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王卢作孚引子毛泽东在回顾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时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
其中就有他——一代船王卢作孚。
毛泽东惋惜地说:如果卢作孚先生还在,他所要担负的责任总比民生公司要大得多啊!卢作孚这个名字对年轻的一代来说或许有些陌生。
今天,许多人只知道有位船王叫包玉刚,殊不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四个关键实业人物之一的船王卢作孚,和他所缔造的民生公司曾何等显要。
卢作孚先生出生在清朝末年。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哀的时期,也是最黑暗、最动荡、最复杂的时期,国内外各种矛盾异常尖锐。
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导致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许多重要城市和港口被一个个辟为通商口岸,大片大片的租界在国土上林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方面,由于割地赔款,苛捐杂税繁重,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加深。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爱国志士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出了收回利权的正义呼声,图谋救国之策。
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卢作孚先生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始志教育救国,几度沉浮,最终认识到要发展教育,必须首先兴办实业;只有以实业作基础,文化教育才有可靠的支柱。
由此,他立志实业救国。
他从集股购买一条70吨的小船开始航运生涯,不断发展壮大,短短10年间就发展到拥有自己的庞大船队,畅游于川江、长江、大海……正如徐盈先生在其著述《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中所言:一部川江航运史和民生公司的创业史是不可分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卢作孚先生开创了中国近代川江航运史之先河,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而一位外国人亨利·凯赛尔则称:世界上有史以来航运事业的发展,都是由海洋而江河,由下游而上游,唯独民生公司是由江河的支流发动,由上游而下游,这是一个奇迹。
从这一点来说,卢作孚先生又开创了世界航运史上的奇迹。
更为主要的是,卢作孚先生和他的民生公司在长江上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英、美、日、德、意、瑞典、挪威、芬兰等外国商船一统中国航业的局面,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从世界航运史来看,还没有哪位船王像卢作孚先生那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三个复杂的时代:清朝、民国、新中国,并立于不败之地;更没有哪位船王像他那样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其间有与大自然的抗争,与兵匪的纠缠,与商业界的竞争,与政客包括四大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卢作孚先生和他的民生公司还能左右逢源,稳步发展,实属不易。
大凡名人,都会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故事。
卢作孚先生也不例外。
当卢作孚先生率领民生公司庞大的长江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入大海的时候,对这位中国船王的传闻,比他的船队溅起的浪花还要多。
卢作孚先生之子卢国纪在《我的父亲卢作孚》一书中说:关于我的父亲,社会上就流传着种种互不相同的传说。
这些传说有的稍稍近于事实,有的离事实很远,还有的非常荒谬可笑。
所有这些传说都像民间故事一般在社会上广泛地流传着。
谎言说多了也会变成真话,尤其是那些善意的谎言。
古今中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传说留了下来,是因为那些传说中蕴藏了或真或美或善的意愿。
卢国纪说:比如,有一个故事说,我的父亲幼年时本是重庆一只过江木船上推船的小船夫,为人勤快、忠厚。
有一次,一位很有钱的富翁坐船过江,把一只贵重的箱子丢在船上了。
我的父亲发现了这只箱子,急忙追着给他送去。
那个富翁感激万分,送了一只小金船给他。
从此以后,他就办起了民生公司。
还有一个故事说,我的父亲幼年时原是重庆码头一个搬运行李的小力夫,聪敏、朴实、勤快。
有一次,他给一个外国船主提行李,那外国船主看他很聪明,便将他雇到自己的轮船上当小工,慢慢地积攒了钱,自己买了船,办起了民生公司。
卢国纪说关于他的父亲的民间故事太多了,一个比一个荒唐,一个比一个离奇。
但是,这些都完全不是事实……那么,卢作孚先生又是如何发迹,如何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一代船王的呢?川江涛声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