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8-4 14:52:59 本章字数:4406尚氏赶着送出一双厚靴子来,王秀才扶着门框换了,吩咐她道:想来还是要请我到他家坐馆,我去去就来。
尚氏替他理了理衣领,又递给站在边上不耐烦的管家十个钱,笑道:劳动都管,买钟酒吃。
那管家接过,眉开眼笑引着王慕菲去了。
尚氏到厨屋打了个转,因盐和醋都没有了,袖了几十个钱抱着醋瓶去前街。
虽然是二月,道边还有薄雪,若是不留神踩到低洼处,就是一脚泥水。
尚氏抱着醋瓶走到前街,鞋袜都湿透了,一个妇人认得她是师娘,从铺子里出来拉她道:王师娘,进来烤烤火罢。
尚氏不好和她在道上拉扯,随她上台阶,才上得两级,已是印下两个脚印,自己先羞红了脸道:等着买盐做菜的,改日再来说话。
先到盐店称了两斤盐,又到隔壁打了半斤醋,绕着方才那家回去。
却说那妇人家一个亲戚前后脚过来,见到留在台阶上的一双小脚印,留连许久,问:好一双尖尖乔乔小金莲,这是谁家闺女?那妇人出来看了看,拍腿笑道:怪道王师娘上了两个台阶就逃了,原来是怕留脚印。
取扫帚涮干净台阶,请亲戚屋里坐。
那亲戚还有些不舍,问她:王师娘生得如何?那妇人道:我家小宝的师娘,若说长相,一个桃花镇再找不到第二个和她一般标致的,只是人家是正经人,你休去招惹。
越是这般说,那人越是挂在心里,打个花狐哨,推说别处吃酒,慢慢拐过街角,就合人打听镇上有个王先生住在哪里。
有个小童与他指路:王先生家在镇东桃根巷,从巷口数第二棵柳树底下就是。
那人高一脚低一脚踩着泥水寻到桃根巷,家家门口种的都是杏树和李树,寻了许久才在一家门首看见两棵小柳树,他整了整衣裳去敲门,片刻出来一个少年妇人,乌黑油亮的头发使的一方葡萄紫销金缠枝莲的首帕勒着,越发衬的脸雪一般白,唇樱桃一样红,未语先笑,腮边就现出两朵梨涡来。
那人霎时软了半边。
尚氏笑道:王先生不在家呢,若是有孩子来上学,明日清早送来就使得。
那人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尚氏因他一双眼睛盯牢自己,不好意思起来,掩上门道:大哥回去罢。
那人听到大哥两个字,心就突突的跳起来,不由自主道:小娘子,跟哥……才说得几个字,大门就擦着他鼻子尖合上,紧接着咣当一声上了门拴,把他臊得满脸通红。
走到巷子口,他还是不舍,又转回来在王师娘门口走了两遭才依依不舍回去。
打从那一日起就得了相思病,睡梦里只叫:王师娘,大哥不回去。
他又常去王师娘门口打转。
日子一长,他家娘子就觉得醋卖得便宜了,揽了几大缸回家,泼洒的四邻捂着鼻子到处说他家酸气冲天。
小镇上一年也唱不了几出戏,热心人传唱的到处都是。
王慕菲一日被一个小学生的老子请去吃酒,席间小学生的舅舅是外镇人,说起这样风流事体就仿佛亲眼所见,还问他:若是王先生这般俊秀的人去桃根巷的柳树下走一遭儿,那小娘子必跟着你走。
王先生勉强捏着酒杯坐在席上,小学生的爹两个眼睛仿佛得了急惊风,抽了左边抽右边,偏舅老爷吃得几杯热酒,魂灵都叫王师娘摄走了,捏着小酒钟滋了一口,笑道:从来都说桃花镇里无美人,改日必要去瞧瞧这位王师娘,是不是仙女一般的人物。
王慕菲腹内早烧起一把火,叫他几钟酒浇下去,差不多就要冒出来。
主人家忠厚,晓得王师娘虽然生的美貌,其实贞静,自家日日送儿子到学堂也常遇见,并不是轻薄无行的妇人。
此时如何好叫先生难过,忙站起来拉舅老爷道:三舅吃醉了,我扶你房里睡去。
