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提出:一个强大的美国始于国内。
·布什在大批拥护者的尾随下,在连接密歇根州上半部和下半 部的麦基诺大桥上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步行通过仪式·克林顿用激将法来对付布什的缓兵之计·佩罗重新参加竞选·布什挖苦克林顿:我无法想象未来的美国军队总司令会由 一个参加过学生反战运动的人来担任。
·布什每次都想捎带着攻击克林顿的人品问题·布什对记者说:我会战胜克林顿的,因为我有从后往前赶 的功夫。
·布什向克林顿作最后的反击1992 年 7 月,乔治·布什与克林顿争夺美国下一届总统的竟选战正 式拉开了帷幕。
这时,乔治·布什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美国打过仗,先后获得过著名的飞行十字勋章和三枚空勤奖 章,战后毕业于著名的耶鲁大学,先后担任过得克萨斯州的美国众议员、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副总统、 总统,可谓资历齐全、实力雄厚。
他 1989 年出任美国总统后,1989 年促成了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剧变;1990 年底 1991 年初打了空前的 海湾战争,战后初期赢得了美国 90%的支持率;1991 年底又迎来了美国的老对手、世界上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
从年龄上说,他 1992 年 为 68 岁,不算太老,对于美国总统这一职位而言也可以说是属于年富力强之列。
而与他竞选总统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只有 46 岁,属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那一代人。
他虽然先后就读于美国乔治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法学院,先后担任过法律学 校教授、阿肯色州司法部长、阿肯色州州长等职务,但同乔治·布什相比,资历显得嫩多了。
况且,克林顿在 60 年代不但逃避到越南战场服兵 役,而且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参加过学生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活动。
与克林顿一起同乔治·布什竟选总统的,还有 61 岁的得克萨斯州亿 万富商佩罗,他是 3 月 18 日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竟选的。
由于佩罗的竟选纲领与克林顿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他对乔治·布什的威胁不仅不大, 反而有利于分散克林顿的选票,使乔治·布什坐收渔人之利。
然而,7 月 16日佩罗忽然宣布退出竞选,结果使反对乔治·布什的选票一下子都 集中到了克林顿那里。
7 月 18 日,克林顿的支持率由两天前的 28%猛增 到54%,超过乔治·布什近 20 个百分点;7 月 30 日,美国选民最多的 加利福尼亚州的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领先乔治·布什 34 个百分点。
克林顿的竞选伙伴戈尔的支持率也超过了乔治·布什的竞选伙伴 奎尔约 33 个百分点。
7 月 16 日,民主党的经济理论家、哈佛大学教授赖克在《纽约时报》 上发表了题为《克林顿:刺激增长》的文章。
他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状 况是 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乔治·布什政府所奉行的供 应学派经济学已经失败。
而将取其而代之的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是放弃依靠资本缓缓注入经济的滴入理论,通过削减国防开支来大幅度增加基础 设施投资,通过加快经济增长来减少巨额财政赤字。
