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巴顿传 > 第二十一章 事业顶峰

第二十一章 事业顶峰

2025-04-03 08:03:23

如愿以偿返海军,默默等待不虚度; 好梦成真连擢晋,三军主帅权位重。

1948 年 6 月 23 日,蒙巴顿携夫人乘专机返回了伦敦。

此时,这里的许多人又在纷纷议论蒙巴顿的个人志向和未来的职务安排了。

有的说他可能会去搞政治,到美国当大使;有的说他可能去经商;还 有的说他将出任文职的国防大臣。

实际上,这种种猜测都根本不着边际。

蒙巴顿重返海军的决心从未动摇过,他的志向很简单——继承父业,最终当上 第一海务大臣。

而为实现自己的这一志向,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重返皇家 海军。

回国后的第三天,蒙巴顿就向海军首脑提出了申请。

他在 6 月 25 日的 日记中写道:我向海军大臣、第一海军大臣和第一海务大臣打了报告,表示我愿一切听从他们的分配。

由于蒙巴顿在皇家海军里的军籍一直保留着, 他回来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但要给他在等级森严的皇家海军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也颇令海军首脑们头疼。

他担任过东南亚战区的盟军最高司令,还刚 刚做过印度总督,职位安排低了不妥当,而仅有的几个高级别位子现在又被挤得满满的,总不能他一回来就把别人撤下来吧?再说别人也没有失职和过 错呀。

第一海务大臣约翰·坎宁安经过长达 3 个多月的痛苦考虑,于 10 月份决定,让蒙巴顿担任地中海舰队第 1 巡洋舰队司令。

英国地中海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之一,而第一巡洋舰 队又是皇家海军中唯一的一支常备舰队,它拥有 4 艘大型战舰和数十艘各类中小型舰艇。

所以,蒙巴顿的职位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与他当年担任盟军 一个大战区的最高司令或总督时相比,这个职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更有趣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地中海舰队总司令阿瑟·约翰·鲍尔将军,是蒙巴顿在 东南亚战区任最高司令时下面的东印度舰队司令;地中海舰队副司令道格拉斯·彭南特也曾在蒙巴顿手下任过职。

在整个地中海舰队的领导层中,他这 个第 1 巡洋舰队司令的职务排在第 4 位。

于是,人们好奇地观察着他们之间将怎样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

蒙巴顿处理眼下的上下级关系时很有分寸,既不显示出骄傲自大、摆 过去的老资格,又不刻意表现出做作的礼貌和谦恭。

他恰如其分地对上级表示敬意,又不失他本来应该得到的礼遇。

因为谁都清楚,蒙巴顿在历史上的 地位已超过了地中海舰队中的任何一个人。

舰队司令鲍尔将军对他很礼貌,一见到蒙巴顿就不由地想起当年在东南亚时的情景,总是对他以长官相 称,而蒙巴顿也尊重现实,见到鲍尔或汇报工作时,也总是恭恭敬敬地称他为长官。

他们如此礼貌地处理好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地中海 舰队的官兵中传为佳话。

1949 年 10 月,未来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来到地中海舰队服役。

菲利普亲王是蒙巴顿的侄子,他的到来使蒙巴顿非常高兴,但他们开始却很难和睦相处。

蒙巴顿总想干预侄子的私事,而菲利普亲王则极力显示自己 的独立性,有时还显得很粗鲁。

叔侄俩都有点儿倔脾气,经常发生口角。

对此,蒙巴顿有些伤心地写道:我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有两个侄子和 一个女婿。

即使我把他们当亲生儿子看待,他们也决不会把我当作自己的生父。

我并不责怪他们,尽管我时常感到些伤感。

后来,叔侄俩似乎达成了 某种妥协。

菲利普又与我言归于好了,就像以前那样。

我们促膝谈了心,他承认他不愿受我摆布,也不愿得到我的保护。

蒙 巴顿理解了侄子的想法,问题也就解决了。

从此,俩人变得形影不离,相从 甚密。

1950 年 6 月,蒙巴顿被调离地中海舰队,回海军部担任第四海务大臣。

当时,皇家海军部有 5 个海务大臣:因为参加内阁的英国海军大臣是文官,所以第一海务大臣实际上是海军的专职首长;蒙巴顿之所以很早就立志当上 它,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海务大臣负责人事;第三海务大臣负责舰艇设计和制造;第四海务大臣负责补给和军饷等后勤工作;第五海务大臣负责海军中 的航空兵部队。

