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
此时,北方的政局发生了变化,冯玉祥攻占北京,电 邀孙中山北上。
孙决定于 1924 年 11 月起程。
行前电约李宗仁和黄绍弘赴广州一行,同 时明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李为督办兼第一军军 长;黄为会办,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任督办公署总参谋长。
孙中山离粤后不久,便传来 孙患肝癌的噩耗,本来就潜伏危机的广东政情,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来孙中山手中没有 可靠的军队,但因是缔造中华民国的元勋,威望所及,国人爱戴;在北方军阀的威胁下,南 方军阀也依靠孙中山的威望,利用他的名义来反对北洋政府,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 纷聚集在孙中山的旗帜下。
但他们骨子里反对孙中山的革命,根本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
所 以当孙中山病笃之时,迟迟不接受广州政府副元帅之职的唐继尧,此时忽然通电就职,并决 定亲率大军,分三路进发广州视事。
唐继尧可说是个封建怪物,他凭借手中的军队,在云南作威作福,还处处表现出一副至 高无上的仪容。
如在接见部属和外宾时,在司令部内还排出层层的仪仗队,旌旗招展,盔甲 鲜明。
唐本人则着戎装大礼服,踞坐在正厅正中高高矗起的黄缎椅上,威仪显赫,侍从如 林。
这等军阀人物,一旦进入充满革命气氛的广州,后果将难以设想。
唐率三路大军入粤, 必须假道广西,恰恰这条咽喉孔道在李宗仁的控制之下。
不过要依靠李宗仁的力量对抗唐继 尧,无异是以卯击石,这一点唐看得也很清楚,他料定李不敢作难。
但为了能够使李宗仁就 范,唐采取利诱的手法,派代表文俊逸前往南宁,与李宗仁接洽。
按唐继尧的嘱咐,文向李 表示,唐赴广州就任副元帅后,当和西南各省军要拟订北伐大计,并委李宗仁为军长之职。
说着就从袋中将委任状拿了出来。
文还表示,如同意,唐允送云南烟 上 400 万两(约值 7 万元),作为酬谢,一旦烟土运到,必须通电就职,以昭信守。
李宗仁明 白,这分明是让自己跟在唐的后面造孙中山的反,因此听了文的一番话后,感到唐用心险 恶,绝不能让其得逞,他正色辞严地告诉文:值此中山北上之际,唐总司令忽欲率大军赴 粤,恐难免不招致物议、况两粤久苦兵火,民困待苏。
唐总司令既有意北伐,何不迳在昆 明召开军事会议,然后分道北伐,何昔劳师远戍,前往广东?如此北伐未成,内哄已起,为 国为民,均属下策,本人实不敢苛同。
文俊逸仗着唐继尧的势力,对西南其他省人讲话总是 居高临下,如今见李辞色俱厉,特别是未了那一句话,话中有话,有不惜一切与唐作难的 含意,知道李是个不好惹的汉子,不敢多言,唯诺表示:当遵督办之意,拍电唐继尧,俟有 回音,再来谒见。
说毕即告辞。
李宗仁说话虽硬,但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形势很快会严重起来、因此文某一走,李宗 仁即飞电梧州黄绍弘,请其速赴南宁会商大计。
不料第四天,唐继尧的那位文代表又来要求 见李宗仁,说已奉到联帅复电。
当着李宗仁的面,他大声朗读电文,本帅大计已定,师行 在途,未便中止,仰该代表即转饬李宗仁、黄绍弘知照。
电报行文,仿佛李宗仁已是唐继 尧的囊中之物一般。
狗仗人势,文代表此时也神气活现,读起电文来抑扬顿挫,与上次离开 李宗仁处时那副可怜相相比,判若二人。
他不容李宗仁思考,读后气扬声长地立即要李表 态,并一面威胁他说,赶快拿主意,以免引起干戈,一面又以 400 万两烟土正在运桂途中, 进行引诱,要李宗仁依从。
