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巴顿传 > 第八章 再衔使命

第八章 再衔使命

2025-04-03 08:03:23

首相总有小算盘,忙煞蒙氏不得闲; 屡次参与订计划,锋芒才干不一般。

话说蒙巴顿在迪耶普之战失利后,要求辞去联合作战总部指挥官的职务,而丘吉尔并没有立即答应他。

由于丘吉尔执意要点燃非洲的火炬, 攻占法属北非,美国人也只好答应。

火炬行动是 1942 年 7 月 20 日至25 日,由丘吉尔和霍普金斯(代表罗斯福总统)及英美联合参谋委员会成员在 伦敦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作出最后正式决定的。

于是,根据丘吉尔的指令,蒙巴顿暂时忘却在迪耶普行动中的痛苦,赶紧集中精力投入制订火炬 作战的计划工作。

火炬行动要求英美部队同时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

蒙巴顿是制 订该作战计划的关键人员,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关于登陆作战的首席专家。

尤其是经过迪耶普突袭失利之后,蒙巴顿的美国同行们几乎一致认为,在涉及 什么条件下可以登陆、什么条件下则不可以登陆的问题上,蒙巴顿最有发言权。

从中可以看出,迪耶普之战的价值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1942 年 11 月 8 日,也就是迪耶普之战的两个多月后,火炬行动拉 开了帷幕。

英美两国把 13 个师及辅助部队总共近 50 万人的兵力,投入登陆行动。

由于驻北非的法国维希政权的军队,对盟军的登陆只是作了象征性地抵抗,所以火炬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天之后,英美军队便控制了阿尔及 利亚和摩洛哥的一些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率英国第 8 集团军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以西的阿拉曼,击败了德军隆美尔将军指挥的轴心国非洲军 团,并将其逐出埃及。

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盟军必须尽快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为此需要英美领导人举行一次首脑会谈。

1943 年的新年钟声才敲过不久,元月 13 日,在硝烟刚刚散去的摩洛哥 名城卡萨布兰卡,一位将军和一位P 先生在严格保密的措施下进行会晤。

这位代号为将军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那位肥胖的P 先生, 即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们之所以选中这座摩洛哥城市为会晤地点,据说是因为卡萨布兰卡一词,在西班牙语里为白宫之意,这样会令罗斯福 总统感到亲切。

从 14 日开始至 25 日,双方在该城郊外的安法兵营召开了几次会议。

参加会谈的美国方面有:马歇尔将军、海军上将金、阿诺德将军; 英国方面有:布鲁克将军、庞德将军、空军元帅波特尔及蒙巴顿将军。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苏联军队经过数月苦战,已经在斯大林格勒 地区包围了德国保卢斯将军指挥的 22 个师,这次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大会战已接近尾声。

德国人第一次感觉到了失败的恐怖,而苏联红军 即将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为此,丘吉尔和布鲁克、蒙巴顿等人在会议上,极力主张通过英国此 前已提出过的所谓出击欧洲软腹部的巴尔干战略。

何谓巴尔干战略?根据戴高乐的确切说法,该战略的要旨是:在地中海,英国既想捍卫它在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如在塞浦路斯、马耳 他、直布罗陀已夺占的阵地,还打算在利比亚、叙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夺占新的阵地。

正因为如此,英国才极力把英一美联合进攻的矛头指向该战场 的翼侧。

同时,丘吉尔想利用在次要方向作战的时机来积蓄力量,以便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向德国进攻,摘取走这颗诱人的桃子。

做为丘吉尔参加这次会谈的主要助手之一,蒙巴顿在鼓吹巴尔干战 略方面颇为卖力。

他对美国人说:俄国人不是一直要我们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吗?英国认为第二战场的地点不仅仅是俄国人限定的法国,谁能否认我 们在地中海和巴尔干采取进攻行动就不是开辟第二战场呢?英国要人们以变更内涵的手法,坚持主张开辟第二战场的巴尔干方 案,并不仅出于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军事上的考虑,也是从政治上着眼。

随着斯大林格勒会战即将结束,苏军的反攻已是势所必然。

英国要先行一步, 挡住苏军通向巴尔干之路,制止当地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巩固英国在地中海及其沿岸的阵地,保持它对近东的控制。

为了把巴尔干战略付诸具体实 施,丘吉尔此前提出过建立巴尔干—多瑙河联邦的设想,即巴尔干和多瑙河沿岸诸国联合的计划。

该联邦应以保加利亚科堡王朝为首。

其成员有:保加 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

联邦对外应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实体,而实际上则受英国领导。

1942 年1 月,希腊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签订的政治联盟条约便是建立该联邦的一个 步骤。

