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7-晚清史下 >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

2025-04-03 08:03:42

对于希望更深入地考察革命运动或者希望更广泛地了解整个革命的非专家来说,可以先看两本书,它们从历史角度来看待这次革命,并且揭示了革命最初几年的情况:一本是希夫林的《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起源》,它记述了 1905 年以前的孙中山的生活和革命活动;一本是刘易斯的《辛亥革命的前奏:湖南的思想和制度的变化》。

詹森的《日本人和孙中山》和 K.S.刘的《宋教仁和辛亥革命》二书完成了对孙中山的生平和这次革命运动湖南部分的概述。

关于广东和湖南湖北地区的革命活动,细节可见罗兹的《中国的共和革命在广东》和周锡瑞的《湖南湖北的辛亥革命》。

兰金的《1902—1911 年上海和浙江的激进知识分子》一书研究的是革命运动具有鲜明特征的另一个地区,并且还弥补了社会政治史和思想史之间的缺口。

后一题目还在伯纳尔的《1907 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和 M.加斯特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中有所论述。

另一些有用的书包括薛君度的《黄兴和中国革命》,此书对黄兴的重要性强调得太过分了,但书中有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李大陵的《辛亥革命的基础:同盟会历史记录》一书既过时,又谬误百出,不过它是唯一对同盟会作全面论述的著作,同时它也便于用来概括以前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吴玉章的《辛亥革命》无论从作为个人对革命运动的回忆录来看,还是从介绍马克思主义对这场革命的解释来看,都是有价值的。

对于其他解释和目前的争论可看芮玛丽编的《革命中的中国:第一阶段,1900—1913 年》一书,特别应该看看该书编者的导言(第 1—63 页);以及《辛亥革命讨论集》。

(载《近代中国》第 2 卷第 2 期〔1976 年 4 月〕第 139—226页)。

对专家来说,应先阅读谢文孙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中国史学:评论与书目选》,该书提供了主要和次要资料的目录、关于个别资料的有用的评论和一篇论述研究这次革命的整个史学方面的颇有见地的文章。

学者们可能会对目前已出版的大量文献集和回忆录给予特别的注意(见谢文孙一书的第 50—54 和 65—68 页)。

关于中文资料的另一部重要指南书是余秉权、李又宁和张玉法合编的《清季革命运动期刊叙目选辑》。

它包括 1900—1911 年间出版的十六种期刊的目录和创刊词,还有一篇简要的英文介绍。

关于资料和分歧问题的有价值的讨论,可看贝尔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家看辛亥革命》(载《历史评论》第 468 期〔1963 年 10—12 月〕第 403—436 页)。

关于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史专家中间出现的争论问题,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编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论文集》,这个集子出版过迟,以至贝尔热教授无法在其文章中加以探讨。

一本新的和经过认真推敲的指南书是冯兆基的《1949 年后中国的辛亥革命历史学》(载《近代中国》第 4 卷第 2 期〔1978年 4 月〕第 181—214 页)。

中国学者所写论文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应注意它的第 2 卷(1971 年 6 月),即《中华民国建国六十年纪念》特刊。

该研究所的专著已收录在谢文孙的书目中,但书目还需要补充的有亓冰峰的《清末革命与君宪的论争》、张玉法的《清季的立宪团体》和《清季的革命团体》,以及黄福庆的《清末留日学生》。

关于大量的日文材料,请参阅书目介绍和第六章的脚注,以及这一章伯纳尔和罗兹所引的专著书目。

最后,有几部题目与本章有关的研究著作有助于理解辛亥革命。

其中包括陈志让的《袁世凯,1859—1916 年》(第 2 版)、弗里德曼的《中国革命党》、戴福士的《锡良和中国的民族革命》、于之乔的《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1912—1924 年的国民党》、唐?普赖斯的《俄国与中国革命的根源:1896—1911 年》、欧内斯特?杨的《袁世凯总统任职与中华民国初年之自由与独裁问题》;还有周锡瑞已引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