头可断,志不可辱,李宗仁再也忍受不了,决心摊牌,不再敷衍,因 此当文还在言语得意之时,李宗仁猛地把桌于一拍,骂道:唐继尧这东西,乘中山北上, 企图趁火打劫,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一个封建军阀,不自度德量力,不知悔过,居然想 承继做大元帅,还想拖我们革命军人和他同流合污,实属无耻之尤。
语毕,李宗仁喝令副官 把这文某拘押起来。
李宗仁这突如其来的态度和凌厉的责骂,使文俊逸先是惊得目瞪口呆, 后听到李的发落,又吓得面如土色,浑身战栗,竟跪倒地下哀求说:自古两国交 兵,不斩来使,还请督办饶恕我罢。
对于文某的请求,李明确表示不加罪于他;但作为唐 继尧的代表,今后在南宁不能有行动自由,因此只得看管起来,李宗仁这一果断的行为, 使南宁各界人士大为震惊。
文某初来时,气派十足,如今忽为阶下囚,引来了街头巷尾的议 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文某被扣的当天下午,广州胡汉民代元帅派代表求见李宗仁。
代表名叫董福开,携有胡 汉民的亲笔信。
其实董来邕已有多日,只是文某也在,而且门庭若市,还以为李在压力下有 接受唐继尧委任的可能,因此未敢暴露身份。
是日晨突然见文某门前站有卫兵,知其被看管 起来,不免喜出望外,立刻到督办来见李,对他的行动表示了真诚的赞许。
原来胡汉民初欲 派林森来桂向李游说,让其不要受唐的诱惑,然怕李兵力远不如唐,劝说等于给李为难,况 且广州政府一时筹不到一枪一弹支持李,故林不愿担任此命,胡不得已才派了董来。
文代表 被拘押的翌日,黄绍弘从梧州赶到南宁,一见面便以势急难收的口吻对李宗仁说:德公, 你这次祸闯大了。
李遂将事情的本末详细地向黄作了介绍。
黄表示:事已至此,我们只 有决定如何对付唐继尧吧。
李宗仁此时似乎也感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于当日晚和黄绍弘、白崇 禧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认真讨论了当时形势和今后的军事部署问题。
李宗仁认为,唐继 尧要进攻广西,形势固然严重,而更严重的是广西境内的沈鸿英则有可能乘唐军攻打南宁之 际、帮助唐进攻李。
李宗仁决定利用唐军到达南宁之前的一段时间,全力讨沈,解除后顾之 患,以便能全力抵抗唐军。
事情正如李宗仁所估计的那样,当文某被拘一星期后,唐军还未 正式宣布行动。
沈鸿英忽然在桂林发出通电,以建国桂军司令的名义,出巡视察各地民 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
沈以出巡为借口,指挥大军南下,向李宗仁打来。
沈自以为其军 剽悍,可以在唐军入桂前消耗李军,使其疲惫不堪,最后与唐夹击,一气消灭李宗仁。
由于 沈雄心勃勃,此次采取倾巢而出的方针。
岂知他这一着正中李宗仁下怀,李决定采用各个击 破的战术,使沈倾家荡产。
形势明朗化,黄绍弘、白崇禧立即返回梧州,并和江西李济深 取得联系,计划分兵合击沈。
南宁方面,李作了周密考虑,令伍廷扬率兵两营守城,如唐 军一旦进迫,则撤出南宁,以避其锋,并设法拖住唐军,等大军击败沈军后,再合击唐军。
部署既定,1925 年 1月,李宗仁率大部移住桂平。
1 月 29 日,黄绍弘、自崇禧两人乘轮到 桂平向李宗仁报告战略准备工作。
1 月 30 日中午,白崇禧部与沈军在武宣展开了激战,白崇禧几至被俘, 仓皇逃迸城内,闭门坚守。
白崇禧不愧人称小诸葛,在这危难时刻争取主动, 施展小计,在沈军用膳时,组织百余名敢死队,鸣枪呐喊,杀向敌营,竟使敌人后退 10 余 里,正当白崇禧在武宣和敌军周旋时,李宗仁率一独立营乘轮自柳江上驶,是日下午 5 时 到达离定武约 30 里的拦马村岸,未等上岸,李已见岸上十数人招手呼唤。
在人群中,李发 现前陆小同学李澜柱,乃询问上游军事情况。
根据李澜拄的介绍,李宗仁知道定武城仍在白 崇禧的掌握之中。
他估计,钟祖培等率领的由江口一带向武宣西进的先头部队,1 月 3 工日中 午定可到达离定武不远的东乡,便决心上岸向新圩进发。
新圩离武宣城 40 里地。
