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许光达传 > 第八章 驱倭寇卫中华 抗日赴前线

第八章 驱倭寇卫中华 抗日赴前线

2025-04-03 08:03:05

1942 年,这一年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抗战最艰苦的年代。

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在中国占领区残酷地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并且集中兵力反复扫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蒋介石集团继续加强反共摩擦,以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半包围和经济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

1942 年3 月的一天,延安。

虽然已到了初春,但残冬未尽,西北风还在呼呼地吹着,大地被冻出一条条裂缝,严寒的威力在持续。

夜已经很深了,许光达披着大衣,在煤油灯下沉思。

只见他时而双眉紧锁,时而奋笔疾书。

邹靖华一觉醒来,见丈夫还没有睡,说:很晚了,快点休息吧!许光达答道:睡不着啊!听丈夫这么说,邹靖华揉了揉眼睛,看了看丈夫,披上衣服坐了起来,问道:有什么心事吗?许光达说:现在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前线也最需要人!有什么想法吗?邹靖华问。

我想申请去抗日前线!许光达坚定地说。

邹靖华没有吭声,因为她知道丈夫下了决心,才说出来的。

许光达看妻子没吱声,问道:难道你不赞同吗?邹靖华见丈夫这样问自己,马上说道:你每一次作出的重大决定,我都是支持你的!许光达听妻子这么说,会心地笑了:好!我明天就把申请交上去!第二天,许光达来到贺龙司令员的窑洞,递上了他的申请。

贺龙见了他,就说:好啊,光达,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想去通知你噢!许光达忙问:有什么任务吗?贺龙说:我们想让你到对敌斗争激烈的晋西北去!许光达说:那太好了,我也正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贺龙接着又说:晋西北是个条件非常艰苦、情况很复杂的地方,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啊!许光达回答道:放心吧,司令员,我保证很好地完成任务!接着。

贺龙司令员和周士第参谋长向许光达介绍了晋西北二分区的情况,许光达一一记在了心里。

这样,许光达被任命为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兼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

当许光达把这一消息告诉妻子时,邹靖华的心情复杂而激动,她想:丈夫早就盼望到如火如茶的对敌斗争前线去工作,如今如愿以偿了。

可是,真的要离开延安,邹靖华心里又多少有些舍不得,延安,对于她来说是难以忘怀的,这里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延安是她革命生涯的起点,是她成为共产党员的摇篮,是她重新扑入丈夫怀抱的宝地,是她难以忘怀的母校。

她深深地眷恋着延安。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洒满宝塔山下的时候,许光达和邹靖华告别了延安,许多战友前来送行。

战士小王喊道:许主任(在此之前许光达是中央情报部一室的主任),我们希望你多消灭几个日本鬼子!张参谋喊道:许主任,希望你凯旋归来!许光达向战友们挥挥手,说道:同志们,别送了,我们后会有期!许光达、邹靖华跨上了战马,他们不住地向送行的人们招手致意。

人们渐渐远离,再也看不到送行的人群了,许光达又一次勒住马,回过头来,充满深情地望着宝塔山,一种儿子离开母亲、离开家乡的心情袭上他的心头。

他注视着延河水,自言自语:赤子出征去,何日凯旋还?再见了,延安!只见他双腿一蹬,催马上路。

许光达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4 月的晋西北,北风还在不停地吹打着地上的一切,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天空布满了乌云,显得死气沉沉。

许光达等人行程三日,来到了晋绥军区第二分区所在地保德。

第二分区的周参谋等人出来迎接:司令员,辛苦了!许光达说:没有什么辛苦,快快,把第二分区的情况说一说!周参谋向许光达介绍道:第二分区是1940 年冬成立的,所203属神池、五寨、岢岚、偏关、河曲、保德六个县!许光达急切地问:有多少部队呢?周参谋说道:所属的部队有:七十四团,这个团也正准备调陕甘宁边区,三十六团、九团,这两个团是骑兵,还有独立五团、分区警卫营,教导大队。

