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景山的晚风 > 第五章 步入深渊的内乱陈奇瑜之败(1)

第五章 步入深渊的内乱陈奇瑜之败(1)

2025-04-03 08:03:53

突破黄河天险而杀入河南的农民军,终于逸出了朝廷军队的重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当时河南的情形是一团糟,正好给农民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空间。

河南的灾荒持续了不少时间,百姓的日子也已过不下去。

人心思乱,灾民遍地,这为农民军提供了众多兵源。

另外,河南当局当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黄河以北的豫北4府上,对黄河以南地区的防御根本就没有作周密准备,兵力严重不足。

因此,当农民军突破黄河时,河南负责黄河防守的中军官袁大权根本就没有料到。

他也无兵可用,只有战死。

当农民军于几天之内连下河南的渑池、伊阳、卢氏3县时,河南巡抚玄默虽勉强应战,但也只是尾追而已。

玄默深知河南的实力根本敌不住人多势众的农民军。

像伊阳县城,农民军抵达时,城中无主管官员,城墙颓敝,所以农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杀入城中。

再如卢氏县城,也是因为掌印官金如山事先逃跑,不组织抵抗,而让农民军轻易得手。

因此,玄默只有火速上报朝廷,要求增援。

好在左良玉迅速过河追击,填补了黄河以南的空虚。

到十二月初,汤九州、邓玘、李卑等将领在崇祯帝的严令下,也纷纷过河,参加夹击。

农民军渡河后,真正主动过河迅速追击的将领只有左良玉。

左良玉本是为保卫河南而调过来的,农民军进入黄河以南的河南境内,他有责任追击。

此时的左良玉还是很卖力的,不像后来那样有些拥兵自保的味道。

当然,其他将领所以没有如此反应迅速,也有客观原因,如部分农民军仍留在晋南、豫北而有待收拾等等。

进入河南的义军,分成了几大股。

有的留在河南活动,有的则冲出了河南,向邻省挺进。

留在河南境内的农民军,先是向南攻杀,进入南阳、汝州、汝宁3府活动。

但不久就被各路官兵各个击破。

汤九州击败了过天星部。

过天星部在十二月十九日抵达舞阳县(属南阳府,今舞阳)境内的吴城镇,威逼偃城(今偃城),试图杀入开封府、归德府。

被河南巡抚玄默从床上拖起来的总兵汤九州,冒着风雪,连夜率兵偷袭了吴城镇。

没有防备的过天星,被汤九州打个措手不及。

吃了大亏。

过天星乘夜逃窜,汤九州率兵猛追60里,斩杀400余人。

次日,汤九州又追到汝宁府遂川县(今遂川)境内的横山镇,斩杀600人。

左良玉则在叶县(属南阳府,今叶县)的保安驿,击败一支义军,擒获头目一条龙、上山虎、展翅飞、小李广等,并乘胜追击,挥兵进入南阳府泌阳(今泌阳)、汝宁府信阳(今信阳)境。

崇祯七年(1634)正月初一日,就连一向不被看重的京营,在刘令誉的督战下,竟然也在泌阳的牛蹄村也打了大胜仗,斩首千人。

后来,总兵张应昌部在灵宝、平山打了几仗,把残留在河南的农民军打得大败,其首领张有义(即一盏灯)被俘。

通过这几次大仗,留在河南境内的农民军,除少数逸出外,基本上被朝廷肃清。

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民军借道河南,杀入湖广、陕西,甚至四川。

高迎祥等部自卢氏进入山区。

卢氏山区,崇山峻岭,天高皇帝远,素来是不法矿徒聚集之地。

高迎祥诸部,由矿徒向导,进入内乡(属南阳府,今内乡),并由内乡、邓州(属南阳府,今邓县)、淅川(属南阳府,今淅川)向湖广渗透。

崇祯六年(1633)十二月底,高迎祥等率部扮成香客,杀入湖广郧阳府所属的郧西县城(今郧西),接着又攻破郧西之北的上津。

不久,房县(今房县)、保康(今保康)诸县也被攻破。

一时间,郧阳府境内,聚集着数万农民军。

郧阳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让官府头痛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开发较晚的大山区,其地形是四望峰峦,大山无边,森林茂密,只有无数庞杂小道、乱流溪水充斥其间,不知尽头。

外人进入,如无本地熟悉地形的向导引路,那就根本不分东西南北。

对于要躲避官兵的农民军来说,这真是一个玩捉迷藏的好地方。

不仅山区地形有利于农民军,而且郧阳的地理位置也便于四面出击。

郧阳之东北,可通河南之淅川、内乡;其西北,则可通陕西之平利、兴安、洵阳、山阳;其西南,则可通四川之大昌等地;其南面,则可通湖广之荆门、远安、夷陵;其东南,也可由汉水直赴襄阳。

明初,朝廷在进行过一次大杀戮后,便把此地变成了禁区。

那是在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南将军,对郧阳及附近地区用兵长达一年,把该地区不服新朝统治的少数民族及汉族流民几乎杀戮殆尽,并下令禁山,不许附近州县的贫民进山垦荒、移居。

