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巴顿传 > 第十四章 若开之战

第十四章 若开之战

2025-04-03 08:03:23

日军主动来进攻,蒙氏正好试刀锋; 倚重名将梅塞维,旗开得胜展雄风。

缅甸南北最长距离为 1900 多公里,东西最宽约为 960 公里。

除面临印 度洋的部分外,东部、北部及西部印缅边境大多被山岳和高原所包围。

地形呈北高南低,中央部分则为平原地带。

若开地区位于缅甸西南沿海,处在阿 拉干山脉尾部,濒临孟加拉湾,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日本的决策者们对缅甸战场是非常重视的,并不像丘吉尔和白厅的那 些将军们认为缅甸是遥远的、相对来说是并不重要的战场。

东条英机曾在东京大本营会议上说过:缅甸是帝国大东亚共荣圈的关键一环,是我们在印 度洋地区的防御屏障。

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是如此重要,日本决不能放弃它。

自美英首脑的魁北克会议以后,日本人清楚地意识到了盟国在印度的兵力集结以及蒙巴顿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建立对它的潜在威胁。

1943 年 10 月,日本增加了通过锡兰运送日军的预算。

它当初占领缅甸时只用了由饭田祥二郎中将指挥的 4 个师团,第 5 个师团是在 1943 年抵达的,1944 年 1 月 又增派去 2个师团。

这样,在若开战役前后,日军在缅部队总共已有 8 个师 团。

当时整个缅甸的人口仅有 1600 余万,远不及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小省份,日本居然在这里保持这样大的兵力表明了它对缅甸战场的重视。

同时也表明,日本在准备首先发动进攻,或者至少将对盟军正处于酝 酿阶段的反攻作出先发制人的反应。

因为这时日军已经感受到了盟军发动进攻的危险,但仍然认为自己尚有时间先发制人。

1944 年 1 月,日军大本营 在其每周的情报通报中指出:英国驻印度军队尚不能适应丛林战。

因此,我们在缅甸的攻势将是两头并进的,即同时从印度一云南地区和泰国一印支 地区发动进攻。

日军认为,进攻阿萨姆将会切断英国第 14 集团军主力和驻扎在缅北的由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部队之间的联系,而此前先对缅西南的若开 发动一次有限的攻势,以试探这一期间对方的战斗力状况,如能成功,甚或可以使盟军从印度洋基地发动两栖战的可能性完全消失。

若开战役开始前,驻缅日军刚刚完成了改组。

其中,为实施在缅西南 沿海地区的攻势作战,于 1944 年 1 月专门编组了第 28 军。

军司令官由樱井省三中将担任,下辖第 2、第 54 和第 55 师团。

第 2 师团系在瓜岛作战遭美 军重创,后又在菲律宾重建的部队;第 54师团是才于上一年在国内匆促组 建的所谓特设师团(相当于预备役部队);只有第 55 师团是一支老部队。

实际在这次战役之前,韦维尔上将曾指挥英印军在这里打过一仗,史 称第一次若开作战。

韦维尔在英军中也是一位军事眼光极其敏锐的将领,他看出若开地区是日军最易由海陆并举进攻印度的地带,另一方面,对于当 时在印度洋英国海军力量尚不雄厚的情况下,这一地带作为向缅甸中枢地区进行反攻的据点,将会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尤其着开附近设施完善的空军基 地和船只停泊地,是敌我双方都要重视的地方,如果自己一旦将反攻据点推进到这个地带,以后就可以水陆并进直捣缅甸的心脏地区。