一共就这些部队。

许光达又问:各县有武装吗?周参谋回答道:各县都有一个游击队,每队有一百多人。

有的区还有游击队,但人数不多!噢,情况是这样!许光达若有所思。

接着周参谋边指地图边对许光达说:二分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面临着黄河,与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它的东南紧靠晋冀鲁豫边区;东面是同蒲线,是交通要道!周参谋说到这里,许光达接着说:敌人很重视这个地区,因为它是晋冀鲁豫边区通往延安的咽喉,是保卫延安的屏障,也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联系的唯一通道。

因此,我们一定要建设好它!许光达对大家说:走,我们出去转转!已经进入第二分区的地界了,许光达举目眺望,映入他眼帘的到处是残垣断壁,废墟焦土,听不见犬吠鸡鸣,看不见炊烟缭绕,一片荒凉!是啊,第二分区的自然条件很差,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干裂的黄土地,加上近三、四个月来,日军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疯狂地抢夺粮食、牲畜,烧毁房屋,制造无人区,使本来就贫困的晋西北更加每况愈下,粮食十分缺乏,武器弹药也不足,军民生活非常困难。

司令员,目前日寇正在推行‘扫荡’与‘蚕食’政策,每个县都驻有一个大队的日军和一个大队的伪军,在各条交通线上设立了许多据点,制造无人区。

周参谋介绍说。

随同的刘参谋接着说:你来得正是时候。

这可是最困难的日子,根据地已经被敌人吃了三分之一。

日子难过啊!看来,这里的斗争非常残酷!邹靖华无限感慨地说。

是啊!许光达点点头。

许光达也正是抱着到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想法来到晋西北的。

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一个地区的最高首长,他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都要由他最后作决定,这就需要他深恩熟虑、需要他坚毅果断、需要他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华。

在这样严重的局势面前,许光达东奔西走,深入各地,了解情况,思考对策。

天天人不歇脚,马不停蹄,忙得不亦乐乎。

在掌握了大量情况的基础上,许光达明确地提出了第二分区当前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派出得力干部深入敌后,开展反蚕食斗争;二,加强对河西国民党部队的统战工作;三,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四,开展练兵运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许光达在分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上述四项任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战胜困难、战胜敌人。

6 月的晋西北,阳光洒满了大地,春风也给晋西北披上了绿装,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在潺潺流淌。

许光达在作战科长陈阳春的陪同下,来到河东的沙滩上,看同志们训练,战士们正练得起劲,摸爬滚打,喊杀声震天。

突然,一声枪响,正在练比武的战士小王应声倒在地上,与小王一起练比武的战士小张当即还击,河西岸的士兵被撂倒一个。

看到这种情况,许光达问陈阳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以前发生过吗?经常发生!陈阳春答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许光达又问道。

陈阳春答道:不久前,我们没收了当地一名汉奸的财产。

当天夜里,河西的国民党军队有一个连,在连长的指挥下,杀了过来,说是给他爹报仇。

虽然我们抗议,但就是不见成效。

许光达听到这里,眼睛望着滔滔的黄河水陷入了沉思..从黄河边上回来,许光达的注意力转到了河西国民党军队身上。

他决定与河西的国民党军队建立统一战线,以避免我方腹背受敌,集中主要精力对付日军的扫荡。

7 月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把大地晒得滚烫滚烫。

这一天,在通往晋绥第二中学的路上,走来了几位年轻军人,他们不时地擦着脸上的汗水,其中有一个军人喊到:到了到了,就是这里!这几个年轻的军人就是许光达和他的几个参谋。

他们是来晋绥第二中找校长范若愚的。

范若愚是北平大学毕业生,晋西北有威望的知识分子,许光达认为:他去河西作统战工作最合适。

范校长待人很热情,见到许光达他们,忙让进屋,倒了几杯水。

许光达坦率地说:范校长,我这次是专门来请你去河西走一趟的,怎么样?去河西?范校长一时没有明白过来。

看到范校长这种表情,许光达连忙解释道: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们和河西的第二十二军第八十六师的关系比较紧张,我们和第二十二军是同在黄河两岸度春秋的炎黄子孙。

我们不能离开黄河,他们也不可能离开黄河,因此只有两军建立起统一战线,搞好两军的关系,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打日本,你说呢?范校长听许光达这么说,连连点头:许司令员说得对,处理好两军的关系很重要。

