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 年,李宗仁 18 岁那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 生涯。
他能进入这所小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原来他父亲的朋友李植甫先 生,是一名武术师,他看李宗仁生性好动,很是喜欢,经常教他一些拳脚;但看他在 家无所事事,又非常可惜,于是就劝他父亲让他投考新成立的陆军小学,对于投考这类学校, 母亲并不热心,但在父亲的作主下,这件事就算定了。
至于李宗仁本人,知道要进陆军小 学心里非常高兴。
陆小是官办学堂,待遇优厚,除供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外,每月 还有津贴以供零用。
而且这学校的学生今后升学都有保障。
因此,尽管录取名额有限,只 100 人,但报名者却有千余人。
1907 年冬,李宗仁赶往桂林应考。
凭着私塾的底子,李宗仁一 举金榜题名,考得备取第一名,取得入学资格。
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李宗仁按报到日期,辞别父母亲友,前往桂林陆小。
然而事出意 外,校方拒绝他报到,理由是迟到十来分钟,报到时间已过。
那时陆小主要负责人都是刚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办事顶真,任凭李宗仁好说歹解,均无作用。
10 分钟之差,失去了入学资格,满怀热心的他,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懊丧之极。
但校方负 责人勉励他下期再来投考,并告诉他,像他这样体格强健的青年凤毛磷角,录取的希望很大。
虽说校方鼓励一番,但毕竟要再等一年,他怅然归乡。
好在父亲没有责怪他什么。
让他继 续随自己读书,准备来年再考。
1908 年冬,陆小第三期招生,他再度投考,在 3000 余名的竞 争者中,被录正取。
吸取上次的教训,此次他早早报到,从此成了陆小的学生。
陆小的教 育,完全仿日本那一套,十分严格,教程分学、术两种。
学科除国文、史地外,有各门科 学和外语,术科是每天1小时的训练,有器械、体操、劈杀等活动。
李宗仁由于跟着父亲 学过几年,又在桂林上过新学堂,多少有些基础,因此学科对他来说负担不算重,尤其国文, 成绩在斑内算是佼佼者。
至于术科,他不但喜欢,而且学起来轻松自如,那些被同学们视 为有风险的单杠、双杠、木马等项目,他都能作精彩表演,一般同学与之相比,实在逊色 多了。
尤其是劈刺,因他跟李先生学过几手拳脚,更是他拿手本领。
在比赛中,许多高大结 实的同学与他交锋,都败在他的手下。
由于他劈刺出色,在学校中得了个李猛仔的浑名。
李宗仁学业突出,深得同学的尊重和老师们的喜欢。
在他入学 1 年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 势,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密谋起事。
早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陆军小学就成立了革命党 人的组织军事指针社,并积极吸收成绩优异而血气方刚的青年,无疑李宗仁成了这个组 织积极争取的对象。
1910 年秋,李宗仁加入了同盟会组织。
参加同盟会,随时有杀身之祸, 为了表示死而无悔的决心,入会那天,他献血为誓。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头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起义的枪声。
消息 传到陆小,人心振奋,11 月 7 日,广西宣布独立,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并开庆祝光复 大会。
岂料大会期间,发生了部分巡防营;日军叛变事件。
陆小负责人恐旧军攻打学校,便 在校总值日官的指挥下,当晚组织 100 多名学生,成立了自卫队,出发进剿叛军。
夜深人 静,行军必须搜索前进,于是在同学们的吁请下,李宗仁当上了搜索组长,向李家村进发。
到 达目的地时,正碰上混成协新军,他们准备出发桂林,进剿叛军。
于是陆小总值日官宣布, 愿意随混成协新军北进的归队,不愿意的可暂时回家。
李宗仁有些想家,决定回乡探望父母。
就在这次回家的路上,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李家村在桂林之南,他家的乡村在桂林之西,两头相距百余里,靠步行要一整天时间。
为了防止不测,他带了一杆六八式步枪独自离队伍,一路边走边问。
半天行军,再背着一杆 大枪,早已饥肠辘辘了。
