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景山的晚风 > 第八章 大崩溃李自成占据襄阳

第八章 大崩溃李自成占据襄阳

2025-04-03 08:03:53

崇祯十五年(1642)底,天下已呈分崩离析之乱象。

此年闰十一月,李自成率部40万南下湖广,连破襄阳、荆州等地。

至十六年(1643)正月,又破承天、汉阳诸地。

在军事胜利的同时,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设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并于河南、湖广占领区设置地方政权,俨然成了武装割据政权。

张献忠虽在此年的十月被官兵重创于安徽潜山天堂寨山区,吃了大亏,但实力仍在。

当李自成正忙着清除异己、建立政权时,张献忠乘机于崇祯十六年(1643)春攻入实力空虚的湖广,并于五月初攻克重镇武昌,建起一个中央政权来。

皇太极则于此年的十月任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满洲、蒙古、汉军各固山额真,进攻明朝。

阿巴泰此次奔袭,历时7个月,横扫京畿、山东,攻下88城,俘获难以数计,沉重打击了明王朝。

面对越来越险恶的时局,崇祯帝及满朝文武大臣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朝走向崩溃。

大崩溃终于来到了。

李自成占据襄阳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李自成率部攻下了汝宁城(今汝南)。

至此,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全部被攻陷。

朝廷实际上已无法控制这一地区,也不再设官,而百姓们则纷纷结寨自保,或降农民军,或受朝命,并互相吞并。

中原祸乱,至此为极!李自成在横扫河南后,于闰十一月率部众40万人,由河南南阳进入湖广,向襄阳(今湖北襄樊)进军。

当时据守襄阳的是左良玉部。

左良玉在朱仙镇被李自成、罗汝才大败后,逃回襄阳。

经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此时又有部众20万,号称30万。

不过朝廷只给饷2万5千人,其余的粮饷只能靠自筹。

说是自筹,实际上就是搜刮甚至抢劫,因此给襄阳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军民关系自然是形同水火,十分紧张。

此时的左良玉已非昔比,他再也不敢与李自成打硬仗。

当他得知李自成、罗汝才大兵压境时,便于樊城造船,准备随时顺汉水退走东南。

不料襄阳百姓对他已恨之入骨,竟放火烧毁了他的船只。

左良玉闻讯大怒,下令抢掠民船,载运军资、家眷先走,自己则率部屯兵樊城高地,设阵布防,准备阻击。

李自成部抵达城下,先遭左良玉部火铳阻击,后经当地百姓指点,绕过左良玉部防线,渡过汉水,攻击樊城。

左良玉见势不妙,于十二月初三日拔营东遁,樊城随即沦陷,襄阳也于次日被攻占。

郧阳巡抚王永祚护送襄、唐二王之子弃城而走。

樊城、襄阳之战,充分显示了人心向背对战争所起的巨大作用。

当时的百姓,已对朝廷失去信心,甚至是痛恨万分,人心思乱,一见风吹草动,便纷纷闻风而动,反过来支持农民军。

十二月十四日,农民军占领荆门州(今荆门),偏沅巡抚陈睿谟此前已护送惠王朱常润等弃城而走荆州。

十六日,农民军占领荆州(今江陵),执杀湘阴王全家。

陈睿谟则护送惠王逃往岳州(今湖南岳阳)。

荆州被占前,豪绅陆师贽曾主张抵抗,却无人响应,只得自杀。

当时荆州城内的士绅百姓都纷纷迎接农民军入城。

后人有人感叹道:荆州有兵,有炮,有坚城,生齿百万,但无人固守,拱手让贼!在荆州得手后,农民军又攻击承天府(今钟祥)。

承天府在明代有特殊地位。

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封地就在这里。

当时因武宗无子,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得以入继大统,做了皇帝。

从此,钟祥就被视作龙潜之地,加上兴献王墓地(即献陵)在此,于是被升格为承天府,并设有2卫防守。

当时,湖广巡抚宋一鹤、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钱中选等都在此驻防。

左良玉率部从襄、樊撤退后,也曾到过承天。

饥兵抢掠,左良玉便向巡抚宋一鹤请饷。

巡按御史李振声便说:左兵太多,何以给之?即使有粮,也不如养承天之民自守!宋一鹤于是拒绝供饷,闭门不纳。

左良玉大怒,下令抢劫后率部扬长而去。

如果左良玉部能呆在承天,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崇祯十六年(1645)正月初一日,农民军攻克承天府。