但是,鉴于力量 不足,这次若开作战的目标有限,仅仅是为了收复梅宇半岛和东孟加拉湾外面的若开岛。

这座长 90 英里、宽 20 英里的狭长半岛,夹在梅宇河与孟加拉 湾之间。

岛上森林茂密,大部分地区被认为是难以穿行的。

一条高 2000 英尺的山脉贯穿整个岛屿。

按韦维尔的原来意图,陆路攻势是牵制性的,主攻 乃是敌后实施登陆。

但是,上面拨给他的登陆艇的数量却明显不足。

1942 年底,这次攻势在一片要打回缅甸去的声浪中开始了。

按照韦维 尔的作战计划,在他发动这场进攻的同时,一支中国部队将从缅甸另一侧的云南山区中展开攻势。

此外,由奥德·温盖特旅长指挥的经过特殊训练的钦 迪旅。

铁迪原是神话中守卫缅甸神庙的半狮半鹫的怪兽。

这支部队以此命名,表明在陆上和空中都能称雄。

现在该旅将实施一次大胆的纵深穿插 突袭。

该旅 3000 名士兵将翻过 3 座山脉,跨越 3 条大江,穿过地图上标明无法通过的几百英里的丛林区,迂回跋涉 1000 英里。

这个旅是温盖特精心 挑选的一批具有典型的英国人种特性的士兵,其中多半是皇家利物浦团中城镇居民出身的士兵以及从其他 12 个团中零星抽调来的士兵,许多 是 28 岁到 35 岁的已婚男子;另一少半是廓尔喀族的雇佣兵。

进攻开始后,韦维尔以印度第 77 旅为先头部队进到靠近印缅国境的布 迪当。

孟都,与驻守在这里的日军第 33 师团展开激战,但结果都被击退。

英军从印度调来更多的部队,不久就增加了 4 个满员的英印旅和 1 个英国旅 前来参战,而日第 15 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也增调其第 55师团开至前线。

由于日军据有坚固的工事,能安全地避开那些直接向他们射来的或是在他们 周围散落的大炮、迫击炮弹和机枪火力,遂使英印军屡屡进攻均遭失败。

战至转年 3 月份,英印军队中出现了士气趋于瓦解的迹象。

英印士兵在 阴森森的沙沙作响的丛林里,不断遭到日军的伏击,许许多多同伴遭伤亡,使英印士兵的士气沮丧,感到他们将无法战胜对手。

恰巧这时,一支从缅甸 中部悄悄调来的日军有延支队,从背后对驻扎在梅宇河彼岸加叻丹山谷闷热的丛林内的英军侧翼警戒部队发起猛攻,并将其击溃。

与此同时,日军棚桥 大佐率领其第 112 联队从拉德堂周围的丛林中钻出来,猛扑英军第 55 旅的后卫部队。

在日军凶神恶煞般地猛烈进攻下,这旅部队死伤惨重,经过一番 苦战,才勉强脱身。

棚桥的第 112 联队得手后,接着于 3 月 20 日进抵马由河右岸,横穿毛 杜科山脉向团丁附近挺进;日第 55 师团的第 143联队则沿毛杜科山脉纵行。

这两个凶悍的日军主力联队相互呼应,3 月下旬向已被压缩在团丁附近的英 第 6旅发起了猛攻,全歼了这个旅,并俘获了该旅旅长。

而那个在加叻丹山 谷奇袭取胜的有延支队,也从那里南下进抵马由河谷,企图控制对英印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孟都一布迪当公路。

同时,饭田祥二郎中将指挥第 33 师团 和第 55 师团的主力,继续向这里集中。

在布迪当和孟都的数旅英印军面临着被分别包围的险局,韦维尔只好下令全面撤退,率部队逃回了印度境内。

英军这次对若开地区的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

不过,就在韦维尔垂头丧气的时刻,温盖特和他的钦迪旅经长途奔袭,重新在亲敦江对岸的丛林中 出现了。

诚然,这支部队此时经一路穿插已有 1/3 的人伤亡或失踪,但是这些面容憔悴、胡须满腮、衣衫槛楼的官兵能打到这里,就已经证实了它的指 挥官温盖特少将的一贯论点:英国士兵是能够战胜丛林的,能够在日军称王称霸的酷热地带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并战胜对手。

由于有钦迪旅做策应,1943 年底,英第 14 集团军所属的第 15 军又卷土重来,趁日军从若开地区收缩兵力之机,挺进到梅宇半岛,并形成了新的防线,这时的韦维尔已在数月前 被任命为印度总督,领导殖民政府的行政工作,前线的军事工作已由蒙巴顿全盘接管。

若开前线的英第 15 军由 3 个师组成:即英国第 5 师、英印第 7 师和第81 西亚师。

军长为克里斯蒂森中将。

为了加强这个军的指挥力量,蒙巴顿 调换了几名师级指挥官,其中经伦敦同意,将英军与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多洛戈罗要塞之役的英雄弗兰克·梅塞维少将,调来任第 7 英印师的师长。

1944 年 1 月,蒙巴顿还亲自视察了前线部队,昨天路易斯·蒙巴顿来到这 里看望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力量,英第 5 师的洛马克斯少将回忆道,他对士兵们发表的讲话精彩极了,人们都愿意见到他。

