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诸葛亮传 > 第三章 拜师游学

第三章 拜师游学

2025-04-03 08:03:03

对于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的名著作《孙子兵法》, 诸葛亮已经潜心研究不知多少遍了。

它言简意赅,汇集了一切军事战争的战略战术。

自从好友徐庶徐元直给他送来曹操新注的《孙子兵法》后,诸葛亮认识到大千世界的确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

夜深了,诸葛亮手上拿着兵书苦思冥想。

案上摆着几天前他和徐庶下的一盘棋,这是一个双方都无法将对方将死的残局,他一有空就反复琢磨、分析。

兵书迷住了诸葛亮,他可以倒背如流。

之后他又开始推演阵法。

一天早晨,当他醒来时,九岁的小书童诸葛子青告诉他,黄老先生来过,翻看了他的手记,匆匆写了几个字就走了。

诸葛亮忙到书案上一瞧:欲求战阵通,速拜庞德公。

他连忙上了路,赶往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

他将自己批注的《孙子兵法》和绘制的阵图呈给庞德公看。

庞德公道:兵不在多而在精。

对于兵法,一个人学精了就可以教成十个人;十个人学了就可以教成百人,百人教千人,千人教万人。

这样的军队就一定比那百万之师的乌合之众强得多。

盖天下古今之战,莫过如步战、骑战、车战、舟战、夜战、昼战、威战、骄战、赏战、罚战、实战、虚战、山战、地战、雨战、雪战、进战、退战、火战、水战、分战、合战、远战、近战、缓战、速战……不可胜数。

能达纵横捭阖之妙,贵在一个‘变’字。

然万变不离其宗,其妙全在‘计’、‘谋’二字。

诸葛亮虚心地求问,他的求知精神终于使庞德公将自己花了半生时间研究兵法的成果——从八卦到八阵的推演——交给了诸葛亮,他希望诸葛亮能够据此推演出完善的八阵图本。

他甚至没有将自己的成果传给亲生的儿子,这令诸葛亮万分感动,决心不负庞德公的巨大希望。

回到隆中,诸葛亮把自己关在了屋中。

经过他日日夜夜的苦心研究,加上黄承彦的点化,八阵草图绘出来了。

庞德公告诉他:八阵通不通, 须拜司马公!司马徽,字德操,人称水境先生,隐居在襄阳西南百里外。

诸葛亮来到了南漳水境山庄。

司马老先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带领诸葛亮去游历名山大川,尤其是那些两军对垒、兵家鏖战、成败于刀枪剑戟之下的古今战场。

南漳游学使诸葛亮受益匪浅。

特别是管仲那首创的、实行兵民合一的作内政以寄军令 的方针,使诸葛亮朦胧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完善八阵图的一条途径。

一日,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三老聚会,谈到了汝南灵山的酆公玖,此人曾预言,百年之内,必是兵家此起彼落的时代。

他们打算请酆公玖助诸葛亮一臂之力。

诸葛亮一路风尘赶到了汝南灵山。

酆公玖年事已高,正在闭目养神,对诸葛亮道:老夫这里是道家清静之地,一向不收学生,你如愿在灵山打柴挑水度日,尚可温饱无忧,要求学问,还是到别处去吧,不要误了锦绣前程。

诸葛亮一下落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这时酆公玖又说话了:灵山虽小,倒也清静安定,不似尘世纷纷攘攘。

打柴挑水虽说劳筋动骨,却可健身强体。

考虑好了吗,卧龙先生?听到此言,诸葛亮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老先生说出卧龙先生四个字,份量可不轻啊!他为什么不接司马公的信,却要留自己打柴挑水呢?一定是想先观察自己。

