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廷总理扬言要抽回自己的部队△马歇尔绕了地球一圈△麦克阿瑟:我绝没有当总统的意思△麦克阿瑟:你既然已经咬住了他,就不要松口!△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握手言和△向西跃进 800 公里,活捉日军 4 万人! 日军在腊包尔的基地,在一天天地被削弱,这个曾经一度是坚固的据点,现在已越来越变得软弱无力了,已经走到濒临灭绝的地步了。
战场的天平,已经明显地偏向了麦克阿瑟。
然而,就在麦克阿瑟踌躇满志的时候,身在后院的澳大利亚总理,却给他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柯廷扬言要从麦克阿瑟手中抽回澳大利亚的部 队!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柯廷总理于 10 月、 11 月先后到了美国、英国进行访问。
在他对美国 的访问期间,正逢美、英两国举行最高首脑会议,柯廷原以为他肯定会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一个重要元首,应邀出席会议。
但一直到会议已经降下了帷幕, 这位总理都没有接到任何邀请或解释。
两个大国如此骄横傲慢的态度,深深地刺伤了柯廷总理的心。
在他随后的访问期间,无论是在华盛顿,还是在伦敦,这位可怜的总理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根本没有人响应他对南太平洋战场的呼吁。
心灰意冷的柯廷总理,在这次远道的访问中,没有取得任何有实质性的成果,两手空空的回到了他的祖国。
柯廷一回到悉尼,就向麦克阿瑟发出了 一份措词严厉的信件:我最近对您作战顺利的发展以及今后的作战计划,特别是对澳大利亚 部队的使用,将加以全面的重新考虑,我国政府也已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我们对使用澳大利亚部队在我国国上之外的战斗尤感关切。
自从澳大利亚部队接受您的指挥后,您与我国政府之间从来就没有任何 书面的根据。
现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形势业已改观,澳大利亚部队拟有撤回的必要。
当然,我的请求只是出于我自己与澳大利亚政府所必须履行的对 澳大利亚人民的责任感。
当麦克阿瑟读完这封信后,他感到极大的震惊。
眼下,正是整个新几内 亚战役处于转折的关键时刻,需要大量的部队来完成日益繁重的作战任务。
更何况他的地面部队主力,几乎全是由澳大利亚部队组成的。
这些部队作战 骁勇经验丰富。
如果柯廷当真抽走了他们,就等于砍掉了麦克阿瑟的一只胳 膊。
想到这里,麦克阿瑟一面给柯廷总理发去回电,约请他在布里斯班进行 会谈;一面打电后给肯尼,命令他马上准备飞机,他立即启程飞回澳洲大陆,亲自和柯廷总理举行会谈。
尽管柯廷总理对美国抱有一肚子的意见,但对这位风风火火从前线赶来 的美国将军还是抱有极大的好感,毕竟是他率领着部队把日本人从自己的家 门口赶了出去。
在布里斯班的会谈中,麦克阿瑟详细地向柯廷总理汇报了目前前线的局势,极力陈词澳大利亚在马上就要举行的大反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 基地,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恳请总理打消一切顾虑,继续与美国合作,以取得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胜利。
也许柯廷总理的真实用意,并不是要从麦克阿瑟手中调回部队,只不过 是一气之下的所为罢了。
离澳大利亚十万八千里的非洲,他都还派出自己的部队不远万里去同德国人较量,更何况日本这只家门口的狼,怎么能放着不 打呢?柯廷总理的真实意图,恐怕与当年的菲律宾总统奎松有相同之处。
这就是通过麦克阿瑟,让美国的决策人物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
麦克呵瑟与柯廷总理会谈的第二天,就急急忙忙地赶回了他在莫尔兹比 港的前进指挥部。
