋中的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的。

但是我们穿的是一家中国公司生产的,质量与耐克、锐步生产的球鞋相比差得多。

这些鞋的底非常薄,穿起来很不舒适。

看起来就像那种又旧又白的帆布鞋,但是质量却没有帆布鞋那么好。

我们没有练习专用的汗衫、短裤或者短袜。

你只能穿自己能找到的随便什么运动服装。

在体育场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

所有的队员整周都在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我们六个男生睡在一个房间里。

篮板都是木制的,篮球上也没有外皮。

现在他们除了有球圈、好篮球、耐克鞋,所有的青年队球员还配有护肘、护膝和护腕。

过去的日子听上去很可怕是吗?我现在只能这么想。

当时我觉得有机会为东方青年队打球很幸运,因为这意味着我有机会能去中国青年队打球,我有朝一日还会有机会进国家队。

经历困难时期会对你有帮助。

那段时间我梦想着加入大鲨鱼队一队就为了能有双好鞋。

不光是我,王治郅、刘炜和其他在青年队的所有球员都是这样。

我不是说今天的球员因为日子好过多了,却比我们缺乏上进心。

如果我那时拥有现在的球员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我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可能我会马上想去NBA,而不是在第一次去了美国之后才有这个想法。

不管怎样,在进入大鲨鱼一队我得到了一双很好的鞋。

我妈妈为我拿到的,她打了电话给当时国家队的副教练陈德春。

我加入大鲨鱼青年队时他是主教练,也是我父母的朋友。

他有两双尺寸为18的阿迪达斯球鞋,是专门给中国女篮中锋郑海霞的。

郑海霞有6英尺8寸高,曾在WNBA为洛杉矶火花队效力过两年。

现在困难的是为火箭队打球后,再回到中国为国家队打球,然后再回到火箭队。

两个地方条件太不一样了。

为火箭队准备比赛就涉及到很多人:教练、训练员、助理教练、肌力和体能教练、设备主管、设备副主管、传媒关系主管、队医、保安主管。

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一向如此。

他们会说,在朝鲜战争时每一个在战场上的美国士兵后面,都有两到三个人提供服务。

因此10000名士兵,就有30000人提供医药、食物、原料和弹药服务。

而中国如果有10000名士兵,那么可能只有5000人在提供支援。

篮球界的现状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自己洗自己的队服,自己带着自己的鞋并且自己绑脚踝。

我们有12名队员、一个主教练、一个副教练、一个队医和一个球队经理。

总共就这四个人。

他们管了所有的事情:比赛、酒店、旅行、安全和传媒。

我们乘坐普通飞机,自己排队拿登机牌,再将行李放到X光机上,通过金属探测器,坐的也是经济舱座位。

你知道在一些飞机上的中间位置有连在一起的六个座位吗?国家队2001年去达拉斯训练的时候,我、巴特尔和王治郅,三个身高等于或高于6英尺7的大个儿,就一起挤在飞机上这样的一排6个位子上,从北京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到达拉斯。

我们就像那样坐了16个小时!现在他们允许我和巴特尔跟教练一起坐在头等舱里,这样就有地方放我们的长腿了。

也许他们应该告诉王治郅这一点,说不定他就会回国家队了。

在火箭队,我们有自己的飞机,我们不用通过安全关卡或者自己买机票,每个座位都是头等舱位。

有很多的食物供你享用,你不需要系安全带,还可以一直使用自己的电脑。

唯一困难的是区分哪个位置,是哪个球员喜欢坐的地方。

每个球员都有自己喜欢的位置,你不要坐错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旅行也可以这么的舒适。

在NBA第一年结束后回到中国跟国家队旅行的时候,我最想念的就是火箭队的飞机。

NBA球员就不需要考虑这些,甚至连美国国家队的球员也是住豪华酒店,坐包机旅行。

我必须相信,一个能为美国国家队效力的好球员,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人照顾。

如果你从小生长在一个很糟糕的街区,没有钱,在你进入了一个好的环境并且有了一份高薪工作后,你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