好,那么,请你到河西去一趟,做做第八十六师,重点是第二五六团的工作,怎么样?许光达问道。

范校长说:能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我心里可没有底!许光达说:我看可以。

接着,他分析说:第二十二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们对老蒋是不满的。

从他们本身利益出发,是希望同我们搞好关系的。

何况,他们当中还有一些希望全国团结抗日的人,有正义感的人,他们容易接受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第二十二军的管辖地与蒋介石部队驻地之间,隔着一个陕甘宁边区,老蒋鞭长莫及,不容易控制他们,和河西搞好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许光达的一席话,使范校长增强了信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范校长对许光达说:那么,我以什么身份去呢?许光达说:这个,我们早就替你想好了,你就以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参议的名义去。

范校长笑着说:这个头衔,很高啊,国民党是很讲究头衔的,他们一定会把我奉为上宾的!怎么样,这回有信心了吧!许光达因势利导地说。

行,保证完成任务!范校长回答说。

好,我们今天通知河西,明天你就出发!许光达说。

范校长说:没问题!许光达拍了拍范校长的肩膀说道:喔,还要记住,跟他们打交道,可不能马虎大意,每次接触都要小心谨慎、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范校长学着军人的样子,啪地给许光达打了个立正,说:司令员同志,你就放心吧!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

范若愚过河之后,统战的工作有了成效,特别是驻佳县的第二五六团团长高致国,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他管辖的区域内,不再隔河向我方打枪,也不过来闹事了。

有几次,蒋介石派人来巡视河防,为了使钦差大臣相信第二五六团是效忠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他们就暗中通知河东的部队,打几枪应付一下。

时间过得飞快,两军相安无事也保持了好长时间了,这天,许光达和几个战士正在外边谈话,只见公路上快马飞奔跑过来一个人,等到近前一看,是国民党第二十二军第二五六团的勤务兵,只见他一勒马缰,翻身下马,走到许光达面前说:报告司令员,这是我们团长给您的请束,请您去赴宴!许光达说:谢谢!不用客气,我走了!当许光达和战士们目送勤务兵远去后,战士们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战士小贾说:高团长为什么要请客,会不会是‘鸿门宴’?战士小黄说:司令员去不妥,不如干脆写封信婉言谢绝算了!听着战士们的这些议论,许光达说:要去。

去了,可以宣传我们党的政策、敌后的抗日形势,拉拉关系,摸摸他们的底,如果不去,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也可能前功尽弃!大家见司令员这么说,也就都不吱声了。

忙碌了一天的许光达很晚才回到家。

见妻子还没睡,问道:你还没休息啊?邹靖华问他:听说你要去河西赴宴?你的消息很灵啊!邹靖华忙对丈夫说:千万不能去啊!即使高团长没有坏心,可其他特务都是心狠手辣的啊!许光达笑笑说:这次可能是高团长想看看我们的态度。

我去了,就说明我们的态度是诚恳的。

如果我不去,他们就会起疑心。

你说我应不应该去?邹靖华没有反驳:那你可要注意安全啊!许光达笑了笑说:你放心吧,俗语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况,河西还不是虎穴呢!几天后,许光达仅带三个人,按约定的时间过了河。

高团长发请柬本意并不是想真请客,只不过是想试探一下我方的态度。

没想到许司令真的来了,高团长很感动,觉得许司令看得起他,于是诚心诚意地请起客来。

高团长派参谋长专程去迎接。

参谋长一见到许光达就忙说:司令员,辛苦了!没关系!许光达答道。

当天晚上,高团长设宴招待许光达。

许光达举起酒杯说:高团长,我敬你一杯,来,干!许光达见高团长干了这杯酒,又说:我党一贯主张与贵军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高团长忙说:司令员,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这时站在高团长身边的政训处长举起酒杯对许光达说:司令员,我敬你一杯!在和许光达碰杯之后他一边用手绢擦着嘴,一边说:许司令,您对统一战线很热心,可是您的部队前些天却打伤了我方的士兵。

许光达从容地说:处长先生,那天我正好在场,亲眼看到是贵军首先开枪打伤了我方的战士,我方才被迫还击的。

政训处长还想狡辩,高团长瞪了政训处长一眼,政训处长不吭声了。

这时候,许光达端起酒杯,站起来说:在国难当头的紧急关头,我们国共两军应该合作,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许光达的一番话打动了高团长,他连连点头称是。