当天,柯廷总理通过无线电台,向全澳大利亚发表了演说,称这次会谈,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同麦克阿瑟将军已在广泛的领域里, 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澳大利亚大陆将成为盟军发动对日军致命打击的有力基 地。
大敌当前,一场误会就这样迅速地被紧张的战事所淹没了。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麦克阿瑟刚刚从布里斯班回到莫尔兹比,就接到了萨瑟兰从开罗打来的电话。
麦克阿瑟一听萨瑟兰沮丧的声音,就知道没有什么好消息。
果然,还未等麦克阿瑟开口,话筒里就传来萨瑟兰的报告:麦帅,菲律宾又被他们从 1944 年的清单上划去了! 萨瑟兰当时正作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代表参加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是为落实德黑兰三巨头会议提出的战略方针而召开的工作会议。
根据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为太平洋战场提出的战略方针,参谋长联席会 议决定,重点依靠海军从太平洋中部向日本推进,而麦克阿瑟则只作为一个不太重要的方向,用适当的速度配合中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所以,为麦克阿 瑟规定的 1944 年的具体作战目标,还让他在新几内亚岛上缓慢的推进。
唱惯了主角的麦克阿瑟这回暴跳如雷了。
深知麦克阿瑟脾气的马歇尔,知道这样的计划肯定会激怒麦克阿瑟,为了安抚这位好斗的老兵,马歇尔决定亲自到西南太平洋战区视察一次。
一来 可以安慰一下麦克阿瑟,二是还可以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战场情况,有益于他坐阵中帐,更好地运筹惟幄。
于是,马歇尔等三巨头会议结束后,就及时地向罗斯福总统进行报告, 他要乘飞机从地球的另一端回国,中间到麦克阿瑟那里做短暂的逗留。
当罗斯福批准了他的请求后,马歇尔的座机很快就拔地而起,开始了这次非同寻 常的航程。
从德黑兰到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飞回美国本上,几乎要绕地球一圈, 航程漫长而又艰辛。
但为了顾全大局,身为参谋总长的马歇尔,不得不知难 而进了。
性格倔强的麦克阿瑟一听说马歇尔要来,起初还真不想买他的账。
他把 肯尼找来,要肯尼替他去应付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麦克阿瑟对肯尼说,你就告诉马歇尔,我到前面指挥第 6 集团军去了,没有时间来听他瞎扯。
但是,司令部里的人都反对麦克阿瑟的想法,他们向麦克阿瑟建议,应 该利用马歇尔的这次来访,让他多了解一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情况,麦克阿瑟应该当面向马歇尔解释他的太平洋战略。
在助手们的强烈要求下,麦克阿瑟做了妥协。
但他仍然坚持由肯尼代替他去机场迎接马歇尔,并全程陪同马歇尔在新几内亚的视察,在马歇尔离开 之时,他再与马歇尔进行会谈。
12 月 13 日,马歇尔的专机在莫尔兹比港降落。
当马歇尔走下飞机时, 迎接的人群中果然没有麦克阿瑟的身影,一丝不快在这位参谋总长的心里掠过。
但马歇尔很快就恢复了镇静,向迎上前来的肯尼将军伸出了热情的手。
大将军自有大将军的风度。
在接下来的视察中,马歇尔仍然对麦克阿瑟的失礼保持沉默的态度。
此刻,麦克阿瑟为尽量避免同马歇尔见面,同时也为了有一个回避的理由,已跑到第 6 集团军设在古德伊纳夫岛上的指挥所去了。
在这里麦克阿瑟 通过电话,同肯尼保持密切的联系。
当他接到肯尼有关马歇尔来到后的一些情况报告后,麦克阿瑟认为他同马歇尔的会见时机已经到来。
12 月 15 日,马歇尔在肯尼的陪同下,来到了古德伊纳夫岛。
在接下来 的会谈中,麦克阿瑟惊奇地发现,马歇尔并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样不理解他的太平洋计划。
于是,会谈很快就洋溢出一种非常坦率的气氛。
麦克阿瑟在这位陆军参谋长的面前,尽情地倾诉了他对海军所抱有的成 见,并向马歇尔保证,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对海军、空军的支持。
