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逐世界 布什传 > 第十六章 中亚烽火

第十六章 中亚烽火

2025-04-03 08:03:25

·中亚五国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贝克出访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厄扎尔宣称 21 世纪将会变成突厥人的世纪·伊朗海军司令不理睬美国那一套·纳吉布拉难觅归宿·希克马蒂亚尔游击队突然用火箭弹向首都发动了长达 90 分钟 的地毯式轰击·美国提供给阿富汗游击队的 300 多枚毒刺式导弹下落不明 苏联解体后,乔治·布什十分关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这五个中亚共和国。

中亚五国都是内陆国家,同西方国 家没有多少经济贸易关系。

它们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性很大:出口总额的 90%输往俄罗斯,进口总额的 83%来自俄罗斯,财政上也需要俄罗斯 的支持。

它们一度也想在苏联不复存在后实现自己的地区联合。

1991 年12 月 19 日,它们各派一名副总理到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会谈,签 署了协调相互之间经济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并决定成立五国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

它们打算通过相互供货和协调价格来加强相互之间的经 济联系,进而成立五国银行,共同兴建铁路等基础设施,共同使用哈萨克和土库曼的里海港口等等。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财力十分 不足,它们发展经济有相当大的困难。

乔治·布什对中亚五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的重要性了如指掌。

中亚五 国处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伊朗之间的亚洲腹地和欧亚中东的结合部,既是伊斯兰国家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重要力量, 又是它们向北发展的桥梁,还是它们加强地区经济政治联合与结盟的纽带。

特别是当美国利用欧洲冷战结束之机,囤积重兵于波斯湾的时候, 中亚五国的地缘政治位置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美国中央情报局报告,伊朗继 1991 年底先后派出外交部长、能源部 长、交通部长、矿业部长出访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并在这些国家开设大使馆和领事馆之后,又于 1992 年 2 月在德黑兰发起召开伊斯兰国家的 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准备接纳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为成员国,接纳哈萨克为观察员国。

报告还说,伊朗打算以它所拥有的雄厚的石油美元, 与哈萨克联合开发恩巴河油气田,与土库曼联合开发卡拉库姆油气田,修建伊朗至土库曼、至乌兹别克、至塔吉克的铁路,架设哈萨克至土库 曼、至伊朗的输电线路,开通从塔吉克首都杜尚别至德黑兰的直接航班,并与土库曼、乌兹别克、土耳其联合修建从伊斯坦布尔至德黑兰、阿什 哈巴德和塔什干的高速公路。

伊朗政府拨出 10 亿美元作为同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发展关系的经费,表示:这些共和国希望的一切,我们都将 给予支持。

伊朗还向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派出了几万名传教士和教师,帮助它们修建了几千座清真寺,拨专款接受它们派来的学生在德黑兰、 库姆、马什哈德学习伊斯兰教义。

当塔吉克宣布波斯语为国语时,伊朗又承担了为塔吉克印刷所有学校课本的义务。

乔治·布什大为不安,指示国务卿贝克 1992 年 2 月 10 日至 16 日出访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去扼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这些国家的扩 散,特别是不能让伊朗从这些国家取得铀矿和核技术。

乔治·布什告诉贝克,他已经同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首脑通了电话,向他们陈 述了这些国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化的危险,要他们为争取这些国家出钱出力,支持这些国家成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成员并加入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1992 年 2 月,乔治·布什邀请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访问美国。

土耳 其既是世俗化了的伊斯兰国家,又实行了西方议会制度,这对于那些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尚存戒备感的中亚五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土 耳其还是中亚五国通往西方的桥梁,它位于欧洲的东侧亚洲的西部,是中亚五国进入西欧的出海口,这种地理位置使它更易于对中亚五国发挥 影响。

德米雷尔到达华盛顿后,向乔治·布什提出了援助中亚五国和阿 塞拜疆的 13点计划,包括:向这些国家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贷款;投资 1000 多万美元为这些国家培训银行家、外交官和军官,建立中亚技术大学, 并接纳 6000名留学生到土耳其学习;与这些国家设立在通讯、化工、日 用品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向这些国家播放土耳其的电视节目,向它们赠 送 1万台土耳其的打字机和各种土耳其文的教科书,并为它们承印土耳 其文图书。