蒙巴顿本想担任第二海务大臣,这样可使自己离梦寐以求的位子只差一步,然而,霍尔海军大臣没有答应。

不过这也行,他在同霍尔会见后对女儿帕特里夏说:我表示让我去哪 里,我就去哪里。

我对他表示感谢。

有人觉得海军部这样安排对蒙巴顿不公平。

鲍尔将军向上抗议说,他 认为对蒙巴顿没有量材使用。

得到的答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皇家海军的后勤工作一直被人忽视,其实这是一项重要工作。

蒙巴顿自然不相信这 种貌似振振有词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我今年才 49 岁,而其他几位海军中将都五六十岁了,我还年轻,仍可以等待。

来海军部走马上任后,蒙巴顿对后勤方面糟糕的程度惊诧不已。

15 万 海军预备役人员应做到召之即来,可是海军所有的仓库只有可供 4 万人的军服和用具。

没有军需储备,也没有搞任何军需储备的计划;甚至没有足够的 扫雷设备装备现有的扫雷舰。

蒙巴顿开始干了。

本来正像他自己所说,作为第四海务大臣,我的工作是无足轻重的,没人忌妒,也没人认为我想利用 职权胡作非为。

然而,正是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两年中,使第四海务大臣位置的重要性达到了以往未曾有过的程度。

他巨大的工作热情和能量迸发出来了,新的主意和新的举措不断涌现。

首先,他完全重组了他的后勤机构;其次,他从第三海务大臣那里,拿过来了为各舰队分配武器弹药的权力;再次,他获得了制订皇家海军所有行政计 划的权力。

看他这么愿意干,海军部赋予他的任务也没完没了,像当年他父亲在这里工作时一样,海军部里的旧口头语又落在了儿子的身上:什么事 儿都让迪基会干,因为他肯干、会干。

蒙巴顿还随准备去做他份外的工作,不仅是他喜欢有压力,而且是因 为他非常希望整个皇家海军——这部倾注了他的深情的军事机器,能按照他的意图运转起来,让别人觉得他是个海军里唯一不可缺少的人。

很自然,这 引起了别人的不痛快。

1951 年底,麦格雷戈接替拉姆担任第一海务大臣不久,就在兴头上把蒙巴顿训斥了一顿。

此后一段时间内,当海军部开会时, 蒙巴顿就一声不响地坐在后面,只有讨论他份内工作时才开口讲话。

但是,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一次,他要求海军部批准官兵换装的提议,麦格雷戈 以种种理由拖延,蒙巴顿便直接找到乔治国王,要求他对麦格雷戈施加压力。

结果,他的提议获得了通过,皇家海军官兵换上了更漂亮的新式军装。

这件 事给海军部所有官员们留下了这么种深刻的印象:蒙巴顿有杀手锏,虽然他不轻易去搬动,但在需要的时候,他随时都可以这样做。

1951 年艾德礼的工党政府垮台后,丘吉尔又奇迹般地打回了唐宁街。

由于保守党一直不满意蒙巴顿在次大陆搞的那个分治方案,人们本以为丘吉尔复出后会惩罚蒙巴顿。

然而事实刚好相反,丘吉尔理解并原谅了蒙巴顿, 甚至还感谢他在那里出色的工作,使自己不再为次大陆问题而心焦劳神。

在台上执政和在台下做反对党,考虑问题的角度怎么能一样呢?丘吉尔依旧喜 欢蒙巴顿,并全力帮助他实现当上第一海务大臣的理想。

实际上,两党领导人都对蒙巴顿的理想持支持态度。

艾德礼曾说过,我 希望蒙巴顿成为第一海务大臣。

丘吉尔更不用说了,他恨不得马上把英国海军部交给可爱的迪基负责。

然而英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皇家海军的任免 程序和规定,使他们都无能为力。

于是,1952 年 5 月,蒙巴顿先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转年 2 月,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