他说我认为在争取胜利的时候,允许各兵种间的相互倾轧,或达到某些私人的野心, 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麦克阿瑟还一直向马歇尔抱怨,对太平洋战区重视不够,人员和给养严重不足。
在长时间的会谈中,马歇尔一直静静地听着麦克阿瑟喋喋不休地发着牢 骚。
末了,马歇尔很巧妙地将这一切都推到了海军厄内斯特·金上将的身上,告诉身边的这位总司令,是金一直顽固地坚持要把太平洋战争变成显示海军 力量的战争。
马歇尔让麦克阿瑟放心,参谋长会议还没有就从哪条路线进攻东京作出最后的决定。
可是,曾以身为参谋长的麦克阿瑟,深深理解根据功过与常识来决定专 业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实在是一条难办的事。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麦克阿瑟与马歇尔在整个战争中的唯一一次见面,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马歇尔一回到华盛顿不几天,罗斯福就在圣诞夜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陆 军参谋长这次南太平洋之行和与麦克阿瑟的会谈,将使日本佬在不久的将来听到大量的坏消息。
由此之后,华盛顿对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提供的援 助也较以前更为慷慨。
就在罗斯福总统发表圣诞节讲话的时候,美国国内突然刮起了一阵提名 麦克阿瑟为共和党下一届总统竞选人的旋风。
顿时,麦克阿瑟的名字,在美国国内的大小报刊上,再次被炒得沸沸扬扬。
1944 年,是美国法律规定的选举年。
对于民主党来说,尽管罗斯福身患 重病,但仍被全党推荐为该党的总统竞选人。
而一贯以保守党面目出现的共和党则不然,对由谁来代表本党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人,争得不亦乐乎。
此时,由一些议员提出,麦克阿瑟的名字像一匹黑马闯入了共和党 的竞选名单。
由于几年来,麦克阿瑟的名字在美国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使他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所以,这股势力在一段时间里,极力将麦克阿 瑟做为击败罗斯福的主要对手。
麦克阿瑟作为美国久负盛名的将军,心里十分清楚,美国宪法早就有明 文规定,禁止现役军人作任何公职的竞选人。
即使他心里有这个心愿,也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当他一听到国内传来这些言论后,就向新闻界但言相告, 他将不采取任何行动,将自己的名字和总统提名联在一起。
他说:我不搞这些玩意,我亦不会接受提名。
但是,美国国内的新闻界确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纷纷撰文抨击共和党 的做法。
一些文章指名道姓地指出,麦克阿瑟作为正在前线指挥打仗的高级指挥官,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有损美国对战争的努力。
关于这件事的传闻,柯廷总理曾经当面向麦克阿瑟讲述了一件他亲身经 历的事情,在他访问美国即将返回澳大利亚时,正式去向罗斯福总统辞行。
当他在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告辞时,柯廷认真地对罗斯福说,他认为麦克阿瑟 没有和罗斯福总统竞选总统的意思,麦克阿瑟本人曾不下十次向我表明过这种态度。
罗斯福听到这里,立即转过他的轮椅,朝着门口大声地将他的 新闻秘书喊了进来,高兴地向他重复了柯廷对他作出的保证。
讲到这里,柯廷总理风趣地对麦克阿瑟说:我相信,罗斯福总统每晚 上床以前,一定要搜查床下面,看您是否真的不在那儿,他才会放心的。
看来,共和党将推荐麦克阿瑟作为总统竞选人一事,不仅在一般民众中 广泛传播,连总统也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麦克阿瑟不得不再次向新闻界发表一个正式公告,来表明自己的明确态度。