半扶半架哄他出去,回来赔礼道:我家这个妻弟为人糊涂,先生休怪。
王慕菲越发的坐不住,拱了拱手辞回家去,一路上狐疑:真真从没在我面前提过半句,难道真做下什么事来?教全镇人看我笑话?回到家就没有好声气,一边拍门一边道:娘子,拴什么门?尚氏本在厨屋里和阿花姐炸肉丸子,不能就丢开手,捞了丸子一路小跑出来,王慕菲已经等了个不耐烦,推开她冲进屋子四处查看,并无人来过样子。
寻到厨屋,阿花姐正朝油锅里丢丸子,他定了定神,出来拉尚氏的手,笑道:这几日可有什么人来找我?尚氏想了半日才想起来,笑道,那一日你被刘大户请去吃酒,有人说要送孩子上来学,我叫他第二日再来的。
等了这许多天也不见他来。
王秀才出一口气,笑道:原来如此,那个人却是叫你迷住了呢,睡梦里都喊王师娘。
尚氏心里并无绮念,只道:哪个耐烦管他,才炸的丸子相公吃一碗?王秀才踏着门槛,待进不进,好半日才道:也罢,我吃几个罢。
抽身回到前边的学堂,抽出一本时文卷子看。
尚氏送过一只细瓷深碗,里头大半碗热汤,浮着几个肉丸子,几个萝卜子,还有焯过水的几根绿萝卜缨子,上边架着一双黑漆镶银头的木筷子。
这两样都不是家里常用的家什,王慕菲越发的留心,拣了几个肉丸子吃了,心里气闷,随手搁在台子上,在院子里散步,随手开门要看门外两棵柳树,劈头撞见一个男人站在对角张望,看到他出来头一缩就回去了,匆忙间王慕菲只看见他生的粗俗。
这样猪狗一般的人物自是不放在王慕菲心上,心里大石定定的落下,他脸上就露出笑来。
等阿花姐提着小半篮丸子出门,就把酒席间听来的那些话当作笑话说给娘子听。
尚氏涨红了脸,恼道:不过说句把话,怎么闹出这样事体。
王秀才笑道:我家娘子本来就生得美貌,怨不得他颠狂呢。
尚氏低头道:你还得意,这些话传开了,奴家怎么做人!王秀才笑道:前几日那个刘大户再三的请我去府里他大儿子家坐馆,不如我去应了他。
搬到府里去住,再买个小婢支使。
家里多个人,自然少闲话。
尚氏虽然心疼钱,到底妇人家的名声要紧,遂依他行事。
王秀才就把这十来个小学生都转托给镇上另一位李先生,自家先去刘大户家应承坐馆,就便托他在府里买房,那刘大户为着孙子,尽心尽力替他在府城莫家巷寻得一间小院,一扇红漆小门进去,左右各有两间厢房,当中一个天井,种着一棵桂花树。
南边三间正房,房后还有几步地方,搭了个葡萄架儿,架边还有一口小井,色色齐备。
房主要价却低,只要三十六两银,刘大户又不是自己住,不问他根底,只说便宜,屋舍俱牢固,就替他垫了订金。
王秀才自家看,也觉得好,又托刘家买了个十岁的丫头取名叫做小梅。
刘家又送了两车家俱来,王秀才择了日子两口儿搬来。
第二日王秀才就到刘家去教书。
尚氏带着小梅收拾这几间屋,把东厢两间外间做客座,里间做书房。
只墙上空落落的不好看。
尚氏从前做小姐的时候,也学过琴棋书画,就自己寻了几张纸,画了几笔兰,描了几朵梅,再抄了几句诗。
粘在脱了石灰的壁上正好遮丑。
忙了几日,尚氏稍觉得满意拉相公来看,王秀才道:娘子好本事呢,就这几幅字画,也要不少钱吧?尚氏摇头道:这是奴家胡乱画着玩的,不然墙上那几处脱了石灰,不好看相。
王秀才笑道:闺房里的东西却不好叫外人看见。
咱们取下来贴卧房里罢。
尚氏却是不曾想过这些,忙依着他,喷水都揭下来。
王秀才随到街上使二钱银子问一个开字画店的时山人买了四幅山水回来补墙壁。
自此尚氏就留心,不肯写字画画,只一心操持家务。
连那两件顾绣衣裳,她觉得都是自己妆扮了惹来的祸事才要搬家,都收拾起不肯再穿,家常只几件青布衣,几条马面裙,平常到巷口杂货铺都带着小梅去。