8 月初,克林顿抓住 美国 1992 年6 月份的失业率已经高达 7.8%,失业人口已达到 1700 万 人,成为 8 年来的最高记录这一数据,提出变革美国和重建美国的口号,呼吁: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的美国,而一个强大的美国始于国 内!8 月 14 日,克林顿第一次向乔治·布什的经济政策提出系统的挑战,指责它使美国经济走上了下坡路,使小企业和老百姓承受了沉重的 经济负担;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从 10 年前居世界第一位跌到了第 13 位, 从 10年前婴儿夭折率极低的状况变为居世界第 21 位。
1980 年以来, 美国政府对教育、培训、儿童保健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了 1/3,而他如果执政,就将在 4 年内增加政府投资 2195 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保证婴 儿和儿童的健康、设立高质量的学校,另一半用于修建连结各大城市的高速铁路、修建智能信息公路;他还将在未来的 4 年内使现政府的 4000 亿美元的赤字减少一半以上,并且每年为美国经济吸收 5000 亿美元的新投资;筹集 2950 亿美元的资金,除了用于减少赤字、扩大投资外,还将 用于对中产阶级的税收减免。
克林顿还向选民们提出了颇有吸引力的五大目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奖励劳动力以杜绝现行福利制度的漏洞; 支持终生教育制;提供人民能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医疗保险;改革政府 管理体制。
7 月底,克林顿还向乔治·布什最为得意的对外领域发动了进攻,要 求美国带头谋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空袭波黑共和国的塞尔维亚族军队,并以塞尔维亚族军队的战俘营侵犯人权来影射乔治·布什不向那里 派出美国地面部队是一大失策。
克林顿见乔治·布什还击无力,又乘胜攻击他的海湾政策,说他在海湾战争前惯坏了萨达姆,而在海湾战争后 又纵容了萨达姆,结果使什叶派穆斯林和库尔德人遭到了镇压,萨达姆的统治地位却变得越来越巩固。
乔治·布什在克林顿的连连打击下,晕头转向,直到 9 月初才组织 好力量开始反击。
9 月 7 日清晨,他在大批拥护者的尾随下,在连接密歇根州上半部和下半部的麦基诺大桥上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步行通过仪式, 以象征他再次问鼎白宫之旅的开始。
三天后他在底特律经济俱乐部发表了经济竞选演说。
他断然否认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说美国只是存在着一 些忧虑,美国完全有能力迎接 90 年代的挑战,使自己成为超级军事大国、超级出口大国和超级经济大国。
他把球踢向了由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 会,说:如果国会同意他提出来的削减开支 1300 亿美元左右的计划,那么光是由此节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为 1%的企业全面减税、为把小企业税率 从 15%减少到 10%、为减少资本收益税等提供资金;如果国会把它的活 动经费削减1/3,那么他就可以同时把白宫的活动经费减少 1/3。
乔治·布 什坚持供应学派的滴入式经济政策,即政府将财政津贴交给大企业,再由大企业缓缓滴入小企业和消费者,而不是直接交给福利部门。
这些说 法更加引起了中小企业主和消费者的不满,使乔治·布什的支持率没有 什么提高。
不过,克林顿还是怕乔治·布什的四处游说把一些动摇不定的选民 拉走,要求尽快举行他同乔治。
布什的电视辩论。
乔治·布什则反其道 而行之,使辩论委员会原定于9 月 22 日、9 月 29 日和 10 月 4 日举行的三次辩论计划向后顺延。
乔治·布什知道,在电视辩论之前,选民的态 度处于某种等等看再说的状态,而一旦确定了电视辩论的时间,他们就会等待观看电视辩论而不愿再去听乔治·布什的单方面演说了。
克林顿则用激将法来对付乔治·布什的缓兵之计。
他的支持者经常 在乔治·布什的竟选演说中大声责问乔治·布什为什么不敢同克林顿举行电视辩论,并穿着象征胆怯的小鸡服饰来羞辱乔治·布什。
克林顿见 乔治·布什还不肯上当,索性让自己的竞选主任出来宣布:我们希望进行辩论,并认为美国人民也希望而且应该看到辩论。
但是如果乔治·布 什继续避免辩论,就很有可能不进行辩论了。
乔治·布什只好于 9 月29 日宣布应战,利用从 10 月 11 日至 11 月 3 日期间的星期天进行辩论。
10 月 1 日,两个多月前退出总统竞选的佩罗又突然宣布重新参加竞 选。
