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逐世界 布什传 > 第四章 四易官职

第四章 四易官职

2025-04-03 08:03:25

·不曾想进入参议院没戏·在联合国大使任上卖力地推行双重代表权策略·布什也被涮了——一对准山姆大叔踹了一脚·去坐冷板凳——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水门事件调查中的逼宫戏·骑自行车在北京胡同兜风乔治·布什认为自己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活动是有胜利把握的。

他不 但取得了林登·约翰逊的默契,而且从一个由理查德·尼克松控制的秘密竞选基金中接受了一笔赠款。

林登·约翰逊在民主党提名大会上,果 然与得克萨斯州的一些民主党元老联手反对拉尔夫·亚巴勒做候选人,使他被休斯敦的百万富翁劳埃德·本特森所取代。

劳埃德·本特森不是 现任参议员,在资历上来说不如乔治·布什。

乔治·布什更加感到稳操 胜券了。

然而,出乎乔治·布什意料之外的是,他只得到了 47%的选票,败 给了劳埃德·本特森。

这么一来,乔治·布什扁担没扎,两头打塌了,既没有进入参议院, 又失去了在众议院中发展的前途。

现在,他只能回去再当几个星期的众 议员了。

不过,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没有忘记他。

1970 年 11 月 5 日, 他获悉乔治·布什竞选失败后,立即给他发去了慰问信,其中说: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知道你和你的家庭这个时候会感到多么失望,但 我肯定你不会因为这次失败而失去勇气的。

让布什放弃众议员的职位去竞选参议员的始作俑者正是理查德·尼克松,他从第一次与乔治·布 什商讨这个问题时,就向乔治·布什打保票说:如果竟选失利,那么就在内阁中为乔治·布什你留出一个职位来。

理查德·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急于想从侵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脱身, 暗地里一直在盘算如何大幅度地调整林登·约翰逊政府的外交政策,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完全听从于自己的非职业外交官出身的美国驻联合国大 使,把前任政府留下来的驻联合国大使、民主党人查尔斯·约斯特换掉。

乔治·布什已是个不能甘于政治寂寞的人,当白宫办公厅主任征询 他的意见时,他没有做任何的推托或讨价还价就接受了。

况且,从肯尼迪政府起,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已上升到内阁阁员的级别。

虽然这个职务 只执行政策而不参与制订政策,但是却能出席白宫举行的最高级会议。

1970 年 12 月美国总统对乔治·布什的任命公布后,《华盛顿明星报》 写道:尼克松总统提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一事将引起两种意料之中的反应:各国的联合国事务专家将深感惊 讶,美国国会则会提出质疑。

为什么不这样呢?任命一位政治上的失败者,一位跛鸭议员,一位没有多少外交经验的人,似乎是尼克松政府对 联合国的蓄意贬抑。

而审查这项提名的参议员们无疑会对任命这位保守的共和党人、得克萨斯的石油百万富翁出任国家最高级别的大使提出质 问。

不过,已经习惯于从纯粹的政治需要任命驻外大使的美国参议院, 并没有对乔治·布什的能力提出严重非难,倒是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给了乔治·布什一个下马威。

当时,乔治·布什刚向联合国秘书长吴 丹递交了委任状,回到自己在联合国总部对面那蜂窝形的美国使团大楼 第 11层的办公室里,马立克关于苏美英法四大国驻联合国大使就以色列 军队立即撤离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的问题举行紧急会晤的建议就来了。

这个问题已经列入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议程, 乔治·布什的顾问告诉他不便拒绝,但可以在会晤时予以顶回。

乔治·布什果然如法炮制。

当马立克谴责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偏袒以色列时,乔 治·布什就攻击苏联对用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毫无诚意。

事后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在联合国中同苏联打交道,同他在竞选中同对手唇枪舌 剑没什么两样。