乔治·布什对这个计划表示满意。

伊朗在德黑兰召开的伊斯兰国家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宣布与哈 萨克、土库曼、阿塞拜疆、俄罗斯组成里海经济区,把不是里海国家的土耳其排除在外。

土耳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建立黑海合作区的计划,把 不是黑海国家的伊朗排除在外。

当伊朗同塔吉克等国建立波斯语协会,以语言文化为纽带联合讲波斯语的国家时,土耳其又宣布建立突厥语国 家联盟,与之抗衡,并在安卡拉召开有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阿塞拜疆、土耳其的总统参加的突厥语族六国首脑会议。

会上, 土耳其提出在六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地区性投资开发银行的建议, 并宣布对与会五国提供12 亿美元的贷款。

会议通过的《安卡拉宣言》强 调:我们六国具有特殊的共同历史、语言和文化,有必要使我们的文化的共同因素恢复活力,并规定这种首脑会议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因此, 土耳其总统厄扎尔在会上兴奋地说:21 世纪将会变成突厥人的世纪。

与德米雷尔访问美国、贝克出访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同月,沙特阿 拉伯国王应乔治·布什的要求,派外交大臣出访中亚各国。

他每到一国就签订一个援助协定,总额达到 15 亿美元,后来又追加了 7.5 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还提出由它出钱帮助这些国家修建清真寺和古兰经学校。

不久,科威特也向中亚五国提供了 10 亿美元的贷款。

埃及除了向中亚五国 低价出售食品和服装外,还为中亚五国进修古兰经教师、邀请中亚阿訇访问埃及等提供方便。

1992 年 2 月,巴基斯坦也宣布:同中亚伊斯兰诸 国在所有的领域中发展双边关系是它的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因为巴基斯坦与它们同属于统一的伊斯兰文化区。

乔治·布什仍不放心,指示美国中央情报局密切监视伊朗同中亚五国的来往,特别是在高科技武器装备方面的来往。

1992 年 10 月情报来 了:11 月伊朗将向俄罗斯购买一艘现代化的常规潜艇。

这是波斯湾国家的海军拥有的第一艘现代化潜艇,它将结束美国军舰在波斯湾不受水下 威胁的历史。

乔治·布什下令五角大楼作出强烈反应,派遣一支分舰队进入波斯湾向伊朗示威,并联合一批西方大国公开指责伊朗此举破坏了 海湾地区的稳定。

然而,伊朗并不害怕美国。

它的海军司令穆赫塔杰海军少将公开反 驳说:伊朗向国外购买潜艇是自己的事情,不允许外国横加干涉。

他还宣布:伊朗除了这艘已经编入舰队服役的价值 4. 5 亿美元的潜艇外,还 将向俄罗斯再购买两艘同样价钱的潜艇。

乔治·布什见无法阻止伊朗买到潜艇,就邀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在波恩开秘 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限制对伊朗出口高科技的政策。

由于西方国家早已经对伊朗实行了武器禁运,因此这项新限制的对象将包括各种民用高科 技。

1992 年,另一个中亚国家阿富汗的局势也使乔治·布什头疼。

早在1991 年 3 月,乔治·布什就给了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一大批海湾战争剩 余的重型武器,使其一举攻克阿富汗边境重镇霍斯特,取得了自苏军撤出阿富汗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增加了压阿富汗政府交权的份量。

5 月, 乔治·布什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展开活动,促使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五点建议。

接着,乔治·布什利用苏联形势恶化、 急于向美国求助之机,同戈尔巴乔夫达成了美苏停止援助阿富汗对立双 方的协议。

1992 年 3 月,阿富汗总统纳吉布拉对前途失去信心,表示 愿意向由各方力量组成的联合政府交权,导致内部离心离德。

反政府游击队乘机大举进攻,很快兵临首都喀布尔城下。

4 月 16 日凌晨,纳吉布 拉弃职出逃印度,但在机场被民兵部队截住,折回后躲入联合国驻喀布 尔办事处。

21 日,阿富汗代总统哈蒂夫宣布向反政府游击队交权,美 国支持的阿富汗反政府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可是,阿富汗反政府游击队派系众多,山头林立,早在夺取政权之前就多次相互火并。

