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景山的晚风 > 第一章崩溃的前奏加 征

第一章崩溃的前奏加 征

2025-04-03 08:03:53

辽东的局势稍稍缓和后,万历帝又故态重现。

他依然不上朝。

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首辅方从哲恳请万历帝能出御文华殿,召见群臣,面商辽东战守方略,皇帝不予理会。

吏部尚书赵焕甚至率朝廷百官跪在文华门,请求皇帝能视朝议政。

方从哲则在仁德门跪着,等候消息。

他们跪了整整一天,直到天黑前,万历帝才命一太监叫他们回去,上朝的事则免谈。

赵焕等失望至极,曾上疏责问万历帝:如果有朝一日蓟门遭蹂躏,铁骑踏京郊,陛下您是否还能在深宫内高枕无忧,称病却之呢?万历帝不仅不视朝,不批不发群臣奏章,而且他依然不肯出钱充辽东军费。

辽东饷绝,户部又无银,朝臣多次恳请万历帝能先从内库借支应急,万历帝却毫不松口。

户部尚书李汝华无奈之中,下令扣留当时广东进解的一笔金花银(例应入皇室内库),充辽饷之用。

万历帝得知后,大为震怒,罚李汝华俸禄一月,并要求他立即补足交入内库,李汝华只得照办。

为了筹集辽饷,朝廷只有加征。

万历四十六年(1618)已加征过天下田赋。

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二月,朝廷又在前一次加征的基础上,再次加征。

至次年三月,又因辽饷不支,第三次加征。

三年之内,加征三次,大大增加了天下的赋税负担。

这对本已不景气的农村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万历四十八年(1620)五月,万历皇帝终于驾崩了,最终躺进了30余年前就造好的定陵。

据说他在临死前,很是后悔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并要新帝为他盖愆补过。

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朝廷大臣的杰作。

他们借死人之口,用遗诏的名义,来对万历弊政作一些补救。

他们在万历帝驾崩后的短短三天内,两次动用内库银二百万两急充边饷,并说这是万历帝临终前的交待。

事实上,一毛不拔的万历帝是不太可能这样大方的,不过到这种时候,也由不得他了。

万历帝就这样走了,留给自己儿子和朝廷的却是这副烂摊子。

后人至今也弄不懂他为什么要如此。

不少人试图给他的行为提供一个合理解释,但至今尚没有一种解释能完全令人满意。

三百余年以后,万历帝和他皇后的合葬墓定陵被掘开,几近剖棺曝尸。

他是明代皇帝中获此厄运的第一人,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人。

在他生前,他事事为自己计较得失,孜孜求利,没想到三百余年后竟是这番情形。

这是巧合,还是老天的报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