有一次,苏联驻联合国使团遭不明身份的人枪击,乔治·布什不得 不去视察现场。

见到受害者后,他依然如法炮制,训斥受害者不该以此事来指责美国。

这种训斥更激起受害者的不满,以致他难以从现场脱身 去参加比利时驻联合国大使举办的宴会。

这时,他急中生智地改变了口气,安慰受害者说:你看到那位警官了吗?他是美国最好的子弹专家, 我们指派他来处理这个案件是因为我们要尽快抓到罪犯并将其绳之以法。

其实,乔治·布什从未见过那位警官,但这番话却使他得以从这 种尴尬的场面中脱身。

后来,罪犯的确被查获了,但却被法庭无罪释放。

理查德·尼克松政府把乔治·布什派往联合国,除了同主要对手苏 联办外交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行中国与台湾的双重代表权。

50年代末美国利用赫鲁晓夫的软弱、胆怯,在亚洲冒进扩张,结果陷入侵 略越南战争的泥潭。

从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初,美国侵越军队共死了 7个将军,伤亡 40 万人,耗费 3.5 万亿美元,使国力由盛转衰。

美国 1967 年至 1971 年相继爆发了 7 次金融危机后,1971 年 8 月15 日美国政府宣 布暂停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和其他储备资产,12 月美国 在西方 10 国财政部长会议上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7.89%,这标志着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支柱的固定汇率制的解体。

美国实力的急剧衰落,加剧了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力,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 化发展。

理查德·尼克松上任后,被迫宣布放弃第二次肚界大战后形成的传统的两个半战争的理论,代之以一个半战争的理论,力图 从亚洲收缩兵力以加强在欧洲地区的部署。

为此,他迫切希望打开对中国的外交局面。

与此同时,他又企图在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的同时,保留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推行两个中国的策略,以显示 无论美国政策如何调整也不会抛弃小兄弟。

因此,乔治·布什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后,美国政府所分担的联 合国预算的比例由 25%上升到 30%,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美国对联合国各代表团施加压力的资本。

美国国务院也为乔治·布什提供了双重代表 权的理论依据,如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同属一个国家,却在联合国中占据了三个席位,中国也是个大国,为什么不也可以设立两个席位 呢?美国政府认为,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不肯接受双重代表权的安排,那么就用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换取保留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

乔治·布什也认为此策甚好。

然而,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第一次访问中华人 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期间,这一双重代表权的计划遭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断然拒绝。

因此,理查德·尼克松指示乔治·布什,在第 26 届联合国 大会召开期间,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阿尔巴尼亚等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驱逐中华民国的提案被通过,否则双重代表权将无 从谈起。

乔治·布什为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企图用把阿尔巴尼亚等国提 案列入重大问题提案的办法,使其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无法获得通过。

因为按照联合国表决规则,凡列为重大问题的提案,须有 2/3 的多 数票才能通过。

乔治·布什认为,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要获得 2/3 的多数票,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乔治·布什在游说中,发现多数第三 世界国家并不愿意跟着美国的指挥棒 转,其中有些传统亲美国家甚至拿美国派基辛格访问北京、主动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这一点来反 诘他,使他十分尴尬。

还有一些国家的大使则同他讨价还价:巴拿马大使表示到时可以投美国提案的赞成票,但须美国让巴拿马政府在巴拿马 运河控制权中拥有更大的份额;爱尔兰大使表示可能转而支持美国的提案,但要在阿·灵格的着陆权问题上得到让步;还有些国家的大使,则 公然要美国向他们行贿,比如让他们的亲属到美国名牌大学就读或在美 国获得一份好的工作。

乔治·布什在游说中,对只要不是极大地损害美国利益的讨价还价 均予以允诺,这样一统计,美国的提案似乎肯定能够通过,一时间,美国政府的确松了一大口气。

基辛格也自以为本钱颇厚,因此,二访北京, 着手安排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事宜去了。

然而,到了 1971 年 10 月 25 日投票那一天,一些许诺乔治·布什的 国家大使突然不见了踪影,据说有急事去了华盛顿;另一些许诺乔治·布什的国家大使虽然投了票,但却是弃权票。

