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再怎么忧心,时间依然朝前流淌,转眼就到了新年。
这个新年有着特殊的意义,明日就是成亲之日,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所有的事情都已打理妥当。
喜服首饰等明日要用的东西都已送到我房间内,温情一一细查,没什么问题才舒了口气。
我坐在房间内听着温情的细细教导,其实很多话早已说过,现在又拿出来重新再提一遍。
我知道她是放心不下,乖乖听着,她说一句我应一句。
玉儿,夫妻相处一定要你敬我让,切不可意气用事。
有事要相互商量,不要太过独断。
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回家跟娘说说,不要闷在心中。
你婚后和玮儿单住,上面又没有公婆需要侍奉,但不要忘了经常回你叔叔家看望长辈。
……玉儿,娘把为□为人母的道理都说给你听了,其余的就靠你自己了。
她有些担心的看着我。
我心中感动,娘,玉儿知道,您不用担心我。
傻孩子,做娘的怎么可能不担心你呢,我只盼着你一生事事顺心,平安喜乐。
看着她殷情企盼的眼睛,我心里一阵阵暖流滑过,不由软软的趴在她怀里,娘。
幸好你就住在隔壁,我也能不时过来走动,照看着些。
她舍不得的说道,孩子年纪再大,在她眼里依旧是个孩子。
娘,洛玮哥人很好的,对我也好,过三日我们就能回门,你就放宽心。
见她仍是不放心的样子,我忍不住安慰道。
实话说,我对结婚后离开家没有一丝伤感,就住在隔壁,有什么好伤感的。
不过也可能是没有那种真实感吧,只觉得挺平静的。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在丫环们和喜娘的服侍下换上大红喜服,梳头化妆。
李秋芬在一边指挥安排着,杏儿阿惠都围在身边张罗着,房间内挤满了人。
我木木的坐在椅子上听凭她们安排,大半天都还没打扮妥当。
肚子是饿的咕咕叫,早上起来还没吃过东西呢。
嫂子,我饿了。
我实在是憋不住了。
妹妹,今天这种日子你就忍忍。
李秋芬为难的道。
她一早上起来忙到现在,应该也没吃早点吧。
可是……我摸摸肚子,脸皱成一团。
长期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早已把肚子惯坏,过了点还不吃东西,难受的要命。
我也知道新娘这天是不准吃东西的,想想万一吃多了要上厕所,多不方便。
妹妹,你……哎,吃两块点心垫垫吧。
也好,无肉吃点甜点也行。
杏儿笑嘻嘻的递过来块小小的杏仁酥,喂我吃下。
连着吃了三块才觉得好受了点。
李秋芬无奈的摇摇头,还好妆没花,快帮姑娘整理。
我依然做泥塑状任她们摆布,人生只此一次,再难受也只能忍了。
妹妹真好看。
李秋芬握着我的手,对着我打扮好的样子说道。
我微笑不语,自己的模样心知肚明,再怎么打扮也不可能变成天仙。
照了照镜子,头发高高挽起,发髻后插着白玉钗,另外整套红玛瑙掐丝的头面,显得喜气洋洋。
脸上厚厚涂了一层粉,红红的胭脂,都看不出我原本的脸了。
哎,唐朝的审美观念和二千年后真是天差地别啊。
(这不是废话吗?)娘呢?今天还没见过她,我东张四望的找着。
她老人家在招待客人,有些人还是要应付下的。
李秋芬笑道。
我挑挑眉道,客人们都来了吗?莫知府的夫人带着几个女儿、府里各位大人的女眷都来了。
程家夫人也专程从扬州赶过来,我们家也要款待一番。
叶家虽然早已离开,但新任的莫知府是莫将军的远房亲戚(不知道莫将军是谁的姑娘可以翻到前面78章),临来时莫将军曾让他照应下我。
这一节我原本不知道,后来莫夫人派人来下帖子两家走动后才知道详情的。
我心中感激的很,当初在萧家时因为一曲《精忠报国》得了这位莫将军另眼相看,我并没放在心上。
但还是依礼带上些广州的特产到他们将军府拜见过一回,莫将军和将军夫人对这些东西还挺感兴趣的,问了我不少广州的风俗人情,临走时还送了我份厚礼。
没想到他们倒还记着我,特意让莫家来广州后关照下我们。