但禁山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大量流民的移入。

至成化前,人数已多达百万。

成化元年(1465),河南人刘通(刘千斤)、石龙(石和尚)率流民在房县造反,朝廷派兵围剿,花了相当代价才镇压下去。

由于官兵进山狂捕滥杀,据说11岁以上的男子皆被斩杀,加上连续旱灾,流民大增,至成化六年(1470),刘千斤的部下河南人李胡子(李原)再次造反。

朝廷派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发兵围剿,残酷屠戮。

项忠还强制遣还山中流民,被迫害致死者多达数十万。

即使是这样的高压,仍无法阻止流民进山。

至成化十二年(1476),在荆襄地区聚集的流民又增到数十万之多。

朝廷无奈之下,只得改变策略,把湖广、河南、陕西三省之交的这片山区,单独析出,设置郧阳府,下领7县,归湖广管辖。

至此,农民军深入郧阳山区,真是如鱼得水,如入无人之境。

朝廷也深知郧阳山区是麻烦之地。

因此,当兵部尚书张凤翼得知农民军已赴南阳境内的内乡、叶县时,就已预感到农民军进入湖广郧阳山区的危险性和可能性了。

他于崇祯七年(1634)正月初七日向崇祯帝作了汇报,要求早作准备。

等崇祯帝读到这份报告时,农民军已经进入郧阳等地,搅得天翻地覆,并向四周发展。

郧阳抚治蒋允仪手中无兵无饷,只得困守郧阳府城,并火速向兵部奏报,在请罪、请死的同时。

要求增援。

蒋允仪的奏疏,说得十分悲戚,也很有道理。

他说:叛贼之祸害越来越深了!自秦至晋,又自晋至豫、至楚,几乎半至天下了!到一处即焚劫一处,祸害已是不堪。

而焚劫一处,也即占有一处,那些亡命之徒,闻风而起。

如此一来,天下将为盗贼,哪里还有什么安堵之地?接着,蒋允仪一再强调郧、襄地区的重要性,不断诉苦,请兵要饷,要求立即支援郧、襄。

他最后可怜兮兮地说:不然,臣惟有延颈待尽,束身俟捕而已。

崇祯帝这次却破天荒没有杀掉蒋允仪,而仅仅是把他革职。

而蒋允仪对郧、襄形势的预测则不幸而被言中。

农民军还向郧阳府周边地区攻击。

襄阳府的均州、光化、谷城先后被农民军攻占。

这支农民军后来又转掠该府的宜城,进入德安府属的随州、孝感,再攻入黄州府的黄陂、麻城。

荆州方向的情况也很吃紧。

农民军一度攻到荆州附近50里处。

附近的当阳、远安等都被攻克。

有些农民军还分路杀入了四川地区。

鉴于战事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朝廷官员纷纷要求以重臣开督府,统摄诸道兵讨贼,统一事权,避免推诿、观望。

崇祯七年(1634)正月,崇祯帝终于特进延绥巡抚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诸省军务,视贼所向,随方剿抚,给予了极大的权力。

不久,在畿南立下战功的卢象升也代替蒋允仪出任郧阳巡抚。

陈奇瑜,字王铉,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

他早年以进士授官知县,历任礼科、户科给事中,出任陕西副使、右参政,再任陕西布政使。

崇祯五年(1632),陈奇瑜被提拔为延绥巡抚后,率部扫荡各路义军,并用奇兵剿灭占据永宁关的钻天啸、开山斧,名著关陕,深得崇祯帝信任。

陈奇瑜总督五省兵马后,积极布兵围剿。

当时的形势已相当紧张。

不仅湖广郧阳、襄阳地区农民军势不可挡,而且陕南、四川局势也很严重。

尤其是进入四川的农民军,在四川西北部连连得手,并攻下夔州府城(今四川奉节)。

农民军自陕西起事以来,虽转战秦、晋、豫、湖广诸省,但攻下的也只是些州县城池。

像夔州府城这样号称天险的重要城市,尚无被攻占的先例。

夔州被陷后,其附近的大宁(今巫溪)、巫山(今巫山)也被攻占。

后在四川方面的压力之下,进入四川的农民军又回到湖广郧阳地区,一部从均州往河南,一部从郧阳往淅川,一部往陕西的商南。

形势万分危急。

陈奇瑜立即率师从南阳赶到湖广襄阳府均州城,檄令陕、郧、豫、楚四抚臣率兵会讨。

具体安排为:陕西巡抚练国事驻防陕西商洛,遏制农民军之西北;郧阳巡抚卢象升驻郧阳房县、竹溪,遏制农民军之西;河南巡抚玄默驻河南卢氏,遏制农民军之东北;湖广巡抚唐晖驻襄阳府南漳县,遏制农民军之东南。

四面包围既定,陈奇瑜率卢象升等开始进击。

他们从郧阳府的竹溪开始,连战于平利(属陕西汉中府)、乌林关、沟阳界、乜家沟、蚋溪、狮子山等地,10余战皆传捷报。

其副将刘迁则攻击于平利、竹溪之间,游击贺人龙等追击至紫阳,分获大胜。

在陈奇瑜的强大压力之下,农民军大部分被赶压到了陕西的汉中地区。

陈奇瑜得势之后,檄令游击唐通在汉中保护藩王;遣参将贺人龙、刘迁、夏镐扼守略阳、沔县(今勉县),防止农民军西遁;副将杨正芳、余世任扼守褒城(在今汉中之北),防止农民军北逃;他自己则督副将杨化麟、柳国镇驻扎洋县(今洋县);另命卢象升、练国事、玄默各守要害。

陈奇瑜满怀信心,梦想在汉中一口吃掉农民军。

陈奇瑜的围堵果然很快就有了效果。

到此年的六月,张献忠等部主力最终被陈奇瑜围困在一个名叫车厢峡的地方,陷入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