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大军一出祁山(在今甘肃和县西北),以马谡为先锋督军。
孔明自出师以来,累获全胜,心中甚喜。
一日正在祁山西城(今陕西安康北)会众议事,忽报魏主曹睿面诏司马懿,恢复官职,即将起兵平西。
孔明大惊道:我所忧患者,就是司马懿这个人。
由于马谡拒谏,致使战略重地街亭失守。
孔明顿足长叹道: 大事去矣! 这都是我用人不当的过错啊!于是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退回汉中。
又派心腹之人,分路去报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军和百姓,全都撤入汉中地区。
孔明分拨已定,忽然十几次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这边蜂拥而来!孔明这时身边没有别的大将,只是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军士已派出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二千五百人在城中。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
孔明登城眺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旗帜全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铺,若有自行出入或高声讲话的,立即斩首!大开四面城门,每道门用20个军士,扮作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
魏兵来到的时候,不许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
孔明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两个小童携一张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弦。
司马懿的大军前队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景,全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不信,叫三军停住,亲自飞马过去,远远地观看,果然见孔明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执凤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一见心中大惑不解,便来到中军,叫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向北山退去。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道:说不定诸葛亮城中没有军,故意作出这种姿态?父亲为何就退兵了呢?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没有冒过险。
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攻进城,一定会中他的计。
所以应当速速退兵。
你这小辈懂个什么?孔明见魏军走远了,大笑起来。
众官无不惊骇,问孔明道:司马懿可是魏国名将,今日统率十五万精兵来到这里, 一看见丞相掉头便走, 这是为什么呢?孔明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而今日这般大模大样,一定是城中藏有伏兵,所以就后退了。
其实并不是我冒险,而是我迫不得已。
他一定带军往北山小路去了,我已令兴、包二将在那里等候。
众人听罢都惊异地叹服道:丞相玄机,神鬼莫测。
要是依我们这些人的意见,早就弃城而逃了。
孔明说:我们这里只有二千五百军士,要是弃城而走, 必不能走远,还不被司马懿给抓住?说完拍手大笑,道:我要是司马懿,就不退兵。
然后下令叫西城百姓随军一同迁往汉中, 司马懿还会来的。
他说。
于是孔明便离开了西城,往汉中而去。
后人有诗云: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