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最近,京城的人竞相奔走,特别是沈氏书局门外,更是一派热火朝天。
沈氏书局是沈家的产业之一,专门刊发售卖各类市井小说,是沈煜天姥姥一手创建的。
这个太平的朝代,人们吃饱喝足,总要追求点精神享受。
沈姥姥就是抓住了这一大好商机,开办了这样的书局,赚钱赚到手软。
要知道,一般的产业都有皇家、风云城、段家三者霸占,沈家根本挤不进去。
要挣钱,只有创新,用新兴的法子。
而今天的沈氏书局,为什么人特别多呢?因为沈家竟然大胆兜售一份册子,名曰《惊爆宫廷换子疑云内幕》,而且拍着胸脯用沈家的名誉保证,里面的故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绝对属实!这样一来,各位是不好奇都不行了,要知道八卦精神是无处不在的,下至五岁小孩,上至九十老汉,一旦听到宫廷秘闻四个字,无不竖起耳朵。
何况是这样的光天化日之下公开那些尘封的秘密呢?绝色女施展独家轻功,打败无数大汉,才杀出一条血路闯入书局柜台前。
抬手抛出两锭一两银子,逮过一本册子,也顾不上找补,便赶紧又杀出重围。
这就是沈家书局狠毒的地方——名义上,这《惊爆宫廷换子疑云内幕》不贵,一本一两二钱银子(本朝为了稳定物价有规定,一百页以下的书不能卖到二两银子一本)。
但是,柜台前面太挤,来买书的又大多不差钱,所以几乎没有人给了二两银子还要求找零钱的。
就算偶尔碰见坚持要找零碎银子的人,也会被后来的人唾骂:你怎么还磨磨蹭蹭的啊,那书,你要不买,我二两银子买了!所以,每本书都白白让书局捡了八钱银子的便宜。
回到马车,绝色女赶紧拿出书来翻阅。
真是不看则已,一看惊心,浅苏基本上把十几年前换子的事件什么都摊开说了,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出书中的关键人物对应的是宫里的谁。
背上冷汗直冒,浅苏啊,就算你有靠山,也不该这样大胆,直接触犯各方利益啊!而其实,浅苏也是兵行险招。
她事先,已经知会过太后她们,但是无人理睬。
无奈,浅苏放言,如果太后她们再保持沉默,自己就会代替她们把事情捅出来。
而当时那帮人还是对浅苏的警告嗤之以鼻,以为浅苏不过是说说而已。
太后还对皇上笑说:怕啥?她夏浅苏算什么东西,也敢在皇权面前张牙舞爪的叫嚣?我就不信她能把我斗下来!我倒要看看,是她先治我,还是我先治她!龚芳华则采取情感攻势,认为自己好歹是浅苏的生母,骨肉相连,浅苏不可能做得过分。
她忘了,这么多年的分离,加上浅苏又是穿越过来的幽魂,哪里和她还有深厚的亲情可言?浅苏听到太后的豪言壮语,连冷笑都懒得了。
直接把自己关在书房一晚上,写了那个故事,吩咐沈家书局刊行印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太后响亮的一巴掌。
于是乎,龚芳华换掉真公主,太后为报复又换走龚芳华的小女儿,夫人和秋上白是亲兄妹……种种丑闻在人群中爆炸开来,还未等太后她们反应过来,就已然声势浩大,等太后和龚芳华想出手压下去,为时已晚。
很快,皇上的早朝,大臣们联名上书,要求彻查此事,让皇家血统归位。
皇上为了皇家颜面,本来想不了了之,哪知那些个老臣,竟然都以死相谏,让他无法拒绝。
而且沈煜天也告诉陛下,这件事不弄清楚,不管是他,还是秋泽,都不会继位。
事情越闹越大,铺天盖地。
其实事实各位心里都很清楚了,只是看当事人承认不承认。
开始龚芳华还硬挺着,可是后来要面子的风云城老王爷实在受不住自家兄妹成亲,骨肉四散的丑闻,率先写了休书,罢去了芳华的王妃之位。
龚芳华一下子没了保障,自己都不好过了,凭什么也要太后好过?一怒之下,公开揭发了当年的丑事,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由于现在的殷家,是殷修晏和绝色女撑着,所以也毫不避讳地跟着承认了当时殷家为了救下殷大少,而指使龚芳华换走公主的行为。