尽管他知道自己当选的希望很小,但他可以用这种方式迫使未来的美国总统采纳他的部分经济要求,从而有利于他的企业的发展;作为独 立候选人参加竞选,虽然要花费不少金钱,但也为他和他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和具有全世界影响的广告效应。
他的复出,对乔治·布什利大于 弊,对克林顿则不太有利,因为他会拉走克林顿的一部分选民。
但是,克林顿的顾问建议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决不能为佩罗所分心,仍然要集 中火力猛烈轰击乔治·布什。
10 月 11 日,三方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举行。
辩 论前一个星期,乔治·布什放弃了到戴维营度周末的惯例,在白宫闭门不出进行演练。
他还举行了一次模拟辩论,由预算局局长达曼扮演克林 顿,前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扮演佩罗。
演练的结果是,乔治·布什避开经济问题得胜系数最大。
因此,在电视辩论的自我陈述阶段,乔治·布 什极力吹嘘他的对外政策,说:我认为美国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世界。
这一点稍后我会谈到,而就世界和平而言,变化更是惊人的,现在儿童 夜里上床时再不用担心核战争降临了。
克林顿则打出了改革的旗号,说:我在这次竞选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我代表了改革,即摆脱滴入式经 济理论,摆脱征税与花钱的经济学而进行投资和获得增长。
他在自我陈述后猛烈抨击乔治·布什说:今晚我要告诉布什先生,12 年来你们 一直按照你们的方式治理国家。
你们有机会,但你们的方法没有用。
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佩罗也讽刺乔治·布什说:我没有积累起 4 亿美 元债务的经验,我也没有在臃肿、扯皮的政府中任职的经验。
在这样的政府中什么事情都没有人负责,人人都只会指责别人。
乔治·布什也 专打克林顿,说他无法想像未来的美国军队的总司令会由一个当美国士兵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时,逃避服兵役并且参加反战运动的人来担任。
克林顿则反唇相讥说:乔治·布什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也曾经参加过反战活动。
然后他强调:老布什做得对,因为反战活动是一种爱国行动;我 反对那场战争,但我爱我的美国。
克林顿巧妙地躲开了乔治·布什泼来的污水,把当时的自己描绘成一个爱国者。
首场电视辩论结束后举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仍然高 于乔治·布什 10 至 15 个百分点。
三方第二场电视辩论于 10 月 15 日晚在弗吉尼亚州举行。
这次辩论 由美国广播公司的卡罗·辛普森主持,所要辩论的问题由 209 名尚未表态将要投谁的票的选民来提出。
乔治·布什原计划在这次辩论中抓住克林顿的人品问题不放,猛烈攻击他逃避兵役、婚外恋情、脾气暴躁等等, 以打掉选民对他的信任感,但万万没有想到在场的选民对这些问题寡然无味。
他们表示,自己早已对各方相互间的品格攻击感到厌倦了,现在 非常想听听各方关于解决经济、就业、保健、教育和犯罪等问题的看法。
乔治·布什的方寸大乱,回答这些问题时显得十分笼统,却每次都想捎 带着攻击克林顿的人品问题,但又由于无法尽情发挥而弄得有点情绪不振,竟在辩论中多次不耐烦地看手表。
而克林顿对选民提出的问题则如 鱼得水,对每个问题都能滔滔不绝地加以回答,给人以胸有成竹的印象。
他说:我曾经请许多人来审核过我的经济方案,其中有 9 位诺贝尔奖 的获得者、500 多位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还有共和党人士。
他们都说,应该采纳我的经济计划。
克林顿也不失时机地攻击乔治·布什说:我 认为不能单单以赤字来评判一位总统。
我们今天要举行的是选举,你们在四年当中可以评判我,如果认为我的表现差劲,就不要选我连任。
克林顿的潜台词是:乔治·布什在四年总统任期内表现差劲,诸位选民不要再选他连任了。
但由于克林顿这段话不是指名道姓地攻击乔治·布 什,乔治·布什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反诘克林顿。
这次电视辩论结束后,全国性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继续 遥遥领先,53%的人认为他赢得了这次辩论,认为乔治·布什获胜的人 只有25%。