这样,就为蒙巴顿 一步步地获得自己理想的职务铺平了道路。

1955 年 3 月,温斯顿·丘吉尔觉得时机成熟了,该是让蒙巴顿实现自 己的理想的时候了。

不过,在 3 月 21 日接到正式任命书之前,蒙巴顿还蒙在鼓里,他不敢相信自己一生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这是丘吉尔最后一次帮他 的忙,因为在 4 月份丘吉尔就辞职下台了。

上任后的第一天,蒙巴顿在日记中写道:我坐在父亲的画像下面,心 里十分激动。

尽管当年路易斯亲王的办公室窗前,现在建有一幢黄褐色的大楼,挡住了外面射来的阳光,但蒙巴顿还是坚持要去那里办公。

可是,他 坐在父亲当年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并不想沉缅于过去,他要着眼于更新、更高的目标。

他认为皇家海军仍需要改革,以期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时,由于英国经济很不景气,政府决定大规模削减公共开支。

削减 哪一方面呢?1955 年 10 月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公众普遍认为应首先削减国防开支。

同月,不久前才继丘吉尔担任首相的文登向公众作出许诺,要在 此后 30 个月内将现役军人人数从 80 万减少到 70 万。

政府的文职官员们还强烈要求海军大幅度减员。

哈罗德·沃纳告诉蒙巴顿:我觉得艾登首相已 不再对海军感兴趣了。

海军在各兵种中排列第三。

而且,人们一直就海军在核战争年代能否起作用表示怀疑。

英国在二战中的老英雄蒙哥马利元帅, 也在皇家联合军事学院的一次讲演中说,海军在世界大战中只能起很小的作用,在其他时期,海军几乎一无所为。

无独有偶的是,苏联领导人赫鲁 晓夫在谈到当时的苏联军事战略时竟宣称:在热核时代,大型水面舰艇只是漂在海洋上的钢铁棺材。

总之,来自各方面的舆论都试图说明一个问题: 海军曾很有活力,但现在大势已去。

重申海军的作用,使之得到公众的承认,确实是蒙巴顿就任第一海务 大臣以后的首要任务。

他认为,我们只有先让别人承认,我们的舰艇将来可以成为大型游动火箭的运载工具,然后其他事项方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蒙巴顿任第一海务大臣期间,这是海军部所奉行政策的第一大基石。

第二大基石是,保证向在世界各地执行保护英国利益任务的水陆两栖打击力量提 供支援。

在申请政府拨款方面,蒙巴顿很现实,也很讲究策略。

他对经常嚷着要大幅度增加拨款的部下们说:国防预算是要分配给各军兵种的,海军的 份额肯定会少于过去。

要求过高就等于失去更多。

海军必须确定自己的首要任务,并晓之于众。

只有这样,保持一支有 效的和平衡的战斗力量的最起码的要求才能得到满足。

然而就是这样,于 1956 年底苏伊士运河危机以后出任国防大臣的邓 肯·桑兹还要继续削减海军。

这一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但没等他高兴多久,桑兹上任后所表现出来的对海军的敌 意便引起了蒙巴顿的愤怒。

桑兹是丘吉尔的乘龙快婿,曾任内阁供应大臣,以喜欢贬低他人而闻 名。

海军副参谋长戴维斯回忆说:他是有名的顽固脑袋,而且⋯⋯对国家的战略需求一窍不通。

更糟糕的是,桑兹得到了新任首相麦克米伦的尚方 宝剑,有权对涉及武装部队的规模、形式、组织、部署、装备和供应⋯⋯似及军饷和服役条令等一切事情作出决策。

桑兹的观点是:核武器将决定 战争的胜负,海军起不了多大作用;巡洋舰已不再需要了,应予以报废;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也不再需要了,皇家空军可以把它们的任务包下来,等等。