当时在伦敦还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欧联盟的波一捷协议,一步步地实现着丘吉尔的设想。

罗斯福对自己的儿子埃利奥特说过:首相一有机会就提 出经过巴尔干实施进攻的主张,这使所有与会者都十分清楚他的意图何在,他是想在中欧打进一个楔子,以便阻止苏联军队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如 有可能,还阻止他们进入匈牙利。

其实,丘吉尔本人也并不掩饰,他打算在巴尔干,打进一个把欧洲 和苏俄隔开的盟军楔子,在苏联周围建立一个新的防疫线。

美国记者拉尔夫·英格索尔曾形象地说:巴尔干就像一块磁铁,无论罗盘怎样抖动, 英国战略的指针始终指向它。

因此,英国代表团在这次非洲白宫会议上的一项目标是,协调同美国的立场,再次推迟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虽然 按照俄国人的说法,英美两国政府因未履行 1942 年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而向苏联明确许诺过在 1943 年开辟第二战场。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双方最终决定:北非战役结束后,英、美 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实施哈斯基战役,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尔后实 施地中海战役。

这样一来,英美军队在法国北部的登陆也就是按俄国人所指开辟真 正第二战场的事也就再次推迟了。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英国人的一次外交胜利。

除了丘吉尔本人的雄辩才 能外,蒙巴顿也发挥了自己的特殊作用。

他以两栖作战专家的身份,在会谈中旁征博引,大谈近期内在法国海岸登陆的困难,使与会的几位美国将军不 得不接受了他的观点。

苏联政府认为,卡萨布兰卡会议对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盟战略的 主要问题是毫无建树的,进攻西西里岛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作战行动。

《真理报》援引那位美国记者拉尔夫·英格索尔的话说,卡萨布兰卡会议是一次 折磨人的难产的会议,⋯⋯最后只生下了一个西西里岛小老鼠。

1943 年 5 月,蒙巴顿做为英国代表团成员,随丘吉尔赴华盛顿与罗斯福 再次会晤。

首相之所以总是带着他去跟美国人打交道,是觉得蒙巴顿的贵族风度 和与罗斯福私人感情融洽,会使美国人喜欢。

同时,首相也有意让蒙巴顿在重大场合表现一下,尽量让更多地盟国军政上层人物知道和了解这位资历尚 浅的英国将军,因为丘吉尔对蒙巴顿下一个职务的安排已有所打算了,尽管还没有拿定主意。

5 月 12 日,英美首脑举行会谈,丘吉尔和他的顾问们提 出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放弃英美军队于 1943 年在西欧登陆的计划。

英国人轻而易举地说服了美方,因为在前次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他们双方已经就此达 成了协议。

会谈后,双方通过了一项决议,把英、美攻入西欧的时间推迟 到 1944年春天,决定于 1944 年 5 月以后大规模在法国登陆,开辟俄国人 所说的第二战场。

这个决定自然要秘密通知苏联政府。

斯大林随即致函罗斯福指出:你 们的这个决议给竭尽全力同德国及其附庸国主力进行了两年战争的苏联造成 了极大的困难。

法西斯德国能够同过去一样把自己的主力保持在东线,并不断地补充 该线的兵力。

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信中抗议他又一次破坏盟国义务的行为,指出:不应忘记,它涉及到保护西俄和俄国被占领区内千百万人的生命和 减少苏军的巨大牺牲的问题,同苏军相比,英、美军队的牺牲只是区区小数。

斯大林不能容忍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无视苏联的切身利益,他临时召回 了当时驻伦敦和华盛顿的大使,这一举动被英美两国看作是对两国领导人所奉行政策的抗议。

丘吉尔不听那一套,他不顾斯大林的抗议,仍坚持进攻西西里岛的计 划。

由于进攻行动预定于当年 7 月份开始,所以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紧迫。

做为作战计划具体制订者之一的蒙巴顿,从华盛顿返回英国之后,便整日通 宵达旦地投入工作。

不过,他很高兴地发现在参谋长委员会配给他的主要助手中,有一位是他以前玩马球时的球友——现海军部计划处处长莱姆比上 校。

闲暇时,他俩还可以在一起打会儿马球,或去看一场马球比赛,以调剂日常紧张的生活。

为了协调作战计划,他还出差去了几趟非洲,与当时正在 那里的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进行了多次磋商。

