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丹来说,每天的日子和旅途的快乐已经水乳交融般地融会到一起。
每天醒来,首先面对的就是宁静而沉思的银色早晨,以及与船上的旅伴们在一起用早餐的快乐。
接下来的时间,她用来思考她的绘画作业,她拿着画板站在栏杆边,每当她凝神于如何把固化的线条转化为运动的画面时,她的脸色便凝重起来。
下午的时间,她自然要在船后面甲板上橘黄色的天篷下,上格瑞黛丝的课。
傍晚发现了她的寂寞,便把夜招到她的面前。
她与伊安娜聊天,或者是在天空明亮的星辰下,听她讲着有关费瑞亚的各种有趣的事情。
时常,开阔的自然景色从栏杆边滑过,山上是新奇的野生动物,丰厚的、枝繁叶茂的植物像毯子一样在地面上铺开,在河的两岸延展着。
蓝色的雾蔼点缀着的高山拔地而起,冷冷地傲视着连绵起伏的小山包。
费瑞亚是一个乐园――一个广袤的、没有边际的乐园。
她晚上睡得很好,因而,早上的气色也相当好。
新的~天开始了,和以前的任何一天没有什么两样。
每天早上,她来到甲板上向新的一天发出问候的时候,她都会觉得自己如同新生了一般。
生活在费瑞人中间就是这样,杨丹慢慢地感觉到,他们不但是一些温婉而热爱和平的人们,而且还是聪明而智慧的人,他们有着永不改变的对于玩笑和各种各样幽默故事的嗜好。
而且,他们的幽默和他们本人一样的温婉,绝不有失礼貌,更不会冷嘲热讽。
杨丹开始相信他们的幽默中绝对不含讽刺和挖苦;残酷的思想和言辞就像是残酷的行为一样与他们相距遥远。
他们的愉悦中具有着快乐和智慧――这种轻松愉快正是费瑞人心灵的真实流露。
这同样表现在他们的幽默中,如同体现在他们所做的一切之中一样。
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费瑞人聚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些,必然会有笑声传来。
杨丹发觉自己对这种声音听上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厌倦,尽管起初她并不明白那些笑话的含义――许多笑话依赖于对他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的敏锐观察,从各个方面,尽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熟悉。
但对那些故事,她就明白得多了。
每到夜晚,在明亮的星光和同伴们创造的温暖气氛中,费瑞人便拥到船的甲板上去听故事。
人人都讲故事――资源显然是有限的。
但最好的费瑞故事是那些被指定为故事讲述者――拥有讲故事的技巧与出色演讲才能的男人和女人们――的专利。
一般来说,故事讲述者都会为夜晚准备一个故事的,尽管惯例是他们要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才去讲。
听众们吃完晚饭就会聚在一起,谈论着因为故事而使得夜晚多么的美妙――对于费瑞人来说,夜晚是因为故事而美丽的――他们又是多么想听那些古老的故事,自从他们上次听到一个真正的好故事又过去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尽管很有可能他们昨晚就听了一个故事――他们又是多么渴望成为像那个讲述古代故事的讲述者那样的故事讲述者……欢呼声会因为对于故事的渴望而大起来,欢呼也可以很快就变成有共同节奏的曲调。
然后,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和鼓掌声,故事讲述者会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通常他们会说不知道他们的故事能否让大家喜欢,但既然大家高兴,他就试一试了。
这时,听众们会靠得更近一些――孩子们一般在前面,他们的父母和其他的成年人则挤在后面。
每个人都安静下来之后,故事讲述者就会坐到他的凳子上,一切都归于沉寂之后,他就开始讲起来。
有些故事有固定的开头,但故事讲述者们却把故事和最近发生的事情有联系的地方,以及他从每日生活中的观察所得作为讲述的故事开端。
开场白一般要在讲故事的人无法矜持下去的时候才会开始,总之,是要把观众的情绪调动到极点,他才会说出诸如这让我想起了……时候之类的话,随即,听众席上传来了众口一致宽慰的叹息,于是,故事讲述者就在这种叹息声中,把听众们带送他的故事。
杨丹就像是一个费瑞孩子一样欣赏着这些故事。
讲故事的人既是讲述者,又是男女演员,他把当时的音调、姿势和面部表情附着在人物身上,尤其是在故事讲到高潮的时候。
