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诸葛亮传 > 第二章 隐居隆中

第二章 隐居隆中

2025-04-03 08:03:03

自从刘表的形象在诸葛亮心目中动摇之后,他更加崇拜德高望重的伯父庞德公。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刘表三番五次地拜请庞德公,伯父却始终不愿出来辅佐刘表的道理。

他决心拜伯父为师,做一个有志气的男子汉。

庞德公听了诸葛亮的心愿,没有说行或不行,只是把儿子叫到跟前:民儿,带你内弟到南山打柴去吧!说罢,便转身入室。

庞山民拿着扁担、斧头,站在诸葛亮面前也不说话, 只是用眼睛盯住他, 好像在说:你看怎么办呢?小兄弟。

诸葛亮高高兴兴地跟着姐夫到南山上砍柴去了。

这一天,可把诸葛亮整苦了,累、渴、饿,他咬着牙顶过来,而且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痛得他几夜都不得安宁,但他却始终没哼一声。

不久,诸葛亮第二次来向庞德公表白求师的心愿。

庞德公叫来侄儿庞统,指着门前的一块地对他和诸葛亮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你兄弟二人今天代老夫把这块地犁出来吧!说罢,搬把椅子坐到门外晒太阳去了。

庞统和诸葛亮谁都不会套牛,更别说扶犁了。

怎么办呢?两人一合计干脆用镢头刨吧!于是,本来一会儿就能犁完的地,他俩却整整刨了一天,累得不行。

这次,诸葛亮从劳动中悟出了为什么满腹经伦的伯父总是躬耕陇亩、注重农桑的道理。

诸葛亮再一次拜见庞德公时,发现他和衣躺在床上,鞋都没脱。

他怕惊动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后来想到上了岁数的人这样睡觉容易着凉,于是上前轻轻地给庞德公盖上被子,又单腿跪在床边慢慢为他脱掉鞋子。

这回庞德公醒来了,看到诸葛亮不由心头一热,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不等诸葛亮开口就带他来到平时从不让人进的后院。

庞德公在一个周围堆满了秦砖的巨大磨石前停下来,然后拿起一块砖,认真地在磨石上磨了起来。

诸葛亮开始感到莫名其妙,过了一阵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非常大的案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已经磨好的秦砖。

他走过去一看,每块砖上都编了号。

当他拿起壹号砖观看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上面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汉隶大字诗经。

诸葛亮的心被震撼了,一下跪在庞德公面前说道:师傅请教我!庞德公这才语重心长地点头道:要做我的学生,就得先学会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一样, 是磨炼出来的。

在庞德公如数家珍的教诲下,诸葛亮开始潜心研究历史,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兴衰,探索改朝换代的根源、定国安邦的重大问题。

就在诸葛亮刻苦攻读、学业大进的时候,他那一心为刘表在豫章开辟领地的叔父诸葛玄,向刘表飞报来一封封告急文书:豫章被围, 速派救兵!粮断兵变!如此火急的呼救,刘表却作出了宁丢豫章, 不乱荆州的决定。

诸葛玄被俘,却硬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被朱皓杀害了。

悲痛万分的诸葛亮彻底看透了刘表。

他从中领悟到一个铭心刻骨的道理:贤才必须投靠明主。

诸葛玄死后,刘表在岘山下为他立了衣冠冢,一面安抚诸葛亮一家,一面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

诸葛亮当即回绝了他,使刘表大为恼火。

不寄刘表篱下,学业堂自然也就上不成了。

大姐劝他投奔在江东为官的诸葛瑾,二姐愿意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但诸葛亮都没有同意。

到什么地方去呢?诸葛亮来请庞德公指路。

庞德公认为刘表虽然不可依,但荆州这块地方尚可保持十年之内的安宁,倒是求学炼志者的一个难得的地方。

他指着襄阳城西二十来里处有一山隆然而起,说可在那里结草为庐,耕而学之,学而炼志。

诸葛亮于是在好友们的资助下,带领全家来到了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隆中定居,结草为庐,开山为田,开始了他躬耕陇亩、博览群书、游学访友的生活。

春风化雨,万物更新。

转眼之间,麦浪翻滚,诸葛亮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他叫全家作好明日开镰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出来,诸葛亮兄弟二人已把麦子放倒了一大片。

当火辣辣的太阳冒出来时,诸葛均已是满身大汗,禁不住道:好热的天啊!二哥,还是歇会再割吧!诸葛亮边割边道:小弟,你我还是一鼓作气,趁今日天气好割完了再歇吧!这时,一个老农夫挑着一担斗笠从躬耕的田边经过, 不由好奇地望着这两个年轻人,忍不住叫道:喂——割麦的小哥,开镰也不看天气,今天哪能割麦!诸葛亮听老农夫这么一嚷,抬起头看了看天,然后不解地问道:老伯,您老怎么啦,这天气不是很好吗? !老农一听,把这哥俩好生打量了一番,这才说:今天就是不能割!兄弟俩相互看了看,问道:为什么?老农夫拍了拍脑袋:看样子你们是读书人。

但是农家都知道今天不能割麦,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反正这是农家的规定。

今天有雨,信不信由你。

诸葛亮望望霞光万道的天空,说这位老伯可是想雨想迷了心窍,大白天说梦话。

老农夫听了很生气,干脆把斗笠担子一放,找个石头坐下来,冲着诸葛亮说:好,就冲你这句话,老汉我今天就坐在这看你们的好戏,看是我老汉大白天说梦话,还是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诸葛亮哈哈地笑了起来,转身继续割麦。

老农夫见状,反而坐不住了,走进躬耕田,动手帮他们将割倒的麦子捆起来。

就在地里的麦子快割完时,山冲里起了风。

老汉忙跑到诸葛亮身边,焦急地说道:冲内有风,冲外狂风。

小伙计,你别再跟我赌气了,眼看你一年的血汗就要白流!快跟我把捆好的麦子搬到高处去堆起来!说罢,抱起捆好的麦子就往高处跑。

诸葛亮看着老农夫那紧张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这时风紧了,刹时,乌云滚滚而来,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四起,接着瓢泼大雨倾空而下。

诸葛亮还没反应过来,大雨已把他淋了个透。

不一会儿,山洪冲了下来,把他二人割倒而老农夫还没来得及捆绑的麦子冲了个一干二净。

他目瞪口呆地站在田里,羞愧得无地自容。

他想起了孔子关于吾不如老农、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导。

他省悟了,忙来到老农夫面前,长揖施礼道:请老伯教我!老农夫叹口气道:这只不过是我们这里传下来的千年农谚中的一句,‘早上放霞,等水浇茶’,是说一定有大雨。

‘晚上放霞,干死蛤蟆’,就必定是百灵百验断定明天是好天气的方法。

诸葛亮听罢惊异地说:天哪,没想到农谚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老伯,弟子就拜您为师了!从此,诸葛亮便经常向这位老农夫求教学习,老农夫还把他带到懂得农谚更多的农夫那里学习。

不久诸葛亮就记了一大本农谚,这又逐渐打开了他研究天文地理的通路。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诸葛亮日后在赤壁大战中,怎敢草船借箭,又怎能巧妙地瞒过周瑜,借来神奇的东风火烧战船,最后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