第二天拂 晓,李得报钟祖培率部如期到达,敌人已从武宣退至二塘,构筑防御工事,于是派人和白 崇禧取得联系后决定是日下午 2 时,向敌人发动总进攻。
李将主力配备于右翼,企图将沈部 压迫至柳江左岸而歼灭。
沈军不甘示弱,竟全线跃出战壕反扑。
两军展开肉搏,杀声震天: 双方屡进屡退,形似拉锯。
李宗仁清楚,值此激烈时刻如一旦垮下,将兵败如山倒,后果 不堪设想。
于是他亲临前线,冒着炮火,指挥作战。
正值双方酣战难解难分之际,李宗仁部 的李石愚纵队,由贵县赶至二塘,威胁沈军右翼。
敌人见李的援军赶到,顿时军心虚慌,阵 线动摇。
李军乘势发动猛攻,沈军全线崩溃,仓皇窜逃,退守柳州。
为彻底消灭沈鸿英主力,李宗仁和自崇禧商议,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命李石愚部佯攻 柳州,吸引敌人注意力,而将主力东调,白象山、修仁瑶山边,越三排、四排,循崎岖山 遁,直奔桂林南乡。
与此同时,沈鸿英的一部被第一路军的陈济棠部击败,贺县丢失,蒙山也彼俞作柏部攻占。
噩耗频传,沈鸿英正不知所措,又忽闻李宗仁部 迫近桂林,慌忙北遁。
沈鸿英逃跑的当晚,即 2 月 23 日,李宗仁占领桂林。
此时,胡汉民派驻粤的滇军范石生部自广东开抵桂平,支援李宗仁,准备抵抗唐继尧。
范部有万余人,原属顾品珍部,1920 年顾驻防川南,四川实力派以川 人抬川为由,逐顾回云南。
顾返滇后驱逐唐继尧,自称云南王。
翌年,为响应孙中山的北 伐号召,也为减轻云南的军费负担,顾拨两军东下附义,前往广东,范为其中一军。
1922 年 春,唐继尧东山再起,顾品珍战死,从此范坚定反唐的决心。
李宗仁闻范部支援甚喜, 便和白崇禧联袂南旋和范晤面,留吕焕炎纵队留守桂林,不料,沈鸿英得知李宗仁离开桂林, 便派兵三四千人,袭击桂林,而吕又疏于防范,竟让沈军得手,桂林陷落。
经过浴血奋战 而得的桂林,竟轻而易举为沈军袭取,李宗仁既懊丧,又恼怒,闻报后立即派自崇禧从柳州 抽调军队赶赴桂林,兜剿沈军。
沈见李的主力回击,不敢恋战,4 月 10 日弃桂林而逃。
桂林的攻陷再失落,更使李宗仁清醒地认识到,不消灭残余之敌,将后患无穷。
于是再 次攻下桂林后,即令白崇禧以桂林为据点,跟踪追击。
自分三路进击,巧设计谋,于 4 月24 日将沈军全歼。
沈鸿英最后逃往香港。
正当李宗仁、黄绍弘、白崇禧与沈鸿英激战时,唐继尧率领由滇、黔二省组成的建国军6 万余人挥戈东下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唐的胞弟唐继虞任总指挥, 自贵州东部边境入三江、融县,以柳州为进攻目标,第二路由龙云任总指挥,自滇东广南 入百色东犯,以南宁为进攻目标;第三路由胡若愚任总指挥,由滇南的富州侵入镇边、靖西, 经养利、同正,会攻南宁。
与唐军相比,李宗仁势单力薄,兵力只有万余,枪八千,炮数 门,加上增援的范石生部也不过 2 万余人。
唐部的兵力数倍于李宗仁部,来势凶猛,大有吞 日月、撼山河之势。
面对严重的形势,刚结束与沈鸿英作战的李宗仁非常冷静。
他认为, 滇军虽众,但滇、桂、黔 3 省边区,多属丛山峻岭,道路崎岖,数万大军俱发并进,是 不可能的。
三路军中,第二路军龙云部首先人桂,并在李部有计划地退出南宁时,占领了南 宁,但后继之军不到,龙部反成了孤军。
这样,李宗仁等可以从容部署作战计划,各个击破来犯的滇军。
龙云占领南宁后,前锋于 3 月底又越过昆仑关,占领高田,进逼宾阳, 企图消灭伍廷扬部。
龙云部驻扎昆仑关,守攻自如,十分有利,李宗仁强烈意识到, 对龙云一战。
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胜了是给唐继尧一个下马威,使他不敢轻易前进, 败了则滇军蜂拥入桂,桂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他与白崇禧、黄绍弘反复讨论战 略战术,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5 月 16 日,李宗仁命部队向昆仑夫进攻。