费瑞人坐在那里,痴迷地听着,捕捉着讲述中的每一个细节,仔细品味,在适当的时候用哦或啊来表示他们的赞叹。
其实,每个费瑞人对故事都非常熟悉,以至他们像是做游戏一样地捕捉着讲述者疏忽或遗漏的地方。
另一方面,讲述者也知道听众们的企图,时刻警觉地注意不按照与以前同样的方式讲述故事。
所以,故事有时候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对于他们来说,故事既熟悉又陌生。
而对杨丹来说,这一切都是令人喜爱而愉悦的――虽然她在他们中的时间还没有长到将每一个故事都听一遍,就更不用说是第二遍了。
最后,当故事的讲述者按照大家的普遍要求结束故事的时候,有人会表现出不满足的神态,或者用典型的费瑞人方式,唱歌来结束这令人愉快的聚会。
在杨丹看来,费瑞歌曲是一种包含了无数的旋律和曲调,丰富而优美的创造,它似乎是在任意地升降回旋――尽管每一个费瑞人都准确地知道曲调的发展走向。
他们的歌学起来很难,但听起来却让人感到愉快。
杨丹坐在歌手们之间,双臂抱膝,将下巴支在膝盖上,任思绪在快乐之中游移。
费瑞人的歌曲是激昂、令人激动的,但同时也包含着痛苦――就像音乐是深深地置根于忧愁之中,而忧愁又来源于痛苦与音乐的相互交融。
这痛苦,杨丹猜测,来源于那场大火,来源于许多世纪之前,圆屋顶下的那些怪物所强加于他们祖先的那场核灾难。
对于费瑞人来说,那是一个伤疤,永远也无法愈合的创伤。
而费瑞人又是那么喜欢玩笑,杨丹经常猜想他们的幽默中是否混合了更深层次的悲哀情感。
有一天晚上,她就这个问题问过伊安娜,伊安娜的回答令她吃惊:你很敏锐,杨丹。
也许我们的作乐的确来源于过去所受到的伤害。
但忘记过去不是更好吗?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伤口就会愈合的。
时间不能愈合伤口,什么也不能。
我们的伤口太深了。
杨丹没明白她说的话,于是又把她的意思重复了一遍:可是那毫无意义。
你们说无所不在的天父关心着你们,他就不能做些什么吗?伊安娜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你看见了,但还没有明白。
看看你的周围,杨丹。
她把手掌向上举起。
所有的生命都是痛苦的。
我们生于痛苦,也死于痛苦,这是无法逃避的。
每一个活着的生物都必须承受生命的痛苦。
你的话听起来很悲观,杨丹打断了她的话。
你总是告诉我,信赖、信念是我们的信仰,可如果痛苦和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啊,我们不能企图逃避痛苦。
不能?不能。
我们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我们拥抱它,我们承受它,并且通过天父的爱把它转化成其他的东西。
最后我们超越它。
痛苦可以转化成什么呢?爱情、同情、仁慈、快乐――所有神圣的美德。
你明白吗?只要一个人努力去逃避,痛苦就会消耗掉或者被摧毁。
但一旦被人接受,它就能够发生转化。
我不知道我是否要接受它,杨丹说。
你的话听起来那么……那么无望。
绝对不是没有希望。
希望产生于痛苦之中,杨丹。
没有承受,就没有对更好的生活的渴望。
希望就是对于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的渴望。
有那样的地方吗?只存在于天父那里,他曾经把那一天许诺给我们,那一天终究是要来的。
他帮助我们忍受着生活所给予我们的痛苦――毕竞,那也是他的痛苦。
后来,她们说起了其他的事情,但杨丹却常常回忆并想起她们有关这个问题的谈话。
这次谈话深深地打动了杨丹,虽然她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希望产生于生活中的痛苦,这个观念对于她来说是新奇的。
并非杨丹幼稚――她知道人生是艰难的,人必须忍受这种艰难,而冲突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过她还是相信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战胜痛苦和艰难。
要让她接受必须要拥抱痛苦的观念是困难的。
不过,她遇见的费瑞人越多,她开始明白得也越多。
费瑞人证实了创造万物的和谐是天父的事情。
他实现了对子民的承诺。
他努力着,并承受着努力所带给他的痛苦。
在这种承受之中,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爱还能是别的什么吗?有一大伊安娜曾经这样问她。
把别人的痛苦当成是你自己的来承受――尤其是在你没有这种义务的时候。