通过这次赴宴,许光达发现高团长年轻气盛,有些民族的正义感,决定进一步做他的工作。

几天后,许光达发出请柬,请高团长过河作客。

高团长兴冲冲地带着随从过河来了。

许光达亲自陪他去保德参观,看八路军的训练、生产,看民兵的地雷战演习。

高团长看到这些,很是惊讶,对许光达说: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你们仍然生机勃勃,真是佩服、佩服!许光达说:提点宝贵意见嘛!司令员太谦虚了,贵军士气高昂,使人非常钦佩!许光达见高团长态度非常诚恳,便因势利导说:现在,你我双方共同的大局是抗日,为了共赴国难,我们两军应当真诚相处!接着,许光达又对高团长说:我略备了一些酒菜,请高团长入席吧!司令员客气,客气!在宴席上,许光达先敬了高团长一杯酒,并说:我们以前是有一些磨擦,经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情况改变了一些,但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合作,我想提高要求!高团长不知许光达要说什么,心里多少有点紧张,但嘴里却说:请司令员直言!高团长年轻有为,且有爱国之心,我很敬佩,我想,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合作,我们应当商订一个共同抗战的协议,你觉得怎样!订协议?高团长心里没有准备,拒绝吧,又说不出口,答应吧,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内容,他想了半晌说:行,不过,具体条款..我们已经拟定了一个具体的条款,请高团长过目!本来高团长想以没有拟定条款为由,把这事给搪塞过去,现在一看条款拟定出来了,他多少有点措手不及。

他脑子一转,对许光达说:司令员,这个条款我先带回去研究一下,怎么样?许光达豁达地笑了笑:可以,我方拟订的条款只是一个基础,你方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修改,只要我们双方都有诚意高团长连忙打断许光达的话说:好,好!这个条款我拿回去商量之后,再向司令员请教!宴会后,许光达为了进一步争取高团长,还陪他观看了范若愚编的京剧《十二道金牌》。

这是一出歌颂岳飞抗金和批判秦桧卖国的戏,是特别安排给高团长看的。

徐徐拉开,范若愚扮演的岳飞在一阵锣鼓声中登场亮相,他充满激情地唱道:报国家赤胆忠心,驱外寇恢复中原。

岳飞奋笔疾书:还我河山!这场演出使高团长等人深受感动,心潮难平。

高团长和他带来的人就要回去了,许光达送他们到渡口,同高团长道别。

许光达说:欢迎你再来!有机会一定再来!高团长答谢道。

后来经过几个周折,协议签订了。

从此,黄河两岸的合作局面基本稳定下来。

来来往往,双方关系得到了改善。

保德、府谷之间的渡口开放了,彼此还做起生意来。

河西的国民党军向我分区提供弹药、布匹、食盐和药品,还偷卖给我方一部电台,我方则以粮食、煤炭支付,这一良好关系的建立,稳定了整个抗日后方。

一天,许光达及第二分区的领导正在开会,第二分区的通信员跑了过来,喊了一声:报告!进来!许光达说道。

上级通知,美军观察组的成员简士少校要来我们第二分区观察,上级指示我们要给予欢迎!通信员口齿伶俐地报告。

许光达说:正好大家都在这,一起商量商量吧!赵营长说:派来的美军观察组支不支持我们打日寇?若支持顽固派同我们闹摩擦,我还欢迎他们干吗?!王连长接着说:对,我们跟美国人搞统战,这是分不清敌我友嘛!听了大家的这些议论和担心,许光达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同志们,大家应当想一想,我们无产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是美国将军史迪威,他与我们朱德总司令关系很好,每次美国援助物资他都主张分一部分给我们,但蒋介石一跳老高地不同意,为此他与蒋介石有矛盾,所以说史迪威是我们的朋友!这时有个连长喊道:那美军观察组与史迪威有关系吗?许光达冲大家笑了笑说:有关系,而且是很重要的关系,美军观察组是史迪威将军派到解放区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一下我们八路军的实际情况,对外界报道。