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第 15 军军长克里斯蒂森中将是位不喜欢吹捧的人,他也曾在这次战役结束后对蒙巴顿说:和我交谈过的许多军官和士兵都说,你对若开的鼓舞人心 的访问是他们在关键性的 3 个星期内保持战斗意志和士气的重要因素。

视察时,蒙巴顿还向该军保证,如果交通线被切断,他将调动手里掌握的全部 飞机向他们空投所需要的各种补给物资。

被日本大本营称为哈号作战的日军进攻计划,首先要求割裂英军 的若开战线,切断第 5 和第 7 这两个师的交通线,然后各个加以歼灭。

进攻的主力为日本第 28 军的第 55 师团,其他两个师团担任掩护和预备队任务。

第 55 师团是一支从中国战场调到缅甸的部队,曾在长沙会战中遭受过重创。

不过,在缅甸战场该师团战果赫赫,参加过攻打毛淡棉、锡唐河、东吁等一 系列战斗,可谓久经沙场的部队。

它新上任的师团长竹内宽中将更是个雄心勃勃的年轻将领,一心只想为天皇的大东亚圣战建功立业。

经过多次补 充,该师团拥有兵员为 20259 人,150 毫米野战炮 36 门,迫击炮 200门, 坦克装甲车 40 辆,空中支援方面有 3 个航空中队负责。

除几个联队被调往 他处担任守备任务外,师团主力全部投入这次战役。

进攻前,樱井省三中将亲自到第 55 师团司令部坐镇部署,将该师团编成 3 支突击部队,并调来棚桥 大佐指挥主要突击部队。

因为这个令人胆寒的日军大佐,曾使上次韦维尔突入若开的军事行动遭到惨败。

按照樱井省三和竹内宽的具体部署,棚桥大佐将率领他的突击部队迅 速而秘密地穿过第 7 英印师及外翼警戒部队——驻守在加叻丹山谷的第 81西亚师之间的丛林。

他们将从背后袭取东市场,攻夺卡拉帕津河渡口,再从后面迂回扫荡, 最后向南挺进以切断雅基都山口。

这样一来,梅塞维的第 7 英印师将完全陷入包围。

另一支由久保少将率领的突击部队,将向北挺进,穿过丛林,夺取 戈佩山口,该山口是第 7 英印师可借以突围的另一条可能的退路。

然后,日军的一些小股部队将穿过梅宇山脉,绕到山脉那一侧的英第 5 师的后面。

这 样就可切断英第 15 军的全部交通线。

师团的第 3 支突击部队,由土肥少将指挥,将从南面进攻第 7 英印师,完成对该师的歼灭战。

战役定于 2 月 4 日开始,至 2 月 10 日结束。

因为骄狂的日军没有充分 估计到自蒙巴顿上任以来,经过一番努力已经使他的国籍复杂的军队发生了变化,还依照自己的老眼光和上次若开战役的经验,认为 7 天时间已足以歼 灭第 7 英印师,之后再由这 3 支突击部队会合以击溃英第 5 师大部。

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蒙巴顿接到的来自若开前线的报告似乎表明, 战役进程正按日军指挥预想的方案发展,第 7 英印师的侧翼遭到了包抄,交 通线被很快切断。

蒙巴顿赶紧把他此前从中东借用来的 79 架飞机连同自己直接掌握的飞 机,向印缅边境机场集中,随时准备对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然而,日军投入这次战役的飞机总计有 100 多架,其中有些是新式的零式战斗机, 这种飞机的机动性能多少抵消了英国喷火式战斗机所具有的高速度的长处,使蒙巴顿起先允诺的向被分割包围部队空投补给品的保证一时无法实现。

蒙 巴顿当即决定,本身没有自卫能力的运输机不再起飞,从而使战斗机甩开负担,集中起来掩护轰炸机对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2 月 5 日黄昏,棚桥大佐率领的突击部队已逼近了第 7 英印师的司令部。

廓尔喀士兵在坦克的支援下,于距离司令部仅两英里远的一条丛林山脊上顽强抵抗。

日军一步步向前逼近,廓尔喀士兵则掘壕据守,战至夜幕降临后, 棚桥大佐才下令让饥饿和劳累了一整天的士兵停止进攻,在山谷中埋锅造 饭,歇息了一夜。

面对日军各突击部队正陆续从四面包围紧逼过来,梅塞维少将向官兵 们坚定地表示:他和自己的司令部就地坚持战斗——如果需要的话,将一直战斗到最后一把刺刀,最后一名士兵。

