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竞发生了什么事?部长问道。
这个问题我是永远也回答不了的。
摩根心里这样想,可嘴里却说道:斯里康达山归我们了;僧侣们正在离开这里。
真是不可思议……为的是——个流传了两千年之久的神话……他表示完全无法理解地摇了摇头。
要是神话被许多人相信的话,它就成了真理。
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怀着感激的心情接受它。
我接受,摩根想道:可是它违背了我的本意。
世界—亡的事情真叫我无法理解,几只死蝴蝶竟然在秤盘里抵得上十亿吨重的空间轨道塔。
然而,圣巴拉卡尔玛却扮演了一个何等地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角色!想必,他会感到自己成了某些同他作对的神仙的工具。
他做成了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却用来了一些莫明其妙的蝴蝶……由于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季风预报站的负责人心情十分沉重。
摩根在接受他的道歉时,居然说了一些对他来说是极其难得的客气话。
当然咯,完全可以相信,像戈特贝尔博士这样素负盛名的学者重返科学界之后,他一定能使微观气象学的面目为之一新……然而,事情十分清楚,谁也不真正了解他在预报站上搞的究竟是什么名堂。
同样地毫无疑问,谁也没有料到戈特贝尔博士会在进行这次试验的时候变得神经失常……当然,不用说,毫无疑问地……负责人向摩根保证,这种事件今后再也不会重演。
摩根则表示,他本人完全出于真诚的希望,愿戈特贝尔博士早日康复;并且暗带讥讽地说:多亏负责人没有扔掉官僚主义的本能,因此可以预料,季风预报站在今后定能作出相应的贡献。
负责人在干思万谢之后挂上了耳机,毫无疑问,他对摩根这种从未有过的宽宏大量,一定会感到十分惊奇。
顺便问一下,部长说道:僧侣们往哪儿搬迁呢?我们倒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栖身之所。
您知道,我们居住在火星上的那些人是非常热情而好客的。
僧侣们要往哪里搬迁我还不清楚。
可是我问过拉扎辛哈,他说:用不着担心。
三千年以来一直放弃了各方面利益的‘僧侣会’,如今已经不至于那么可怜了。
嗯……很可能如此,我们倒是可以为他们的财产找到适当的投资场所。
您那份看起来简单的设计方案,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多了。
现在,我们必需寻找某个含碳量丰富的小行星,把它迁移到靠近地球的空间轨道上去。
这样,可以使主要问题之一得到解决。
那你们自己的空间轨道塔所用的碳呢?摩根问道。
我们在火卫二上有用不完的蕴藏量。
我记得好像我们已经谈论过这件事。
我们的人已经开始对最便于开采的地点进行地质勘探,不过,生产超级纤维这个过程本身却要在火卫二以外的地方进行。
老实说,这样做的理由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这个问题倒是很清楚的。
虽然火卫二的重力作用小得微不足道,但毕竟还是存在重力作用。
超级纤维的生产需要在完全的失重状态下进行。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形成所需的晶体组织。
谢谢您的解释。
能不能请问您为什么要改变原来的设计方案?这一束由四根管子组成的轨道倒是挺合我心意的:两根用于上升运动。
而另外两根用于下降运动。
直截了当地说,对地下铁退的隧道我还是能理解的……即使把它立起来放着也罢。
部长又提出了新问题。
我们无非是囿于地球上的种种老概念而已。
这跟最初制造出汽车的那些人差不多,他们当时所造出来的其实仍然是老样子的轿式马车,只不过不用马拉而已。
现在,我们所设计的是在每个棱面上铺上了轨道的空心矩形空间轨道塔。
您可以把它们想象作四条直立起来的铁路。
在空间轨道上,每一条这样的道路有四十米宽;当逐渐靠近地球的时候。
它就缩成了二十米宽。
就像是钟乳……钟乳……部长在使用地球语言的时候显然感到吃力。
您说的是钟乳石吧!从技术观点来看,埃菲尔铁塔倒是一个很好的相似体……只不过倒了一个个儿,并且展长了十万倍。
我们还有一座向上伸展出去的塔,它从同步空间轨道通到支撑整个系统的配重那里。
而在同步空间轨道的下面,在二万五千公里的高度上。
将设置一个中央空间站———它包括中继站、功率强大的发电站和控制中心。
我深信,到了某个时候,它会成为一处宇宙疗养区,并将吸引大批的旅游者。
就在那个地方,我们将为您举行隆重庆祝升降机开航的宴会。
摩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乐观情绪。
这一点恐怕未必能如愿了。
部长说完沉默了一会儿。
即使您的工程能如期完成,到那时我也该满九十八岁了。
对于自己届时还能不能到那里去,可就毫无把握了。
但是我一定能去。
范涅华·摩根想道:现在我已经知道,要是真的有什么神仙的话,那么神仙也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天堂里的喷泉》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第四部 空间轨道塔 第二十八章 宇宙特快列车您最好别说它永远也飞不起来的丧气话。
金斯里带着恳求的口气说道。
摩根微微笑了笑,一面仔细观看着同实物一般大小的模型说:它可太像一节普通的铁路车厢了。
原来的打算就是这样的。
您可以在车站上买好票,把行李交了,然后坐到安乐椅上观赏风景。
或者,在您抵达‘中央’空间站之前,到酒吧间去消磨几个小时。
设计师们打算依照十九世纪普尔门车厢①的式样来布置室内装饰。
您觉得这种设想好吗?【① 著名的德国造铁路车厢,以舒适华丽闻名。
】并不特别欣赏。
在卧车里是从来不搞五层的。
在一部很老的科学幻想影片里,我倒是见过一种带有圆形了望台的宇宙飞行器。
看来,那样的古董要更适用些。
您还记得那部影片的名字吗?金斯里赶忙问道。