但是当你习惯了所有的变化之后,就很容易了。

想想做了富人,并且一段时间居住在良好的环境,再去过贫穷的日子,再恢复富有,这样一来一回,每年如此。

我知道我现在听上去像个真正的资本主义者了。

美国的设施确实比中国要好得多。

但是中国缺少什么我不想抱怨太多。

在国家队打球一直并且永远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我感觉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着荣誉。

在我NBA第一年结束后的那个夏天,国家队在全国打了9场表演赛,那些比赛对我们毫无帮助,只是为了挣钱。

王非(国家男篮前主教练):姚明在第一年所经历的那些困难是完全正常的。

我相信姚明在将来的路上还会碰到很多困难:NBA的粗野打法、攻击性、如何融入队伍、怎样成为领导者等。

我无法指出哪个是最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什么事情都挡不住他。

他会继续进步并且最终克服所有的障碍。

同时我相信平衡好在火箭队和国家队的时间对姚明也很重要。

国家队只需要姚明一个月的训练时间。

CBA需要从过去王治郅和姚明的事情上学点教训,然后做好安排,这样姚明就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技能。

假如让我决定,如果夏天姚明在美国多待一些时间对他最有利,那么他就应该这么做。

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他已经取得的成绩。

我从未想像到从中国的篮球体系中会出现像他这样的人才。

尽管我很早就见过他,也无法预料他会成为今天的样子。

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篮球比赛中一直处于体力上的弱势。

我们的实力在后卫。

现在情况扭转了。

姚明是主要原因。

他属于那种能保持快速进步的运动员。

在2000年奥运会之前,巴特尔和王治郅两个都可以把姚明一口一口地吃掉。

但当我们到达悉尼时,他俩对付起他来都觉得很吃力。

我们不能因为培养出了姚明而满足,或者因为他是出自我们的制度,而觉得我们的制度非常好了。

姚明成功的一大原因是他的个人因素。

假如我们想培养出更多具备他那样才能的选手,我们必须继续改进和发展整个中国的篮球水平。

李元伟(篮管中心主任):我只想强调一点,中国正在快速变化中。

在美国,个人导致变化。

在中国,国家导致变化,个人服从。

所以,我可以对事情应该如何发展或是非曲直有自己的主意,但我无法自己去落实。

我所做的一切必须符合国家的大环境。

我可以用某种方式思考问题,但我也必须代表CBA和中国国家体委。

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市场化,透明度也越来越高。

这是我看到的趋势,你可以通过推断来预料我们会如何处理下一个从中国去NBA的球员。

我们将不会沿用过去的看法,认为国家最重要,或者CBA最重要,或者其它的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它将会是一个平衡的看法,会考虑到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CBA的利益。

我刚刚成为职业球员的时候,大鲨鱼队给我500元人民币一个月的工资,每赢一次比赛得5000元奖金。

换算成美元,就是每个月70美金,赢一场得700美金。

第二年,他们给我2,500元人民币一个月,5,000元赢一场的奖金。

在最后一年,他们付给我每月5,500元人民币,赢一场6,000元的奖金。

随后我们赢得了总冠军,他们另外给了我40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这大概有15,000美金。