报纸上的一些文章,以强烈的措词刊登了广为流传的公众舆论,引起 了我的注意。
它们说在前线服役的一位高级将领将考虑参加总统竞选的提名,势必有损于我们的战斗力。
我曾经多次宣布我并不是这个职位的候选人, 然而,为了表明我毫不含糊的立场,我请求不要作出任何使我的名字与提名联系在一起的事,我不羡慕它,也绝不会接受它。
自然,用不了多久,这件事随着共和党人的选举揭晓后,也就很快地平 息了。
但正如当时的一家美国报纸指出的那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如此众多的将军,而唯有麦克阿瑟被提名为总统竞选人,这不能不说明麦克 阿瑟在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随着 1944 年的到来,麦克阿瑟决定将进攻的矛头,对准菲律宾方向来一 个急转弯:由原来的向北运动转为向西进军。
这样一条通往菲律宾的路线,就再明确不过标示在各级司令部的作战地 图上:由新几内亚的东南部沿海岸一直西进,以跃进的方式纵贯新几内亚,夺取新几内亚西北部的鸟头半岛后,菲律宾就横卧在眼前了。
现在,每一分钟对麦克阿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实施向西进攻之 前,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向西跃进的主要任务,是要靠两栖部队来担任,这就需要夺取更多的港 口和基地;向西跃进的路线右翼,是开阔的海岸线,必须建立起可靠的屏障; 为防止日军向新几内亚进一步增派援兵,还需要在俾斯麦群岛和苏门答腊方向组织适当的防御; 一系列的进攻战,势必要增大伤亡,但是,医务人员和药品都非常缺乏⋯⋯ 麦克阿瑟决定以加快进攻速度,来推动向西跃进的准备工作。
在初期拟定的计划中,预定 4 月 1 日由西南太平洋部队进行一次两栖登 陆,协同尼米兹的海军部队夺取俾斯麦群岛的卡维恩。
可是到了 2 月,各种迹象表明,日军的抵抗已越来越弱,出现了一阵混乱的局面。
2 月 23 日晚上,肯尼将军在送来的一份白天由侦察飞机拍回的照片中发 现,格罗内格罗斯岛上的机场荒草丛行,而且日军兵营里的晒衣绳上,没有一件衣物,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麦克阿瑟决定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提早发起进攻,以突然袭击的 方式,夺取该岛,但为了不使尼米兹产生更多的意见,麦克阿瑟谨慎地对这次提前发动的进攻,称为大规模的武装侦察。
并且,麦克阿瑟还打定注意,他要亲自去实施这次侦察。
24 日,停泊在布里斯班的轻巡洋舰不死鸟号,接到了紧急出动的命 令。
顿时,起航时所发出的汽笛声响彻码头。
72 小时后,麦克阿瑟在米恩湾登上了这艘由布里斯班开来的巡洋舰,随即一面表示旗舰的旗帜,徐徐地 在不死鸟号巡洋舰的桅竿上高高升起。
29 日早晨,由蔡斯将军率领的第 5 骑兵侦察队,在金凯德海军上将的护 航舰队的支援下,开始发起进攻。
登陆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两个小时后,蔡斯将军就占领了主要目标莫莫特凯机场,突然袭击果然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此时,一直在附近海面指挥作战的麦克阿瑟,突然对他身边的参谋提出, 他要亲自上岛。
当时,大雨滂沦,海面风急浪高。
刚夺下的滩头上,到处还响着日军发出的阻击枪声。
但麦克阿瑟全然不顾随同人员的劝阻,执意前往。
下午 4 点,蔡斯将军从第一线赶回海滩阵地,迎接他的司令官。
麦克阿 瑟从指挥舰改乘登陆艇靠上了滩头,蔡斯非常担心他的安全。
他紧贴着麦克阿瑟,指着附近的一片丛林说:几分钟前我们还在那里打死了一个日军阻 击手。
麦克阿瑟镇静地回答道:很好,这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
他一边说,一边大步地向前走去,并不停地对蔡斯指点着附近的地形,确定防守的阵地。
麦克阿瑟一直来到最前沿的机场防线,在那里,他亲自为 一名军官颁发了奖章,并告诉这位指挥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退敌人的反扑,坚决守住阵地。
