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年中,中国积累了大量历史文献,以致文献学早已成为一门专业。
研究中国史的中外史学家经常提供书目,竭力防止初学者陷入浩瀚的历史文献之中。
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捷径是为显然很有才能但尚不得其门而入的初学者所写的各种附于概论性文章后面的书目。
目前,最通用的是徐中约的《近代中国的兴起》和克莱德及比尔斯的《远东:西方影响及东方反应的历史,1830—1973 年》两书中所列的阅读文献。
有一部概论性的著作甚至用 50 页的篇幅评述了有关中国(主要是近代的)六百五十部书,见费正清的《中美关系史》。
我们这一介绍性的篇章使用了贺凯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导论》这一最新的背景研究著作,书中附有经过选择的书目。
所有这些西方的著作都来源于什么样的中国历史记载呢?对中国感兴趣的英语读者(直到其中有更多的人能读中文、日文书以前)事实上是不会关心成本大套地刊行的、在汉学图书馆中使用的原始资料、图书目录、参考书和工具书的;这类著作之庞大和种类之繁多明显地证明了汉学的存在与发展。
然而,非汉学家确实可以通过阅读象威尔金森的《中华帝国史研究指南》这样的汉学工具书而引起兴趣和受到启发,此书详细提供了 1911 年以前在中国、日本和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原始资料和学术著作的主要类目。
继此宏著之后的是内森的《1840—1972 年的现代中 国:资料和工具书介绍》,此书著录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直到七十年代的有价值出版物的大量重要情报。
这些最新的图书指南也提到了它们依据的一些更早期的著作。
本文当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一本概论性著作(费正清等编的《东亚的传统和变化》),但是,象所有评述一样,它也得益于许多其他作者,其中有些人的著作被引用于脚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