你可以看到,赢比赛的压力很大。

如果不赢得比赛的话,就赚不到那么多钱。

我在上海鲨鱼队的第一年,我们只赢了13场比赛。

实际情况比听起来要好,因为CBA常规赛季总共只有24场比赛。

因此我们比实际的状况要好。

那13场胜利给我带来了65,000元。

我们只打了一场季后赛,而且输掉了,但是他们另外给了我70,000元,因为总的来说我们那个赛季打得比任何人预料的要好。

球队刚从乙级队升级,战胜CBA中最好的队伍是一种新的挑战。

接下来的那一年我只打了12场比赛,但是我们还是进入了CBA总决赛。

在赛季开始前我在一次练习赛中又一次伤了脚。

这是我在赛季开始前的练习赛中受的第二次伤。

我只参加了最后几场比赛。

在2000年奥运会后,我们赢了常规赛的18场比赛。

前年的常规赛季我们赢了23场比赛、9场季后赛,并且最后进了总决赛。

我们整个赛季中只输了2场比赛,都是输给了解放军队。

不管你赢了多少比赛,你可以肯定职业球员在中国挣得跟他们在美国不一样多。

我知道很多球迷认为NBA球员挣了太多的钱,但是我不认为他们的薪水跟比赛输赢挂钩就能让比赛更精彩。

在中国那样做是一回事,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我们都是平等的,大家要一起工作。

但是在美国,这对球队的默契不利。

球员当然应该更努力地比赛,但是不意味着比赛会更好看。

球员会很小心地打球,失误次数减少,但是压力会很大。

任何失球都会使球员失去投球的信心,没人想看那样的比赛。

篮球运动员的工资不会马上改变,但关于体育的其它事情会变。

我在2003年跟夏天,跟CBA的新主任李元伟进行了交谈。

他是新上任的主任,所以希望跟球员以及教练进行交谈,看看我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

我觉得这样很好。

我建议他两件事情:我们应该为记者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应该让所有国家队队员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你上过国家队的网站吗?上面只有关于几个球员的报道,首发上场的五名或头六名。

但是国家队有12名队员,那是来自比美国人口多四倍的中国的12名球员,这很像是NBA的全明星队。

就算他们是新手或者候补球员,他们在国家队,这就表示他们非常优秀。

他们应该成为明星。

不管他排名多少,如果进国家队能够使他们更好,那么,全国的年轻球员都会更努力地训练和打球,争取加入国家队。

只要每个人打球和训练都更加认真,中国篮球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我们也要改变组织国家队的方法。

现在我们只选择那些能够得分的球员。

如果你在CBA能够得很多分,那你被选中的机会就很大,他们不看别的方面。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能抢篮板球的队员、传球手以及好的后卫。

