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鞭喜得不行,连连向齐粟娘称谢,齐粟娘笑道:也不是我偏着天旺哥。
大叔今天也看到了,周先生还夸他呢。
顿了顿,银钱在咱们手上,天旺哥的功劳跑不了,呆会王大叔把这个过嗣的主意说给族老们听听,若是商量定了,集合大伙儿把这事说明白,这重建的事还怕有人扯烂帐,不出力么?王大鞭到此是心服口服,唯齐粟娘马首是瞻,半句儿不多话,依着齐粟娘的主意,出头把这事儿和陈演、周助等人一说,人人叫好,再和各村族老细细商议了,当晚便召集村民们说开,四姓之人好不振奋,或是为已,或是为亲,人人摩拳擦掌,只等着要大干一场。
这般下来,不到两个月,四族五村上千亩的地,全都整好,撒了越冬的麦子、菜籽、:豆、大蒜、红花、靛花这些作物种子。
又在各村的旧址上,建了二百来座黄泥石墙茅草屋。
陈演家和齐强家盖的自然是青砖瓦房,全是村人们动手修建。
恭喜主家砌华堂,我来说段选柱梁。
新祸支得亮堂堂,龙宫螺女下厨房。
水缸满常三江水,粮仓聚有万年粮。
办酒请来老杜康,烧酒请来王母娘……王天旺一边唱着,一边把陈演家的灶彻好最后一砖,供上灶王爷的纸马神位,冲出来叫道:放喜炮,迎灶神!十串大红雷鞭同时放响,轰得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吓得孩子们四处乱窜,满村子地人拍手大笑。
王天旺的婆娘宋氏站在打谷场上,却是满脸仲怔伤感之色,粟娘,俺堂姐被逼着改嫁了……齐粟娘看着她,慢慢握住她的手,宋氏低声道:……粟娘,俺听俺娘说过,人这辈子若是投生成男子,是上十辈子积了福,若是投生成女子,却是上十辈子造了孽,老天在罚俺们……齐粟娘听了半晌无语,劝道:这些话都当不得真……宋氏抬头看她,呆呆道:一百八十二家绝户,五十四家有寡妻,却都算不上是个人……都得由族老们做主,择男子入嗣……若不是演官儿压得住,多少让几个无子的寡妇选了男童为子,那些过继的小叔子有几个会供养寡嫂?这几日,就已经有七八家寡妇被逼着改嫁,带不走寸偻寸丝……便是那些儿子,到底不是亲生……女人就算是想安分守节……别人也不容……陈演亲手将节节高地芝麻秸和招财进宝地芦柴搬进新堂屋。
在鞭炮声中把堂屋神柜送入。
向四村亲友作礼。
多谢各位叔伯兄弟相助。
大伙儿累了两月。
今儿地进宅喜酒。
大伙儿好好乐一乐。
陈家和齐家里里处处坐满了人。
各家把粗粗打制地木桌木凳都搬了过来。
在打谷场上架起了二十个大灶。
开了五十桌地十人席面。
荒年物贵。
齐粟娘花了五十两银子。
买了二十只鸡。
十口肥猪。
十大坛绿豆酒。
二十捆六百个粗瓷大碗。
提前三天就请着各村地婆娘帮手。
杀猪杀鸡。
煎油做肠。
好好办了这一天地进宅宴。
打谷场上大灶前。
婆娘们忙得一头大汗。
奶奶。
这些粗瓷碗是打算散席后。
送给各家?比儿一身粗葛布衣裙。
粉面上尽是烟灰。
一边挥着大勺子炒着鸡块。
一边笑着对齐粟娘道咱们家可用不了这许多东西。
齐粟娘抹了一把脸上地汗。
将新切地一盆青椒丝倒进锅里。
这是你爷地主意。
各家虽是都买了铜锅。
吃饭用地都是木头碗。
多少给他们一些用具。
也算是打今儿起开始过日子。
比儿半晌不出声。
用力把青椒鸡块炒熟。
接过村妇递过来地粗瓷大碗。
一共装了十大碗。
方喘了口气。
把勺子交给接手地村妇。
和齐粟娘退到了一边。
齐粟娘亦是一身粗葛布衣裙,早被蹭得灰黑,脸上只余两只眼睛周围还见得到一点白色,她走到酒坛边倒了两大碗绿豆酒,拉着比儿躲到齐家屋后无人处,一屁股坐下。
齐粟娘大大喝了一口,揣着脚笑道:累死了,我连着三四天除了睡觉,就没坐下过了。
比儿看着齐粟娘嘴上抱怨,脸上却尽是轻松之意,不由也是一笑,坐到了地上,慢慢喝着清淡的绿豆酒:爷和奶奶这事儿办得大,奴婢替奶奶算着帐,这一月来粮食、石料、石灰、茅草、农具、粮种、锅勺、被褥、布料,怕是一千两银子打不住。
这才八月中……齐粟娘笑道: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凡事也不能太过,高邮州已开始派放漕粮赈灾,虽是克扣去了大半,各家各户多少都能领到些粮食。
最要紧是麦子、菜籽、:豆、大蒜、红花、靛花都种下,也和城里地磨坊、油坊、粉坊、酱坊、药坊、染坊谈好了,过几日便要过来看长势,送订钱。
对付过去这个冬天,就好了。
比儿看了齐粟娘一眼,难怪大爷时常说奶奶和他一般儿的性情,比亲兄妹还要像。
这高邮州里,这般早种下作物地,只有咱们这一块儿。
城里的作坊正担心明年开春的原料,奶奶放出风去,订钱就一直向上涨,若是平日里,哪里又能出这个价的?齐粟娘听她说起齐强,苦笑着道:不怕你知道,这都是些偏门扎眼的事,若不是灾年,咱们安安分分守着田地过日子就好……叹了口气,又振作起来,笑道:若不让大家都赚点,我们两家三百五十亩的地,涨成了六百亩,总还是有人说叨地。
比儿听了齐粟娘的话,一口喝完碗里地酒,轻吁口气,一千二百三十两银子,能买多少亩地?谁要是再说叨,也是没良心,族老们这样做,也是补偿咱们家的花销。
齐粟娘看了比儿半会,拉着她站起,走罢,外头地事儿还多。
今天咱们忙完了,明天就回城里去,这里家私虽有一些,到底不齐全。
比儿笑道:奶奶放心,家里那两个新买的丫头和爷地小厮,奴婢看准了,都是老实肯干的孩子。
再者家里还有刘公刘婆看屋子,他们是伏官家和奴婢寻来的,很是实在。
若是回去少了什么东西,或是人跑了,奶奶就把奴婢卖了抵上。
齐粟娘笑得不行,村外却传来天旺婆娘的哭叫声,不好了,俺堂姐上吊自尽了……齐粟娘和比儿大吃一惊,提起裙子,向村外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