破晓时分,晨雾开始从丛林里升腾而 起,就在这时,日军高喊着帮扎依(日语万岁之意)冲了过来。

由于双方混战一团,英国空军已无法提供火力支援。

英印士兵杀退了从各个方 向冲进师司令部的几十个敌兵。

由于英军的顽强抵抗,又打退了对方的一次进攻。

这时,日军调来了重型迫击炮和平射步兵炮,并在四周高地上架设了 重机枪。

天下起大雨,不久,丛林中的小道就变得泥泞溜滑,难于行走;同时,迷雾也使能见度减低了。

上午 10 时左右,日军的炮弹和重型迫击炮弹开始在英印军士兵中间落 下。

梅塞维此时认为,师司令部坚守原地的目的已经达到。

在销毁了所有的文件和无线电装备之后,梅塞维少将率领身边的官兵一小批一小批地悄悄撤 离,奔向师后勤补给地信兹维亚。

由于梅塞维撤退前没有电告他的直接上级克里斯蒂森军长,后者以为他已经阵亡,并上报给第 14 集团军司令部。

集 团军军长斯利姆中将信以为真,立即将梅塞维少将阵亡的消息告诉了蒙巴顿,蒙巴顿却肯定地说:他还活着。

我不相信一个在埃塞俄比亚战场上的 英雄,会被一名叫棚桥的日本大佐打败。

信兹维亚在雅基都山口的东面,第 7 英印师的后勤掩蔽所建在这里一 处丛林环绕的一片稻田开阔地上。

该地是由杰弗里·埃文斯指挥的英第 5 师 第 9派负责防守,除步兵外,他还有一些李—格兰特式轻型坦克。

埃文斯接 管防务后发现:掩蔽所四周,陡峭的群山环抱,山上密林覆盖,如果日军来进攻,尽可以穿过密林直接潜行到稻田边缘而不致被人发觉;掩蔽所的中央 是一座灌木覆盖的小山,如果部队被一批数量上占优势的强敌围困在这块地区内,那就无异是陷入了绝境。

于是,他决定尽可能快地着手构筑一道防御 圈,整个防线分派给各个单位防守,不论它是军需供应处保管大炮的仓库兵,还是指挥机构,都得负责防守一部分防线。

尽管这样,兵力仍然不敷调用, 防御圈的东沿和东北沿只好任其空着。

指挥官们奉命带领各自的部下开始构筑工事,布设有刺铁丝网,并在丛林中设置一些障碍物。

埃文斯旅长命令各 部队应对后勤掩蔽所内自己防守的小掩蔽所负责。

他们必须坚持战斗,直到援军赶来。

而在平坦的稻田上,即掩蔽所的中心,埃文斯将他的那些坦克作 环形部署,并派两连步兵掘壕守卫。

正当士兵们在奋力构筑工事的时候,一个满身泥污、衣衫褴楼但昂首 挺胸的英国军官,从丛林里走了出来。

他就是梅塞维少将,随同来到的还有师司令部的参谋们。

接着,又有许多被打散的官兵陆陆续续穿过丛林来到了师长身边。

梅塞维此时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他同意埃文斯的部署方案,并 通过无线电指示自己下辖的另 3 个旅向这里靠拢。

日军以为攻陷了第 7 英印师的司令部,并完成了对该师各部队的深远 包围以后,全歼这个师已指日可待。

东京的报纸、电台大肆渲染,向德里的进军已经开始!棚桥,若开的胜利者!并造谣说,英国斯利姆的第 14 集团军已全部就歼。

臭名昭著的东京玫瑰又用她那诱人的嗓音对印缅战场上的盟军士 兵们广播说:你们为什么不回家呢?缅甸已全完了!日本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还狂妄地在作战地图上标上记号,表明日第 55 师团各突 击部队用不了一周就可以攻入印度的吉大港(现属于孟加拉国)。

但是,蒙巴顿向伦敦发誓,这次战役一定要打胜,绝不会重演失败!同时要求驻印空 军,只要气候条件允许,就必须勇敢地起飞,全力提供对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和向他们空投补给品。