现在,国家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CBA各支队伍的最佳得分手。

我曾经开过这样的玩笑,我喜欢说:国家队的球员只知道拿球,不知道传球。

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CBA职业联赛办得更好。

就好像一个金字塔,CBA是基础,国家队是顶峰,一个良好的基础造就一个优秀的顶峰。

但是所有人必须了解这需要时间。

国家队常年一起训练,CBA赛季只有4个月,常规赛季只有22场比赛,季后赛大概最多10场比赛。

因此有些队伍一年算上一场季后赛,一共只打了23场比赛。

球员只打了这么少的比赛是不可能进步的。

让赛季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旅行。

在中国西部有一个职业球队,乌鲁木齐飞虎队。

他们需要飞行6小时到达下一个最近的CBA联赛城市。

而其它队伍如果要去乌鲁木齐打球,也需要飞6个小时。

记住,CBA球队没有自己的专属飞机。

他们甚至无法负担乘坐头等舱。

身高6英尺7或者块头更大的男人要坐在经济舱位上长达6个小时。

而且从乌鲁木齐市飞出飞进的航班也很少。

我当然希望将赛季延长到30场比赛,或者35场,但是前提是先让CBA队伍的旅行变得更容易舒适,要不然打更多的比赛会很困难。

许多人对美国的大学篮球特别热情。

它和中国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CUBA中只有一个球员进了CBA。

CUBA非常非常热门,所有的球员在大学里都是英雄。

但是他们也是些决定读书而不是从事职业篮球运动的学生。

他们的侧重点不同。

他们离开大学后,没人再听说他们。

至少不再听说他们是篮球运动员了。

CUBA,顺便提一下,有一个很奇特的决赛制度。

它从前是由两个队赛两场决出一对进入决赛。

如果一队赢了一场输掉第二场,不论第二场的比分如何,就还会有五分钟加时赛。

赢得加时赛的球队得到冠军。

他们开始就这么做。

现在他们改了,但我不认为这有什么改善。

现在有点像足球,用罚球代替加时赛。

每个球员投一次篮。

投中最多的球队胜出。

大鲨鱼奥尼尔要是能来的话,他能确保两个比赛都会赢。

有时候我怀疑用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打篮球是否正确。

在个人方面,中国人深思熟虑的教育对我是有帮助的。

我不相信花很长时间做决定是明智的,当然这对于我来到NBA被训练成凡事都仔细检查很有帮助。

问题是中国人常常是太过于小心了。

比如,对打篮球,就不是件明智的事情。

你需要往前冲,往前冲,再往前冲。

你需要敢于冒险并且反应敏捷,几乎是不加思索地行动。

对中国人来说这很习惯。

美国人好像反应和做决定起来要快捷简单得多,这种态度尤其适合打篮球。

很多人看中国的球员,总是说他们动作太慢或者个头太小,或者不够强壮来组成世界级的球队,中国队要想在国际比赛上赢得奖牌也是不可能的。

可能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能够比现在更强大,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教练。

全中国大概有4或5人有资格做国家队教练。

我没有说有资格做好教练,而只是说那些人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带领国家队。

因为要成为好教练,你还得学会选择球员,你还要了解比赛。

在整个中国只有5位!我认为这是他们为什么聘请戴尔·哈里斯,小牛队的助理教练做参加2004年奥运会球队总教练的原因。

这件事发生时我有点吃惊,我想他们会在2008年奥运会前,来会请欧洲或美国教练,但不会这么快。

但戴尔·哈里斯将面临杰夫·范甘迪在2003-2004赛季接手火箭队时面临的同样问题。

他将用一整套全新的打球方法去教只会以一种方法打球的球队。

我只是担心他们会给他多少时间。

如果他不能马上赢得比赛,我想他们将会在使用外援方面再次变得犹豫不决。

教练是我退休后最有可能有兴趣做的事情,尽管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我也许会回国在CBA或者中国国家队里工作,不过我想先做些别的什么事情。

我就是想改变一下生活,过一阵子不同的生活。

另外,我在NBA的经验并不表示我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国家队教练。

你知道为什么吗?有时候我认为美国式的篮球并不是最适合中国球员的打球方法。

美国球员更快、更强壮,跳得也更高。

中国球员可以跑得很快,有的也能跳得很高,但是有个很大的区别,他们不知道怎么应付身体的碰撞。

如果他们受到阻挡,就不能跳那么高了。

如果你让一个人靠着他们,他们就不能移动得那么快了。

在他们投球的时候,如果发生碰撞,他们的投球也不准了。

我认为世界上很多的球员都是这样。

但是在其它的国家,比如南斯拉夫、立陶宛、西班牙、意大利,甚至韩国都学会了如何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即使这些队员不喜欢身体碰撞,还是能够打败美国。

问题是很多中国人不愿寻求帮助。

有人认为如果他从别人那儿学来一些东西,那就意味着那个人比他们要厉害,而他们不希望感觉低人一等。

聘请戴尔·哈里斯意味着他们开始有所变化。

我希望所有的中国球员能够从在亚运会上输给韩国队,或者在2003年亚洲锦标赛上差点输给韩国队中吸取教训。

韩国队一点也不像欧洲或者NBA球队,他们的打法不像任何队伍,他们有自己的风格。

我们在中国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第一步是改进CBA的工作。

让赛场更多地向媒体开放,这样他们就更愿意来观看CBA比赛并采访球队。

给各地俱乐部的青年队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有更多的比赛和训练机会。

球员们不需要更多的钱,但是需要鞋和篮球。

给国家队更多的钱,还要让联赛球员知道钱的数目,这样他们就会在自己的球队更努力,以便期望进入国家队。

李元伟(篮管会主任):NBA和CBA的定位和任务都很不相同。

并不是所有NBA的东西都适合中国篮球的发展环境。

如果我们想向NBA学习,应该仅仅是关于如何组织、推广赛事以及如何组织球队等。

但是,NBA是一个试图将全球资源整合到全球娱乐业中去的联盟。

CBA则是在中国努力推广篮球,不仅仅是职业的,而且包括各方面:青年、老年和少儿项目,男子和女子。

很多人混淆的一点是,CBA在一方面是指中国篮球联盟,但是人们也把CBA看作是我们的顶级男子职业联盟。

在中国,他们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CBA的主要功能被分为5类:第一是选择、培训和管理国家队;第二是提高中国整体篮球竞争水平。