结果,美国关于将阿尔巴尼 亚等国提案列为重大问题提案的提案,以 55 票赞成、59 票反对、15 票弃权被否决。

这时,国民党当局的驻联合国大使刘正夫知道大势已 去,提前退场,以免被驱逐出联合国时难堪。

乔治·布什连忙追上去表示安慰,其实他也知道美国的败局已无可挽回。

现在,轮到对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进行表决了。

全场一片寂静, 只有联合国讲坛上方的电子记数牌在闪动着数字。

突然,一片欢呼声平地而起,表决的结果出来了,联合国大会以 76 票赞成、35 票反对的多数 通过了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的决议。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大会会场上跳起舞来,坦桑 尼亚大使还特意穿出了一套中山装,也就是美国人常说的毛式服装。

据说,理查德·尼克松在电视机前看到这里时,再也看不下去了,竟大 发雷霆地破口骂起人来,吓得白宫工作人员不知如何是好。

联合国大会表决后不久,在北京的基辛格安排好理查德·尼克松访 华事宜,登上了赴机场回国的红旗牌小轿车。

陪同他前往机场的乔冠华外交部长,已经知道了联合国大会表决的结果,却故意问基辛格这次联 合国大会能不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基辛格摇了摇他那硕大的脑袋,胸有成竹地说这只有等到美中关系解冻后才谈得上可能。

乔 冠华哈哈大笑,说不见得吧?基辛格来中国之前,由于有乔治·布什打的保票,竟没有听出乔冠华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基辛格上了飞机,报务 员立即送上了白宫拍来的关于联合国大会表决结果的急电,他顿时懊恼万分,一路上心直往下沉,后悔自己竟算不到中国人不要美国恩准也能 胜利进军联合国。

联合国大会表决结果出来后,乔治·布什和美国代表团成员个个表 情沮丧,垂头丧气。

当时的情景他久久不能忘记,描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反西方集团(包括共产党国家)首 次击败美国。

美国的威望摇摇欲坠。

对那些听到投票结果后在大厅走廊上手舞足蹈的代表来说,台湾并非问题之所在,真正要紧的是对准山姆 大叔踢上一脚!职业外交官的标志是决不让个人感情来影响其对工作的看法。

然而,我不是一个职业外交官。

坐在美国大使的座位上,对现场 所发生的一切,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悲哀已极,简直可以说是厌恶之至。

乔治·布什不但没有在联合国中顺利实现美国政府的双重代表权 计划,反而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理查德·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前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就决定了他的驻联合国大使的政治生涯即将结束。

1972 年 11 月,理查德·尼克松连选连任获胜后,立即提出更换美 国驻联合国大使,把乔治·布什推上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冷板凳。

乔治·布什不敢违抗总统的命令,但心里对理查德·尼克松已存芥蒂, 从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后参加了逼宫派。

水门事件早在 1972 年 6 月 12 日就发生了。

尼克松的竞选连任委员 会为了侦察民主党的竞选策略,派人潜入民主党竞选总部安装窃听器,被对方抓住。

民主党的竞选机构抓住这件事做了一阵 子文章,但随着 理查德·尼克松竞选大胜后就没再穷追。

可是,这件丑闻 1973 年又被翻了出来,越闹越大,使其发生了爆炸性的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理查德·尼 克松连选连任成功后,在内阁人事安排上,严重地损害了东部财团的利 益。

美国的财团按地域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历史悠久的东部财团和新兴 的西南财团两大部分。

理查德·尼克松是从加利福尼亚州步入政坛的,与西南财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 1968 年竞选总统成功,又与东部财 团的支持难分难舍。

他第一次组阁时,识相地对两大财团推荐的人选平分秋色,因此即 使发生了水门事件这样的丑闻,民主党也拿他没有办法,眼巴巴地见他把总统的桂冠再度摘走。

但他第二次组阁后,却在人事安排上大大地照 顾了西南财团的利益,把交通部长、商业部长、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等要职都给了西南财团的大亨,据说他还想解除由东部财团的巨头纳尔 逊·洛克菲勒推荐的基辛格的职务,改由西南财团推荐的人取而代之。