更没想到的是,莫夫人和温情少女时代就认识了,两家曾是世交,两人情同姐妹。
后来因种种缘故断了联系,这次居然错打错撞遇上了。
少年时代的朋友在中年相见,自然亲热万分。
莫夫人知道了温情这些年的境遇恼怒不已,对温情更是好的不得了。
因这几样原因,两家走动的还算频繁,这次婚事自然下了帖子邀请。
上司的夫人都给面子出席,其他人当然要锦上添花了。
而程家得知消息后,很快从扬州过来,还带了许多贺礼。
只是我们府上情况有些特殊,只请了女着。
所以程老爷虽也到了,但今天只来了程夫人。
想想是有些尴尬,如果请了男客,那找谁去招待呢?而且这又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招待客人的,总不能找个管家去吧。
绵儿安儿她们呢?她们和桃儿的孩子都交给梅花那丫头照顾。
妹妹,你就不要操心这些事情了。
她有些无可奈何的笑道。
我在心里想了想,今日来的人不少,春姨秋姨肯定要陪在娘身边帮忙,杏儿她们都在这里陪着我,梅花心细为人稳重平时也一直帮着照顾两个孩子,交给她正合适。
哎,暗暗吐吐舌头,我还真是劳碌命,凡事操心惯了,一时不管这些了,还真有些不适应。
罢了,没了我,太阳照样朝升夕落,地球照转。
以后还是少操些心吧。
外面乐声震天响,来了,来了。
小红从外面奔进来,满脸笑容的叫道,新郎来迎娶了。
室内一阵骚动,李秋芬忙站起来道,妹妹,你先坐着我去看看。
杏儿和阿惠都张大眼睛盯着外面,我的心突然紧张起来。
晕,这些天对婚礼一直没什么感觉,现在突然有种特别真实的感觉。
不一会儿,李秋芬和温情一起进来了。
娘,嫂子。
我笑着抬起头。
温情今日穿戴的很隆重,一身大红的礼服,头上插满钗环,看上去极为雍容华贵。
她细细打量着我,半响,满意的点头。
外面催妆的人齐声大叫,院门关的紧紧的。
听说新家虽然就在隔壁,可洛玮还是坐着马车来亲迎,还在城里转了一圈。
杏儿阿惠乐呵呵的守在门口,要着喜钱,内内外外都是热闹成一片。
夫人,时辰差不多了,放他们进来吧。
秋姨道。
温情点头应允,秋姨出去开门。
众人进来后,洛玮让人发了一圈的喜钱,看杏儿的脸色应该很满意。
姑爷,喜钱是给了,不过催妆诗呢?杏儿笑的极为得意。
洛玮的声音传来,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百度上搜来的)后面还做了些中规中矩的催妆诗,引的人们叫好声。
外面喧闹声震天响,温情见时辰将近,拿起盖头亲自替我盖上。
被李秋芬扶着登上车,洛玮御轮三周,先行离开。
我乘着马车(这车是自备的)缓缓离开家,李秋芬和杏儿她们数人伴送,这俗称送亲。
在男方的迎亲队伍中,我坐的马车绕着广州城转了一圈,才回到洛府(是隔壁的宅子,不是洛叔洛婶的府上)。
到了洛府,我被扶下马车,先去灶房拜灶头,随后才进正厅拜天地。
拜天地是女方先拜,男子在后,如此反复四次,就算礼成被送入青庐(搭的帐幕,汗),在青庐内,夫妇对拜,然后净手,对坐于案,共结镜纽,以示美满;又各剪发一偻,用丝线扎结,置于锦囊,象征为结发夫妻。
随后,同食一个碗里的饭,所谓同牢之礼,然后是喝合卺酒。
接下来便是考试新郎的时刻了,即却扇一关,在这个以诗人为贵的唐朝,新郎需要吟几句诗显示才华,直到新娘满意才会将手中的扇子放下。
仪式完了,便是弄新妇即闹新房了,确切地说这也是仪式之一,必不可少。
(这段是百度上的唐朝婚礼)顺着这一套套仪式做下来,我累的满身大汗,这身喜服沉重的很,头上也挺重的。
哎,结婚真是件累人的事。
幸好一生只有一次。
洛玮心疼的帮我擦汗,玉儿,这里没人,你松快松快吧。
嗯,洛玮哥你去敬酒吧,免得他们又来催。
我推他去前院,下人已经过来催过两回了,我可不好意思再让人来催。
我先出去陪客人喝会酒,等会就回来,你先吃点东西吧。
离开时,他仍不舍的回过头来叮嘱。
我笑眯眯的点头答应,见他这么啰喱啰嗦的,我心中又好笑又甜蜜。
作者有话要说:再加更一章,以后就恢复正常,基本是日更。
大家都嫌我啰嗦了,我会早日结文的,尽量月底前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