这包括CBA的最高级别甲A,然后是甲B,乙级和青年队以及少年队项目。

我们不会为了让最高水平的篮球赛更像NBA而放弃所有其它项目;第三是基层推广。

为业余篮球选手或其它非职业的篮球爱好者举办不同类型的联赛和活动;第四,管理组织网络,这样各个层次的篮球工作都能一同开展起来;第五提高商业运作。

CBA甲级联赛的第一个分部就是它的旗舰店,它有能力销售篮球商业宣传品。

这方面需要在所有其他级别上都得到发展。

因此CBA的功能更像中国篮球的联盟,而不仅仅是男子职业联赛。

然而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们想让CBA联赛变得更独立。

只是它需要在中国的整个篮球框架以及宏观体育娱乐行业内成长。

但它的成长不能以舍弃这些为代价。

如果它的商业方面发展成为NBA那样的一个实体,那我们就会让它更商业化。

但是目前它还没到那一步,而且达到那个阶段也不是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李元伟在2003年成为CBA的新主管,我想他至少会任职4年。

我相信他会给中国篮球带来很多好的东西,但是他需要时间。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

王非,前国家队教练,去美国学习过NBA球队的打法,然后他试图把学到的东西教给中国国家队。

但是他只有两年的时间来改变国家队的打法,当时世界上有太多的强队,所以这点时间是不够的。

他必须超速度进行。

他想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全速攻防转换,这倒也不奇怪,因为他花了很多时间看达拉斯的比赛以及听唐·尼尔森的讲解。

在训练中,他会说:你,去那儿,你,去那儿。

像这样,非常快。

如果你犯了一次错,他会说:你,出局。

下一名队员上来,但是这名队员不可能百分之百准备好。

如果他也犯了错,而且他很有可能没准备好,因为他还没有活动开,王非会说:你,出局。

然后换上刚刚换下的那名队员。

那时候,国家队的每个球员都是中国的超级明星,你不能这样和他们说话。

这对新手来说更不好,在听到他说:你,出局,快快,下一个!或者类似这样的话时,他们会感觉非常紧张。

我认为王非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他在国家队留了很多老队员,很多是他打球时的队友。

举例来说,他和范斌一起打过球,范斌就是那个教会了我如何在罚球区打球,以及不要惧怕王治郅的那个控球后卫。

王非的错误是:他对待跟他一起打过球的队员的态度与别人有所不同。

他们比年轻球员要打得好,所以在球场上对待老球员态度有点不同还可以理解。

但是在球场下,我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王非会跟老球员坐在一起开玩笑,而所有的年轻球员都坐在房间另一边的一张桌子上。

我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这样做是把球队分成了两派。

王非也试图改变八一火箭队的打法。

那时候解放军队球员的年龄都偏大,30岁或30岁以上,他们按照自己的打法打了很多年。

想要改变他们也需要很长时间。

在王非刚注入他新观念的那个赛季,上海鲨鱼队第一次与八一队交手时赢了5分,因为当时八一队还在学习新的打法。

但是在赛季结束的时候,他们仍旧赢得了冠军,因为那时他们已经感觉适应多了。

而且CBA的竞争没有国家队面临的那么激烈,所以新观念也容易更快地实施。

但是我想这至少证明了新观念还是能对中国篮球球员奏效的。

王非(国家队前主教练):我相信中国篮球需要从外部世界学很多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是轻松顺利的。

路上会有很多颠簸,但是你必须经历那些挫折来提高。

这点我仍然深信不疑。

当我从美国学习一年回国后,我完全改变了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我的许多进攻和防守战略。