东部财团大为恼火,操纵由它控制的舆论界和司法界把水门事件翻出来 予以追查,民主党欣喜若狂,自然全力给予配合。

在追查中,司法部特别检察官了解到理查德·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 室中设立过录音系统,把他与人谈的话都录了音,就向他索要所有的录音带,以审查他与水门事件的关系。

他以录音带事关国家安全为理由, 拒绝把它交给特别检察官。

后来见特别检察官考克斯追索不停,竟一怒之下将他撤了职。

美国参众两院的民主党议员立即抓住这个战机,开始 了讨论弹劾总统的程序问题。

最高法院也裁定他必须交出所有的录音磁带,交出他 1972 年 6 月 23 日命令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 的文件副本。

乔治·布什作为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曾为水门事件到全国各地 游说,但态度不甚积极。

他发牢骚说:大多数共和党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主要工作是访问各州和各地方的党务工作者,充当政治啦啦队 队长的角色,而我的工作则是充当担架员,在全国奔走,为党包扎伤口。

当白宫办公厅要他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发一封批评党内对 总统产生动摇情绪的信时,他断然拒绝说,虽然我过去签发过类似的信件以例行公事,但是现在再叫我这么做办不到了,我已不再是一块橡皮 图章。

他表示:虽然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有必要挺身而出保护总统免受不公正的批评,但必须为实施这种保护时该走多远规定一个明确的界线。

形势越是严重,就越不能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名义拼命反击。

乔治·布什以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 党议员中进行活动,名为协调立场,研究对策,实为散布总统根基已经动摇,不辞职必遭弹劾的情绪,形成了以他为纽带的共和党高层倒总统 派。

当弹劾总统的议案由众议院付诸表决后,同理查德·尼克松关系甚好的参议员吉姆·巴克利也参加了乔治·布什的逼宫活动,打算举行一 次记者招待会公开呼吁总统下台。

这时,乔冶·布什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于 8 月 5日拟定了一份催促总统快快下定引咎辞职决心的信件,其中写 道:这是我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判断:您应当立即辞职。

也许,在您孤 军抵抗的处境中,这对您来说似乎是来自您多方支持和帮助过的人的不忠行为。

但我的观点是:如果我不将自己的判断告诉您,我就不适于为 一个我永远尊敬其巨大成就、热爱其家庭的总统服务。

直到现在,您对辞职还完全没有答复,但是考虑到事情结局的影响,辞职是最后的、也 是我现在切实感妥到的、最有利于国家、最有利于党的行为。

我相信这个观点也是全国大多数共和党领袖的意见。

由于我永久地怀有对您的感 激之情,写这封信对我来说是困难的。

如果您辞去公职,历史将怀着持久的敬意记录下您的业绩。

第二天一早,乔治·布什兜里揣着这封信去参加总统举行的最后一 次内阁会议。

理查德·尼克松显然已经失眠,双目浮肿,但着装整洁,强打精神,掩盖自己的精疲力竭状态。

司法部长比尔·萨克斯拟向他汇 报有关调查水门事件的问题,但被他打断,他表示今天的内阁会议不讨论这个问题。

他缓缓打量了每一个出席这次内阁会议的成员,然后声称 自己将接受弹劾而决不会辞职。

接着,他大谈如何治理通货膨胀问题,并建议为解决美国这个最大的危险而召开一次最高经济会议。

他还围着 桌子来回踱步,让阁员们汇报各自部门所遇到的问题。

他这么一弄,倒把乔治·布什给镇住了,一时没敢把那封信掏出来。

当天晚上,理查德·尼克松终于被国会两院的共和党领袖说服了, 决定辞职。

8 月 8 日,他向全国发表了辞职讲话,决定把总统的职务移交给副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乔治·布什也终于松了口气,他可以向新总 统再谋高职了。

据乔治·布什的回忆录说,杰拉尔德·福特原想把副总统的职务交 给他,后来被纳尔逊·洛克菲勒争去了。

这种说法似乎不合情理。

其实,新总统既不想让乔治·布什再干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也不想让他留 在内阁中,而是要把他外放到英国或者法国去当大使。