这是对我们非常有利的!看着大家有些不解的目光,许光达又接着说:党中央、毛主席对观察组成员也很重视,亲自接见了他们,你们说,我们该不该欢迎?许光达看着这些朴实的战友们,又说:虽然美国政府对我们八路军不是很友好,但我们要把美军观察组成员与美国政府区分开,我们不仅要在国内结成抗日统一战线,还要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听了许光达的这一番话,大家的头脑开窍了,纷纷行动起来,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写标语的写标语,准备迎接美国客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简士少校来到了第二分区,第二分区的干部战士早已在那里列队等候了。

当许光达陪着简士少校走过来的时候,战士们热烈地鼓掌。

简士少校挥手向战士们致意。

简士少校看到墙粉刷得很干净,而且有许多标语,他转过身来问翻译:这里写的是什么?翻译回答道:欢迎美国客人,欢迎简士少校!简士少校听翻译这么说,心里非常高兴,走到战士们的面前,一一与战士握手,并且说:谢谢,谢谢!为了使简士少校对八路军有个深入的了解,许光达让简士少校参观八路军的军事表演。

许光达喊道:爆破小组投入战斗!只见爆破小组的成员,扛着迫击炮走近敌人碉堡,表演迫击炮近距离平射。

只听轰!轰!几声,敌人的碉堡被炸平了。

简士少校看得目瞪口呆,因为他虽然从军多年但还没有看过用迫击炮平射敌人碉堡的。

看到简士少校脸上的表情,许光达决定让他进一步看看八路军的军威。

许光达喊道:二班全体出列,向目标射击!一阵枪响,二班战士的打靶表演,弹无虚发。

许光达冲简士少校笑了笑说:简士少校,给我们指教指教吧!简士少校说:我到过很多地方,看过不少军事表演,但像八路军军事水平这么高的,还是第一次,八路军,了不起!观看完军事表演,简士少校继续参观了八路军的养猪种菜、纺织生产。

简士少校又对许光达说:司令员,我能不能看看八路军抓日军俘虏!许光达说:可以,今天晚上我们就到前线五寨去一趟,搞一次夜间行动,让你身临其境体验一下,你看怎样?简士少校说:好,一言为定!天色渐渐黑了,夜幕降临了,许光达在离敌人据点不远的一间民房里,等候八路军抓俘虏回来。

为了不使简士少校寂寞,许光达在桌面上摆了一盘棋。

夜已经很深了,四周都是静悄悄的,连风吹树木的哗晔响声都听得非常清楚,屋内的简士少校坐立不安,无心下棋,在屋里来回踱步,许光达却充满信心,稳如泰山。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枪声,简士少校快步走到门口想看个究竟,可是外面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他只好又转回屋里。

他对许光达说:司令员,你看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与敌人交火了,可这会怎么又没有动静了呢?许光达微笑着对简士少校说:你就放心地在这静听佳音吧!因为许光达相信战士们是不会空着手回来的。

简士少校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许光达,那意思好像是说:枪声都停止半天了,也没见什么动静,你还那么有把握吗?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两名侦察员抬着一付简易担架走了进来。

简士少校没有看清担架上抬的是谁,就对许光达说:怎么样,你让我来看抓日军俘虏,可现在,日军俘虏没有抓到,却抬回一个受伤八路军!听了简士少校的活,许光达轻松地对简士少校说:你走上前,再仔细地看看!简士少校听许光达这么一说,看了看许光达,又看了看侦察员,走到担架跟前,伏下身去仔细看了起来,这才看清担架上面确实绑着一个日本兵,嘴里还塞满了棉花。

侦察员向许光达报告说:我们一共有两组行动,我们这个组趁天黑摸进了敌人的据点。

这个鬼子正在打瞌睡,我们就一下子把他抓住了!简士少校问道:为什么要抬他回来?侦察员回答:因为他死活不肯走,所以我们只好抬他回来!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另一个组的侦察员也回来了,只见他们捆着两名日本俘虏,还牵着一只日本军犬,这只军犬叫东条,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东条英机同姓。

