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四号勘察卫星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将近十五年,远远超出设计寿命。
围绕它的更换问题,在甘尼美第小小的科学基地内发生过一次不小的争论。
它载有常规数据采集设备,和一个基本上是摆设的成像系统。
它仍然在正常工作,虽然只是显示欧罗巴上的致密云层。
一个劳顿不堪的科学小组每周一次以浏览模式把数据过一遍,然后将原始数据传回地球。
简单地说,欧罗巴四号失效可以中止那以千兆字节计的无聊数据流,他们也就解脱了。
现在,数年里头一次,它发回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轨道:71934,副主任天文学家说。
一俟机器不再倾泻数据,他就叫通了范·德·伯格。
自夜界,正对宙斯峰,不过还得等十秒,期间什么都看不见。
屏幕一片漆黑,范·德·伯格仍然可以想象冰封的大地在一千公里的云盖下转动。
欧罗巴的自转周期是七个地球日,几小时后,遥远的太阳将照耀那里。
夜界其实应该叫做晨昏区,因为一半的时间,那里有充裕的光线,但没有热量。
然而这个说法保留下来是出于感情上的合理因素:欧罗巴看得到日出,却不知何为曜星升空。
现在日出了,这个过程被探测器加速了一千倍。
地平线从黑暗中显露出来,一个相当明亮的色带劈开屏幕。
喷薄的阳光让范·德·伯格以为自己直视着一颗原子弹的闪光。
不到一秒钟里,彩虹一样的颜色依次划过。
当太阳跃至宙斯峰以上时,光芒又化为纯白。
自动滤波器而后切断了电路,光芒消失了。
就这些了。
真可惜,那会儿没有操作员当班。
他可以把摄像机往下偏一点,我们就能好好地看一眼宙斯峰。
不过我知道你会喜欢的,即使这否定了你的理论。
怎么会? 范·德·伯格说,有点糊涂而不是恼火。
重看慢镜头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那漂亮的彩虹效应不是大气现象,是山峰本身引起的。
只能是冰。
要么是玻璃,不过不太可能。
并非不可能,火山可以产生天然玻璃,但那通常是黑色的……当然了!什么?呃——我得先过一遍数据才能认错。
但我猜那是岩晶——透明石英。
你可以用来制作漂亮棱镜和透镜那种。
还有机会进一步观察吗?恐怕不行,这次纯粹是走运,太阳、山峰、摄像机恰好三点一线。
再等一千年也没有的。
不管怎样,多谢了。
你能给我一份拷贝吗?不用急。
我得先到佩林作野外考察,回来后才能看。
范·德·伯格歉意地轻笑一声。
你知道,如果那真的是岩晶,可是很要值一笔钱的。
也许可以缓解我们的账面开支……但是,那完全是瞎想。
不管欧罗巴隐藏了什么奇迹或者财富,从发现号传回的最后信息禁止人类的访问。
五十年以后,这个禁制令没有取消的迹象。
《2061:太空漫游》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