2 月 7 日上午,日军向信兹维亚一带的第 7 英印师各阵地发起进攻。

但 几次攻击,都被对方的坦克和大炮密集而猛烈的火力击退了。

不久,一度是树木丛生的斜坡就成了一片布满断树残草和日军尸体的荒野。

炮火轰击之 后,英印步兵随即端起刺刀,勇猛地冲向敌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军增援部队穿过丛林来参战,他们进攻的势头也日见凶猛。

但日军的进攻总是一再被 击退;日本兵身材矮小,在短兵相接、难解难分的格斗和拼刺时,往往败于那些身高体长的英印和廓尔喀旅士兵的手下。

日军继续发动进攻,其凶猛的势头始终有增无减。

日本人未料到在丛 林中会遇到英军的坦克,由于树枝和树叶的阻挡,火炮无法击毁它们,许多日本士兵竟身上绑上炸药去扑坦克,结果却死伤累累、收效甚微。

激战两天 后,一向妄自尊大的日本人终于意识到:战局的发展不尽符合自己的如愿算盘,英国人既没有惊慌失措,也不打算撤逃,而是坚毅果断地在进行抵抗。

一次次攻击失败,使樱井省三中将明白:除非他能拔掉对手的一些丛林掩蔽所,特别是摧毁掉第 7 英印师的后勤掩蔽所及其重要的补给仓库,否 则,他的进攻必定会失败。

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中,他把所有在若开的部队,除了那个在加叻丹山谷包围非洲士兵的骑兵联队以外,全都用来攻打信兹维 亚战场边缘四周那些薄弱的环形防御阵地。

樱井省三中将还把其第 54 师团的大部调来,以作增援或乘胜追击之用。

日军各突击部队不顾一切地从四面八方攻打后勤掩蔽所,而且攻势一次比一次更凶猛。

日本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使这块地方化成了一片令人窒息 的火海,但是,蒙巴顿的空军出色地顶住了日本空军,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掌握住了这一地区的制空权,使日机不敢再进一步肆虐。

到 2 月 11 日,争夺 后勤掩蔽所的激战已持续了 5 天 5 夜。

按照樱井省三这次发动进攻前的要求,5 天之内就要把第 7 英印师消灭 掉。

但到这时,7 天已经过去了,梅塞维出色地抗击着敌军。

与此同时,仅 带着 7天给养的各支日本突击部队,则处于缺粮少弹的困境,他们之所以一 心要拿下信兹维亚的英军后勤掩蔽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缴获英军的军需物资来补充自己的补给。

日方对自己的胜利仍深信不疑,东京电台一直在按照原计划进行广播。

它每天都要报道英军在若开被歼的最新消息。

有一次战斗间歇期间,梅塞维在自己的帐篷里竟然收听到这样一条日本的英语广播新闻,这条新闻编造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细节,详尽描述了第 7 英印师的覆灭经过,以及师长梅 塞维如何丢掉部下,只顾自己逃命的情形。

梅塞维听罢,嘿嘿一笑。

蒙巴顿电告梅塞维:只要坚守住你们就可以创造历史,就可以打破日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他和吉法德上将、斯利姆中将一起会商增援问 题。

2 月 13日,英军第 5 师的一个前卫旅开始打进雅基都山口;北面,英 印第 26 师是斯利姆直辖的集团军总预备队,这时也奉蒙巴顿的命令派 2 个旅从吉大港向前线进发。

见增援部队就要陆续开到,梅塞维命令手下各旅从 其各自的掩蔽所开始一步步地反击。

埃文斯旅的坦克首先向雅基都山口开进,企图与正在攻击山口的英军第 5 师取得联系,但由于道路正被日军破坏, 加上日本官兵的拼死阻击,不得不退了回来。

梅塞维少将为了加强他那里的反击力量,又从所辖第 89 旅掩蔽所调来一个苏格兰营。

这时,他自己的指 挥所已被日军的炮火炸成一片废墟,他不停地转移着自己的指挥位置,手下的参谋们也死伤不少。

梅塞维这个非洲战场上的英雄,开始感到有些精疲力 竭了。

而就在这时,他听到从北面和西面不断传来隆隆炮声,这说明第 26 师和第 5师的增援部队离这里越来越靠近了。

2 月 17 日,情况已相当清楚, 这一阵阵从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对日军来说乃是一种预兆不祥的信息:英军的策略是,让第 7 英印师作为一只铁砧顽强固守,而让后备部队像铁锤一 样把对方击碎。