乔治·布什的发迹地得克萨斯州的民意调查也表明,认为克 林顿获胜的人比认为乔治·布什获胜的人多出 28 个百分点。
三方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于 10 月 19 日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举行。
辩论 的形式同上两场有所不同,上半场由主持人提问并可以追问后续问题,下半场由三位记者提问但不可以追问后续问题。
布什指责克林顿如果当 选,为了实现他那巨大的投资计划,势必要狠狠地打击中产阶级。
克林顿用大量的数字证明狠狠打击了中产阶级的人恰恰是乔治·布什,说:尽管在过去 12 年里,中产阶级的收入减少了,但他们却是 80 年代惟 一的税负增加了的阶层。
最富有的美国人的税负最轻,但他们的收入却在增加。
乔治·布什又指责克林顿逃避服兵役这件事表明他不诚实, 而不诚实的人是没有资格担任美国军队的总司令的。
克林顿表示自己如果当选美国总统,完全有能力履行美国军队的总司令的职责,他举了前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克劳等 22 名美国将领对他的支持声明作为论据。
布什又攻击克林顿在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时,政绩平平,以此事来论证他不 具备担任美国总统的能力和资格。
没想到克林顿早已有了准备,拿出了一堆自己设计的数据,来证明自己治理下的阿肯色州很出色,甚至堪为 美国的楷模。
一鼓盛,二鼓衰,三鼓竭,乔治·布什三攻克林顿不下, 只好收兵了。
这次电视辩论后的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仍然领先乔治·布 什 17 个百分点。
10 月 8 日,美国 556 名经济学家联合发表声明,支持克林顿的经济政策。
10 月 11 日,对美国舆论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华盛顿邮 报》发表社论支持克林顿,这是它第一次表态支持象驴之争中的一方。
它的社论说:国家正处于放任自流和衰竭的地步,亟需补充能量,亟 需指出新的方向。
比尔·克林顿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惟一候选人。
布什总统早已失去了他曾经有过的对国家领导人的要求。
他的竞选运 动不是毫无目标就是暗箭伤人,已经证明他缺乏远见和见解。
美国现在的衰弱部分就是他自身的写照。
接着,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报《纽约 时报》也发表社论支持克林顿,说:布什总统一直是美国外交利益的一位朋智的管家,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现在他却由于需要有人领导这 个国家摆脱经济呆滞和精神忧虑而不知所措了。
历史和环境使得 1992年的选举成为一次关键的选举。
它可能标志着国家的一个转折点:民主 党的胜利会给华盛顿带来一个没有分裂的政府。
而且它肯定标志着全球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在恐怖平衡结束之后的第一次选举。
美国这两大 报纸的公开表态,对美国选民进一步倒向克林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
自 10 月份以来,民意测验也对乔治·布什越来越不利。
10 月 7 日,《洛杉矾时报》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为 48%,而布什 的支持率为 34%。
10 月 12 日,盖普洛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与乔治·布什的支持率以 48%对 33%而领先 15 个百分点。
10 月22 日,美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克林顿的支持率与乔治·布 什的支持率以 48%对 29%而领先 19 个百分点。
但是,乔治·布什仍然相信自己能反败为胜,因为美国上层社会支 持他连任总统。
10 月 8 日,美国商界的主要领导人表态支持乔治·布什竞选胜利。
由美国商界上层人士组成的美国企业家理事会执行委员、南 加利福尼亚州爱迪生公司董事长艾伦说:如果乔治·布什当选,今后四至八年美国在贸易、通货膨胀、政府开支、经济、就业和其他方面的情 况都会比较好;反之,如果克林顿当选,就会带来更多的管制和税收。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韦尔奇说:如果乔治·布什再当上总统,我对 贸易问题会更加放心,对降低通货膨胀率会更加放心,对资本的消费会更加放心。