现在, 乔治·布什想让各派游击队都坐下来,共同组建政府时,他们却不听乔治·布什的话了。

为了防止他们之间爆发内战,为了使新的阿富汗政府 中保持几派并立、互相牵制的局面,乔治·布什坚持要联合国秘书长出 面斡旋。

4 月 24日,各派游击队的领导人在联合国秘书长特使主持下, 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经过 7 天的谈判,达成暂时妥协,决定成立一个由51 人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前往喀布尔接管政权。

该委员会由原游击队临时 政府总统穆贾迪迪领导,执政两个月后,把政权移交给以伊斯兰促进会主席拉巴尼为总统的伊斯兰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执政四个月后,举行大 选,然后向新政府移交权力。

与此同时,各派游击队利用政府军放弃抵抗之机,迅速向喀布尔推 进,力求在白沙瓦协议签订之前多占地盘。

从北部塔吉克、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动进攻的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在倒戈的政府民兵的帮 助下,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北部九省,先后占领了战 略要地马扎里沙里夫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进入喀布尔市郊。

从东部发动进攻的伊斯兰党 游击队,攻占了阿富汗第二大城市贾拉拉巴德后也逼近了喀布尔,并同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为争夺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生战斗。

以伊朗为基地 的伊斯兰什叶派的八党联盟游击队从西部向首都推进,先后占领了赫拉特城和信丹德空军基地。

乔治·布什对八党联盟游击队心存厌恶,决心 不让它分享阿富汗政权。

然而,这时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和伊斯兰党游击队都无心根据乔 治·布什的指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来自伊朗的八党联盟游击队。

他们乘以穆贾迪迪为首的临时委员会尚未到达喀布尔之机,先行进入喀布 尔,以抢占各要害部门和战略要地,因而发生了激战。

很快,战火蔓延 到喀布尔各处。

穆贾迪迪到喀布尔接管政权时,见马苏德的游击队已经控制了首 都,就让他担任临时委员会的国防部长。

不过,穆贾迪迪也不甘于受马苏德的掣肘。

他执政后,与八党联盟游击队建立了联盟,以牵制马苏德 的力量。

乔治·布什于是下令支持伊斯兰促进会把穆贾迪迪搞下台。

5 月 5 日,穆贾迪迪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 布,阿富汗人民要求他执政两年而不是两个月。

拉巴尼和马苏德立即以穆贾迪迪破坏白沙瓦协议的罪名,鸣鼓而攻之,威胁说如果穆贾迪迪不 按照白沙瓦协议在两个月期满后按时交权的话,伊斯兰促进会不惜以武 力驱除之。

6月中旬,穆贾迪迪在任期即将满时又突然提出,到时他可以 交权,但不是交给拉巴尼而是交给由他领导的一个有 64 人组成的委员会。

马苏德立即命令他的游击队处于戒备状态,拉巴尼则通过一个由 10 名游击队领导人组成的委员会宣布:穆贾迪迪 6 月 28 日任满,由伊斯兰促进会主席拉巴尼出任临时政府总统。

穆贾迪迪下台,八党联盟游击队 撤出喀布尔大部分地区后,伊斯兰促进会独掌喀布尔大权。

伊斯兰党以伊斯兰促进会勾结前共产党政权的武装的罪名,向美国告状。

乔治·布 什指示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伊斯兰党及其游击队,反对执掌临时政府的 伊斯兰促进会。

伊斯兰党所代表的是阿富汗普什图族的利益。

该族占阿富汗人口的 一半以上,一直是阿富汗的统治民族。

现在政权落到了代表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利益的伊斯兰促进会手中,当然非夺回来不可了。

然而,马 苏德的游击队由于收编了大部分前政府军,势力雄厚,也绝非昔日可比。

特别是杜斯塔姆民兵部队在喀布尔驻军一万多人,装备精良,战斗力强, 更使马苏德的游击队如虎添翼。

希克马蒂亚尔的伊斯兰党游击队打着清除共产党分子的旗号,猛烈攻击杜斯塔姆民兵部队,双方激战了两个月。

为了结束这场激战,在巴基斯坦外交部长的斡旋下,各派游击队组 织了一个 120人的和平使命代表团进行了长达 10 天的调解,才使希克马 蒂亚尔与拉巴尼、马苏德勉强达成了停火协议。