他说:你已经咬住他了,就绝不要松口!浑身湿透、寒冷,上下都是污泥的麦克阿瑟回到指挥舰后,顾 不得休息, 就立刻通过无线电命令在芬什哈芬的后续部队,加快运动速度,迅速增援格 罗内格罗斯岛。
蔡斯果然没有让麦克阿瑟失望,他指挥的部队虽然数量极其有限,但还 是顶注了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在援军到来以前守住了阵地。
这样,麦克阿瑟就紧紧地卡住了日军的脖于,将其部署在俾斯麦、新不 列颠和所罗门的 8 万多人彻底地孤立了起来,日本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命运已经屈指可数了。
向西跃进初战告捷。
麦克阿瑟如此神速地进攻,不仅出乎日军的预料,也使华盛顿感到惊喜。
3 月 12 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新一轮作战指示,第一次痛痛快快地 批准了由萨瑟兰带去的麦克阿瑟制定的进攻计划,并明确向海军下达了在 10月份,全力支援麦克阿瑟向菲律宾棉兰老岛进攻的任务。
麦克阿瑟当然十分高兴,这回华盛顿没有再对他的计划砍头切腿,说明 了华盛顿开始转变原来对他的一些偏见。
在那段异常忙碌的日子里,麦克阿瑟几乎每天都要乘坐他的巴丹号 专机,不知疲倦地在日益加大的战场来回奔波。
上午也许你可以在第 6 集团军克鲁格的指挥所里看见他的身影;但一到下午,他也许就出现在另一支部队的司令部里,与艾奇伯格倾心交谈。
3 月底,他建立起两支新的进攻部队,分别任命克鲁格、艾奇伯格负责 指挥后,飞回了布里斯班的大本营。
在这里,他将同尼米兹将军进行会晤,共同研究航空母舰支援登陆作战的有关事宜。
随着离菲律宾的距离愈来愈近,麦克阿瑟深知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配合 其作战,他是无法渡过横跨在新几内亚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峡。
因此,他需要同尼米兹进行一次很好的计划,而尼米兹则因为有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明确 指示,配合麦克阿瑟作战,所以也只好亲自前来征询麦克阿瑟的意见。
总之,不管两人以前有多少矛盾,但在尽早消灭太平洋日军的基本出发 点都是一致的。
因此,虽然晚了一些,但这毕竟实现了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来,太平洋战区两位司令官的第一次接触。
尽管尼米兹在飞机上有了一些准备,但当他走下飞机,见到麦克阿瑟站 在欢迎的队伍前面时,还是感到格外的惊奇。
因为,早些时候他的部下曾向他讲诉了麦克阿瑟冷淡马歇尔的事情。
然而,让这位海军司令官吃惊的事还 在后头呢。
当天晚上,麦克阿瑟在布里斯班举行盛大宴会,专门为尼米兹接风洗尘。
麦克阿瑟本人不仅亲自主持宴会,而且还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 词。
很快,尼米兹就被麦克阿瑟这一连串的精心安排所打动。
在接着举行的 会晤中,尼米兹向麦克阿瑟做了慷慨的保证:在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中,他将 提供一个由 12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大型海上编队,支援麦克阿瑟作战;并向麦 克阿瑟的海军部队增拨 8 艘小型航空母舰,归金凯德指挥,为麦克阿瑟提供 近距离的空中支援。
礼多人不怪。
就像尼米兹对麦克阿瑟的热情接待感到意外一样,当麦克阿瑟手里拿着尼米兹开给他的这份庞大清单时,他也感到了喜出望外。
太平洋战区两位最 高司令官皆大欢喜,这预示着将加快向西跃进的步伐。
此时猛虎添翼的麦克阿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迅速膨涨的雄心壮志了! 就在麦克阿瑟回到布里斯班,同尼米兹进行会谈时,肯尼将军在新几内亚向日军占领的据点发起了大规模的空中袭击。
在 3 月 30 日、31 日和 4 月 3 日三天里,肯尼每天都出动由 75 架 P—38 战斗机、 65 架 B—47 重型轰炸机和 171架中型、轻型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 群对荷兰底亚,这个日军在新几内亚中部的重要战略要塞,进行了毁灭性的 空中打击中,摧毁了日军部署在那里的大约300—400 架的飞机。
