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诸葛亮传 > 第五章 三顾茅庐

第五章 三顾茅庐

2025-04-03 08:03:03

刘备和曹操一起灭了吕布之后来到许都,汉献帝准了曹操的奏章,不但拜刘备为左将军,还排了排辈份,尊称刘备为皇叔。

刘表的大舅子蔡瑁对刘备始终耿耿于怀,总是放心不下,把刘备看作眼中钉。

蔡瑁加害刘备,刘备跃马檀溪落荒而去的消息,由徐庶带到了隆中。

他拍案对诸葛亮道:弟已决定毛遂自荐,到新野去投奔刘备,辅助他干一番事业!诸葛亮听罢大喜,因为这几年他一直很关注刘备这个人,对他过去的所作所为虽然经过详细研究、分析,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雄,也可以说是个比较满意的仁德之主。

可是,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徐庶要去投奔他,真是难得的好机会。

诸葛亮不仅赞赏徐庶敢说敢为的气魄,而且深深为徐庶那当机立断的大丈夫精神所感动。

他当即摆宴为朋友饯行。

徐庶来投,刘备非常高兴,一交谈,果然满腹韬略,便拜徐庶做了军师。

曹操派夏侯惇、于禁带领三万兵马杀奔新野来了,他们中了徐庶诱敌深入之计,几乎全军覆没。

镇守樊城的曹洪不服气,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带兵前来报仇。

谁知徐庶不但轻而易举破了阵,还略施小计,连曹洪的老窝樊城也端了。

只这两仗,徐庶的大名就威震曹营了。

刘备一生还没有打过如此的漂亮仗,对徐庶信服得五体投地,大宴三天为徐庶庆功。

徐庶诚心诚意地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了什么。

荆州比我高明的人还多着呢!不说别人,就说这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山吧,就有一位杰出的人士隐居在那里。

刘备兴冲冲地说:既是名士,比军师如何?徐庶饮罢一杯酒: 他平时自比管仲、乐毅, 我看他可以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

徐庶的话说得大家惊愕不已。

刘备谦逊地问道:请问军师, 这个人到底是谁呀?徐庶郑重地回答:他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心中有点不大相信,对徐庶说:那就请军师辛苦一趟,把他请来聚聚怎么样?徐庶先是一愣,继而把头使劲地摇着说:这样的人呀,只有主公亲自去请。

至于他愿不愿意见面,肯不肯来辅佐主公,那就要看您的诚意如何了。

连德高望重的庞德公都尊称他卧龙先生呢!啊——刘备恍然大悟,莫非就是司马徽老先生说的那个卧龙凤雏吗?徐庶点头道:主公听错了。

卧龙、凤雏是两个人,凤雏先生是庞统庞士元兄,卧龙才是孔明诸葛亮。

主公若能把他请出来, 汉室不愁不兴, 江山不愁不得!刘备兴奋之至:听军师的,明日我就专程去拜请卧龙先生。

徐庶在庆功宴上推荐诸葛亮后,急忙写了一封详尽的信,派人连夜送往隆中。

刘备尝到了启用人才的甜头,求贤的心更迫切了。

第二天一早就带上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关云长和张飞张翼德骑马离开新野,往隆中山而来。

隆中山上,诸葛亮接到徐庶的来信,正在与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商量。

诸葛亮难以平静,就这么出山,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可是关系到一生的事业啊!想来想去,他们决定先试试刘备。

诸葛子青来通报说,有三个骑马的人进山冲来了。

刘备转了几个弯子进入隆中山冲后,就听一个农夫在田中唱道: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盘。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上前问那农夫,此歌是谁作的,农夫说是卧龙先生。

刘备问明地址,便策马来到茅庐。

刘备亲自叩动门环。

许久,诸葛子青才懒洋洋地来开门。

刘备温和地问道:我是刘备,特来拜见你家先生。

子青道:先生一早就出去了。

刘备忙问:先生到何处去了?子青回答说:行踪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子青道:归期也不定。

刘备听这么一说,深感惆怅,想等上一会儿,关羽、张飞则劝他先回去。

刘备只得上马下山。

行了几里路,三人勒马回望隆中景物,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观之不已。

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一个身穿帛布袍、头戴逍遥巾,气宇不凡的人拄杖迎面而来。

刘备心想:看样子一定便是卧龙先生。

便忙上前施礼道:先生可是卧龙先生吗?那人问道:将军是谁?刘备毕恭毕敬地说:我是刘备,专程从新野来拜见卧龙先生。

那人听罢, 施礼道: 我是卧龙生的朋友崔州平。

刘备忙抱拳道:久闻大名,幸得相遇!先生能否席地而坐,我想请教一言。

崔州平坐下后问道:将军有何事非要见卧龙先生?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想跟卧龙先生求教治国安邦的大计。