实际上,这等于说海军已没必要存在了,它成了奢侈品,国家养它不起了。

桑兹来国防部后,下令削减国防开支,引起了现役军官们的强烈不满。

蒙巴顿在 1957 年 2 月份写道:我们现在同邓肯·桑兹搞得不可开交。

他要 大幅度削减 1957— 1958年度预算和长远规划开支。

女王陛下的政府打算无 情地削减国防开支了。

海军部说,如果更荒唐的削减计划——比如一年左右将海军裁员一半——获得批准,海军部官员将集体辞职。

蒙巴顿也起草 了一份告海军全体高级军官书,时刻准备散发下去。

内称:我们海军部已作了全面和仔细的调查,结果很清楚,这 样大幅度削减开支,只会造成混乱,破坏军队的士气。

如果要就此事摊牌,我当然要明确表示,我不能再继续任职了,不 能为这种人为的混乱负责。

但是,在我考虑采取这一重大行 动之前,我想听听同龄人的高见。

结果,和通常一样,事情并没有走到那一步,原因之一是桑兹作了明显的让步。

1959 年 5 月 22 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 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 3 年延长到 5年。

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 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 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在正式任命公布前,蒙巴顿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他在海军中的最后几周。

4 月 19 日和 20 日,他发出了 1300 份告别信,其中大部分的结尾都有他的 亲笔签名。

4 月 23日,他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讲话,告诉广大人民,海军 的前途是光明的。

按规定,他移交第一海务大臣职权的时间是 5 月 1 日零 点整。

4 月 30日午夜,他坐卧不宁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当副官提醒他 时辰已到时,蒙巴顿十分伤感地说:现在我已不再仅仅属于皇家海军了。

说完,走到继任者查尔斯·拉姆面前,同他办理了交接手续。

蒙巴顿是继威廉·迪克森之后的第二任国防参谋长,这个职务设于 1958 年,目的是统一指挥和协调陆海空三军。

然而,迪克森在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方面,没有取得成功。

他仅干了一年多,便干不下去了,由蒙巴顿来接替 他。

当时,陆海空三军各自的参谋长,有事可以直接去见内阁大臣和首相,蒙巴顿认为这样做无疑是损害了国防参谋长的权威,于是他上任伊始便定下 规矩,各军种有事先要找国防部请示,不准他们越级去找内阁大臣和首相。

20 多年来,蒙巴顿一直主张三军统一。

还在大战期间,他就曾说过:我 个人认为,所有军官都应享有去各兵种服役的机会。

他们应分别在达特默思、克兰威尔和桑赫斯特轮流服役,一年换一个地方。

这样,他们既可受到一般 的锻炼,还可学到特殊本领。

他还主张,军校学员通常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学习参谋课程和战术课程应着眼于三个军种,某一军种的参谋应到其他 两军种里工作一段时间。

他在 1941— 1942 年负责联合作战总部期间,便是这么做的。

在领导机构的改革方面,他提出撤销各军种参谋部,而设立三军统一 的联合计划参谋部,并由他来担任这个机构的常任主席。

不过,由于遭到了各军种参谋长的消极抵制,这一目标没有在伦敦实现。

蒙巴顿于是把它付诸 实施于海外驻军,分别在塞浦路斯建立了近东联合司令部,在亚丁建立了中东联合司令部,在新加坡建立了远东联合司令部。

这种新的指挥机构,在提 高英军的快速反应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后来在 1961 年,伊拉克再次称科威特是它的一部分,并在科伊边境集结重兵,对科威特进行威胁。

英国派保垒号航空母舰前往海湾地区,并答应科威特,如果它请求支援, 英国军队24 小时内即可采取行动,结果使伊拉克未敢轻举妄动。

英国之所 以能夺下海口,中东联合司令部的建立是原因之一。

因为它能迅速协调和调动陆海空各部队,简化了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英国驻中东 地区司令埃尔沃西中将说,在那次联合行动中,联合司令部的作用是很大的,没有这样一个联合指挥机构,英国的干涉肯定不会那样顺利。

然而,就在蒙巴顿在国防参谋长的显赫职位上,全力以赴地干自己的 事业的时候,他的夫人埃德维娜却不幸病故了,终年仅 59 岁。

埃德维娜是位很要强的女人,自战争期间她主管过圣约翰救护队以后, 一直着迷于医疗救护事业。

这几年,她每年都要花费数月时间去非洲和远东地区,帮助那里的红十字会工作。

1956 年,她的私人医生威尔克斯·哈维 告诉她,如果她不大大减少自己的活动,3 年之内死神就要夺去她的生命。

埃德维娜对此忠告不但置若罔闻,反而似乎要与死神争夺时间拼命去工作。

1960 年 1 月,她代表圣约翰的海外野战救护旅去远东视察。

事先被安排出 来的视察日程甚至使她没有了上路的勇气,然而,生性好强的埃德维娜还是咬牙出发了。

2 月 20 日,她抵达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的亚比。

之后她立即进行了一 系列视察。

路途中,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护士长伯纳姆女士发现,她有时脚步踉 跄,经常停下来欣赏周围景物,看上去已疲惫不堪。