比如在防守中,中国的哲学总是迫使对方退到中场。

但看了NBA比赛后,我明白了为什么把球逼到底线更好,因为这样传球的机会更有限。

我对由攻转守和快速进攻对球队进行了显著的改变。

在中国跑动从来没有太多的细节。

这只是跑步练习,无目的地奔跑,而不是有目的地跑动。

对从没有见过这些的选手来说,尤其是那些进国家队的优秀选手来说,这有点令人震惊。

我遇到很多阻力。

我试图改变许多旧习惯。

重要的是球员需要学习如何以某种方法来做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去做这做那,你只能通过交流和观看其他人比赛来体会这些。

我尝试确保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目的性。

中国国家篮球队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也不会认为今天它已经这样了。

令我引以为荣的是,假如当球被逼到底线,而姚明从来没有面对过防守队员的话,我想他今天就可能是NBA中一个效率很低选手。

改变国家队的打法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队员们都来自不同的队伍,各个队伍都有自己的打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家队的12名队员,是从16位参加训练营的队员中选出的。

与这16个人相比,其他队员水平落差非常大。

这些队员就不会太努力地训练和打球,因为没有好的球员能够替代他们。

CBA和国家队可以从NBA学习如何训练。

我对在火箭队的第一次训练感到十分惊讶,安排得非常紧凑。

我们从投篮运球到训练战术中间没有时间间隔,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地集中精神在打球上。

在中国训练的时候,候补球员知道自己不会上场太多,所以不太努力。

他们也知道在常规训练后,教练会为他们安排另一场训练,因此在第一次训练中他们从来就不太认真。

在国内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进行力量训练。

我第一次伤了脚的时候,因为不能打球所以只能进行力量练习。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在火箭队,有一个教练叫安东尼·法尔松,他专门负责力量练习。

不管是在鲨鱼队还是国家队,我们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能教练。

在火箭队,力量训练非常快。

你从腿部压力训练到下一台设备,再下一台,中间没有停顿或者只有30秒到1分钟的休息时间。

今天你做腿部练习,明天就做背部或者手臂练习,因此每天你身体的一部分都在进行力量训练。

在中国,我们会花一早上进行力量训练。

你做完了一套,然后休息大概5分钟,没人叫你去下一台设备。

教练在那儿,但是他不可能跟进一切,要看的运动员太多了。

很多队员很懒,他们会坐在那儿交谈。

我们会在力量房呆上3个小时。

不算休息的话,我想45分钟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在NBA有休息日,只是那不能算是真正的休息日。

如果我没有比赛或训练,我还是要去做力量练习。

我早上十点离开家,十二点半回来。

你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休息日。

但在范甘迪的球队,我们有很多休息日。

每过四、五天我们就有一天休息,或者是他所说的休息日。

你可以从范甘迪的头发和眼睛里看出,他并不是真正相信,休息日意味着可以什么事都不做。

在国内,这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他们告诉我可以休息一天,我就可以什么都不做。

在中国你也可以知道休息日是哪天,每个周日。

那是唯一的一天休息。

每周比赛三天,其他日子训练,周日休息。

所以周六晚上,你可以和女朋友或其他朋友吃晚饭,然后睡到周日中午,接着吃中饭,再出去购物。

对我来说,就是呆在自己房间玩电子游戏或跟女朋友在一起。

现在我可以说出这些中国篮球需要改进的事情,但这不会改变我为国家队打球的感觉,这是一种荣誉。

我不在乎同时为国家队和火箭队效力有多么困难,唯一困扰我的是,并不是每个人在为国家队打球的时候,都想到了荣誉。

我们在中国都非常出名,很多人愿意看我们比赛,很多城市愿意花钱请我们去打比赛,很多球迷愿意花钱看我们比赛。

现在有些人考虑更多的是赚钱,而不是考虑什么是对国家队最好的。

2003年的夏季就是个例子:在亚锦赛前国家队去了全国很多地方,共打了9场表演赛。

我们与一支由一些在NBA呆过几天的球员组成的美国球队,和一支来自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老虎队比赛。

