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麦克阿瑟亲历记 > 第一章 战争预言家

第一章 战争预言家

2025-04-03 08:03:28

△首次菲律宾之行△麦克阿瑟:日本势必称霸远东△麦克阿瑟:德国迟早会再冒一次险△是壮士拿起武器?还是战争贩子?△罗斯福:请注意你是在和总统讲话!△你拯救了陆军△麦克阿瑟:菲律宾是控制太平洋的钥匙 1942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 件爆发前,麦克阿瑟做为菲律宾总统奎松的高级顾问,已经在远东连续生活将近 8 个年头了。

在此之前,麦克阿瑟还以不同的身份,先后四次来到远东这个被誉为千 岛之国的美丽国度菲律宾,担任军事职务。

麦克阿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远东对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吸引 力,他所到过的国度与我息息相关,这些地方使我一生的全部岁月增辉生色,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极清 楚地看到,美国的未来和生存,紧系于亚洲及其岛屿前哨基地。

正是由于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特殊经历,使他比与他同时代的美国政要 或将军,对亚洲在全球中的地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国之一的日本——当时亚洲的头号大国——也有着更深刻的了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其它著名将军有着明显 区别的是,他不仅具有指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历,担任过美军第 42师(彩虹师)师长,获战时上校军衔;而且他还有着一位指挥过美国南北战 争时期作战经历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

这位老麦克阿瑟曾是联邦军队中最年轻的上校,指挥过一个步兵团的作战。

同时,麦克阿瑟还有一位常年 飘泊海上的任美国海军军官的哥哥。

所以,麦克阿瑟的一家可谓是地地道道的军人世家,这对于本来就不太 悠久的美国历史来说,真算得上是有着赫赫战功的一家人了。

1898 年,还在小麦克阿瑟 18 岁那年,他的父亲老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准 将,担任一个步兵师的师长。

并率部参加了美国与西班牙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菲律宾战役。

西班牙投降后,美国政府任命老麦克阿瑟担任菲律宾的军事总 督。

一年后,立志仿效父辈的小麦克阿瑟,以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军 官的摇篮——西点军校。

在西点军校的 4 年学习期间,麦克阿瑟以出色的学业,给人留下了深刻 印象。

在文化学习上,他连续 3 年名列全年级第一;在军事上, 1903 年,他以西点军校 25 年中的最高成绩 98.14 分通过毕业,被授予中尉军衔。

年轻的中尉麦克阿瑟,踏上军旅生涯的第一步,就是前往当时美国人唯 一可以在世界上看到军事行动的地方——菲律宾。

1904 年,麦克阿瑟随同美国陆军第 3 工兵营,前往菲律宾的主要大岛吕 宋岛,负责协助完成对该岛的地形勘测任务。

而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刚刚因夺取和治理菲律宾有功,而升调回国。

此时的菲律宾群岛,在年轻的麦克阿瑟眼中,处处充满了新奇、神密的 景象。

热带椅妮的风光,千奇百态的植物,都给第一次为国执行军务的年轻中尉以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第一次经历实战的刺激,更是使年轻的麦克阿瑟 激动不已。

为反抗美军的占领,一个名叫埃米略·阿吉纳尔多的菲律宾人,组织了 菲律宾游击队同美国占领军作战。

一天,麦克阿瑟在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游击队员的伏击。

战斗中,一个游击队员用来复枪打中了麦克阿瑟,弹丸穿破 了他的战斗帽,然后,又钻进了丛林中一棵低小植物的树干中。

有惊无险的战斗场面,给麦克阿瑟日后留下了这样的回忆:像所有的 边民一样,我的手枪弹无虚发,我当场把这两个人击毙⋯⋯也就是在这次意外的遭遇中,麦克阿瑟由于患疟疾而抄近路,巧遇了刚 从法律学院毕业的年轻的菲律宾人,后来出任菲律宾总统的曼努埃尔·奎松。

又有谁能想到,这次麦克阿瑟和奎松的巧遇,会成为后来影响菲律宾政局,乃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巧合。

麦克阿瑟在完成赴菲律宾的任务,回到美国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旧金山治疗他在菲律宾染上的疟疾。

1905 年 10 月,没等他彻底治愈疾病,一个对他来说非常难得的重要任 命,使他能够亲身到日本体验这个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国的真实的、第一手的感觉。

这一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指派麦克阿瑟的父亲作为美国日俄战 争军事观察员而被派往日本。

麦克阿瑟奉命担当起了他父亲的随从参谋。

当麦克阿瑟急匆匆地赶到日本向他父亲报到时,日俄战争已经结束。

根 据美国方面的要求,麦克阿瑟父子开始对战后日本的军事实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殊不知,这样一来就使得麦克阿瑟的这次日本之行,成为他以后很长岁 月中,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开端。

麦克阿瑟写道,他所与之打过交道的日本军事官员,一个个都是残酷 无情,沉默寡言,冷若冰霜,性格坚强,目的不可动摇的人物。

而日本普通士兵的勇敢与无畏,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身临其境,对于什么是国土狭小,何为人口饱合,这些对于日本人 来说的基本概念,麦克阿瑟有了亲身的体验。