伯纳姆女士见她身体如此衰弱,就在当地医院里为她准备了一个房间,让她住进去以防不测。

此时 在伦敦,蒙巴顿忙完公务后于凌晨 1 时 30 分上床休息。

刚入睡不久,便被叫醒,说婆罗洲的总督想和他通电话。

一会儿,那边的电话打过来了,蒙巴顿从模糊不清的越洋电话中,终 于听到了夫人去世的噩耗。

刹那间,蒙巴顿悲痛欲绝。

人们跑过来规劝他,他默不作声地淌着眼 泪,望着埃德维娜的照片,在一张纸上不断拼写着TRAGEDY(灾难)几个大写字母。

少年夫妻,老来伴。

蒙巴顿这年已 60 岁了,失去老伴对他的打 击实在是太大了。

2 月 25 日,皇家海军的威克菲尔德号驱逐舰在一艘印度军舰的护 送下,把埃德维娜的遗体运回英国。

蒙巴顿写信给尼赫鲁说:帕特里夏、帕梅拉和她的丈夫,埃德维娜的妹妹玛丽和我都去了布罗德兰兹,在家门口等候她的遗体的到来。

这是她最后一次回家。

然后,埃德维娜的遗体被送 到罗姆西修道院,在那里,由 8 个人抬上了祭坛。

13 个小时后,按照她生前的遗嘱,遗体将要送入大海。

在她的遗体被抬上船时,水兵们鸣笛为她的 亡灵开道。

在参加埃德维娜海葬的船只中,那艘印度军舰是尼赫鲁亲自派来的。

这使人们感到他们之间的友情超乎寻常,连蒙巴顿本人也承认,这真 是一个令人注目的姿态,它给所有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会使亲爱的埃德维娜含笑九泉。

埃德维娜去世后,蒙巴顿陷于巨大的忧伤之中,他写道;我太痛苦了, 我过去从未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她和她对我是何等重要。

丧偶的人都会有这种心情,但蒙巴顿比其他人都更吃惊地发现,他是那样地离不开埃德维娜。

他和妻子过去经常分居,也时常吵嘴,加上他在事业上很充实,自以为没有妻子在身边,他也会生活得很好。

现在他才感到以前的那种想法是错误的。

过去他有时愿意和埃德维娜短期分居,但现在他永远失去了她,这使他悲痛欲绝。

他如今形单影只,成了年逾花甲的单身汉。

蒙巴顿担任印度总督时的主要助手伊斯梅写道:埃德维娜的死恐怕给 蒙巴顿的打击太大了。

他的部下们发现,他动辄发火训人。

和以前相比,他变得优柔寡断;甚至在重要会议上,他也常常精神不集中,一阵阵地发愣。

他过去给朋友写的信,总是热情洋溢、夸夸其谈,如今连给侄子——早已登基的伊丽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的信,都语无伦次,不大动人。

总之,他似乎像变了一个人。

有人开始劝他再婚,说这样做即使不是为了爱情,也是为了使自己生 活得更好些。

据说有的名门闺秀也对做伯爵夫人和国防参谋长的夫人感兴趣。

蒙巴顿或许曾多次产生过再婚的念头,但找个像埃德维娜那样的妻子如 果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他索性告诉女儿帕特里夏说,他不打算再结婚了,因为再婚可能会使他有个儿子。

那么,他要把爵位传给她的计 划就会实现不了。

帕特里夏自然听得出这是老父亲的幽默,但也确信蒙巴顿不会给她领来一位继母,为此她要加倍地关心和照顾他,减轻他的痛苦凄凉 之感。

在两个女儿的悉心关照下,蒙巴顿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终于重新振 作起来。

在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蒙巴顿和助手们对英国未来的防务结构提 出供政府选择的 3 种方案:A.只对现行体制作些简单的修补;B.建立一个完全统一的和确能发挥作用的国防部;C.允许陆海空三军种各自的总部单 独存在,但必须接受国防部的全面领导。