看到这一切,简士少校兴奋地走到侦察员面前,握住侦察员的手,由衷地赞叹道:八路军是英雄,真正的英雄!简士少校结束了对第二分区的观察,许光达设宴为他送行。

简士少校看到八路军指战员对他如此热情的款待,非常激动,在宴席上发表了即兴讲话,他说:亲爱的八路军指战员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我感觉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是坚强的,我敢说,八路军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部队!接着,他清了清喉咙又继续说道,我完全相信,你们也是中国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这些情况,我都会如实地向史迪威将军汇报,同时我也要向全世界公正地报道你们的一切!许光达也发表了讲话,并送给简士少校两件礼物:一个是一把缴获的日本战刀,一个是在那天夜里捕获的日本军犬——东条。

许光达对简士少校说:和日本战刀同时缴获的还有日本军旗,我一直保留着,现在把日本战刀送给将军,表明我们两国军队在两条战线上为反法西斯而战斗!简士少校非常感动,连声说:谢谢,谢谢!整个宴会充满了友谊和谐的气氛。

1943 年暮春时节,天气还很冷,许光达从晋绥军区开完工作会议,快步地走在公路上,从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不知谁喊了一声:看,司令员回来了!大家纷纷跑过来,拥着许光达,这个问:司令员,有什么任务吗?那个问:司令员,中央有什么新指示吗?许光达望着这些朴实的战友,说:走,我们进屋说去!许光达告诉大家:毛主席对晋绥军区作出了指示,晋绥地区要发动群众,搞民兵,搞武装工作队,把敌人挤出去’!同时,毛主席告诫我们,必须振奋军心、民心,向敌人采取积极进攻的政策。

否则,根据地再缩小,前途会更糟!许光达接着说:毛主席不提把敌人‘打’出去,或是‘赶’出去,而偏偏提‘挤’出去,这个‘挤’字,大有文章。

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许光达又解释到:毛主席一再告诫我们,抗日战争是敌我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

因此,我们也要把敌人从各个方面里挤出去。

这个‘挤’字,既是对敌斗争的方针,也是对敌斗争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依靠军事斗争,尤其要发动群众。

听了许光达这样一番解释,大家顿开茅塞。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大家确定了挤敌人的方法,即:第一,包围、孤立敌人的据点,造成敌人的困难,逼其撤走;第二,伺机进攻并占领之;第三,必要时策动伪军反正,里应外合占领之;第四,形势需要,条件可能时,集中兵力占领之。

从这以后,许光达在第二分区的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挤敌人运动。

一天中午,许光达正在黄河边散步,考虑着工作应该怎样开展。

侦察员跑来报告说:司令员,神池县伪县长张芝纲要到五寨县去接替县长职务。

你看怎么办?许光达对张芝纲有些印象,他同那些死心踏地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不一样,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想到这里,许光达对侦察员说:在五寨县老牛坡设埋伏,活捉张芝纲!是!侦察员跑着布置任务去了。

不久,一名战士押着张芝纲来到了许光达的面前。

许光达严肃地对张芝纲说:我们的政策你是很明白的,只要你低头认罪,弃暗投明,我们是给你出路的!张芝纲连连答道:是,是,是!见张芝纲的态度很老实,许光达又说:如果你立了功,还可以受奖!张芝纲态度很诚悬地说:我愿意立功,我愿意受奖,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许光达说:那好,现在就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张芝纲连忙问:什么机会?是给你们带路吗?许光达说:不是,你先写一篇揭露日军暴行的文章,然后再给你的亲朋好友写一封公开信,劝他们改邪归正,不要再为日本人卖命了!张芝纲说:行,行,行!不一会,张芝纲就把揭露日军暴行的文章及给亲朋好友的公开信写好了。

张芝纲拿着写好的信,问许光达:司令员,我都写好了,请您看看可以吗?不错,写得很好!说完许光达把文章和信递给了通讯员,说道:把这两篇文章送去发表。

没几天,这两篇文章刊登在晋绥军区出版的《抗战日报》上了,在日伪人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一天中午,许光达刚刚吃完午饭,通讯员跑来喊了一声:报告司令员!许光达问:什么事情!通讯员说:这是守在偏关城里伪军大队长张镇戌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许光达打开信,只见信上写道:尊敬的司令员:我们看了张芝纲的公开信。

