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6-晚清史上 > 第七章 1800—1862 年的中俄关系

第七章 1800—1862 年的中俄关系

2025-04-03 08:03:34

已出版的有关十九世纪中俄关系的书籍,着重研究的是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谈判。

对于中俄贸易,特别是新疆的中俄贸易。

以及对固勒扎条约背景的研究则很不够,苏联著作主要是试图开脱它侵占清朝领土的罪责。

中国著作则针锋相对地予以谴责。

甚至对这个题目,持任何一方观点的人都没有发表过分析深刻的论著。

我们期待着全面了解俄国政府内部关于黑龙江问题的意见和穆拉维约夫按照官方训令行事的程度。

我们还希望了解北京怎么会容忍事态发展到让俄国侵吞领土的地步,清政府对满洲东北部的了解或关注的程度有多大,以及丧失领土在中国产生了什么反应。

(政府对此是如何解释的?谁关心过此事?)对英语读者来说,克拉布的《中国和俄国的大赌博》一书是研究整个中俄关系的最好著作。

对 1858—1860 年间的谈判论述最充分的是奎斯特德的《1857—1860 年俄国在东亚的扩张》。

徐中约的《中国进入国际家庭》一书也很有价值。

更早一些时候论述俄国合并黑龙江的优秀著作是拉文斯坦的《俄国人在黑龙江》。

论述十九世纪的中俄关系而以十八世纪为背景的有法乌斯 特的《1727—1805 年俄国对华贸易及其背景》。

苏联的最重要著作是斯拉德科夫斯基的《1917 年以前俄国各族人民同中国的商业经济关系史》和纳罗契尼茨基的《1860—1895 年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的殖民政策》。

巴尔苏科夫的《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一书仍旧是研究俄国在黑龙江活动的必要资料。

对于研究总的俄国对外政策来说,《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对外政策》是一大贡献。

《俄国东方学史概论》丛书,提供了关于俄国汉学、蒙古学及有关学科的发展的有见识的资料。

中国关于 1800—1862 年中俄关系的学术成绩粲然可观,但是大半都着重谈领土丧失问题,而且对俄国扩张行为的评论过分简单。

对俄国行为的大部分论述无非反映了他们的认识,即俄国人需要一个不冻港口,以及他们在中近东受到了挫折;例如,陈登元的《中俄关系述略》和曾志陵的《中东路交涉史》即是如此。

陈复光的《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一书对中俄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它还使用了俄文材料。

最好的一本书是赵中孚的出色的研究著作《清季中俄东三省界务交涉》。

关于包括蒙古和新疆边界在内的整个中俄领土问题,研究最全面的是程发轫的《中俄国界图考》(1970 年增订版)。

此书由于为清帝国提出过分要求,对清朝的藩属的涵义作了误解,从而损害了它自己的论据。

此书和第二十页相对的那张地图颇引人瞩目,它把浩罕、布哈拉、阿富汗、尼泊尔、不丹和缅甸都划入清朝版图。

虽然如此,但此书资料丰富,如果审慎地使用,还是有所帮助的。

在《中俄交界详图》一书中可以看到极其出色但尚欠细致的地图。

上述赵中孚、克拉布、奎斯特德、斯拉德科夫斯基等人的著作以及徐中约的《伊犁危机》中,都附有不同文字的参考书目, 包括一些日文著作。

主要的原始文献汇集有《清代筹办夷务始末》、《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和《四国新档》(第三卷)。

第八章 清朝的亚洲腹地(已见上文,兹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