肯尼的每一次胜利,都会给麦克阿瑟带来极大地鼓舞。
这一回,当麦克 阿瑟一回到他在新几内亚的前方指挥部,他就向他的部下们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向西跃进 800 公里,活捉日军 4 万人!4 月 18 日,巴丹号专机从莫尔兹比港飞抵芬什哈芬机场。
麦克阿瑟 率领着他的司令部和一批记者,将由这里登上纳什维尔号巡洋舰,同已经聚集在海面上的特混编队一齐向西行驶。
这是麦克阿瑟第一次率领如此庞大的海上编队,心情无比激动。
他从旗 舰上放眼望去,只见整个编队像一群巨大的树干枝桠一样,无数的枝梢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天际。
在蚁状的舰艇中,有两面指挥旗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斯旺森号驱逐舰上飘扬着克鲁格将军的指挥旗;威克斯号雷达哨舰上艾奇伯格将军的指挥旗也在迎风招展。
4 月 22 日,荷兰底亚海面万炮齐鸣。
一队队战舰、登陆艇冲破晨雾驶向 海滩,向荷兰底亚的进攻开始了。
守岛日军由于早已遭到了肯尼空军的致命打击,所以,面对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的蜂涌而至的美军,只能闻风而逃,抱 头鼠窜。
第一梯队未遇到什么抵抗,就安全登上了海滩。
当他们来到日军阵地跟 前时,日军炉灶上的大铁锅里还煮着来不及吃的大米粥。
显然,日军一听到海面上的炮声,就丢下了饭碗,夺路而逃。
当天,麦克阿瑟在克鲁格、艾奇伯格和一大堆记者的前呼后拥之中,两 次换乘登陆艇上岸巡视。
第二天,纳什维尔号又将他送到了荷兰底亚的另一侧艾佩塔。
在那里,麦克阿瑟乘一辆吉普车,在天气闷热的岛上转了大 半天。
显然,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进攻所取得的胜利更能让麦克阿瑟高兴的了。
麦克阿瑟回到他的旗舰后,十分破例地为劳苦功高的爱将们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庆祝会。
当克鲁格、艾奇伯格等接到通知后,满以为麦克阿瑟会拿出什么陈年香槟来招待他们。
但当他们来到纳什维尔号时,麦克阿瑟把他们带到一个 设有巨大冰柜的餐室。
在那里,麦克阿瑟为他们每人拿出的竟是巧克力苏打 冰淇淋!在赤道上吃冰淇淋,多么惬意的快事。
麦克阿瑟见到艾奇伯格三下五去二地就咽完了一份,不禁为他的别出心裁而自豪,他笑着走到艾奇伯格身边,把自己还未动过的一份冰淇淋,递到 了他的手中。
麦克阿瑟作风依旧,很快地就向新闻界发表了战地公报,称这次行动 已对分布在新几内亚的日本第 18 军,布下了天罗地网。
进攻、进攻、再进攻,一直是麦克阿瑟的作战信条。
现在,他决定以更 快的速度,保持他已经被证明为是成功的蛙跳战术。
5 月 17 日,麦克阿瑟命第 163 团组成的旋风部队,在荷兰底亚以西125 英里处登陆,揭开了夺取威瓦克岛的序幕。
10 天以后,麦克阿瑟的进攻矛头,就跃进到了离荷兰底亚 350 英里的比 亚克岛。
美军第 41 师在轻易夺下滩头阵地后,遭到了日军的疯狂反扑,麦克阿瑟迅速将艾奇伯格调往该地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后,终于打垮了敌 人。
麦克阿瑟以其惊人的速度,指挥着他的部队像一把剪刀一样,不停地向 日军收缩着锐利的锋刃。
7 月 2 日,麦克阿瑟刀锋终于挥向了新几内亚的最西端的鸟头半岛,一 举夺取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
30 日,即将组建的第 8 集团军,前出到与菲律宾仅一水相隔的桑萨波。
至此,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麦克阿瑟率领着他的部队,克服了千难 万险,以极大的勇敢和毅力,一层一层地剥下了日军在新几内亚的防线,前 进了 1800英里,终于打到了菲律宾的大门口。
现在,菲律宾已经在向麦克阿瑟招手了。
麦克阿瑟心里明白,更艰巨的 任务还在前面等待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