崔州平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天意,人岂有回天之术。

谈何容易!刘备还想说什么,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谈天下之事。

刘备忙道: 但不知卧龙先生往何处去了?崔州平说:我也正想访他,不知往何处去寻。

他日再见吧。

说罢,扬长而去。

刘备一行走后,诸葛亮与几位好友回到草庐碰头,听子青和崔州平详细叙述了对刘备三人的印象,认为他宽厚、平易、仁德、谦恭。

诸葛亮拿定主意,便去征得了嫂嫂和夫人阿丑的支持。

秋去冬来,天冷了。

徐庶一面加紧练兵,一面让刘备招兵买马,并根据诸葛亮天下三分的理论,极力劝刘备早日夺取荆州。

可刘备总是以同刘表是兄弟、不愿忘恩负义而下不了决心,可他又至今没有自己的地盘,弄得徐庶和他一样为难。

这时,刘备接到探报,说卧龙先生已回隆中。

他忙唤来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出发再上隆中。

没走多远下起了大雪,天变得冷极了。

张飞使劲搓着手,嚷嚷道:大哥,天寒地冻的,连仗都打不成,还有必要跑这么远去见一个没有用的人吗?不如回新野避避风雪吧!刘备耐心地开导张飞说:三弟,我之所以冒这么大的风雪来,正是要让卧龙先生知道我的诚意。

兄弟三人进了隆中山,听见路旁酒店中有人击桌而歌,刘备以为是卧龙,便下马入店,探知店中歌唱二人原来是卧龙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

刘备于是出来上马,直奔卧龙冈,来到茅庐前。

诸葛子青开了门。

刘备问: 先生今日在庄上吗?子青道: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便跟着子青走了进去。

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幅对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刘备看罢,见堂上一位少年正拥炉抱膝歌吟。

刘备待他吟完,才跨进屋去施礼道:备久慕卧龙先生大名,早想与先生相见,只恨没有机会。

前时我已拜访过一次,可惜没遇到先生。

今日特冒风雪至此,见到先生,真是万分荣幸。

那位少年一见,慌忙答礼道:将军,我是诸葛均,孔明乃是我二家兄。

刘备便问:那卧龙先生今日在吗?诸葛均说:昨天被崔州平不知请到何处去闲游了。

将军还是坐坐喝杯茶吧。

刘备叹口气道:我真是没有福气,两番不遇大贤。

这时张飞在一旁忍不住道:先生既然又不在,还是请哥哥上马回去吧。

刘备说要写几句话留给孔明。

写罢,交与诸葛均,说他日再来,便拜辞出门。

诸葛均将兄弟三人送出门,忽见前面小桥上一人骑驴而来,刘备以为是卧龙归庐,诸葛均忙告诉他,这是他家兄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

刘备忙上前施礼问道:您老可曾见到令婿?黄承彦道:怎么?他不在,我也是来看他的。

刘备只好辞别,失望地回新野去了。

对于刘备两次来访诸葛亮的事,庞德公、黄承彦和司马徽三位老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赏。

诸葛亮已下定决心出山,黄承彦拿出一把羽扇赠给他,扇把正面刻着治国安邦,背面刻着指挥若定各四个字。

黄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贤婿,你能做到这八个字,也就不负我们的一片苦心了。

却说曹操在许昌,将徐庶的老母囚禁起来,之后写下一纸伪书,令人带到新野捎给徐庶,信中说,如果徐庶不到许昌去,他的母亲就活不了了。

为尽孝道,徐庶挥泪辞别了刘备。

到许昌见到老母,徐庶方知中了曹操的计。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老母不愿儿子为了她而弃明投暗,上吊自缢了。

徐庶将母亲葬在许昌南原,凡是曹操所赐之物,他一概不予接受,并发誓,身在曹营,不进一言,不献一计。

刘备回到新野后,风转日月,冬去春来。

他选择吉日,斋戒三天,薰沐更衣,准备再往隆中拜谒诸葛亮。

关羽这次不悦地说道:哥哥已经两次亲往拜访他,礼过了。

我看他是徒有虚名才避而不见。

哥哥怎被他迷惑到这种地步呢?刘备不以为然:古时候齐桓公去看一个所谓的小人物,跑了五趟才得见一面。

我如今不但没有齐桓公的地位,而且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还摆什么架子呢?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访他,是因为他是位大贤。

