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2-7 14:16:20 字数:3796笑过以后,陈氏依着艾定邦再次沉默了下来。
艾定邦牵过陈氏的一只手握在自己手心里,正要开口,却正好和刚吃过饭回来的秋露、冬霜遇到了一起。
他想了想,还是将要讲的话吞回了肚子里,倒不是他信不过这两个丫头,只是有些话还是关起门来说比较好。
于是一路无话,回到了小院儿。
做人丫鬟奴仆的,谁都有几分眼力劲,知道陈氏两口子有事情要议,都手脚麻利的上来伺候两人洗漱更衣。
周嫂子要抱艾芬下去休息,艾定邦摆手:不用了,让人备点牛奶,今天晚上就让她挨着我们睡吧。
艾芬在的话,如有万一,还可以哄陈氏开心。
洗漱一番,屏退了所有人,陈氏和艾定邦便双双窝到了床上,中间放着艾芬。
想起那个著名的禽兽不如的笑话,艾芬就忍不住想笑:她又不是那一碗水,干嘛放中间?遂即又想到:她就算不是一碗水也是一盏照室明灯。
陈氏靠着床背也不睡,也不说话,艾定邦侧过身子一面给陈氏捶肩一面歉然地问:累了吧?陈氏也不点头也不摇头,累?也许。
不过累的却是心。
艾定邦不知道陈氏怎么了,不过他认为先道歉肯定是没错的:生气了?二弟如今这样,全怪我。
爹妈去世那会儿,他不过才两三岁,刚断奶。
我整日里又忙着赚钱,顾不上教导他……艾定邦的父母在他十多岁上就亡故了。
父母在的时候,家里虽说不富裕,但是也不穷。
父母死的时候,他也才是来岁,连五谷都不怎么分的清。
因为没个算计,又没有进项,没过多久,艾定邦就穷的揭不开锅了。
先是借遍了所有亲戚,也借不来米粮。
为着糊口,没办法之下艾定邦带着当时才两三岁的艾定国四处打滥仗。
先是给粮行做苦力,接着学别人南下北上的倒腾干货,最后因艾定国没人肯长期帮忙照顾,便带着艾定国一起走乡串镇地卖起了杂货。
当年艾定邦是怎么卖杂货的?挑个货担,前面担个箩筐,箩筐里放着艾定国,后面担的才是货架。
赚的来钱还好说,赚不来钱的话只能眼睁睁看着艾定国饿得直哭。
因为如此,艾定邦觉得他很是对不起艾定国,所以不论什么事都尽量地顺着艾定国。
谁想到艾定邦这样做却造就了艾定国如今的诸事不通。
到后来,事情竟然演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艾定国基于艾定邦,也不只是兄弟情那么简单。
都说长兄如父,这从小养到大的,当然更是如父如子。
陈氏今天并不想听这些长篇大套的回忆加歉意,而且她也不是生气,忙喊停道:不是为着二弟。
这么多年过来了,你还不知道我?何况而定如今这样,也和我有关,要不是我总觉得自己是嫂子不好管小叔子的事情……陈氏和艾定邦成亲的时候,艾定国也不过十一,二岁年纪,这么多年过去了,陈氏也早拿艾定国当是她的儿子待了。
不是这个?那是为了什么?艾定邦听后愣了下,想了想,还是认为陈氏有可能是累了,试探地问道:那是今天晚上承辉闹着你了?遂又解释道:小孩子哪有不闹腾的。
陈氏摇了摇头,歇了会儿才道:也不是为这个。
虽然和这个多少也有点关系。
艾定邦彻底糊涂了,使劲想了想,继续问:难道是因为给孩子们请先生的事儿?陈氏没有立即回答,见艾芬还睁着个眼睛不睡觉,便将艾芬抱起来放到她肚子上,拉着艾芬的手做广播体操: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有所感慨罢了。
艾定邦不知道陈氏感慨什么,甩了甩头,决定先说正事儿:为什么?一句为什么问的没头没脑地,艾芬以为是问陈氏为什么感慨,却不想陈氏答道: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只是猜测之前不让请先生,多半原因有可能是出在承昌身上。
艾定邦有样学样地拉过艾芬一只手比划道:这请先生和承昌怎么扯上关系的?陈氏索性将艾芬放到艾定国肚皮上,白了一眼艾定邦道: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艾定邦决定礼贤下士,拉着艾芬的手一起冲着陈氏拱了拱手问道:这个艾某确实是不懂,还望夫人不吝赐教才好。
陈氏低头半响,才道:你也不想想,弟妹连下人叫承辉一声二少爷都不乐意。
见艾定邦还雾茫茫的样子,问道:承昌长到今日几岁?正好十周。
这不需要想,艾定邦顺口能答出来。
说起这孩子,他是真心疼啊。
陈氏继续问:承辉几岁?今年七周。
艾定邦想了想答道。
他是越来越糊涂,老婆大人不说为什么要请先生,却问起了这个。
想到艾定邦家庭背景简单,对艾定国更是恨不得掏心掏肺,陈氏开口解释道:你常年不再家,也不怨你不知道。
承昌是刘氏所出,虽不是二弟的嫡子,却是咱们艾家的长子。
长到五六岁的时候,谁不夸他聪明伶俐,懂事听话?何况嘴又甜,就连你,那次见了他,那次不夸他?还说将来等他大了,定要好好栽培栽培他。
谁继承艾家产业,对艾定国都无所谓,反正都是他儿子;但是李氏却很有所谓了。
不是吧?艾定邦听到这里有点明白了,只是不敢置信,手举到半空也忘记放下来,就跟投降似的,陈氏失笑道:怎么不是?咱俩成亲这么多年,一直没个孩子,弟妹心里有个什么想法,也很正常。
况且族里的学是什么模样,你也不是不知道。
夫子教过艾定邦的父亲、艾定邦、现在又要叫艾承辉他们,早就老得头晕眼花,根本就管教不过来。