诸葛亮忙磕头道:谢老前辈收留。

自此,诸葛亮早起在灵山砍柴挑水、打扫山门,晚睡在小室中温故知新,日月交迭,半年过去了。

酆公玖对诸葛亮从来不管不问,视而不见。

一天,诸葛亮打柴归来,见山门右边墙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火字,他没有在意。

待他挑水回来,山门左边墙上又出现了一个斗大的水字,这下引起了他的注意。

从此,他每天对着火、水 二字出神,想把它们写在山门上的意思弄明白。

这天,他正对着二字琢磨时,忽听到背后有人道:这叫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不问,兵家之大忌也!诸葛亮猛地回转身来,见是酆公玖,忙拜倒在地说:弟子才疏学浅,望恩师赐教!酆公玖哈哈大笑道:老夫被你的诚意与恒心打动, 有意助你水、火二阵溶于八阵图中。

起来吧,从今日起就不要再打柴、挑水了,咱们抓紧时间做学问。

说罢,双手扶起了诸葛亮。

酆公玖对诸葛亮说:水与火,日常见之物,却不为人们所思。

然水火无情,且不相容。

你若把无情而又为人们视而不见的水与火融于八阵图中,水可淹七军,火可生炎烧万马千军。

八阵添水、火即成绝阵,那便无敌于天下。

酆公玖非常赏识诸葛亮,将自己一生所著《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大战奇观》等都赠与诸葛亮。

诸葛亮灵山得益师。

不久,他便将水、火二阵发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一生用火阵打了许多漂亮仗,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战船、火烧藤甲兵。

难怪后人赞诸葛亮一生皆是火。

八月十五花红宴(花红——水果,襄阳特产),是庞德公用以聚集荆州名流、隐士、学者的一年一度的盛会。

这天,宾客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鹿门山,围坐在一起,一面品尝花红果和花红酒,一面切磋学问,交流信息。

来此的皆是忧国忧民之士,大家平起平坐,不分长幼, 畅所欲言。

在朋友们的推举下, 素来沉默寡言的诸葛亮开了先锋,他以《吾有孙武、吴起之法》为题,一口气从用兵之法讲到布阵之秘,从将才、将志、将器、将弊、将德讲到用将七戒;从择才用智讲到爱兵、励士、赏罚、恩威并重。

他那精益求精、天衣无缝的百战奇略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绝论,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荆州名流们无不对诸葛亮肃然起敬。

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诸葛亮又乘兴以《吾有管仲、乐毅之才》为题,一口气阐明了自己能出将入相的雄才大略,计治国第一、朝纲第二、忠君第三、除奸第四、举贤第五、纳言第六、爱民第七、农桑第八、整军第九、平判第十、治乱第十一、赏罚第十二、尚刑第十三、抚疆第十四、商贾第十五、盐铁第十六、律己第十七……把治国安邦、为臣之道摆得条理分明,字句千金。

人们兴奋地称他天下奇才,就连黄承彦老先生也惊赞他古今绝伦,后生可畏。

在一片赞誉声中,诸葛亮又兴致勃勃地张口一句吾料天下三分,把庞德公也给惊呆了,目光炯炯地问道:老朽不才,愿闻其详。

诸葛亮开门见山地侃侃说道:有一分天下者,乱世之奸雄曹操。

此人自陈留起兵以来,斩黄巾除豪强,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而纵横天下,继杀吕布二袁之后,又得冀州,平幽州,北方即定,一分天下已稳操在手。

得天下另一分者,江东继父兄基业者孙权。

此人外柔内刚,爱才用贤,屯田积粮,凭长江天险之固,虎踞龙盘六郡八十一州,占地利一分天下,而与曹操分庭抗礼。

天下三分,二分已去,唯荆州、益州此一分天下,为谁所有尚且不明。

此二州之主,一个无四方之志,一个昏庸无能,如有一大智大勇、爱才重贤、以国以民为重的仁德之主,乘曹操无暇南顾,孙权羽翼未丰,一举囊括荆益险阻之地,真易如反掌矣。

那时,内修仁政于民,外结盟好孙权,和戎抚夷,聚兵积粮,待天下有变,即挥师北出南进,可叱咤风云于神州大地,扭转乱世之乾坤,重兴汉室而一统天下。

惜乎,此一分天下,尚无明主!此一番济世回天之论,庞德公听得如痴如醉,喜得他离座而起, 连敬诸葛亮三杯花红酒, 当众赞他语惊花红宴,论压当世人,真卧龙先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