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艰难力又单,首相告急要美援;租借法案及时雨,英明决策受称赞。
为了坚持抗战,丘吉尔除了动员国内人力、物力一切资源外,还积极设 法争取新的盟友。
丘吉尔懂得,德国是可怕的劲敌,所以新的盟友必须具备同德国旗鼓相当或者超过它的实力。
当时只有美国和苏联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丘吉尔的主要注意力转向了美国。
丘吉尔积极设法说服罗斯福,要他相信英国取胜对美国有利,而德国取 胜必将给美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他千方百计鼓动美国参加抗德战争。
他经过多次交涉,终于同罗斯福谈妥,英国以租让西印度群岛的基地来换取美国的50 艘旧驱逐舰。
这一交易与其说使英国海军得到补充,莫如说在推动美国参 战的路程上取得重大进展。
同时,美国在 1940 年下半年和 1941年上半年, 给予英国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援助,是对处于困难时期的孤军作战的英国最有 力的支援。
在意大利向英国宣战后,丘吉尔于 6 月 11 日再次向美国政府提出借用50 艘旧驱逐舰的问题。
当时,由于美国孤立主义势力十分猖獗,再加上 美国政界人士对英国抗战前途缺乏信心,因此罗斯福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仍受到相当大的阻力。
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丘吉尔曾致电英国驻美大使洛 西恩勋爵,向他说明这一问 题的利害,并要他向美国国务卿或总统本人相机转达。
电报说:⋯⋯如果大不列颠沦陷,一个亲德的政府交出英国舰队,就可从德国 取得远为宽大的条件,从而使德国和日本成为新世界的主人。
英王陛下目前的顾问们决不会作这种怯懦的事,可是如果成立一个古斯林式的傀儡政府, 他们肯定要这样做,而且,或许他们也只能这样做,总统应该清楚这一点。
你应把这个意思转达给总统,以便打消美国自以为得计的念头,以为照他们 现在的政策,可以捡到大英帝国的残余。
恰恰相反,他们所冒的危险十分可怕,他们的海军力量将被敌人的海军完全压倒。
而且,敌人感到畏惧的美国 岛屿和海军基地,也一定会被纳粹守去。
如果我们失败,希特勒就可获得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大好机会。
过了一个月,依然毫无结果。
随后,洛西恩大使发来了一封令人鼓舞 的电报。
他告诉丘吉尔,美国具有远见的人士终于开始感觉到,如果战事对英国不利而美国仍旧保持中立的话,美国就有完全失去英国舰队之虞。
然而, 除非做出保证,一旦美国参战,则英国舰队或其残部在大不列颠战败时将开往大西洋对岸,否则,要使美国的公众舆论考虑到让英国获得美国的驱逐舰, 是极端困难的。
在 7 月底,丘吉尔在许多方面同时受到愈来愈大的压力。
因此,他在 7 月 31 日致罗斯福的电报中,又重新谈起这一事情。
电报说:自从我上次冒昧以个人名义给你拍发电报以来,已经有一些时候了, 其间曾发生过许多事情,有好事,也有坏事。
现在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时候,请你让我们获得我们以前所要求的驱逐舰、汽艇和飞艇。
德军已占领法国全 部海岸,他们从那里可以派出潜艇和俯冲轰炸机轰炸我们的商船和粮食运输船只。
此外,我们的海军还须经常准备击退可能从英吉利海峡来的进攻,还 要应付从挪威向爱尔兰、冰岛、谢特兰群岛和法罗群岛的袭击。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控制地中海的出口,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控制整个这一内海,从而 制止战火严重地波及非洲。
我们已经在建造大批的驱逐舰和驱潜舰,不过在今后三四个月里,我 们的舰只是不够的⋯⋯近来敌人的空袭使我们的船只遭受重大的损失。
最近10 天来,我们有 11 艘驱逐舰被炸沉。
这一切竟发生在敌人企图登陆以前! 驱逐舰很容易遭受敌机的轰炸,但是它们又必须在遭受空袭的地区巡航,以防止来自海上的袭击。
我们不能长期经受目前这样的损失,如果我们得不到 强有力的增援,则战争便将由于次要的而且是容易弥补的因素而遭到失败。
我已将我们目前的处境坦率地奉告,我深信,现在你已洞悉我们的情 形,一定会竭尽所能,立即给我们送来 50 或 60 艘你们的旧驱逐舰。
我们能够非常迅速地给它们装上潜艇探测器,以便在西部的航道上用来对付敌潜 艇,从而使我们能够把比较新的和炮火较好的舰只部署在英吉利海峡去抵抗敌人的入侵。