蒙巴顿后来宣布:我是这种策略的发明者,并要把这种方法推广开来。

日军感到自己的两个师团有遭到反包围的危险,从 17 日起逐 步分批撤退,虽然开始时还几乎难以觉察。

2 月 24 日,英军第 5 师终于完全占领了雅基都山口,彻底解除了日军 对梅塞维部队的包围。

樱井省三中将不得不承认,这次若开战役日军失败了。

日军第55 师团和第 54 师团经过 20 来天的战斗,此时已伤亡惨重,实力大 大减少。

由于蒙巴顿直辖的第 21、第 224 英国飞行团,对地面的火力攻击愈来愈猛烈,樱井省三被迫把大部队分散成一股股小部队,试图穿过丛林逃 跑。

久保突击部队在撤退时,遭到冲杀出来的第 7 英印师和向南进逼的英印 第 26师以及第 36 师的夹击,全部被歼。

投入对梅塞维部队主阵地进攻的 7000 名日军官兵,至少有 5000 人死在丛林里,其中有些是饿死或是病死的。

在争夺信兹维亚英军后勤掩蔽所的战斗中,日军先后将其第 28 军的两 个师团投了进去,担任主攻或增援、掩护的任务,占其发动若开战役总兵力 的 2/3强。

因此,这一战斗结束后,若开战役实际上也随之告终了。

整个战 役中,梅塞维的第 7 英印师蒙受了二三千人的伤亡,但是,他们在各路援军的配合下,总共击毙了 7000 名日军官兵;陆续生俘了 500 余名日本兵(这 在缅甸战场确是闻所未闻的)。

英国的、印度的、非洲的及廓尔喀族士兵,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打败日本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表现了顽强的意志。

战 役结束后,蒙巴顿给妻子埃德维娜写信,告诉她胜利的消息,他说: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军人的高昂士气和勇敢精神。

在几乎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以前 曾狼狈而逃,因此我认为东南亚盟军总部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的必要性。

为了鼓舞士气,在作战人员中树立英雄主义的榜样,蒙巴顿还利用他与王室 的特殊关系,使国王批准了向 10 多位参战有功人员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在一次战役中,有这么多的人获得这一殊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在任何其他战区都没有过先例的。

在相隔着半个地球的英国伦敦,当丘吉尔首先闻知胜利的消息后,兴奋地拟就了一份贺电。

他给蒙巴顿的电文说:我对你和第 14 集团军在着开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的作战中所取得的胜利战果,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缅甸 的丛林战中,日本军队受到挑战并被击败。

他们大言不惭的自吹自擂,这回可得到了有力的揭露——这对于从事于我们共同事业的各阶层人士、各民族 人民来说,都必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白厅的高级将领们也纷纷打来电报,向蒙巴顿、斯利姆和克里斯蒂森等人表示祝贺。

战役结束后,蒙巴顿立即召集总部的参谋们总结了作战经验。

他指出: 这次若开战役和上一次韦维尔进行的那场战役相比较,关键的区别是,第二次着开战役中己方的空中力量特别是在后期得到了很大加强,正是由于如 此,才使处于敌后的部队能够得到支持。

同时,英印军队的士气经过整饬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点,从日本著名战史专家桑田悦和前原透合著的《简 明日本战》中,也能得到相似的结论:1944 年 2 月,日军在若开方向发起了攻势,以利于英帕尔作战的实施。

突击部队穿过东部山脉,插到敌人侧后, 同正面攻击的部队一起在辛遮瓦盆地包围了英印第 7 师主力。

眼看就要获胜,但英印部队依靠坦克的环形防御阻止进攻,并从空中得到支援和补充给 养进行抗击。

轻装的日军无力攻破环形阵地,不断变更攻击部署,26 日解除包围后撤。

随着盟军空中优势的扩大,不得不中止作战。

正当英军陶醉在着开战役的辉煌胜利之中时,蒙巴顿司令部的情报机 构发现了阿萨姆边境地区的一些不祥迹象:日军正在缅甸一侧集结重兵,发起的攻势将比若开攻势的规模更大。

虽然蒙巴顿料到日本人在那里会挑起战 端,但没有想到进攻会来得那样迅猛。

若开地区的战火刚刚平息 10 余天,3 月 8日,日军第 15 军所属的 3 个师团及配署部队的近 10 万法西斯官兵开始 越过亲敦江攻入印度境内,揭开了英帕尔战役的战幕。

这是战争后期,英日双方在东南亚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较量,究竟孰胜?孰败?且看下章细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