协议规定:双方从 8 月29 日中午起停火;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撤出可以用火箭弹袭击喀布尔 的前沿阵地,但马苏德的游击队不得进驻,由中立派游击队接管喀布尔周围的战略据点,建立缓冲区。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代表的压力下,拉巴 尼临时政府保证在一个星期内把杜斯塔姆民兵部队撤出喀布尔。

停火后 公布的数字,共有2.05 万人丧生,1 万多人受伤,喀布尔的居民中有不 少沦为难民。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2 年 11 月,拉巴尼乘各派游击队为权 力分配而争吵不休之机,宣布将自己的临时总统任期延长了 45 天;12月,他又举行由接近伊斯兰促进会的各派游击队组成的贤哲委员会 会议,选举他为阿富汗总统,任期两年。

希克马蒂亚尔这时也顾不得乔治·布什的意识形态标准了,转而同八党联盟等六个主要游击队的领导 人建立攻守同盟,向拉巴尼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辞去阿富汗总统职务,否则他们将血洗喀布尔。

就在他们调兵遣将时,马苏德的游击队 先发制人,向喀布尔周围的希克马蒂亚尔游击队的据点大举进攻。

恰好这时,希克马蒂亚尔从南部根据地调来的精锐部队赶到,双方又是一场 血战。

结果,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不仅没有被赶走,反而推进到市区 的边缘地带,在距城区仅2.5 公里的地方设置了新的火箭炮阵地。

与此 同时,控制着首都西部一片城区的八党联盟游击队也加入了对伊斯兰促进会游击队的战斗,从而使马苏德腹背受敌。

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一 度攻入东市区,占领了海关总署大楼,但不久被马苏德的坦克部队赶走。

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再次用火箭弹对市区进行长达90分钟的地毯式轰 击,总统府、国防部、外交部均被击中,全城一片废墟,造成了六万多人伤亡。

联合国和各国驻喀布尔的机构纷纷撤走,这在阿富汗十几年内 战中还是第一次。

乔治·布什无力控制原来由共和党政府扶植起来的各派游击队之间 的残杀,受到了民主党的激烈批评。

乔治·布什认为自己功不可没,但亲民主党的新闻媒介却惊呼:阿富汗各派游击队用于购买美国军火的经 费来源——阿富汗海洛因已经大批输往国外,很可能也会大批走私到美国;更可怕的是,一旦美国向阿富汗各派游击队提供的那 1000 枚毒刺式 防空导弹落入美国的对头手中,美国的飞机就会被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肩携式防空导弹击落,而这 1000 枚毒刺式防空导弹中已有 300 枚下落不 明。

向阿富汗各派游击队提供这1000枚毒刺式防空导弹,原来是乔治·布 什的自豪之举。

1981 年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增加到 9.5 万,1982 年增加 到10.5 万,1984 年又增加到 12 万。

苏军在扼守主要城镇和确保交通线 安全的前提下,集中大批武装直升飞机,掩护坦克机械化部队对阿富汗游击队的山区根据地实行重点进攻。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在 1984 年 10 月。

当时苏军集中了 100 多架飞机、500 多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2 万多名官兵对马苏德的游击队根据地潘杰希尔谷地发动了第七次大规模攻 势。

在攻势中,苏军的武装直升飞机显示了强大的低空攻击能力,发挥了坦克和大炮所不能发挥的杀伤作用,一度给阿富汗游击队造成了重大 伤亡。

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政府不甘示弱,1986 年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毒刺式防空导弹,很快就剥夺了苏军的空中优势。

苏军封锁阿 富汗同巴基斯坦的边境,切断阿富汗游击队同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后勤补给基地的联系的目标再也难以实现。

此后,阿富汗战场陷入了僵持状态, 一直持续到 1989 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为止。

但是,乔治·布什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毒刺式防空导弹中已经有 300 枚流入了国际军火市场,甚至 在美国迈阿密军火黑市上出现。

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