我们赢了9场,但是通过这些比赛我们并没有得到什么。

他们和我们将在亚锦赛碰到的对手打法完全不同,而且我们练习的是不会在比赛中使用的战术。

整个巡演赛中我们使用的都是1-3-1阵型,但是在亚洲锦标赛上并没有采用这个。

我很高兴我们没用,因为这个阵型我们打得很糟糕。

在这个阵型中,巴特尔必须打边锋,这对他来说太累了。

你不应该将一个体重310磅的人当防守小前锋使用。

他会因为在防守的时候跑来跑去太疲倦而没有力量在内线进攻得分,而内线是我们真正需要他的地方。

我告诉教练:巴特尔太累了,你可以在第一节的最后一分钟将他换下来,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这一分钟再加上暂停的两分钟来休息。

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想法,NBA就是这样对待奥尼尔和其他一些重要球员的。

这是表演赛,为什么不试试呢?不,他说:最后一分钟很重要。

休息在中国篮球界好像是个贬义词。

可我觉得休息没什么不好。

特别当我们进行了长时间不很有效的训练后,休息显得尤其重要。

2000年奥运会之前的两星期,我们的队医说整个球队很累了,需要休息。

我们已经训练了六个月,比赛30场来做准备。

教练说:飞往澳大利亚要12个小时,他们可以在那时候休息呀。

我们在2003年的亚洲杯上没有使用替补队员。

当时我们的教练蒋兴权相信,除非你被罚下场或还有一次犯规机会,否则你就得呆在场上。

这几乎在跟韩国的决赛中毁了我们,因为他让刘炜在上半场得了四次犯规。

刘炜是我们的首发组织后卫,而且是我队唯一能够突破对方紧逼防守的球员。

他在上半场尾声因四次犯规坐在板凳上。

下半场开始又上场,在第三节早些时候又被罚犯规下场。

我们赢得亚洲冠军,最让我开心的,除了知道我们获得了进军2004年奥运会资格以外,也许是焦健参加了击败韩国队的比赛。

他就是我以前提到过的那个―――因为没有有效护照而不能随国家青年队出国比赛的那个球员。

他是首发阵容之一,但在最后一天,他们把他刷下了。

他是刘炜与我的好朋友。

有人告诉我他长得像昆丁·瓦伦天奴。

当时我不知道谁是昆丁·瓦伦天奴,但只要他很帅,长了个大鼻子,那就是焦健。

他也几乎没打成亚洲杯赛。

在训练营的最后一天他们还需要作出决定,是让焦健去还是让另一个21岁的前锋莫科去。

焦健年龄大得多,效力于北京队。

他防守很努力,也能抢篮板球,球队从不需要担心他的得分能力。

他能得分,但不足以打败你。

他只是个跳投手,而且他的投篮姿势很难看。

他投篮的那只手的第一个指头被切掉了,他投篮非常快,好像他拿不住球一样,但他的投篮不错的。

有时侯比赛结束了,记者会说:嘿,焦健今晚打得不错。

他得了几分,8分吗?然后他们会看着得分表说:什么?他得了22分?他就是那么个人。

你在场上找不到他,但在比赛结束时你会发觉他得了好多分和篮板球。

总教练想要莫科,但李元伟经理希望焦健能去,他最后成功了。

现在在这两人中挑选已不是很重要了。

这是球队的最后一个位置,而不管怎样这个球员的上场机会不多。

焦健还是在和韩国队争夺冠军的比赛中上场了,他抢了个非常关键的篮板球,并在被犯规上篮得分,因此得到了额外的罚球。

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我把我的最有价值球员奖杯给了他并说:这是为了那个上篮和罚球!那次巡演中很多场比赛的场地地面很不好,有些球场连空调都没有,因此我们出了很多汗。