其实,痛苦已经被丝丝缕缕地织进了宇宙之中――因为没有痛苦也就没有爱,因为无所不在的天父把爱当成了他创造的基石。
这些都是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想法,但杨丹却发现自己试图理解费瑞人和他们的天父时,她一次又一次地认同了这些想法,她甚至想把他们的天父当成是她自己的来接受。
于是,逆流而上向着会说话的鱼港的旅行,对于杨丹来说也就变成了一次内心的经历,这些想法冲撞着她,终于,她发觉这种冲撞改变了她,慢慢地,她似乎觉得明白了些什么。
一天天的,他们的航线逐渐接近了群山起伏的光山地区。
晚上,乘客们可以看见山峰那微弱的光亮――每一个夜晚都比前一夜更亮。
前些日子,他们的船已经穿越了绿色的山区而逐渐进入到两岸都是红色岩石的陡峭峡谷。
而在他们的前方,则是光秃秃的险崖和光山的山巅。
那天晚上,杨丹和伊安娜以及其他的几个人坐在船的前甲板上,凝望着天空那辉煌灿烂的景观。
光山以它那优雅的变换不定的色彩将天穹照得透亮――就像是从地底下突然钻出了一个对于费瑞人来说,熟悉得如同太阳雨一般的北风之神。
这光亮始于黄昏,当天空暗下来的时候,太阳石开始将它储存起来的太阳能放射出来。
色彩都很柔和,淡淡的蓝色和绿色,带点飘渺的红色和紫罗兰色的金黄色,不同的颜色对应着各种形状的太阳石――它们和用来建造费瑞亚的那些太阳石是一样的。
色彩的变化是由大气层中不同的大气条件所决定,空气中微小的太阳石粒子,湍流是由温暖的地表空气与上面的冷气流汇合后共同作用于云层的结果。
这种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是奇异的。
杨丹凝视着闪闪发光的天空,梦幻般地把她所看到的一切看成是正在流动着的焰火。
各种各样的颜色形成不同的花样――飘动的带子一般的光束,透明的流光升了上去,又旋转着落了下来,最后消失了。
可不大工夫,它又重新出现了.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变换着花样。
杨丹为空中的壮丽景象深深沉醉了,她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纯粹由光和色组成的世界。
她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就像是站在一个超凡脱俗,纯粹由和平、美丽和快乐组成的所在俯视着世界一样,她所看到的一切反射在周围和她一起的费瑞人脸上。
过了一会儿,一个费瑞人――那个叫艾尔森的门特――站起身来,对那些处于狂欢中的游客们说了一段话。
他的声音很轻柔:我们现在正沿着祖先的足迹前进。
在迁徙的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带着一支船队穿越深水,来到了光明之山。
也许,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某一天的夜里仰起脸来凝视着天空,他们第一次看见了太阳雨,发现了石头闪光的秘密。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得到这一伟大发现时的心情,在茫茫的黑夜里,他们看见了山上的石头正在放射出他们所从未看见的奇异光芒。
当迁徙就要结束的时候,他们用这里闪光的石头建立了明亮的城市,并将这种石头命名为太阳石。
从此以后,他们便日日夜夜生活在这种辉煌之中。
虽然叙述仍在继续着,但杨丹的思绪却飘到了另一个方向。
她想起了托勒宣布来自圆屋顶的威胁正在增长的那天夜里,帕雷塞伯特说过的话:到那一天,我们光明的家乡会变成黑暗之地,一个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的沙漠……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会消失;我们所爱的人们都会死去。
我们灿烂的文化也会湮没于尘埃之中……那天晚上的话让杨丹的心感到一种若有所失的痛苦。
那时,她刚刚和托勒重聚在一起,后来,他就走了,并且发出了一个奇怪的宣言:恐怖又要开始了!那句宣言破坏了他们之间正在萌发的感情。
也可以说,是因为她拒绝和他一起回到圆屋顶去,才使他们的感情走到了尽头。
从那天夜里到现在,她的内心深处第一次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假如他是对的,该怎么办呢?《太空烽火》作者:[美] 斯蒂文・莱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