为了保证昆仑失一战的胜利, 一开始李宗仁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将帅临阵,士兵精伸百倍,作战时奋不顾身。
但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众莫入之势。
李宗仁指挥部队,血战一昼夜, 损兵折将,不能奏效。
这时,李宗仁发现负责左翼进攻的范石生部还未参加战斗,于是,他 从阵地调两个纵队向左翼延伸,攻打滇军。
全军将士拼力冲杀,使龙部不能支持,死伤 2000 余人,终于攻下了号称天险的昆仑关。
但李宗仁毫不放松,命令部队跟踪追击,龙云军复 于八塘凭险顽抗。
李宗仁率部队与滇军奋战一昼夜,再度出破八塘的防守。
八塘一破,李宗 仁以破竹之势,相继攻下七塘、五塘,龙云部躲进南宁。
南宁城墙坚实,李宗仁部没有重炮,一时难以攻克,李遂下令先将南宁围个水泄不通, 打算以断粮断水来逼迫龙云就范。
正值此时,范石生方乘着四人绿呢大轿跚跚而至。
原来他 的部队个个都是烟腔,行动太慢。
范部到达不久,黄绍弘部也自梧州赶到南宁。
李宗仁 正为这良好的形势有些得意时,忽接柳州告急电:唐继尧的滇军第一路由贵州入广西,已兵 临柳州城下。
柳州是南宁的第一道门户,柳州一失,则立呈唇亡齿寒之势;南宁被困之敌不 但可减轻压力,而李部违将处于被滇军前后夹击歼灭的危险。
这是一个不堪设想的后果。
形 势的骤变,反使李宗仁头脑冷静,他立即调兵遣将,重新布署,将围城之责交给范石生,自 己率大队人马星夜赶往柳州增援。
精明的龙云,见李宗仁调大队人马撤围,知军情有变,判 断唐继尧军已进入广西,认为有机可乘。
于是他悬重赏组织敢死队,打算出城突击,创造奇 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下子有千余人报名参加。
龙云见敢死队士气高昂,当晚便实行突 围。
围城的范石生军措手不及,被龙部冲得七零八落,晕头转向,仓皇后退几十里。
刚出南宁城不远的李宗仁闻讯,速调俞作柏领兵折回救援,给敢死队以重创,吓得滇军 蜷缩在城内,不敢轻举妄动。
为彻底消灭龙军,李宗仁决定在八塘扎营,一面指挥围困南宁 战事,一面策划援柳部署。
李宗仁为吸引龙军出城野战,将围城的东北方部队撤去,惑他出 瓮,无奈龙云上次吃了亏,学起乖来,干脆闭守不出,一则等待唐继尧的增援,二则蓄力以 收内外夹击之效。
其实此时柳州的战事已十分激烈,唐继尧军步步逼近,柳州守将李石愚在 前线阵亡,形势岌岌可危,幸黄绍弘、白崇禧率部分别从梧州、桂林赶往柳州前线,血战一日,打死打伤滇军 2000 余人,才使柳州得以解救。
柳州一役,唐继尧 主力受到致命打击,胆战心寒,率余部退至庆远。
李宗仁接到白崇禧的捷报,兴奋异常, 命大部追击,唐部溃不成军,于 6 月退回云南。
为使南宁城龙云部早日投降,李宗仁将唐部俘虏数百人送入南宁城,告知滇军在柳州的 惨败。
龙不信,李又命将俘虏中的两名旅长送入城中,龙才相信。
此时,南宁城也已粮绝弹 尽,且疫病流行,龙知道继续孤守。
意味着灭亡,于 1925 年 7 月 7 日夜间,渡河向左江逃 窜。
李宗仁派俞作柏率部追击。
只因俞行动迟缓,耽搁时日,让龙云安然逃回云南。
经过讨沈拒唐两次险恶的战役,李宗仁以少击众,全歼沈鸿英部,挫败唐继尧东进之师,终于 1925 年 7 月统一了广西。
还在 7 月 1 日,广州大元帅府正式 改组为国民政府时,广西遂纳入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
因李宗仁统一广西有功,受到政府 的赞赏,并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按广东政府的要求,广西的军、政、财、教等诸方面在李宗仁的积极整顿下,走上了轨 道,与陆荣廷统治广西时相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广州国民政府早日北伐提供了 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