乔治·布什对这种安排有些不满,立即表示:倘若总统要我选择一个海外职务的话,我 愿意去北京。

杰拉尔德·福特对乔治·布什的选择有些吃惊,但也不勉强他,因 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戴维·布鲁斯即将离任回国。

基辛格对此也感到迷惑不解,因为联络处主任并非大使,他只能起到同中国外交部进行 联络的作用。

其实,乔治·布什是想在官场失意后,到中国来图个清静。

1974 年9 月他偕芭芭拉到北京上任。

他们坐克莱斯勒牌高级轿车坐厌了,就改骑 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兜风,从而以像中国人一样骑自行车的两口子而闻名世界。

这年圣诞节时,芭芭拉放心不下在美国的子女, 回国探望,乔治·布什就把他的母亲和姨母接来北京,又是一起骑着自行车上街兜风,逛商业区。

中国有关方面对他们招待得很周到,配备了 北京第一流的厨师,使他们尽情品尝了中国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圣诞节之夜,中国厨师为他们摆了桌西方筵席,有火鸡、蔓越橘蜜饯、甜乳茶, 等等。

只是甜点心与美国的做法有点不同,奶油小山上点缀着的是中国 特产圆栗肉。

1975 年 8 月,乔治·布什的爱女多萝西将满 16 岁,他又 将她接来北京,陪她四处观光。

生日那天,让她在北京供外国人使用的教堂里,接受了三位分别属于主教派、长老会派、浸礼会派的中国牧师 的洗礼。

乔治·布什夫妇在美国付惯了小费,因此经常想送点礼物给那些为 他们服务的中国工作人员,但每次都被礼貌地谢绝了。

后来布什发现只要把礼物说成是有助于你们的工作,他们就会接受,于是经常采用 这种方法来绕过中方不许收礼的规定,并自诩这是他在中国发明的解决东西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的方法。

然而,以后发生的事情 却使他们大为吃惊,乔治·布什在回忆录中记叙了这件事情:当我们在中国的日子将要结束,准备回美国赴新职时,领班王先 生一天突然来访,手里拿着礼物——各种由我们的朋友送给中国服务人员的礼物。

‘为什么?’我问道。

王解释说:这些礼物是送给我们帮助 工作的,现在既然不再需要为您一家服务了,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继续保留这些礼物了。

这是中国人的思考方法。

乔治·布什认为自己出任过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参加过内阁会议, 不能像自己的前任戴维·布鲁斯那样,把自己仅仅视为美国派驻中国的联络官员而非全权外交使节,因此他决定凡有其他国家大使馆举行国庆 招待会,美国联络处官员可以应邀参加。

这个破例,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虽然不太高兴,但山高皇帝远,也只好顺其自然。

接着,乔治·布 什就设法同中国的高级官员接触,他认为亨利·基辛格在国际舞台上大出风头,是因为其善于进行私人外交。

他在北京供职期间,两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但一次是跟在亨利·基 辛格的后面,另一次是跟在杰拉尔德·福特总统一行的后面,都算不上是同毛泽东主席单独会晤。

本来,他也不敢抱此奢望,没想到在他陪同 亨利·基辛格去见毛泽东主席时,毛泽东主席没有忽略他,问他为什么不到中南海来做客?他连忙回答说:我对此很荣幸,但我担心您很忙。

毛泽东主席风趣地说:我不忙。

我不管国内的事,我只读国际大参考, 你可以来做客。

他回去后十分激动,待亨利·基辛格回国后,他立即召集联络处的高级官员商量,是否应邀前往毛泽东主席那里做客。

这些 官员均认为毛泽东主席这个邀请不过是外交姿态,大可不必当真。

他想了想也对,原来满腔热情被浇了个透凉。

后来他跟在杰拉尔德·福特总 统一行的后面去见毛泽东主席时,毛泽东主席又对福特总统提起此事,问道:你这位大使怎么不常来看看我?我很高兴他能经常来做客。

可是,这时福特总统已告诉乔治·布什将任命他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他的外交官使命即将结束。