王秀才起先还怕娘子抛头露面又会招蜂引蝶,在莫家巷住了个把月却无异样,也就放下心来,日日去刘家教他家几个童子读书不提。
松江地方风俗,收茧那几日学堂都要放假,要叫子弟们在家助忙。
王慕菲得了空问娘子:我还去桃花镇收丝如何?尚氏支开小梅,取出银子道:搬到府里来花去了四十多两,相公取一百两去如何?把这几十两留个根本。
王秀才道:去年那样好赚,为何不都把我去收丝。
尚氏笑道:天底下无只赚不赔的生意,留些银子在手里心安呢,若不是我当初苦留那二十两,你进学哪里觅钱使用?王秀才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当着娇妻面前却不好说得挣钱要趁早的话。
将着一百两银子再去桃花镇,先到旧主人秦老汉家借了间屋。
就到四乡去收丝。
奈秀才们肚子里若问诗书都有几句,要找会做生意的,十个里边也挑不出一个来。
王秀才收丝,验看都不会,流水价收了十来担,依着娘子的旧例送到当铺去当,当铺里的朝奉看了不肯收,道:王先生,这十来担都是一样,只外头是好丝,里边俱是陈年旧丝,卖不出价钱的。
王慕菲奇道:旧年我娘子去收丝,你们怎么不说?再三的说人家都不肯,只得把丝寄放在秦老汉家,雇了个骗回家接娘子来看。
尚氏扒开看看,叹息道:里头还夹着烂棉线碎石子,人家如何肯当。
也罢,把好的拣出来当银子,奴家再合你一道去收,这些回家去拣拣,织些绢自家做衣裳还使得。
秦老汉叫一家大小都来帮忙,拣出四担好丝挑到当铺当了,王慕菲又和刘家告了半个月假,两口子忙了十来天,屯了二十多担丝,等大客人来换了二百来两银子和七八担陈丝家去。
王秀才免不得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哪,我堂堂八尺男儿就不如你一个三络梳头两半截穿衣的妇人会趁生活。
尚氏笑道:我家没有兄弟,从小儿我爹爹就手把手教我和姐姐做生意,奴家只爱读书,所以后来家事都是姐姐做主。
若换了我姐姐在此,必然不只这些出息。
王秀才摇头道:令姐哪里有你半分好,凶巴巴的也只你那个姐夫当她是天仙。
尚氏再把银子都看过了成色,分几处藏好,方道:我姐姐只是性子直些,其实最是心软。
当年不是她赠我一匣金珠,又故意丢钥匙在我房里,我如何能跟你配夫妻?一番话说的王秀才消了气,要讨爱妻喜欢,走到樊家楼,花一钱银子买了个灌糯米的猪肚,教伙计切成片,使细绳捆了荷叶包提回家。
走回莫家巷口,却叫他遇见上回换金子的那个少女。
暮春天气,那女孩儿穿着藕色的小衫,系着一条白纱裙袅袅经过,头上簪了一排茉莉花,经过处都有香气,依稀有二三分当年初尚真真的影子。
王秀才想起初遇真真,微笑摇头,怕猪肚子凉了不中吃,快走几步抢到少女的前边进巷,一溜烟跑回家。
姚滴珠时常把玩那几颗金子,却是记得王秀才的。
今日偶遇,故意装作不识走过,要看呆秀才会不会上来寻她说话,谁知那人反抢到前边走进对面的一个红漆门,她就留了心。
第二日早起上学,她父亲催她:日头都出来了,怎么还不去女学?滴珠只倚着门慢慢提鞋,提了鞋又系衣带,连两只胳膊上的镯子都理了一回,才看到对门的呆秀才出门,扭着着对门里笑说了几句,满面春风去了。
滴珠就不再磨蹭,提着裙子一路小跑追上去,经过那人时,看他目不斜视的样子呆的好玩,轻笑一声,脚下却不肯停,一阵轻风样跑过几条巷子,才靠着墙喘气。
想想方才,自家也觉得好笑,笑了几声突然觉得脸上发烧,回头看那秀才早不知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