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清与陈徥恭恭敬敬地上前行了礼:大伯好,二哥(二弟)好!大哥、小妹安好!嗯!来看四哥儿?陈念开口问道。
是!大伯和二弟也是来看四弟?嗯!难为你们兄妹俩还惦记着四哥儿,有心了。
徥儿,趁着你还在杭州,有空多到彻儿屋里坐坐。
小时候你们兄弟常耍在一起,如今大了,各有各的心思,倒不凑在一处了。
陈念恍惚了一下,似回忆起当年往事,颇有些感概。
大伯说的是,改日我定到二弟房里讨茶喝。
陈徥拱手作揖,牵着沐清让开了路。
陈念略略颔首,领着陈彻入了大门。
从始至终,陈念没有看沐清一眼。
他的目光,似乎都在要落到沐清身上那一刻自然而然地错了过去。
倒让沐清好生疑惑,这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让人有刻意之感。
沐清忍不住回头看了那对父子,却在同一刻,陈念也回过头来。
沐清一惊,下意识想扭头不看,却发觉大伯的神情似乎穿透她看着别人。
只是一瞬,大伯恢复如初,对她笑了笑,转过脸去。
看什么呢?陈徥见沐清愣愣地盯着大伯与二弟的背影,不禁停下来问道。
没,没什么……沐清耸耸肩,三哥还等着呢,小白做了好吃食,咱们赶紧回去吧。
嗯!沐清拉着陈徥的手,沿着悠长的小径离开了东院。
却不知,身后的陈念早已经停下脚步,一直看着那个蹦蹦跳跳的小身影消失,嘴里咕哝了一句,才继续往内院去了。
天空中浮云飘过,半露脸庞的太阳也跟着时隐时现。
暖霞居书室内。
陈念立于书架前,随手拿着一本札记翻看。
他身后立着张三尺长的红木书案,桌上白玉笔架上垂着三支大小不一的狼毫,同质虎形白玉镇纸压着三两张白宣,最上面一张显然是书信一封,最后还扣着一方红色印鉴。
周氏站在书案的另一侧,双手交握,像是等着陈念答话。
可半响不见动静,她只好先开口了:大哥,您看这事儿?当初,我就劝他别去眉州,他偏不听……唉,这里面二娣妇也费了不少心,推波助澜,酝酿了那么久才抢了眉州的铺子!如今有事,怎么倒想起我来了?陈念没有一丝嘲讽、揶揄之意,平静地陈述一个事实,更多的是无奈。
周氏有些站立不稳,拿出帕子拭干鼻尖的细汗,说道:这也不能全怪二郎,对方说话冲了些。
他那会儿一时气性上来才夸下海口,想要一较长短,所以才在茶会上竟下那上品的魁首白牙。
事后数日,结果被取了明年边销的资格。
他才急忙打听清楚人家的底细,晓得对方是马家的旁支。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连对手的底细对哦偶没摸清,就敢下手,不知天高地厚。
哼,现在闯祸了,怎么不找周大人帮忙?反倒求我这无权无势的大哥?还不如去求老太君。
在马家,总是老太太最能说上话。
陈念虽然责备了几句,可还是不接茬。
周氏小心翼翼地抬眼看了眼陈念的神色,见他依旧如常,才小意地说:这起子事儿,我哥哥那小小的通判怕顶不上。
而且,碰巧行儿出了事儿。
我哪里还敢去求老太君和公爹。
一个不小心,惹恼了他们,二郎便不能再留在蜀中了。
大哥,这么多年,您与马家生意上总有来往,这府里也就剩您能说上话了。
您就帮帮四郎吧!怎么说四郎手里的生意也是咱们大房的啊?陈念合上了书,神情严肃:什么大房、二房的?都是陈家的生意,分什么彼此?你不提倒也罢了,行儿那个不成器的……是,是。
行儿的事儿,是娣妇管教不严。
可四郎的事儿,也是陈家的事,大哥您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眉州的生意败了吧?那里可是咱陈家的发家之地啊!周氏嘴上应着,低头嘴角一撇,有些不屑,心里却暗骂,哼!还说不分彼此?生意都是你老大霸着的,你和别人分彼此,却叫人与你不分彼此,呸!若不是四郎惹上了麻烦,我才不会如此低声下气求你。
陈念似看穿了她的心思,也不着急,慢慢摆弄了一阵桌上的白玉镇纸,等周氏憋了半天,按耐不住要开口时,才缓缓说道:这事儿我会处理。
不过,行儿病好后,得送到老四那里去!大哥,这是为何?行儿身子弱,哪里经得住旅途颠簸?周氏当初没有跟着陈恕去蜀地而留在杭州,是因二郎陈恕吩咐她留在家里观察动静。
而周氏爱儿心切,就将两个儿子都留下了。
这会儿突然让大儿子远走,自然不舍得。
再者,她还指望大儿子能接管老二留在杭州的一些铺子。
陈念这一发话,她哪里肯愿。
陈念恼怒:不愿也得走!行儿惹下这么大祸事,若不是我在里面转圈,此时,怕老三、老四家的已经抓了铺子里那个伙计找老太君理论去了。
只怕今日徥儿和清儿一回,没几天老太君就得传你去问话。
可行儿还病着呢?!周氏狡辩,其实她心里也明白,自己儿子是什么德行。
慈母多败儿,即使知道是败儿,她这个慈母也狠不下心。
你说行儿这装病能装到几时?我都瞧出来行儿是装病。
难道徥儿他们瞧不出?你别忘了,徥儿在永兴军路时,可是整日跟着三郎断案的。
行儿病好了,赶紧自请离开。
别等着老太君撵他出门。
老太君素来严苛,又出了名的护短。
想当年四郎因为六郎的事儿,被撂在蜀地五年,老太君都不让回家。
你说说,行儿碰了她心尖子上的清儿,她哪里肯轻饶了他。
那会儿他要想再回杭州,还不知等到什么时节?陈念说完,周氏的泪水已经涌了上来,拿着帕子边擦,边重重地点点头:都是我们行儿福薄,不招老太太待见,呜呜——我听大哥的,那二郎的事儿就劳烦大哥费心了。
自家兄弟,我不会不管的。
日后行事,莫再一味逞强好胜。
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唉!陈念又交待了两句,叫上陈彻离开了。
周氏便去了陈行的屋子,一进门就看见他与金粟互咬耳朵,一副浪荡模样,气不打一处来,撵了金粟出去,劈头盖脸地又骂了陈行一顿,才将陈念的意思说给陈行听。