总统先生,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你说明,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 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我深信,由于你十分了解海上的情况,你将不会让我们因为缺乏这些驱逐舰而难以渡过战争的难关。
三天以后,8 月 3 日,为了尽快地获取驱逐舰,丘吉尔又提出用租让海 军基地去换驱逐舰的办法。
为此,他致电英国驻华盛顿洛西恩大使。
电报说:第二十办法,即把英国拥有的一些基地租让给美国,这将会使我们能 够立即获得驱逐舰和飞艇。
⋯⋯要紧的是迅速解决。
现在正是我们急需驱逐舰的时候。
一到我们的手里,大约十天的工夫就能给它们装上潜艇探测器, 一切都已准备停当。
我们也应当预备一些潜艇探测器交给美国海军,帮助他们安装并讲解如何操作,希即本着这些原则火速进行。
在华盛顿进行了深入而又令人焦的不安的商谈。
8 月的第一周,美国通 过洛西恩大使向英国提出:用停泊在东部海岸各海军船坞中的 50 艘经过修理的旧驱逐舰交换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一系列基地。
这些基地是:纽芬兰、安 提瓜、百慕大、圣卢西亚、巴哈马群岛、特立尼达、牙买加和英属圭亚那。
当然,在丘吉尔看来,这些舰只既陈旧而且效能又低,而美国从享有这 些海岛基地的使用权所得到的战略上的安全则是永久的,所以两者之间的真正价值是难以作比较的。
但是,入侵的威胁以及在英吉利海峡对大量舰只的 需要,使英国刻不容缓地需要获得美国的驱逐舰。
再说这些海岛只是对美国才有战略价值。
从前,它们是从欧洲或从英国进攻美洲的跳板。
现在,由于 空军的威力,它们对于美国的安全更加重要,因而必须掌握在友好国家或他们自己手里。
但是,在目前开始为英国的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中,在德意 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进攻面前,大英帝国很可能掌握不住这些岛屿。
正如丘吉尔一向认为的,英国的生存与美国的生存是分不开的,在他和同僚们看来,将这些基地交到美国人手里,实际上是很有利的。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其意义比英国对于驱逐舰的需要或美国对于基地的需要更重大。
美国将 50 艘驱逐舰移交英国,这就肯定构成一种非中立的行 为,它标志着美国已从中立国转为非交战国,会使美国更接近英国,同时也更接近战争,这是丘吉尔所盼之不得的。
但是,英美双方的领导人,对各自 的好处却作了不同的解释。
为了对付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罗斯福竭力向国民和国会说明这笔交易是非常有利的,美国用几只陈旧的驱逐舰便可 在这危急时刻换取无限的安全;但对丘吉尔来说,这种说法却不怎么合适。
把这些有多年历史的领土的任何部分租借出去,这个想法在议会和政府中必将引起很大的愤慨;如果对英国来说这纯粹是一场交易:用英国的领土交换50 艘驱逐舰,那肯定会遭到激烈反对的。
因此,他就设法把这一笔交易放在最高水平上来衡量,说它体现并保持了英语世界的永久的共同利益。
针对国内一部分人的反对,8 月 20 日,丘吉尔在议会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的说明:英王陛下政府衷心愿意在租借 99 年的基础上将防御设施移交给美 国,我们确信,这样做对我们的好处并不少于对他们的好处,而且还符合殖民地本身以及加拿大和约芬兰的利益。
这些措施是很重要的。
毫无疑义,这 种措施意味着,英语世界的两大民主国家,大英帝国和美国,为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在它们的某些事务中将彼此结合起来。
我个人觉得,瞻望未来,这 种措施没有什么可耽心的。
即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没有人能够制止这么作。
和密西西比河一样,它将滚滚奔流。
让它奔流吧!让这势不可挡的温暖 的滚滚洪流奔腾向前,一直流到更广阔的原野和更美好的日子。
不过,在签字之前,美国总统希望得到这样的保证:如果英国被占领, 英国舰队将在海外为帝国继续战斗,决不投降,也决不凿沉。
据说,在驱逐舰问题上,这是对美国国会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他认为,完成立法程序的希 望,正在稳步增长。
为此,丘吉尔通过外交大臣,作了如下的表态:我认为事态十分清楚。
我们没有使英国舰队投降或自行凿沉的意思。
的确,这样的命运更可能落到德国舰队或其残部的头上。
我国不能容忍任何关于本上万一被占领我们将何 以处之的讨论。
在敌人入侵的前夕,这一类的讨论也许会有害于目前如此高昂的群众情绪。