1977 年 1 月 20 日,民主党重新主掌白宫后,乔治·布什也丢掉了中 央情报局局长的官。

这一年,他作为美国共和党的活动家来中国游览,却突然想起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对他的两次邀请。

他向一位中国高级官员 提起这件事,这位官员说:你本应按照你的直觉去做。

我敢担保,除非毛主席真的有意,否则他决不会邀请你的。

这时,乔治·布什感到惋惜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毛泽东这位伟人已 经与世长辞了。

杰拉尔德·福特选择乔治·布什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因为美国 总统选举年即将到来。

1972 年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命令中央情报局干扰联邦调查局对水门事件的调查的后遗症,到 1975 年仍未消失,民主 党对中央情报局的攻击也愈演愈烈。

这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科尔比是个职业间谍,人们都担心他领导下的中央情报局会像在 1974 年秘密 调查反战团体、窃听他们的电话、拆看他们的邮件、监视他们的领导成 员那样,插手1976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

杰拉尔德·福特为了改善中央情 报局的形象,决定用一个非专业人员取代比尔·科尔比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乔治·布什既是非专业人员,又在水门事件调查中对尼克松逼过 宫,因此福特才下令把他从遥远的中国召回华盛顿。

民主党已经离开白宫 8 年了,卷土重来的心情急不可耐,也就不管 中央情报局是自己未来统治的重要工具了。

11 月 20 日,由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丘奇领导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开始历数中央情报局的罪恶,首先 公布了中央情报局 60 年代在古巴和刚果煽动叛乱,阴谋暗杀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帕特里斯·卢蒙巴的报告。

12 月 4 日,该委员会披露,中央 情报局 1973 年参与了推翻智利总统萨尔维多·阿连德的政变。

12 月 15日,民主党众议员奥蒂斯·派克领导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要求白宫报 告美国秘密干涉安哥拉内战的情况, 12 月 18 日,参议院民主党议员通过表决,暂时中止了对安哥拉亲美派别的军事援助拨款。

中央情报局一 时成了众矢之的。

对布什的任命一公布,也遭到了民主党人的指责。

弗兰克·丘奇对 记者说:让一个曾经担任过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人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将会使中央情报局更好地为共和党政治服务。

《巴尔的摩太阳报》 质疑道:谁敢保证一个前全国性党派组织的主席,能使中央情报局保持 效忠于国家的独立性?接着,又传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这个新闻说:由于纳尔逊·洛克 菲勒副总统不再参加下届副总统竟选,1976 年总统竞选战正式展开后,杰拉尔德·福特的竟选伙伴将是乔治·布什。

现在杰拉尔德·福特任命乔治·布什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实为使自己的竞选伙伴熟悉这一致命工 具的构造和性能。

为了使对乔治·布什的任命能够通过参议院的投票,杰拉尔德·福 特专门写了一个保证书:布什大使和我一致认为,国家直接从外国获取情报的需要应优先于其他考虑。

并且,中央情报局的领导应有连续性。

因此,如果布什大使被参议院任命为中央情报局的局长,我将不考虑他 作为我 1976年的副总统竟选伙伴。

这样,乔治·布什到中央情报局走马上任后,实际上是无所事事。

他既不懂得中央情报局的业务,更怕由于自己的不当举动为杰拉尔德·福特的总统竟选帮倒忙。

在不到一年的任期中,他到国会出庭做征达 51 次 之多,他为准备证词所花的时间甚至比为总统提供情报所花的时间还要 多。

从在中央情报局工作开始,乔治·布什养成了用慢跑来锻炼身体的 习惯。

天气好时,他就在中央情报局附近的人行道上慢跑 3 英里;遇上刮风下雨,就在中央情报局大楼的底层走廊里慢跑。

这段时间,他的生 活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社交活动大大减少,以免陷入政治雷区,让人抓住把柄;二是在家里不再敢谈那些只能在办公室里谈论的问题, 以免被人窃听。

这对他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他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中,与芭芭拉谈论各种家庭琐事和回忆往事了。

杰拉尔德·福特竟选失败,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决心,但乔治·布什 却不甘寂寞,他决心 4 年后不但要重新担任公职,而且要爬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