其中,蒙巴顿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是 B 方案。

由于撤销三军种总部,会使许多将军的职位难保,麦克米伦首相犹豫 不决,他想先选择 C 方案,然后为二三年内实行 B 方案打下基础。

当他征求蒙巴顿的意见时,蒙巴顿回答说:作为一种临时解决方案,我同意。

然而, 出乎蒙巴顿所预料的是,麦克米伦首先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毅然决定采用蒙巴顿他们提出的 B 方案。

1964 年 2 月 24 日,蒙巴顿率领英国军事代表团赴墨西哥访问,3 月 1 日他在那里收到首相以个人名义发给他的一份电报。

电报说,内阁就改组防务指挥系统开展的讨论进行得很顺利,在下次讨论会上就将发表一项声明。

麦克米伦还说:我们现在正就执行改组计划的最佳途径(即 B 方案)进行讨论。

我想让您知道,我是多么地感激您。

您辛辛苦苦制订的改组方案,如 今正在开花结果。

几天以后,蒙巴顿的代表团抵智利访问时,英国内阁决 定采用 B方案来改组防务系统的喜讯果然传来了。

3 月 5 日,蒙巴顿在日记 中写道:《泰晤士报》航空版今天寄到了智利。

该报以十分感人的笔调宣布,(英国)政府已原则上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定取消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 重建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国防部。

多年的设想一朝实现,蒙巴顿感到自己几十年的军事事业达到了顶峰。

此时他在英国武装力量中的地位仅次于文职的国防大臣,但在公众眼里,他比国防大臣重要得多,是整个英国军队的真正主宰。

这期间,他还为加强英国与美国之间的防务合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尽管蒙巴顿希望英国的防务能够取得完全独立,但他知道,英国的安全与美国和其他欧洲盟友的安全有不解之缘。

华盛顿的决策对英国军队产生的影响 不亚于甚至大于白厅的决策。

所以,蒙巴顿认为,保持同美国人的紧密联系至关重要。

他任国防参谋长后,同美国人保持和发展关系不成问题,因为那 里的许多军方领导人是他当年在战争时期的老战友和老朋友。

还是在 1963 年 2 月,当他访问五角大楼时,蒙巴顿吃惊地发现,除了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之外,所有美军参谋长们都是他的旧交。

空军参谋长柯蒂兹·莱·梅和陆军参谋长惠勒将军都曾在东南亚盟 军司令部供过职,海军上将安德森同蒙巴顿相识得更早些。

因而他们在交谈时,尽管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但都能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蒙巴顿在老朋 友们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很少有顾虑,尽管他的意见有时让对方听起来很刺耳。

譬如,美国当时正准备军事介入越南,蒙巴顿直言不讳地忠告说:根 据我在东南亚的经验,除了建立一个真正为人民所接受的民族政府之外,⋯⋯靠外力维持统治的任何政权都不会成功。

尽管我认为通过建立一个进步的民 族政府,使南越自立于‘竹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污蔑——作者)之外非常重要,但我觉得以军事手段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美国后来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证实了蒙巴顿当时的预见。

英国能拥有核潜艇,全靠美国的技术和财政的帮助,而这又是与蒙巴顿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当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于 1955 年下水时,曾拒绝 包括英国人在内的一切外国人参观。

后来,蒙巴顿亲自找到美国海军核项目负责人海曼·里科弗上将,请他帮助英国研制自己的核潜艇。

由于美国政府 作出了决定,加上容易感情用事的里科弗上将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全力以赴帮助英国研制核潜艇。

对此,蒙巴顿手下的参谋丹尼斯·怀亚特不无夸 张地写道:里科弗对英国是否能拥有核潜艇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蒙巴顿是否能有核潜艇。