此外,我们决不可陷入这样的境地:让美国政府到时可以这 样说:‘根据我们把驱逐舰给你们的时候达成的谅解或协议,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你们把舰队开到大西洋这边来的时候了。
’这样,一切问题便令人愉快地迎刃而解了。
9 月 5 日,丘吉尔用谨慎的 措辞正式通知下院,并且获得了他们的同意。
随后,即把美国的驱逐舰编入现役舰队,在大西洋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到了 9 月份,形势日趋紧张,希特勒进一步加强了对伦敦和英国 本上的轰炸。
一天,正当丘吉尔同几位军官坐在空军第十一战斗机大队帕克将军的办公室的时候,一位军官送来了一份空军部的通知,说所有德·王尔 德厂的弹药储存都已用尽。
这个厂的弹药,战斗机驾驶员最喜欢使用,如今这个工厂已被炸毁,丘吉尔看出,这对帕克是沉重的打击。
可是,这位将军 吸了一口气、停了一会儿以后,便豪迈他说道:以前没有这种弹药我们也打过胜仗,现在没有,还是能照样打下去。
与此同时,德国即将入侵的迹象日益增加。
从空中摄影中获悉,集结于 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港口及河口的自动推进驳船不下 3000 只。
面对这种情况,丘吉尔一直在考虑:德国人是否会来个突然袭击?他们会不会有坦克登 陆艇或其他什么更厉害的武器?为了粉碎敌人的入侵,匠吉尔命令空军所有的夜间轰炸,都集中于德国人准备出发的港口。
他们每天晚上似乎都在那里 用驳船和其他船只进行登船和下船的演习。
但从空中摄影看,轰炸效果甚微。
为此,首相致函空军大臣说:这些摄影给我的印象是:轰炸机显然没有能 力击中那些大批集结的驳船。
我想,只要顺着那些排成长方形的船队连续投几颗爆破弹,就会引起一片混乱;而我发现,除了港湾入口处的几只驳船显 然遭受破坏外,其余的都安然无恙、秩序井然,这的确令人大失所望。
难道就没有办法加以改进吗? 为了粉碎敌人的入侵,英国国防委员会决定,尽速扩建 55 个步兵师,新建 10 个装甲师,并需生产大批的飞机、坦克、军舰和其他各种轻重武器,来 武装新建的部队和数以百万计的国民自卫军。
前线急需武器,人民急需武装;但这除了国内加紧生产外,还必须仰赖于美国的慷慨援助。
当时美国正值大选前夕。
尽管这四年一度的竞选你争我夺,非常激烈, 尽管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内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但是两党的领袖都表示重视英国抗战这一崇高事业。
11 月 2 日,罗斯福在克利夫兰说:我们 的政策,是向那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对面仍在抵抗侵略的国家提供一切可能的物质援助。
同一天,他的竞选对手温得尔·威尔基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宣 称:我们大家一共和党人、民主党人和独立党人——都赞成支援英勇的英国人民。
我们必须向他们提供我国工业的产品。
尽管这样,但是丘吉尔仍然非常不安地等待着竟选的结果。
他认为,没 有任何一个新上台的人能够具有或在短期内取得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的知识和经验,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指挥才能。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个人 和他的关系,是经我极其小心谨慎地建立起来的,而且似已达到了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程度,在我的全部思想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要结束这种慢 慢建立起来的友谊,要中断我们正在进行的种种商谈,去同一个在思想状况和个性上都陌生的人从头开始交往,这对于我不是一件快意的事,自从敦刻 尔克之后,我还没有感到过这样的焦的不安。
11 月 6 日,美国大选揭晓,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
丘吉尔欣喜若狂,当 即向罗斯福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电报说:我们正面临的显然是一场旷日持久、日益扩大的战争的阴暗局面,我盼望能够本着我在战争爆发时供职于海 军部时,就在我们两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信赖和以诚相见的精神同你交换意见。
事情正在发展,只要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还有说英语的人,就不会对 这些事情置若罔闻。