好像是叫《二千年的宇宙战争》(摩根把两部影片混到了一起,那是《星球大战》和《二千年宇宙历险记》。
)。
好的,让他们给找一找。
现在请您到里面去。
当他们走进模型的时候,摩根心里简直是充满了儿童般的喜悦。
图表和蓝图——那是另一回事,而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可以触摸得到的。
而且,在今后的某个美好的日子,这种模则的孪生兄弟将冲破云层直飞天外……边想边走,摩根在绿色的地毯上绊了一下,他的思路才从天空回到了地上。
这是设计师们的又一项构思。
金斯里说道:绿色能使人们联想到地球。
天花板将是蓝色的———隔舱愈高,色调就愈暗些,而窗户外面则是满天星斗。
摩根摇了摇头:想得倒是挺美的,可要是光线亮到能看书的话,那星星就看不见了。
车厢里必须有一间完全遮暗的隔舱。
这在酒吧间的那个部分里已经安排了——可以要上一些饮料,然后躲到不透光的帘子后面去。
金斯里不慌不忙地说道。
现在,他们站在宇宙密封舱的底层一—一间高三米、直径八米的圆屋子里。
隔舱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眼下还没有最后布置完毕的箱子、容器和操纵台。
很像一艘宇宙飞船。
摩根说道:顺便问一问,上面准备带多少储备物资?在满员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五十名乘客——至少够用一个星期。
要是万一发生了紧急情况,援救人员最多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赶到。
当然,空间轨道塔本身必须没有受到损坏。
要是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就未必还有谁需要什么援救了……第二层眼下还是空着的;这里甚至连临时性的设备都还没有。
在凹进去的板壁上,有人用粉笔画了一个很大的长方框,里面用印刷体写着:空气闸。
这里以后用作行李房,不过未必需要这么大的地方。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里还可以安置一些乘客。
第三层要比这里漂亮得多了……金斯里边走边介绍。
沿着螺旋形扶梯爬上去之后,摩根看到十把各种式样的飞行椅;有两把椅子上坐着人体模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他们显然是太寂寞了。
我们的工作大体上就进行到这个程度,金斯里说道,边指着那个装饰豪华、并且连带着一个小桌子的回转折叠椅:不过,还需要做一些试验。
摩根用拳头捅了捅坐椅的靠枕问道:有没有人在这儿试坐过五个小时?有过一名体重100公斤的志愿人员。
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早以前,飞越太平洋还不是也要花上这么五个小时。
再上面一层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没有放上安乐椅。
摩根和金斯里没有在这里停留,他们直接登上了更高的一层。
酒吧间看上去跟真的一样;实际上,只用了一台自动供应咖啡的机器。
在它上面,在精致的镀金框架里挂着一幅古老的版画,这幅画在这里显得特别应景,以至于摩根不由地屏神凝视起来。
一列火车——拖着四个小车厢的炮弹,正开足了马力向着位于画面左上角的一轮巨大的满月驰去。
透过写着头等字样的包房窗户,头戴大礼帽的人们正在观赏展现在面前的全景。
下面的标题写的是:乘坐火车奔向月球版画,选自图书:《从地球到月球》直达快车全程九十七小时二十分并可环游月球儒勒·凡尔纳小说集没有读过这本书。
摩根说道:太可惜了。
有趣的是,他竟然巧妙地想出了不用轨道的方法……这跟儒勒·凡尔纳毫无关系。
这幅画只不过是画家开的玩笑。
金斯里解释道。
好吧,请您向设计师们转达我的祝贺。
设计思想是十分协调的。
抛开了旧时代的幻想,摩根和金斯里又面对着未来的现实。
向着宽阔的观景舷窗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地球那幅动人心弦的景色,正像摩根满意地指出的那样,这不是随便就能看得到的,而是真正的壮观场面。
由于塔波罗巴尼正好就在底下,它当然是看不到的,但却因此而看到了整个印度半岛。
从这里,视野可以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
依我看,摩根说道:单单为了观看这幅活动的景色,人们也会来乘坐升降机旅行的。
‘中央’站将会成为最了不起的名胜之一。
他望了一眼蔚蓝色的顶硼,顺口问道:上面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吗?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空气闸已经定型了,可是我们还没有决定把保证宇宙密封舱中心位置的电子设备安放在什么地方。
金斯里答道。
有困难?没有。
当速度达到每小时八干公里的时候,安全间隙是由各种新型磁铁来保证的。
摩根轻舒了一口气。
在这个领域内,他只能完全依靠别人的判断。
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确,只能采用磁动作用的推进装置。
即使是最轻微的实体接触一—是在每秒一公里以上的速度之下!———也会立即酿成事故。
空间轨道塔棱面上的四对导槽同磁力推进器之间总共才相距几个厘米;不过,只要宇宙密封舱的位置有了最微小的偏差,马上就会产生出把宇宙密封舱推回中心线的巨大作用力。
我可是见老了。
当摩根跟在金斯里身后走下螺旋形梯的时候,他不由地想道:当然,要爬上‘顶间’还不会有多大困难,但我们没有上那儿去毕竟是太好了……我今年五十九岁,在第一辆旅客车厢能够开到‘中央’站之前,少说也得过五年时间。
以后,还得有三年试验和调整的时间。
这就是说,要过十年才能正式通航,不会比这更早了……尽管样机里面很暖和,他却不由地打了个寒战。
摩根在生命中第一次意识到,他所如此向往的辉煌胜利,竞有可能来得太迟了。
《天堂里的喷泉》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