生活在核武器时代,作为军事领导人的蒙巴顿,自然要对它有自己的 看法。

他曾参观过美国在范登堡的一个核基地,我当时根本没有思想准备,所以看到大力神式导弹的洞穴时感到非常吃惊。

洞穴直径为 40 英尺,深为165 英尺,足可盛下一幢 20 层的摩天大楼。

当上方沉重的洞门打开后,一辆 巨型起重机将大力神导弹吊上来。

整个建筑平均每英寸能抗 100 磅的压力。

除非是被核武器直接击中外, 其他任何力量都奈何它不得。

他担心,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会使人类丧失理智。

然而他认为,核武器将存在下去。

如果还来得及销毁世界武 库中的核武器,他一定会这样做。

然而现在为时已晚,即使核大国们同意销毁它们现有的核武器,也不能保证它们中间的任何一方或其他某些国家不会 再秘密研制核武器。

所以,人类强调的重点不是销毁核武器,而是限制和防 止核扩散。

到了 1964 年下半年,蒙巴顿有了告老还乡的念头。

蒙哥马利知道老友 的想法,转告首相说,迪基不想再干了。

当时,英国首相和国防大臣分别是威尔逊、希利。

希利曾就这件事征求过 40 名高级将领的意见,由于蒙巴顿在改组防务 系统中坚持的那个 B 方案损害过他们的利益,他们大多同意蒙巴顿告老还乡。

但是,威尔逊不同意,他认为蒙巴顿享有的独特地位不能白白浪费掉。

内阁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也很希望蒙巴顿继续干下去,他威胁那些将领们说,如果同意让蒙巴顿退休,那么国防参谋长一职,政府很可能要一位文 职官员接任。

然而,蒙巴顿确实有些年迈体衰了,在重要会议上常打瞌睡,需要作出紧急决定时,他却要出去散步。

此时已 64 岁的蒙巴顿,自己也感到力不从心了。

不过,像他那样的工 作和生活方式,即使比他年轻许多的人,也会被搞得精疲力竭的。

以 1965 年 2 月1 日至 5 日的日程为例:他于 2 月 1 日上午 9 点 10 分离开住所,10 点 30 分到达办公室。

到次日凌晨 1 点 30分,除了吃饭之外,他一直都在工 作。

凌晨 3 点 30 分,他又得开始工作,一直到早晨 5 点。

休息到 9 点 30 分时又爬起来工作。

晚饭在家吃,然后一直工作到夜间 11 点 30 分。

第 3 天, 他 5 点 45分开始工作。

当晚有正式宴会,宴会后,他一直工作到凌晨 3 点。

2 月 4 日,一位海军上将 9 点来和他一起吃工作餐。

中午休息片刻,然 后又一直工作到凌晨 3 点。

5 日上午 8 点 30 分至晚上 7点,除吃点儿东西 外一直没有离开过办公室。

甚至在节假日,他平均每天也要花五六个小时批阅文件。

长期紧张的工作,使蒙巴顿患了失眠症,他曾写道:总是睡了不 到两个钟头就醒了。

他确实太累,身体被搞垮,有点儿干得厌烦了。

6 月底,蒙巴顿的退休申请获得了批准。

30 日,他在王宫侍从的引导 下正式谒见他的侄媳——伊丽莎白女王陛下。

当他来到白金汉宫的会见厅时,受到了女王的欢迎,女王说有件东西要赠送给他。

蒙巴顿后来回忆说,⋯⋯接着,她(女王)递给我一枚功勋章。

她这样做实在妙极了。

只有 24 人曾得到了这种勋章,它往往只授予托马斯·哈迪那样的伟大作家和拉迪亚德·基普林那样的诗人以及拉瑟福那样的科学家。

⋯⋯据我所知,我是历史 上得到这种勋章的第 7 位水兵。

次日,蒙巴顿就要最终告别 49 年的戎马生涯离开国防部了。

消息不胫 而走,许多记者和一些好奇的过路人,都纷纷前来围在国防部大门口,蒙巴顿下楼时从窗子里看到了外面的情景,高兴地说:嗬!门口还有这么多人, 真令人满意。

从他 1916 年由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毕业,成为一名正式军官算起, 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了。

他要回到亡妻留下的遗产——埃德维娜祖上建造的布罗德兰兹庄园,度过他的晚年。

正是:戎马倥偬五十载,退役归家理应该。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