在我因美国人民再次把这副艰巨的重担托付给你而深感欣慰的时候,必须在此表明我这一坚定的信念:我们循着智慧的光辉航行, 必将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说也奇怪,丘吉尔一直没有收到这份电报的复电。
它很可能是被压在一 大堆贺电里,由于公务紧急就搁在一边了。
而就丘吉尔来说,当时他急需美国的援助,他向美国提出的军火订单与日俱增。
罗斯福在重新当选总统后的 第三天就公开宣布,按根据实际经验得来的办法来分配美国的军火产品。
军火一出厂,就大致把其中的一半分给美国军队,另一半则分给英国和加拿 大军队。
美国战时物资优先分配局根据总统的指示,批准了英国的要求,答应除满足他们订购的 1.1 万架飞机以外,再供应 1.2 万架。
但使丘吉尔犯愁 的是,这笔钱怎么偿付呢?英国参战时,有 45 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包括美元现金、黄金和在美国可 折算的投资。
增加这些资财的唯一方法是继续在南非开采金矿,以及千方百计地向美国输出商品,特别是奢侈品,如威士忌酒、上等毛织品和陶瓷等。
在战争的头 16 个月中,用这种方法又获得了 20 亿美元。
在‘晦暗不明的战争’中,丘吉尔说,我们左有为难,一方面,急欲向美国订购军火, 另一方面,又从心底里害怕我们的美元储备消耗殆尽。
在张伯伦执政时期,财政大臣约翰·西蒙爵士时常向我们诉说,我们的美元储备已经少得可怜, 并一再强调要保留美元。
大家或多或少地承认,我们向美国购置商品应当严加限制。
我们的做法就如珀维斯先生有一次向斯退丁纽斯说的一样,‘我们 好像是在一个荒凉的海岛上,口粮不足,应尽量靠这口粮多维持几天’。
1940 年 5 月,战争急转直下,这时丘吉尔政府遵循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政 策,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们尽可能地订购一切物资,而把未来的财政问题交给‘永生的上帝’去解决。
丘吉尔认为,在敌人继续不断地轰炸,虎视 眈眈地即将入侵之际,英国为生存而战,而且当时几乎成了孤军,如果过分担心于美元告窑的后果,那是错误的节约方法和不恰当的小心。
值得注意的 是,美国舆论正在起着巨大的变化,而且,不仅是华盛顿,就是整个联邦,也越来越相信,他们的命运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
况且,这时在美国,掀起 了一个同情和钦佩英国的巨大的浪潮。
截至 1940 年 11 月,英国付清了它所收到的一切货物的贷款。
为此,他 们已经卖掉了价值 3.35 亿美元的美国股票,这些股票是用英镑从英国的私人持有者那里征购来的。
他们还支付了 45 亿美元以上的现金。
如今只剩下 2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投资,有许多是不能即刻售出的。
显然,我们再不能像这样继续下去了。
丘吉尔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说,即使我们卖掉了全 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况且,战争的拖延还使我们需要的订货增加 10 倍。
我们手头必须留点钱,以供日常使用。
经过内阁讨论,12 月 8 日,丘吉尔给罗斯福总统撰写了一封长达近万言 的电报,全面陈述了英国的抗战形势,特别详述了英国在经济上的困难。
最后,这位首相说:我不相信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会认为,把他们慷慨答应 给与我们的援助,限制于要立即付款才能供应的军火和商品,是符合于指导他们行动原则的。
请你相信,为了正义事业,我们是决心要忍受一切痛苦, 作出最大牺牲的,而且我们也将因为我们是维护这一事业的斗士而感到光荣。
我们满怀信心地把其他的事情留给你和你的人民去考虑,我们深信,你 们是一定能够找到将来为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来的。
总统先生,丘吉尔说,如果你认为摧毁纳粹和法西斯暴政对美国 人民和西半球是一件大事,那么,你就不会把这封信看成是乞求援助的信,而将把它看作是一份陈述书,其中说明为了达到我们的共同目的应当采取的 最低限度的必要行动。
这封信还附有一个统计表,列明在这段时间内,英国、同盟国和中立国 的商船因遭受敌人的袭击共损失 583 艘,总吨数为 245 万吨。
其中英国损失 为382 艘,总吨数为 171 万吨。
此外,还损失了大量的飞机、军舰、坦克和 大炮。
这封信是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写的最重要的书信之一。
当此信送到美国总 统的手中时,罗斯福正乘美国军舰图斯卡露莎号在阳光灿烂的加勒比海游弋。