这下子不管是庙堂还是武林,都一片哗然。
但摄于殷商两家的地位,以及绝色女,也就是真正的公主都站出来,说当年殷家的事情,自己不再计较,而且自己已经嫁了殷家家主,自然希望各方多多包涵。
于是,殷家总算勉强渡过危机。
顿时,所有的矛头全都指向依然在死撑着的太后。
她不敢认罪,本来就有不知多少人期待着她下台,如今把柄一出,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她第一次放下身段,联合龚芳华,要和浅苏展开公开的辩论,为自己申辩。
辩论的地点在宫内,但好多人都来看了。
她问浅苏:龚芳华是你的母亲,十月怀胎,何其辛苦,你怎么能如此绝情地指责她,让她蒙羞被休?浅苏看一眼旁边的龚芳华,道:我娘都没开口呢,太后您嚷嚷什么?她是我娘,我始终会记得,不劳太后多次提醒。
娘已经站了出来,所以我原谅她了。
正是因为我是娘的女儿,所以才不忍心看娘一错再错,背负着心理负担愧疚一辈子,到最后也不得安稳!本宫当初那么做,也是为了维护皇家尊严,难道你要我面对自己的孙女被抱走的窘境,无动于衷吗?换了你,你会撒手不管吗?太后很是理直气壮。
我当然不会不管!但是我也不会愚蠢到抱走他人的女儿作为报复!皇家威严,说得好听,太后你扪心自问,你的所作所为,可为皇家增添了一丝光彩?浅苏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身为一国之尊,却不存宽容之心,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皇家气度?!争论到最后,太后被逼无奈,不得不隐晦认了自己当初的事情。
一时间废太后的呼声四起,但皇上于心不忍,毕竟是自己亲娘哪!勉力压下了众议,力保太后。
浅苏也不生气,只是笑盈盈地对已经瘦了不少,隐隐有帅哥风范的皇上道:陛下。
您是想现在废掉太后呢,还能给她一个荣华无忧的晚年呢,还是想等我夫君或者我侄儿登基之后,再废掉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晚景凄凉呢?这句话足以让浅苏名留青史,当然是遗臭万年的那种了。
这历史上,还没那个女人如此强悍,敢直接玩弄皇家和风云城两大势力于股掌之中。
这么大不敬的话语,够史学家痛骂良久了,不过浅苏并不在乎。
她必须趁现在有沈煜天、秋上白、殷修晏在后面的支持,迅速掌控局面,雷厉风行地瓦解掉那帮老女人的势力。
太后见大势已去,下诏退位,静养深宫。
当然在皇上保护下,她的衣食住行可以跟原先做太后时一模一样。
夫人一开始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的思想。
她仗着自己是秋泽的母亲,天不怕地不怕地幸灾乐祸地看着浅苏和太后她们斗得不亦乐乎。
秋泽毕竟是孩子,还是很喜欢和娘在一起的。
浅苏想想,自己毕竟不是心狠手辣之徒,做不来那分离骨肉亲情之事。
如果真的逼得秋泽失去母亲,沈煜天怎么对的起沈长天,而自己,不就跟那时候太后的作为一样了吗?——拿纯粹的报复来发泄。
阎王也没说一定要把夫人怎么怎么了,自己还是先别动她的好。
几个月风起暗涌的纷争,就这样落下帷幕。
浅苏在京城奔波,为自己造势,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这一次,明面上是一些丑闻的披露而已,实质则是这个朝代新老两代势力的一个交锋,虽说姜还是老的辣,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也是大势所趋。
浅苏好不容易歇下来喘口气,却在太医两月一次的例行诊脉中,发现自己又中奖了。
呼呼,这孩子,来得还算是时候!浅苏有些幸福地想,有了自己的血脉,自己总算在这个时空,扎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