很受启发,我们也深感再为日本人卖命下去,没有出路。

因此我们想弃暗投明,投奔您部,不知您意下如何?盼望见到您的回信。

张镇戌许光达看完张镇戌的信,立刻拿出纸和笔给张镇戌写了封回信,表明八路军欢迎他过来。

接到许光达的回信,张镇戌非常激动,觉得许司令员是看得起他。

没有几天,张镇戌带领他的下属共二百多人起义,投奔了许光达。

战士们说:这种不费一枪一弹,就把敌人‘挤出去’的策略实在是高明!许光达笑着对大家说:这是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1943 年夏天,为了创造更好的条件来扩大第二分区的抗日根据地,晋绥军区决定对日军发动一次夏季攻势。

进攻目标是管涔山区。

为了使这次进攻有把握,许光达决定亲自到管涔山区走一趟。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许光达带领着骑兵班上路了。

十几匹骏马向管涔山区飞奔过去,留下了一阵阵尘烟。

中午,许光达他们进入了第一道封锁线。

只见这里山梁上有敌炮楼,炮楼控制着通往峡谷的所有通道。

炮楼的四周是挖得很深的战壕。

这条路是比较危险的。

作战科长陈阳春对许光达说:司令员,白天在这里通过是很困难的,不如我们先休息一下,晚上再通过!许光达想了想说:不必等到晚上,我们可以装成好多的人马,以强大的攻势猛冲过去。

大家都明白了司令员的意思,飞身上马,跟着许光达大喊:冲啊!杀啊!大部队往前杀啊!在炮楼里的敌人听到外面的喊杀声、马蹄声,赶忙探出头来看,只见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以为八路军大部队来端炮楼了,219也不开枪,在炮楼缩成一团,只想当俘虏。

就这样许光达他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

骑在马背上的战士们心里很高兴。

一个战士对许光达说:司令员,你真有一手,真把敌人给唬住了!另一个战士说:这叫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日本鬼子呆若木鸡!在场的人全都笑了。

太阳刚刚落山,许光达他们进入了日军堡垒村——八角堡。

八角堡,是敌人固守的中心据点,镇子的四周,都用砖砌成了很高的墙,又重新修了一些炮楼,在这里驻守着近二百名日伪军。

已经是深夜了,许光达顾不上一天路途的疲劳,正在煤油灯下看着地图,思考着如何端下八角堡。

这时一觉醒来的李副团长,看司令员还没有休息,也翻身坐起来,和许光达一起看地图,许光达问他:以前打过八角堡吗?李副团长答道:我们试了几次,都没有拿下来!接着李副团长又说,看来强攻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另谋方法!听李副团长这么说,许光达又问:敌人经常出来活动吗?经常出来活动!李副团长答道。

那好,我们就给它来个‘引蛇出洞’,拿下八角堡!几天后的黄昏,几个武工队员在离八角堡不远的山上大摇大摆地走下来。

八角堡里的日军中队长拿着望远镜看到了这几个武工队员,赶忙喊:队伍紧急集合,快快地出发!这些日军悄悄地尾随武工队而来,武工队员见蛇已经出洞了,就进了一个村子。

天黑下来了,见几个武工队员没有动静,日军中队长便吩咐道:武工队一定会在这宿营,快把这个村子包围起来!这些日军把村子围得严严实实,就待天亮捉人了。

太阳刚刚露出它的笑脸,从八角堡方向就传来一阵急似一阵的枪声,只见八角堡火光冲天。

原来,昨天晚上从山上走下来的几个武工队员,是专门引诱敌人的,等日军大部分军队被调走之后,武工队的主力秘密地运动到了八角堡的外围。

天亮后,就发动了进攻,一举拿下了八角堡敌人的据点。

包围村子的日军中队长,看着八角堡上空的滚滚黑烟,才知道是中计了,急急忙忙对他的部队喊:全体紧急集合,撤退!当日军跑到离八角堡还有五公里的路程时,又遭到了预先埋伏在这里的武工队员的袭击,日军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死伤大半,日军中队长当场丧命。

漂亮的伏击战干净利索地结束了,故士们扛着战利品,凯旋归来。

1943 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地寒冷。

雪花已经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第二分区的干部战士却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

战士小王在执勤,见许光达走了过来:司令员好!你好!许光达顺眼望去,见他只穿了一件破旧的军衣,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

看到这一切,许光达的心里非常着急。

第二分区本来就是根据地中的贫困户,这个地区土质很坚硬,种的粮食是十年九不收,再加上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第二分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