据他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说,罗斯福总统独自一人坐在他的帆布躺 椅上,一再阅读这封信,而且,经过了两天两夜他还没有得出什么具体的结论。
他绞尽脑汁,默默沉思。
罗斯福的问题绝对不是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他的问题是:如何使他 的国家跟着他走,如何克服孤立主义者的阻挠,如何说服国会听从他的引导,接受他的议案。
据斯退丁纽斯说,早在那年夏季,总统就在船舶资源防务咨 询委员会的会议上提议过,在困难情况下,英国无需自己出资在美国建造船只,也无需我们向他们提供贷款来达到这一目的。
值此非常时期,我们没 有理由不把造好的船只租借给他们使用。
经过和财政部、外交部和有关方面长期讨论酝酿之后,终于提出了租借法案这一光辉灿烂的概念。
罗斯福在 12 月 16 日从加勒比海归来后,第二天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明了他的计划。
他用简明易懂而又十分有说服力的语言说:如果我的邻居的 房子着了火,而我在离他四五百英已远的地方有一条浇水用的水龙带。
如果他能拿我的水龙带去接在他的水龙头上,那么我就可以帮他把火扑灭。
现在 我怎么办呢?在救火以前,我不会对他说,‘邻居,找这条水龙带值 15 块美元,你得给我 15 块美元才能用。
’不能这样做!那怎么办呢?我不要这 15 块美元——在把火扑灭之后,我把水龙带拿回来就是了。
他还说:无庸置疑,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最直接有效的防 卫在于大不列颠之得以保卫其本身。
因此,姑且不谈我们在历史上和在当前都对在全世界维系民主制度于不坠深感兴趣,就是从自私的观念和美国的国 防出发,我们也应竭力帮助大英帝国去保卫它自己。
罗斯福最后说:我打算消除美元符号。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租借法案,由于罗斯福总 统的力主而在国会通过了。
斯大林、丘吉尔和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领导人都对租借法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丘吉尔说:这在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 是最光明磊落的行为。
法案一通过,就马上改变了英国的整个局面。
它使我们能够通过协定而无拘无束地为我们的一切需要制定包罗万象的长期计划。
没有规定偿付的条款,甚至连以美元或英镑计算的正式帐目也没有。
我们所得到的东西,全是借的或租借的,因为我们对希特勒暴政的继续抵抗,被认 为是和伟大的共和国休戚相关的。
按照罗斯福总统的说法,今后决定美国武器的去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国的国防。
12 月 30 日,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了炉边谈话,劝告他的国民 拥护他的政策。
危险就在眼前,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但是我们深知,我们不能爬上床去,用以被蒙头的办法逃避危险⋯⋯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 我们整个美洲所有的人即将生活在枪口之下,枪膛里装满一触即发的子弹,经济和军事的子弹都有。
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 生产武器和舰只⋯⋯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罗斯福讲话后的第二天,12 月 31 日,丘吉尔就发电报致美国总统,对 他的炉边谈话非常感激。
电报说:昨晚,敌人烧毁了大半个伦敦市,伦敦以及各郡城市横遭破坏的景象,令人怵目惊心;但是,当我今天去看那 些仍在燃烧的废墟的时候,伦敦居民的斗志昂扬,就像四个月前敌人于九月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轰炸的那些日子一样。
我感谢你对全世界的声明:支持并有效地武装我们这种不屈不挠的斗 志,是和美利坚合众国将来的安全和繁荣密切相关的。
丘吉尔说,在暴风雨即将向我们袭来的新年里,我衷心祝你一切顺利。
租借法案为英国以及后来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有力的帮 助。
正是:租借法案是金桥,联盟抗敌火焰高,若问元凶欲何往,绞刑架前难遁逃!欲知战局如何发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