在北非的德意军队于 5 月 13 日全部投降后,地中海的形势发生了很大 变化。

占领北非前,英、美只控制直布罗陀、马耳他、苏伊士等几个据点。

德、意两国掌握着北岸的撒了岛到多德喀尼斯群岛,在南岸占有的黎波里至 埃尔,法属北非实际上也是德意的重要据点。

地中海两岸的德意据点对英美在地中海的战略据点呈现包围的态势。

占领北非后,整个地中海的战略形势 改变了:英美重新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北非可为进攻南欧提供空军基地和陆军集结点及出发点;意大利完全暴露在盟军的袭击之下,德意 8 个师在突 尼斯投降,大大削弱了意大利的防守能力。

丘吉尔和蒙巴顿等英国将军们抓住这个有利形势,坚持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从军事角度看应当说是正确 的。

在这次进攻发起前,希特勒认为盟军很可能在撒了岛登陆。

撒丁岛在 第勒尼安海以西,北隔博尼法乔海峡与科西嘉岛相望,东距亚平宁半岛 200公里,是地中海中仅次于西西里岛的第二大岛。

希特勒觉得盟军如果占领该 岛,既可进攻意大利,也可进攻法兰西,加上上了英国情报部门的当,更认为盟军的进攻目标是撒丁岛。

事情是这样的:蒙巴顿他们在制订西西里岛作战方案时,认为首先要利用人们的一般军事观点,使德军的注意力集中在撒丁岛而不是西西里岛方 面。

为此,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

6 月份的某天夜晚,情报人员在西班牙海岸附近丢下一具英国军官尸体,死者身上的公文包里装有很多文件副 本,其中还有一封英国参谋部副参谋长给盟军副司令亚历山大将军的一封信。

信上提到英军将在撒了岛和希腊登陆,但在佯装计划中,要使德国 人相信盟军的进攻是西西里。

这一骗局使希特勒加深了盟军进攻目标是撤丁岛。

据此,希特勒把德军第 1 装甲师从法国南部调到希腊;把新成立的第 90 装甲榴弹炮师调到撒了岛。

而在西西里岛仍只驻有 2 个德国师和 4 个意大利师。

蒙巴顿他们制订的西西里岛登陆的战役计划是庞大的:盟军将动用 13 个师、3 个独立旅和 5 个特种侦察登陆支队;有 4000 架歼击机和轰炸机、俯冲机,以及不少于 1500 架运输机,从空中掩护海岸登陆和地面进攻;同 时,还要使用 3200 艘各类舰艇运送登陆部队和作战物资,并掩护部队登陆。

之所以使用这么大的力量,是由西西里岛本身的战略地位和人口、面积决定 的。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它地处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东与意大利本土重心的亚平宁半岛仅隔 3 公里的墨西拿海峡,开战后 守军获得增援是容易的。

同时,全岛面积近 3 万平方公里,人口数百万,尽管希特勒未料到盟军会先拿西西里岛开刀,平时也驻有十几万德意军队。

战役于 7 月 9 日打响。

是日黄昏,盟军在马耳他岛东西两侧集结部队。

夜晚,在西西里岛南侧空投伞兵部队,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滩头阵地。

海滩防线很快就被冲破摧毁,防守海岸的意大利部队几乎一枪未放就瓦解了。

11 日,蒙巴顿与蒙哥马利一道随后续部队踏进了西西里岛,他看到自己一手搞起的各种两栖作战工具在登陆过程中大显身手,内心十分愉快。

意大利自从参战以来,无论在希腊、地中海,还是在非洲,都是屡战 屡败。

连年对外侵略,造成消耗不断增大;屡战屡败,使广大士兵士气低落、厌战。

据蒙巴顿回忆,当英国第 8 集团军和美国第 7 集团军实施登陆时,许 多意大利军队实际上没有抵抗,如夺占潘泰莱里亚岛时盟军只有 1 名士兵受伤,而且是被骡子咬的;意军在兰佩杜萨岛的守备部队,竟向因油料不足而 迫降该岛的盟国飞行员投降。

由此可见,意大利军队的士气是何等地低落。

7 月 22 日,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

面对这种严重的军事局 面,意大利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内讧,一些军队将领包括国王在内酝酿发动推翻墨索里尼的政变,以便同英美停战。

以格兰第、波太伊和齐亚诺 为首的谋反头子,要求召开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从 1939 年 12月以来一直没有开过。