张飞生气地说:一个山野村夫,算得上什么大贤。

这回用不着哥哥亲自出马,待三爷我用一根绳子将他绑来就是。

刘备生气地训叱张飞,说:这次你别去了,我与云长去。

二人没办法,只得依了刘备。

三人骑马带领随从来到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正遇上诸葛均。

刘备连忙施礼问道: 令兄今日在吗?诸葛均说:昨天晚上才回来。

将军今天可与他见面了。

说完,飘然而去。

三人便来到庄上叫门。

诸葛子青来开门。

刘备道: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程来拜见先生。

子青道:先生今日虽在家,但此时还在草堂里睡觉未起身。

刘备道:既然是这样,就暂且先不要通报。

于是吩咐关、张二人在门口等着。

刘备慢慢走进去,只见诸葛孔明正仰卧在草堂床席之上,他便站在阶下等候。

可等了半天,诸葛亮也没有醒。

关、张二人在外等得不耐烦了,便走进来一看,刘备还站在那里。

张飞来了怒气,对关云长说:这个人如此傲慢无礼!我要到屋后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云长忙使劲劝住。

刘备命他二人出去等候。

再往草堂上望时,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好像要起来,却是又朝里面壁睡去了。

子青这时想去叫醒孔明,刘备忙拦住道: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终于醒了,口中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客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子青:有客人来吗?子青回道: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了。

诸葛亮一听,忙起身道:为何不早告诉我!请等我换换衣服。

便转入后堂去了,半天才出来迎客。

刘备这时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气。

他忙上前施一大礼,做了正式的自我介绍,然后说:备两次来拜访先生都未得以相见。

上次留下一书,先生看过吗?诸葛亮还了一大礼:昨日才见到,知将军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可惜我年纪太轻,没多少见识,只怕会误了将军啊。

他们在屏风后面坐下。

刘备道:司马徽和徐元直都是世之高士,他们的举荐岂是虚言。

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孔明道:亮只是一耕夫,二公错看了。

刘备说:大丈夫学以致用,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教引导我这愚鲁之人。

汉室就要完了,奸臣当道。

刘备我不自量力,欲为天下伸张大义,然而却智术短浅,始终没有成就。

我想,只有先生这样的高人才能帮助我挽救天下的厄运,实为万幸。

诸葛亮于是正言说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力不及袁绍,却能够克绍致胜的原因,不是他占据天时,而是在于人谋。

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难和他对抗。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人民附和,此可以用作援助,但不可对之有图谋。

荆州这块地方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地,它现在的主人是守不住的。

这是天意要留给将军的,将军可有意吗?益州险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

汉高祖因之而成就帝业,但它现在的君主刘璋却昏庸无能,人民富庶,国家足实而不知保存,有智能的人士希望得到一位明主。

将军既然是汉室之后,信义名扬天下,招揽英雄,思贤若渴,如果能兼跨荆益之地,坚守其固,和好西戎南彝少数民族,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整政理。

等到天下形势有变,就派用一员大将出荆州直取宛洛,将军自领兵北出秦川, 直取中原, 那时百姓哪有不支持将军的呢?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我为将军的谋划,只看将军是否想干这番事业了。

孔明说完,叫子青取来一轴画图挂在堂中,指着图对刘备道,这是西川五十四州图。

曹操在北方占天时,孙权在南边占地利。

将军要想成霸业,得占人和。

可先取荆州为根据地,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与孙曹形成鼎足之势,之后就可图谋中原了。

刘备听罢, 站起来拱手谢道:先生之言, 令我顿开茅塞, 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去夺他们的地盘呢?孔明说道:我夜晚观天象,刘表将不久于人世了,刘璋不是立业之人,用不了多久,这两个地方就都可归于将军。

刘备一听,点头深深拜谢。

孔明这一席话,还只是他未出茅庐之言,那时他就已料定天下三分,真是万古之人不及啊!刘备当即拜请孔明道:备虽然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卑贱,出山以相助!孔明推辞道:亮久乐于躬耕隐居,懒得去应世事纷争,难以奉命。

刘备一听,不由得哭泣了起来,说道:先生不出山,天下苍生如何是好啊!说着,泪沾袍袖,衣襟都浸湿了。

孔明看到他的诚意这般深厚,终于说道:将军既然不嫌弃,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立即命关羽和张飞进来,拜了孔明,又献上金帛礼物。

孔明坚持不收,刘备说:这并不是请大贤出山的聘礼,而只是表表我的一片寸心罢了。

孔明这才收下了。

于是,刘备三人在庄上住了一宿。

第二天,诸葛均回来了,孔明对他嘱咐说:我承蒙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了。

你留在这儿躬耕,不要让田亩荒芜了,等我功退归隐回来。

于是刘备三人辞别了诸葛均,与孔明一道回归了新野。

刘备待孔明如师,同吃同睡,整日在一起商讨天下大事。

明主贤臣,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