那哪里是学堂,简直就是孩子们调皮捣蛋的快乐大本营。
艾定邦确实没想到:真不明白,你们妇人的脑袋究竟是什么做的?承昌将来要是真的好了,李氏做为嫡母,能少得了她享的福?陈氏叹了口气道: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这么好个孩子,就这么没了。
又想到她养了艾芬不过一个多月,心里就万不能接受艾芬有任何不适。
这养了十来年,还不是拿刀子剜心里头的肉吗?陈氏俯过身子,狠亲了艾芬几口,感叹道:你是没看见,孩子刚没了的时候,刘氏眼看着就瘦得跟个人干儿似的,要不是肚子里怀着二姑娘,估计也活不长久。
即便是这样,二姑娘还早产两个月呢。
艾芬之前一直觉得奇怪,她知道她叔叔有三个儿子。
只是平时也听不见议论艾承昌,再加上今天家宴时也没看见艾承昌,原来艾承昌死了。
是了,这个年代医疗设施落后,小孩子抵抗能力又差,也许伤风感冒就能要了小命去。
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太平时期里,虽然没有计划生育,家家户户晚上也没有电视可看只有公粮可交,人口依然不多的原因:一家生个七个八个的,能活下来长大的却不多。
想到这里,艾芬又觉得古人的思维很混乱,这都什么跟什么?完全联系不到一块儿去嘛!不请家教,送去学校,难道孩子就不能好了?是指望孩子在学校里学坏?还是和学校的老师勾搭好了,不让好好教?还是见庶子太好,心里不爽,单纯的嫉妒而已?将手放下,艾定邦忽然想到:话说还头,她就没考虑到承辉大了也要进学堂?陈氏道:她具体怎么想的,我怎么知道?何况承昌上学那会儿,承辉不过刚学走路!想了想,决定不在纠缠于这个上:如今也好,请个先生到家里来,时时刻刻约束着也好。
承昌在时,在上面压着还好点儿,现在承昌不在了,弟妹惯的承辉都不成样子了。
我不止一次劝过她,她总是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背过身去就当耳旁风。
现在看起来,更是变本加厉了。
劝多了无益,只能看着。
另外承辉毕竟是李氏的孩子,年纪上又是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地——六七岁的年纪,会告状着呢。
艾定邦想了半天,蹦出一句话来:也就你们妇人家小心眼儿。
说完就后悔,眼前就有一大一小两个妇人家。
果然,陈氏听见后就不说话了,倒不是她生气,而是实在觉得实在太累了。
她心里唯一庆幸的就是,不是天天在一起吃饭。
艾定邦见沉默了下来,以为陈氏生气了,一面后悔自己口无遮拦,一面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气了?陈氏摇摇头:没有,只是觉得累了。
忽然想到一件事,问艾定邦道:你知道今天下午我听见承辉说什么吗?艾定邦摇摇头,他那里去知道,他又不是神仙。
陈氏道:他说:将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
他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那里去知道这些话?艾定邦瞠目结舌半天,磕磕巴巴道:这,这也未必就是弟妹教的罢?他那个棒槌弟弟才最有可能是罪魁祸首。
陈氏嗔了一眼艾定邦道:我当然知道不是弟妹教的。
弟妹自持是书香世家的小姐,那里说的出这话来。
最多也就是在心里想想罢了。
艾定邦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小孩子嘛,好好教育就好了。
何况当初确实是打算将来把家业给二弟的,揽过陈氏安慰道:夫人别在意,二弟和弟妹也没有什么坏心肠,不过是比较会替自己打算罢了。
艾芬今天晚上已经已经不知道在心里撇了多少嘴了。
真是说的好听,什么叫比较会替自己打算还罢了,这明明就是自私嘛。
陈氏听了以后不置可否:对了,弟妹今日还提及要给大姑娘准备嫁妆。
不过还有几年时间,慢慢地也来得及。
陈氏见艾定邦点头,就知道他听进去了,想了想,继续道:我不管谁会替谁打算,现在我有了女儿,不论女儿将来招婿也好,嫁人也罢,我都要为我的女儿好好打算打算。
之前没有艾芬,这份家业全给了艾定国,陈氏也无所谓。
可是现在有了艾芬了,陈氏却做不到置艾定国不顾,只好再做别的打算。
艾定邦心里也担心女儿将来什么都没有吃亏:夫人想怎么替女儿打算?替艾芬打算他也很乐意。
两人想了半天,金银首饰这些不实用,当不得饭吃,当然也不能少。
开铺子也不好,且不说经营什么是个问题,天长日久的,备不住别人知道了打主意。
只怕到时候也算不得是艾芬的。
艾定邦脑中灵光一闪,问道:不如替女儿置办些田产,庄子什么的。
又不扎眼,又还实际。
艾芬是个现代人,对不是她自己赚来的钱财并不在意。
但是一听要给她置办田产之类的也很激动,她以后备不住就是个地主婆啊!陈氏听了也是眼睛一亮,噌的一下坐直了身子,越想越觉得可行,正要对艾定国说,明天就开始办……窗外传来隐约的一声慢三声快的打更声——三更了。
艾定邦听见三更的锣声,率先躺下:夫人,睡吧。
女儿还小呢,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