许光达正想着,通信员跑过来:报告,司令员,晋绥军区召开大会,让你马上去参加!好,我这就去!许光达说。

许光达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会场。

军区的首长正在传达中央的指示:由于日军和国民党军对八路军的经济封锁,我们当前的形势很严峻,军区今年不发冬装了,各分区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军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许光达回到第二分区后,立即召集各武工队长开会。

大会上许光达说:现在形势很紧张,战胜困难,要靠我们自己想办法;我们要向王震的三五九旅学习,进行大生产运动!许光达身先士卒。

一天,他回来已经很晚了,邹靖华对他说:你休息吧,你那份纺线活儿我替你干!许光达说:不行,我的那份我一定自己完成!说完,许光达就坐在煤油灯下,纺起线来,纺得那么认真,那么入神。

纺车不停地吱吱地转着,许光达的思绪也像这台纺车一样,不停地转着..现在已经是冬季了,今年冬天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穿上棉衣。

当他完成纺线任务时,东方已经发白了。

这时李参谋跑到许光达的家,喊了一声:司令员!许光达赶紧跑出来问道:什么事?李参谋说:今天是地雷厂开工,大家要举行个仪式,请你去参加!好吧!我们这就走!许光达一面说话,一面把外衣穿上,和李参谋一起向地雷厂走去。

原来这个地雷厂是在许光达的建议下搞起来的,主要是解决游击队、民兵的武器缺乏问题。

快到晌午的时候,炼地雷壳生铁地炉里的矿石装满了,马上就可以点火开炉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伯拿着一束浇了煤油的引火柴,走到许光达的面前,庄重地说:司令员,请您点火吧!许光达从老人的表情中感受到一种信任,一种委托。

他从老人手中接过引火柴,大喊了一声:现在升火!说完,许光达就把引火柴扔进了炉膛,霎时,炉膛里燃烧起红红的烈焰。

许光达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战略方针,领导第二分区军民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瓜果、养羊、造纸。

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自力更生,不仅全都穿上了新棉衣,吃饱了肚子,还一次向延安交了十万块银元做党费,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春风习习吹来,天气渐渐暖了,人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许光达正在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邹靖华风风火火地跑来说:玲玲得了急性肠炎。

拉肚子,都拉得脱水了,很危险啊,你快回去看看吧!听妻子这么一说,许光达心里一惊,是啊,这几天光忙着布置工作、开会,没有顾得上女儿,没想到女儿的病情发展这样快。

他紧皱着双眉,但为了安慰妻子,他平静地说:你先别着急,我开完了会马上回去,你先找找吕鉴。

吕鉴是许光达所在的第二分区的医生。

找过了,吕医生说,他们没有药了!邹靖华带着哭腔说。

哦,许光达想起来了,前几天,吕鉴向他作过报告,说医院什么药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许光达着急了,想去看玲玲。

可是,会还没开完,好多工作还没有布置下去,实在是走不开啊!想到这里,许光达对邹靖华说:你先回去照看玲玲,我一会就去!许光达被批准去晋西北工作时,身边有两个孩子,四岁的儿子延滨和两岁的女儿玲玲。

两个孩子不能全都带到前方,延滨就留在了延安,女儿玲玲跟着许光达夫妇到了晋西北。

会议一直开到中午才结束,见警卫员蓝德明走了过来,许光223达忙问:邹靖华回来了吗?蓝德明回答道:还没有,听说玲玲病得很厉害!对了,我怎么把玲玲的病给忘了呢,真是忙昏了头,他赶忙向家里走去。

进了家门,见玲玲的病很重,面色也很难看。

玲玲见爸爸回来了,眼睛一亮,嘴角动了动,好像是说:爸爸,你终于回来了!许光达几步跨到女儿的床前,抱起了女儿,心里很着急,他用探询的目光看了看吕医生,吕医生难过地摇了摇头。

许光达紧抱着玲玲,轻轻地说:孩子,你一定要挺住,要坚强些!玲玲也想活下去,怎奈病魔无情,不一会儿玲玲就停止了呼吸。

邹靖华顿时哭昏了过去。

许光达在女儿的坟前呆了很久,他从衣兜里扫出了玲玲的照片,拿在手上看着,眼泪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