美华银行总经理希晋利说:我认为乔治·布什是我们拥有的 自由贸易的最有力的拥护者,当你失去了这种有力的支持,你的生意就 会出现严重的下降。
乔治·布什对此感到欢欣鼓舞,他对记者说:我会战胜克林顿的, 因为我有从后往前赶的功夫,1988 年我也落后于杜卡基斯,但最后入主白宫的不是他而是我。
乔治·布什坐着火车在全国各地奔波,每到一处 都要大谈特谈他的治理经验、他的没有政治污点的人格,都要大肆攻击克林顿当年逃避兵役和参加学生反战运动,攻击克林顿在阿肯色州 州长职位上的记录,攻击克林顿在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的含糊态 度。
然而,10 月底经济方面的坏消息接踵而来:1992 年财政年度中的预 算赤字上升到创纪录的 2902 亿美元,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创纪录的 2694亿美元又多出 208 亿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超过了社会保险费用;政府1992 年财政年度的收入为 1.1 万亿美元,开支为 1.4 万亿美元,在该财 政年度的 12 个月中竟有 9 个月出现了赤字;政府在 1992年财政年度中 开支最大的是偿付国债利息 2923 亿美元,比 1991 年财政年度增加了 168 亿美元,其次是军费支出 2866 亿美元,比1991 年财政年度增加了 247 亿美元;预计 1993 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 3410 亿美元;美国国债每天增 加 10亿美元,比罗纳德·里根入主白宫时的国债增加速度高出 4 倍。
现在,克林顿开始向乔治·布什发动最后的攻势了。
乔治·布什多 次在竟选演说中指责克林顿不诚实,现在克林顿忽然想起乔治·布什在伊朗门问题上也无诚实可言。
他抓住当时任副总统的乔治·布什不可能 对伊朗门事件毫不知道这一点来反诘乔治·布什,将乔治·布什描绘成不愿向美国人民讲真话的人。
克林顿还不断地破坏乔治·布什力图把国 外政策与国内政策分而论之的战术,强调说:在这个新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内政策的首要重点是同样的,这就是复兴我们的经济。
这 正是本届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最明显的失败。
贫血的、负债累累的经济破坏了我们的外交活动,使我们更加难以同各国达成有利的贸易协议,并 削弱了我们资助必要的军事行动的能力。
乔治·布什在克林顿的攻击下,宣布如果他继续主掌白宫,将把美军由现在的 190 万裁减到 160 万。
克林顿立即加码说,如果他当上美国总统,将把美军裁减到 140 万,代之以数量虽少但装备高技术化的美军,从而用减下来的一部分军费来满 足美国人在冷战结束后急于分享和平红利的愿望。
离 11 月 3 日的投票日越来越近了,乔治·布什决定用税收问题这个 武器向克林顿作最后的反击。
乔治·布什猛烈抨击克林顿想给富人加税的计划,表示如果国会同意削减 1320 亿美元的经费,他将使每一个美国 人的个人所得税率减少一个百分点。
克林顿则依然坚持他的公平课税计划,称如果他当上美国总统,将把年收入超过 20 万美元的家庭的最高 税率由 31%提高到 36%,同时对中产阶级实行 600 亿美元的税收减免。
乔治·布什呼吁道:一旦克林顿入主白宫,势必放弃原来的诺言,而对 年收入在 3.66 万美元以上的人普遍增税,否则他就得不到 1500 亿美元的新税收。
克林顿反驳说:全国每年漏税款起码在 4500 亿美元,其中在 美国经营的 4.6 万家外国公司有 72%逃避公司所得税,数额至少在 450亿美元,因此他没有必要给中产阶级增税。
最后,乔治·布什和克林顿都宣布自己将会在 11 月 3 日的大选中击 败对方。
11 月 3 日乔治·布什在休斯敦等候大选的结果。
他也知道自己凶多 吉少,心里不由得怦怦直跳,但他又自信自己能够在最后时刻爆出冷门,奇迹般地反败为胜。
晚上 9 时 45 分,部分选举结果传来,克林顿获得了 44%的选票,乔 治·布什获得了 39%的选票。
乔治·布什紧张起来,但还是不断地安慰自己:再过两个小时我就会超过克林顿的。
可惜,美国选民已经决定抛 弃乔治·布什这位战争总统了。
午夜时分,最后的消息传来,克林顿已 经赢得了 270张选举人票。
乔治·布什忽然感到头晕目眩,一下子倒在 了沙发上。
他毕竟年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