于是,在经过一个村庄时,他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在一小茶店内 遇上几个壮年人,他们答应帮忙弄些食物。
他等了一阵,只见一些人交头接耳,神色异常。
混乱的世道,立即使他警惕起来。
他忘记了饥饿,立即提起枪,继续上路。
刚走出村头几十 米,他忽然发现有几个人从后面急匆勿赶来,他们子中有的拿着鸟枪,有的拿着刀棒,吆喝 着让他站住。
情势险恶,李宗仁急忙子弹上膛,刺刀上梢;他年少气盛,又有过一段时间的 正规军事训练,面对这帮人,竟无丝毫惧怯之情,大声喝责。
这帮人有点怕,但又不甘心, 继续向前逼进。
李宗仁立即警告他们不许前进,否则就要开枪。
真是一帮乌合之众,被他吓 得都退了回去。
这些人一散,李宗仁急忙赶路,第二天才回到乡里。
父母看到儿子归来,欢天喜地。
在家小住半月后,因城内兵变平息,李又赶回桂林。
回 到陆小后,同学中正在组织学生军,准备随军北伐,于是他立即报名参加。
因经费和弹械有限,只能组织 100 人,他的要求被谢绝了。
北伐军离桂后,,陆小改为 陆军速成学堂,林秉彝为监督。
林氏出身南宁讲武堂,是陆荣廷的参谋长林绍斐的长子。
学校 300 余名学员,分为两个科目教练,一半人为炮科,一半人为步科,李宗仁被分配到步 科。
该校课程以术科为主,更使李宗仁有大显身手之余地,每次校内师生比赛,他总是名列 前茅,尤其马术一项,表现得格外出众,当马疾驰时,他可据鞍跃上跃下,往复十余次,师 生均叹为观止,他自己也引以为自豪。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正当李宗仁在陆小春风得意之时,父母积极为这个 20 岁出头的 爱子操办起婚事。
女方名叫李秀文,出身于一个殷实的半自耕农家。
她为人忠厚,遇事稳 重,还有一手好女红。
对于这样一位妻子,李宗仁颇觉称心,婚后两人感情笃厚,季宗仁还 耐心地教她认字。
对于李宗仁,李秀文也很是满意。
1913 年秋,李宗仁学成毕业。
按事先的计划,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训 练两年后全部毕业,学堂也改办为将校讲习所,归陆荣廷管辖,为他的部队训练和 培养具有现代化军事知识的军官;所长由林秉彝充任,教员则从速成学堂的优秀生中挑选。
这样。
李宗仁刚毕业,便为林氏网罗,当上了讲习所的准尉见习教官,月薪 14 元。
由于林氏赏识,他很快就升任少尉队副,月薪 32 元。
不久又晋升中尉。
中尉官衔并不 大,却是他平生第一个正式军职。
做一名教官,对年轻的李宗仁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的学生,都是带过兵的中下级官员)年龄上有 50 余岁的人,官阶上有 位居上校、少将的,人品上有礼貌周到的君子,也有抽鸦片、逛妓院的腐朽分子。
这些人 长期来指挥别人,训斥部下,又享有高官厚禄,当然不会将李宗仁这样的毛孩子放在眼 中。
因此要教管他们,就犹如骑一头高大的野马一般,很难驾驭。
李宗仁采取能迁就则迁就 的态度,并对他们不随意提出批评。
他这样做得到了这些学员的好感,又由于李宗仁动作表 演精彩,而这些纠纠武夫特别看重这一点,感到他的本领特别大,因此慢慢地对他尊重起来, 待到 1 年后毕业,这些特殊学生还联合起来送了他一件很名贵的纪念品。
1914 年,讲习所在全体教员的努力下,试办一年很有起色,于是省方 决定继续试办并扩大规模,派所长林秉彝携巨款前往上海购置新式装备。
谁知林秉彝 一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很快就陷入了声色犬马的深潭,大肆挥霍,仅仅数月,所携公款竟被 花空。
于是,他又打电报回省,谎称携款不足,要求补汇。
省政府不愿再汇巨款给林,便明 令停办讲习所。
讲习所停办,李宗仁成了无职军官,必须听候上峰另派差使,而旧军中,系 统林立,门户洞深,他不愿置身其问,遂于是年秋季回到临桂县祖籍。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 回家种地本无不可,却招来了很多人诧异的目光,絮絮闲语,不绝于耳,以为他在外混不下 去,才回到乡里。
然而,他在桂林的一些朋友,都为他惋惜,帮他在桂林谋业,这样,他 在朋友的协助下,于1915 年春到桂林模范学校任教。
桂林有许多新式学堂,所需师资远远 不足,尤其是体育教员,更是奇缺。
教学生体育课所需要的那些本领,对李宗仁来说易如 反掌,他上的课很受同学的好评。
特别是他那近乎马戏班的项目表演人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 地。
因此教学不久,他便声誉雀起,以致全桂林都知道他的大名了。
不久,县立桂山中学也 送来聘书,要他去兼课,他答应了。
桂山中学的聘请,使模范学校更加重视他了。
两个学 校都视其为瑰宝,优礼相加,总共的薪金,比他做上尉官俸还多 40 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