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唐代孙思邈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他在中医事业上作出无与伦比的承 上启下的贡献。
而且善于吸收外来医学的营养充实、发展中医本身,使中医继后汉之后的唐代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两部《千金方》中留下了丰富的宝 贵遗产,他提倡的综合疗法、重视的卫生保健等等,对后世中医学甚至在国 际上影响很大。
缘于他的思想的准确、医德的高尚、贡献的巨大,于是敬仰、崇拜过了 头而予以神化了。
本书实事求是地介绍他、分析他,又把他从神仙、真人席上,拉回到名医的位置上。
前 言 以奇特、神异、智慧、博学、薄名利、鄙富贵、享高龄以及名医名儒、亦僧亦道的孙思邈来说,在上下古今两千年中中医界里是罕见的传奇式人物。
所以一提孙真人三字,谁都知道。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韶年知道(引《旧唐书·孙思邈传》),阴阳推步医学,无不善(引《唐书·孙思邈传》),龙王献方(见《西阳杂俎》),龙王推荐,白日冲天(见《独异志》),死经月余,颜色不变,举尸就木如空衣(引《谭宾录》),昆明池老龙被扼于胡僧、乃求救于真人(见《尚友录》)以及生而神灵(见清·嘉庆三十七年《孙真人祀殿记》碑)、降龙伏虎(见金·大定癸卯《唐太宗赐真人颂》碑)、治龙治虎,救苦救难(见清·同治十一年《孙氏墓碑》)等,无不神异。
还有三次坚决拒绝了高官厚禄,即:杨坚为周静帝辅政时的礼遇;唐太宗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唐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都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
但他毕竟不是神仙而是凡人,惟他的思想和一般庸夫俗子有所不同而已。
其所以然者,他有三省四箴的高尚品德,白云苍狗的鄙视荣华,乐天知命的安于贫贱,鸥闲鹤静的善于养生,五车三筐的博学多能,横锦散珠的写作能力,换心移树的医学水平,折短剖圆的数术天才,妙理玄机的卜易绝技。
再加上了天悟神聪的禀质独厚,难老长生的期颐高寿等等,哪一件事无不使人们所倾倒崇拜。
崇拜达到了疯狂,神仙也就出现了, 事实上也不足为奇。
在儒家方面对贤希圣的重望,道家方面含元抱一的归真和释家方面面壁传衣的三皈, 更在奇人身上增添特殊的面纱。
所以对孙氏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作依据,必需在实质上——也就是思想上分析 探讨。
笔者写此评传,就是这样。
孙氏的思想纵然是错综复杂、万绪千头,有时甚至大德、小德之间矛盾构凿,但总的说来却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笔者此作,一方面固然出于景仰他、纪念他,但主要的另一方面还是总结出他的思想,为今后不论在伦理学领域或医药学领域 里找到了学习踵随的标本。
笔者以一介龙钟老中医,幼年困读了十多年私塾;青年时株守家园、奔波垅陌,朝夕周旋于采薪者之间;壮年则带徒、教学、临床,更碌碌终朝;暮年则未予退休,仍然伏枥于绛帐杏林。
对外则鲜问世事,对内则无闲读书,寡闻陋见,视听之野狭隘,冒昧挥毫, 故而错误必多,希读者指正及厚谅。
承蒙弟子陈国丰鼎力协助,在此致谢!1991 年初夏云间干祖望时年八十于金陵茧斋孙思邈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