委员会在 7 月 24 日夜间召开,并以 19 票对 8 票通过 决议,要求把意大利军队的指挥权交还给国王。

7 月 25 日,墨索里尼被国王召到王宫,宣布立即解除他的一切职务, 并把他押送到监狱。

国王让巴多利奥组成意大利新政府。

27 日,巴多利奥宣布解散法西斯党,实行全国戒严,在战争结束前禁止一切政治活动,战争 将继续下去。

8 月 4 日,意大利通过驻里斯本大使馆向盟国试探求和。

与此同时,盟军继续进攻,于 8 月 17 日占领整个西西里岛,尚未被歼的大约 4 万德军和 6 万意军仓皇退往亚平宁半岛,历时 38天的西西里岛战役以盟军 的胜利而告结束。

至于 1 个月后,希特勒派党卫军突击队把墨索里尼从大萨索山谷的关 押地点里救出来,扶植他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同时派隆美尔指挥 8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占领意大利北部,继续与盟军顽抗,这是后话不表。

由于西西里岛被盟军占领,德国人彻底丧失了在地中海的制海和制空权,地中海实际上又成了英国的内湖。

虽然英美首脑在上次华盛顿会谈 中,已决定于 1944 年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但丘吉尔见这次西西里岛战事顺利,又要求美国重新考虑他的巴尔干方案,即首先占领罗马,向意 大利北部挺进,然后在巴尔干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登陆,他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像蜘蛛一样顺着意大利靴形半岛的脚尖往上爬到法国去呢? 打击它的膝部岂不更好。

然而,罗斯福和美国的战略家们见到苏军自 1943年初的冬季攻势以来,俄国人不停地向西推进,担心俄国人首先进入柏 林,不但会减损美军在大战中的荣誉,还会削弱未来战后美国在中西欧的地位,因而坚持华盛顿会议作出的决定不容变更。

美国军方还认为,从法国东 北通往柏林和其他重要经济中心的路总共只有 600— 700 公里,是进攻德国的一条捷径,而从意大利到德国边境要走 1200 公里的路,从巴尔干则有 1700 公里。

向巴尔干和意大利进攻,离德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中心很 远,而且西欧的地形、地理条件对军事行动比意大利和巴尔干有利得多,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的稠密道路网能够保障大部队顺利运动。

为了解决彼此的分歧,丘吉尔和罗斯福商定于 8 月中旬共赴加拿大的 魁北克,举行首脑会谈。

蒙巴顿奉命再次陪同首相出访。

虽然丘吉尔这次率领的代表团中仅现 役军官就有 150 多名,但蒙巴顿无疑是他的主要助手之一。

因为出访前外交大臣艾登曾建议赴魁北克代表团不应乘船,而应该全体一起乘飞机前往,这 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免去海上颠簸之苦。

丘吉尔伯飞机失事或遭德国空军截击,对艾登说:如果我失掉你们,我将会不知所措:我将切断自己的 喉管。

虽然这里面包含着爱,但又不仅仅是爱。

你们就是我的战争机器。

布鲁克,波特尔,你,还有蒙巴顿。

你们是无法替代的。

英国代表团乘坐的女王玛丽号,在十余艘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护 卫舰的护航下出发了。

蒙巴顿同自己的部下——来自联合作战总部的 12 名军官,住在船首几间相邻的舱室里。

在穿越大西洋的整个旅途中,他除了不 时被首相叫去回答有关的问题外,就是紧盯住同船的舰队司令庞德将军不放,要他说出让自己重返皇军海军任职的确切日期。

庞德对此闪烁其辞,即 使蒙巴顿找到他,他拒绝正面回答,因为他清楚,蒙巴顿能不能调回海军或何时调回,自己是无权决定的,这要看首相打得是什么主意。

特等舱里。

丘吉尔已经盘算好对蒙巴顿下一个职务的安排,并以他特 有的方式漫不经心地分别征求了布鲁克、雅各布和霍利斯将军的意见,得到了他们并不很情愿的默许,只等下船后找个适当的机会向蒙巴顿本人宣布 了。

8 月 8 日,女王玛丽号缓缓驶入素称加拿大北方门户的新斯科 舍省省会哈利法克斯港。

该港是世界上最深的不冻港之一,1905 年前为英国陆海军的一个基地。

英国代表团上岸后,经过短暂休息,便搭乘加拿大政 府安排好的一列装饰华丽的火车,前往英美首脑会谈的地点魁北克。

欲知魁北克有何结果和丘吉尔赋予蒙巴顿什么新任务,且听下章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