巡抚宋一鹤自杀,巡按李振声被俘,总兵钱中选战死,钦天监博士杨永裕投降。

李自成令改承天府为扬武州。

巡按李振声也是米脂人。

由于与李自成同姓同乡,被俘后颇受优待。

李自成把他留在营中,称其为大哥,百般劝降,并授其为兵政府侍郎。

但李振声始终不为所动,甚至还想有所图谋,最终被处死。

承天被占后,农民军想发掘献陵地宫,图谋财宝,不想突然雷雨大作,并击死数人,只好作罢。

据说罗汝才知道此事后,认为天命依然未改,于是便与李自成起了二心。

农民军攻克承天后,继续东进,连克潜山、京山,并于正月十五日占领汉川县。

此地离省会武昌只有100余里,且可由汉水顺流直达。

武昌大震!当时左良玉部已在武昌。

由于兵饷缺乏,左良玉曾去见过楚王,并说只要给我10万人饷,我就可保武昌无忧。

楚王不肯答应。

此时见李自成大军逼近,左良玉开始抢掠大量民船,于十八日向九江撤退。

从此以后,左良玉部便没有与李自成交过手。

正月十八日,农民军攻占汉阳府城,并随即发动渡江,攻打武昌。

由于风急浪大,农民军又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性,渡江失败。

二十一日,李自成经云梦返回襄阳。

当时武昌实力空虚,根本抵挡不住,幸好李自成主动撤兵,否则必陷无疑。

没想到这一撤,倒让张献忠捡了个大便宜。

到五月,张献忠未费多大气力便攻占了武昌。

李自成自十五年(1642)闰十一月进兵湖广,至此只用了3个月,便把湖广长江之北的襄阳、荆州、承天、汉阳、德安、黄州等府统统攻陷,仅剩下郧阳一府。

郧阳府守将王光恩,原也是陕北的农民军首领,后降朝廷。

此时他死心塌地守城,誓不投降,弄得攻城的刘宗敏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李自成回到襄阳后,便开始组建政权。

据说当时有人向李自成劝进,牛金星认为不可,于是,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设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自任文武大元帅,并分设官职:设丞相1人,由牛金星担任。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由喻上猷(进士、原御史)、萧应坤(进士、原江西布政使)、杨永裕(进士、原钦天监博士)、李振声(进士、原巡按御史,李振声实际上未降,其职后由丘之陶接任)、邓岩忠(贡士)、姚锡胤任侍郎。

外官则设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职。

当时李自成设官的地区,大致有河南的开封府(改称扬平府,治在禹州,今禹县)、南阳府、信阳府、汝宁府,湖广的承天府(改称扬武州)、荆州府、德安府(改称安陆府)、襄阳府等。

后来其势力又扩大到长江之南。

李自成同时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他把部队划分成两种:一是攻城略地的五营,一是镇守之地方军。

五营设权将军2人,即田见秀、刘宗敏。

田见秀负责提督诸营,刘宗敏则负责中权亲军。

刘宗敏所辖的中权亲军设有:帅标正威武将军张鼐(有人称张鼐就是李双喜的本名),威武将军党守素副之;帅标左威武将军辛思忠,果毅将军谷可成副之;帅标右威武将军李友;帅标前果毅将军任继荣;帅标后果毅将军吴汝义。

田见秀提督的诸营设置分别为: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左果毅将军马世耀,右威武将军刘汝魁。

右营:制将军刘希尧,左果毅将军白九鹤(一作白鸠鹤),右果毅将军刘体纯。

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左果毅将军谢君友,右果毅将军田虎。

后营:制将军李过,左果毅将军张能,右果毅将军马重僖。

除五营以外,李自成还建立一支分镇各地的守卫部队。

他依据先守襄阳,次及承天、德安,再渐及汝宁的宗旨,设卫置帅,分驻各地。

主要有:襄阳卫,由左、右威武将军高一功、冯雄驻守襄阳;通达卫,由制将军任光荣,左、右威严将军蔺养成、牛万才驻守荆州等地;杨武卫,以果毅将军白旺、威武将军谢应龙等驻守安陆、汉川等地;汝宁卫,由威武将军韩华美驻守信阳;均平卫,由果毅将军周凤梧驻守郑禹二州。

在政权建设的同时,李自成用血腥手段清除异己,以独揽大权,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

首当其冲的是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

曹操罗汝才是最早的陕北农民领袖之一,实力较强。

在李自成陕西大败而躲入山中不敢露面时,罗汝才却与张献忠一起,正闹得红火。

后因与张献忠合不来,罗汝才便与李自成合营,横扫河南,又下湖广,其贡献和实力并不比李自成逊色。

李自成自封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元帅时,也给罗汝才封了一个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但罗汝才无权向全军发布号令。

革里眼贺一龙,则是革、左五营的领头人物。

他与老回回马守应一起,领导革、左五营长期活动在安徽。

即使在李自成被击溃、张献忠、罗汝才投降这一最艰苦的时期,他们也从未动摇。

革、左五营基本上是独立作战的,曾与张献忠联过手,后见李自成在河南打得顺手,便移师河南与他联手,直至湖广。

革、左五营的实力仅次于当时的李自成、罗汝才。

李自成要独揽大权,必须除掉罗汝才、贺一龙等人,因为罗、贺等人也是实力强劲的竞争者。

当时的形势是,要么3支力量散伙,重新各自为战,要么决出胜者,统率全军。

于是李自成便先下手为强,抢先动了手。

具体详情,不得而知。

据说在此年的三月初,李自成在安排妥当后,邀罗汝才、贺一龙到老营赴宴。

罗汝才借故未去。

而贺一龙却应邀而至,被乱刀杀死。

第二天一早,李自成亲率精骑百人,谎称有事相商,杀罗汝才于其卧室,随即宣布其罪状(自然是通敌),安抚其部众。

罗、贺的部众虽有不少叛逃的,但大部仍在,被收编进李自成营中。

老回回马守应当时正在率兵攻打澧州(今湖南澧县),闻讯大惊,不敢再回到李自成的身边。

李自成百般拉拢,授其永辅营英武将军之号,并送他一颗重48两的金印,却都被拒绝。

马守应最后病死,其部众大多归了张献忠。

革、左五营的其他3位首领,即左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则乖乖地做了李自成的部下。

不久,李自成还纵兵消灭了活动于河南的小袁营,其首领袁时中被杀。

至此,李自成已是大权独揽的农民领袖了。

他也拥有了争天下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