而对当时在日本统治者身上所表露出的强烈的对外扩张的要求,同样给他以深刻的记忆。

他在回国后写的述职报告中写道:既然已经征服了朝鲜和台湾,他们 势必要伸手去控制太平洋,称霸远东,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在随后的时间里,麦克阿瑟父子花了大半年的功夫,先后到了属于远东 地区的许多城市:新加坡、仰光、加尔各答、孟买、暹罗、印度支那(今越南)和上海等,把他们情报搜集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远东、印度和中国。

这 对于年轻的麦克阿瑟来说,不仅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开眼界长见识的机会,也为他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太平洋战场的风云埋下了最初的种 子。

当整整 40 年后,麦克阿瑟身披跋涉完两次世界大战漫长年月后的硝烟和 辉煌,作为受降国的最高代表,再度重返日本国时,这次年轻时的经历不正是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的昭示吗?如果联系到麦克阿瑟于稍后几年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可 以说在美国军界中没有一个将军能像他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与两个主要的作战对手——德国和日本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了。

战争,总是为军人筑起迅速跃升的阶梯。

在离开日本以后的日子里,麦克阿瑟先后出任过总统的军事副官;在陆 军参谋部担任参谋人员,协助扩充美国陆军,并充任过陆军部的专门负责新闻检查的官员。

虽然,他此时的军衔只是陆军少校,但如此广泛的经历,对 他日后在职业上的进步大有裨益。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麦克阿瑟的机会来了。

3 年后,麦克阿瑟越过中校军衔,直接提升为陆军上校,作为第 42 师(彩 虹师)的师参谋长,于 1917 年 10 月 29日,动身前往法国参战。

一到战场, 麦克阿瑟以其勇敢无畏的精神,立即成为美国远征军中最引入注目的军官之 一。

一年以后,他被提升为第 42师准将师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中 最年轻的准将。

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彩虹师在一战中功勋卓著: 在前线 224 天,实际与德军作战 162 天。

麦克阿瑟成为从战争中涌现出来受勋最多的军官之一。

这里,从所辑录的表彰麦克阿瑟荣获优异十字勋章的嘉奖令中,我们可 以看到,麦克阿瑟在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是通过他早期实际作战的经历积厚而来。

当 168 步兵团 D 连在法国杜菲斯突出部遭受猛烈攻击时,他觉得,他参 加战斗并不影响他的正常指挥,于是就自愿参加该连的作战。

他的沉着冷静和高度勇敢对该连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枚橡叶奖章授予麦克阿瑟将军,以奖励他下述优异的服务行动:麦克 阿瑟将军当旅长时,亲自率领其部下,巧妙地调动兵力,才能于 1918 年 10 月 14日、15 日和 16 日夺取法国的 288 号、242 号高地,以及科特·迪查第 隆高地。

他在召集打散的部队和重新组建进攻方面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巨大的勇气,从而有可能获得胜利。

在勇气就是尺度的战场上,他的勇气具有支 配性的特色。

由于麦克阿瑟在一战中的出色表现,当 1920 年,美国将战争中获得高级 军衔的职业军官降为永久性军衔时,他没有像其它美国军官,如巴顿和马歇尔从上校降为少校,艾森豪威尔则由中校被降为少校,反而被当时的美国总 统威尔逊提名为永久准将军衔,并被任命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是年轻的校长。

1930 年 11 月 21 日,华盛顿。

位于梅尔堡一号的陆军参谋长公寓,格外的热闹。

这一天,年届 50 周岁的麦克阿瑟接替任期已满的索莫拉将军,出任美国 陆军的新一任参谋长。

出于长期职业军人的素养,受过实际战争锻炼的麦克阿瑟,从一上任就 对当时军事领域里出现的新的作战样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由轰炸机、坦克和摩托车组成的装甲战争。

麦克阿瑟在任期间,先后两次到欧洲访问,使他对德国在战后的迅速崛 起,表示了严重的关注。

1931 年 9 月,麦克阿瑟去法国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以 后,麦克阿瑟出席了由当时法国三军的高级将领如马奇诺、魏甘德等人召开的防务讨论会。

会上,法军将领们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果再次爆发战争,法国应如何 对付德国人的进攻,麦克阿瑟再次向欧洲的将军们表达了自己对德国重振军备的担忧,他在会上所做的讲演中,明确地指出:德国迟早将再度冒险一 次。

一年后,麦克阿瑟再度出访欧洲。

映入他眼帘的是,随着希特勒窃取了 德国的最高统治权,德国的军备重振更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

德国已重新建立了高度职业化的国防军,其空军的发展在纳粹头目戈林的直接领导下,已 经成为了争取世界强国的一把钥匙。

而于德国毗邻的波兰仍然沉浸于建 立 10万精锐骑兵的计划中,对机械化的作战样式,熟视无睹。

两次欧洲之行的所见所闻,使麦克阿瑟对德国发展武装力量的真实目的 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回国以后,他在向陆军部长提出的报告中,对德国的潜在意图发出了警 告。

他指出:俯冲轰炸机和坦克车的破坏力,将是粉碎波兰骑兵的力量。

很明显地,机动和流动性的战术,将是未来战争的基础,甚至上帝也无法拯 救那些不能迅速活动的人。

而正是麦克阿瑟为提高美国军备大声呼吁之时,使他陷入了美国新闻界 的猛烈的抨击中。

西方人特别迷信《圣经》,因为在那里面,据说全都是创造我们人类的 上帝所留下的箴言。

但是,当这本圣典中出现不对西方人口味的时候,他们还会相信它吗?这就很难说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麦克阿瑟 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