在条件差的地面上出汗很容易造成伤害。

在一次比赛前的早上两小时训练中,我扭伤了腿肚,但是CBA不可能让我缺席比赛。

我不想这么说,因为希望我和队友得到一样的待遇。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花钱是来看我比赛,而不仅仅是球队。

尽管选择休息更明智,但可能的话,我还是想比赛,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很小的北方城市。

对那里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看我比赛的机会。

1-3-1阵型对我们的教练蒋兴权来说,就好像是你起居室里一个非常贵重的椅子,你不能扔掉它,得向所有的人展示它,但是你从来不坐。

他喜欢这个阵型,我知道其中的原因。

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去看他指挥国家队打韩国队。

这是中国队第一次面对1-3-1阵型,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打。

我们赢了比赛,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外线投手,吴庆龙,在最后三四分钟时共拿下了20分。

他投了很多三分球,很远的三分球,很远,比如是离三分线5英尺外的三分球。

在4分钟内他投进了6个,所有的球迷都疯狂了,他们在喊叫。

那个时候,我一边吃着冰激淋一边看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看国家队打球。

那就是我们的教练爱上1-3-1阵型的时候。

因为尽管韩国队输了,他们用这个阵型领先了我们36分钟。

我加入国家队的第一年,我们开了一个会,教练谈到了这场比赛,谈到中国队是如何拼命打球并在最后一分钟赢得了比赛。

他特别指出那场球赛中上过场的球员,让我们看一看,所以叫他们站起来。

我不记得了,大概有4个人站起来,我也站了起来,教练脸上的表情很诧异,问我:你也在那儿?是的,我说:我是观众席上的球迷。

我觉得中国的球员要想成为更好的球手得学会篮球英语。

在英文中,你说elbow(肘部),那么每个人都知道是在罚球区顶部的角落附近处。

但是用中文的话,要花很多词语来描述这个点。

或者比如说,罚球区(thepaint),在中国,是叫三秒区域。

如果我在中国说去罚球区,没人理解我说的意思。

我们练习了很多挡拆战术,但是也有点不同。

在中国,挡拆战术就是将球带给中锋然后上篮,后卫基本上不投球,尤其是远距离跳投。

在美国,后卫首先利用中锋作为跳投的掩护;第二个选择是后卫拼命来到篮下然后得分;第三个选择是让中锋做另外一个掩护然后再试一次;可能第四个选择是将球传给中锋让他去上篮,但前提是没有人防备他。

在NBA几乎不可能没有人防备你。

在NBA挡拆战术还有很多叫法。

如果火箭队有人说拿,或者拖、前面,这些都是不同的挡拆战术打法。

这些名字告诉你应该去球场哪个地方,站哪个位置,而且第一选择是什么。

在中国,我们在不同的位置采取这个战术,但是我们没有特定的名字。

用中文告诉队友应该去的地方花的时间太长,我们可能每次都会违反24秒内必须投篮的时限规定。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知识。

我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打,如同我了解为什么在NBA会比其他地方都会更多采用一对一盯人一样。

这是因为许多球员的能力水平很高。

有时候这可能是你的最佳机会,因为NBA的球队防守都很棒。

在我和美国球员对抗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能够运球这么快,或者投球距离那么远。

对我来说,在NBA和在中国打球的最大差别之一是,NBA球员从来不表现出他们害怕。

我在CBA盖了那么多次帽,使有些球员不再试着在我面前投篮。

在1999到2000年赛季,我连续地在三场比赛中得了三双。

大部分三双是指得分、篮板和助攻。

但我的是指得分、篮板和盖帽(三双就是在三个方面都取得两位数成绩)。

此后我只得过一次三双,那是在我CBA剩余生涯的下个赛季。

几乎每个CBA球员都不再在跟我对抗时投篮了。

我想在NBA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人人都想在我头上灌篮,没人害怕。

如果我盖了他们一次、两次,他们会继续试。

我喜欢这样。

尽管这意味着我要做更多的努力,但是打球就是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